一种秸秆还田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485108阅读:来源:国知局
麦秸杆还田中应用实施例1制备的复合菌剂的试验效果研究。
[0040] 实验地点: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楚店镇农田
[0041] 实验材料:小麦秸杆,实施例1制备的秸杆还田复合菌剂,玉米(科玉186)
[0042] 实验设计:设置三个实验点,每个实验点设两个处理,每个处理面积不小于0. 5 亩,处理随机排列,保证实验条件基本相同。
[0043] 处理1:不加菌剂,小麦秸杆直接还田。
[0044] 处理2 :使用实施例1制备的秸杆还田复合菌剂,小麦秸杆直接还田。
[0045] 施用方法:将小麦秸杆粉碎(粒径为10-15cm)后,按每亩秸杆还田复合菌剂2公 斤均匀撒入,之后将其轻翻于地表下2-lOcm层。
[0046] 秸杆降解速率测定
[0047] 在处理后的第7天和第21天,采用灰分示踪法,测定小麦秸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 的分解率,以及秸杆的总分解率。实验重复3次,结果取平均值。
[0048] 土传病害防治效果测定
[0049] 采用人工接种病原菌,菌种为3种常见玉米土传病原菌(大斑凸脐蠕 抱Exserohilumturcicum(Pass.)LeonardetSuggs、玉蜀泰平脐懦抱Bipolaris maydis(NisikadoetMiyake)Shoem和PucciniasorghiSchw)。玉米播种前,将本发明的 复合菌剂、3种病原菌以及还田小麦秸杆一起均匀翻埋至耕层土壤,以只接种3种病原菌但 未施加复合菌剂的田块为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实验条件基本相同。分别于玉 米拔节期、灌浆期在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调查25株玉米发病情况,并计算病情指数及防 效。
[0050] 试验结果:
[0051] 如表1所示,处理2中,在施用实施例1制备的秸杆还田复合菌剂后第7天,小 麦猜杆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分解率分别达到14. 22%和13. 84%,猜杆结构有松散迹 象。施用21天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分解率分别达到63. 52和67. 33,秸杆出现明显降 解迹象,总重分解率达47%以上。由表2中的试验结果可知,处理2中,玉米各病害发生 症状明显减轻。本发明的复合菌剂对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和玉米锈病的防治效果可达 35. 7% -48. 4% 〇
[0052]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本发明的复合菌剂,能大大提高秸杆还田中秸杆的腐解速度 和效率,提升土壤肥力,同时减轻病害发生,改善农产品品质,具有无毒无公害特点。
[0053] 表1秸杆还田复合菌剂应用于小麦秸杆直接还田的效果(单位:% )
[0054]
[0055] 表2复合菌剂对玉米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单位:% )
[0056]
[0057] 实施例2
[0058] 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构成
[0059]
[0060]
[0061] 构成方式如上的菌剂由以下步骤制得
[0062] 1)载体制备:将凹凸棒土(300目)、草炭(300目)和蛭石(300目)按照质量比 2. 5:0. 8:1均匀混合得到载体,备用;
[0063] 2)保护剂制备:将海藻糖(300目)和谷氨酸钠(300目)按照质量比1:1. 8均匀 混合得到保护剂,备用;
[0064] 3)单株菌发酵:将芽抱杆菌Bacillussp.CZ5、节杆菌Arthrobactersp.WH16、链 霉菌Streptomycessp.WH36和小单抱菌Micromonosporasp.WH13四株菌分别进行发酵, 获得发酵菌液。
[0065] 枯草芽孢杆菌采用LBG培养基(0.5%葡萄糖,1%蛋白胨,0.5%酵母膏,1%氯化 钠)培养;1. 5%接种量接种于LBG液体培养基中,190rpm,培养30h。
[0066] 栗褐链霉菌采用SCP培养基(1.0 %蔗糖,2.0 %玉米粉,蛋白胨0.3%,豆饼粉 3. 0%,0. 1 %磷酸二氢钾,硫酸铵0.5%,0. 1 %氯化钠,0.3%碳酸钙)培养;1.5%接种量接 种于SCP液体培养基中,190rpm,培养30h。
[0067] 节杆菌和橙黄小单孢菌均采用LB培养基(1 %胰蛋白胨,0.5%酵母膏,1 %氯化 钠)培养。分别以1. 5%接种量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190rpm,培养30h。
[0068] 4)高浓度单株菌粉制备:上述各单菌株发酵结束后,分别向各菌株发酵液中加入 载体(25%,质量比),进行板框压滤,得到菌泥;随后,按菌泥的质量比8%加入上述保护 剂,经乳化均匀后,通过喷雾干燥方法(进风温度100±3°C、排风温度50±3°C、塔壁温度 50±3°(:、进样流速65〇111171^11),制备成高浓度菌粉;
[0069] 5)将制备得到的四种单株菌粉按10:10:20:1质量比混和,使最终菌粉中 的活菌数为:芽抱杆菌Bacillussp.CZ5 为 5.OX109cfu/g;节杆菌Arthrobacter sp.WH16 为 1.OX109cfu/g、链霉菌Streptomycessp.WH36 为 1.OX101Qcfu/g、小单抱菌 Micromonosporasp.WH13 为 5.OX107cfu/g〇
[0070] 小麦秸杆直接还田中应用实施例2制备的复合菌剂的试验效果研究。
[0071] 实验地点: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楚店镇农田
[0072] 实验材料:小麦秸杆,实施例2制备的秸杆还田复合菌剂,玉米(科玉186)。
[0073] 实验设计:设置两个实验点,每个实验点设两个处理,每个处理面积不小于0. 5 亩,处理随机排列,保证实验条件基本相同。
[0074] 处理1:不加菌剂,小麦秸杆直接还田。
[0075] 处理2 :使用实施例2制备的秸杆还田复合菌剂,小麦秸杆直接还田。
[0076] 施用方法:将小麦秸杆粉碎(粒径为10-15cm)后,按每亩秸杆还田复合菌剂2公 斤均匀撒入,之后将其轻翻于地表下2-lOcm层。
[0077] 秸杆降解速率测定
[0078] 在处理后的第7天和第21天,采用灰分示踪法,测定小麦秸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 的分解率,以及秸杆的总分解率。实验重复3次,结果取平均值。
[0079] 土传病害防治效果测定
[0080] 采用人工接种病原菌,菌种为3种常见玉米土传病原菌(大斑凸脐蠕 抱Exserohilumturcicum(Pass.)LeonardetSuggs、玉蜀泰平脐懦抱Bipolaris maydis(NisikadoetMiyake)Shoem和PucciniasorghiSchw)。玉米播种前,将本发明的 复合菌剂、3种病原菌以及还田小麦秸杆一起均匀翻埋至耕层土壤,以只接种3种病原菌但 未施加复合菌剂的田块为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实验条件基本相同。分别于玉 米拔节期、灌浆期在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调查25株玉米发病情况,并计算病情指数及防 效。
[0081] 试验结果:
[0082] 如表3所示,处理2中,在施用实施例2制备的秸杆还田复合菌剂后第7天,小麦 猜杆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分解率分别达到18. 41 %和17. 25%,猜杆结构有松散迹象。施 用21天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分解率分别达到78. 52%和71. 43%,秸杆出现明显降解 迹象,总重分解率达62 %以上。由表4中的试验结果可知,处理2中,玉米各病害发生症 状明显减轻。本发明的复合菌剂对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和玉米锈病的防治效果可达 45. 6% -52. 3%。
[0083]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本发明的复合菌剂,能大大提高秸杆还田中秸杆的腐解速度 和效率,提升土壤肥力,同时减轻病害发生,改善农产品品质,具有无毒无公害特点。
[0084] 表3秸杆还田复合菌剂应用于小麦秸杆直接还田的效果(单位:% )
[0085]
[0086] 表4复合菌剂对玉米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单位:% )
[0087]
[0088] 实施例3
[0089] 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构成
[0090]
[0091] 构成方式如上的菌剂由以下步骤制得
[0092] 1)载体制备:将凹凸棒土(400目)、草炭(400目)和蛭石(400目)按照质量比 2. 5:1:1均匀混合得到载体,备用;
[0093] 2)保护剂制备:将海藻糖(400目)和谷氨酸钠(400目)按照质量比1:2均匀混 合得到保护剂,备用;
[0094] 3)单株菌发酵:将芽抱杆菌Bacillus sp.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