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左前座椅后横梁外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690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左前座椅后横梁外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左前座椅后横梁外板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左前座椅后横梁外板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车身的前座椅后横梁结构不仅需要满足车身侧碰要求,而且需要满足座椅和安全带在车身上的安装,现有技术中的左前座椅后横梁外板结构简单,其安装定位不方便,同时稳定性差,容易受压变形,影响车体结构的安全性。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左前座椅后横梁外板结构,其结构设计合理,稳定性好,安装定位方便,不容易受压变形,保证了车体结构的安全性,满足了使用要求。[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0005]一种左前座椅后横梁外板结构,包括有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后侧面设有后挡板,所述底板的两侧面分别分布有侧板,所述底板与挡板和侧板之间和挡板与侧板之间的连接处均采用弧形过渡,所述挡板与侧板的上端面和侧板的前端面分别设有向外的翻边,所述挡板、侧板与翻边之间的连接处均采用弧形过渡,所述底板的前端面设有向下的翻边,且与翻边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所述翻边与挡板的外端面和侧板外侧面之间分别分布有加强筋,所述底板的前后端分别分布有两个安装孔,且后端右侧的安装孔上焊接有螺母,所述侧板上分别分布有两个相互对应的定位孔。[0006]所述的底板前端右侧、后端左侧的安装孔分别为腰形孔。[0007]所述的侧板上端部的翻边和前端部的翻边之间设有U形槽,所述侧板与挡板之间的上端部构成U形槽。[0008]其原理是通过底板、挡板、侧板与翻边相互之间的连接处均采用弧形过渡,配合翻边与挡板的外端面和侧板外侧面之间分别分布有加强筋的结构设计,其稳定性好,安装定位方便,不容易受压变形,保证了车体结构的安全性,满足了使用要求。[000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0010]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稳定性好,安装定位方便,不容易受压变形,保证了车体结构的安全性,满足了使用要求。


[0011]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参见附图,一种左前座椅后横梁外板结构,包括有底板1,底板I的后侧面设有后挡板2,底板I的两侧面分别分布有侧板3,底板I与挡板2和侧板3之间和挡板2与侧板3之间的连接处均采用弧形过渡,挡板2与侧板3的上端面和侧板3的前端面分别设有向外的翻边4,挡板2、侧板3与翻边4之间的连接处均采用弧形过渡,底板I的前端面设有向下的翻边4,且与翻边4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翻边4与挡板2的外端面和侧板3外侧面之间分别分布有加强筋5,底板I的前后端分别分布有两个安装孔6,且后端右侧的安装孔 6上焊接有螺母7,侧板3上分别分布有两个相互对应的定位孔8 ;底板I前端右侧、后端左侧的安装孔6分别为腰形孔;侧板3上端部的翻边4和前端部的翻边4之间设有U形槽,侧板3与挡板2之间的上端部构成U形槽。权利要求1.一种左前座椅后横梁外板结构,包括有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后侧面设有后挡板,所述底板的两侧面分别分布有侧板,所述底板与挡板和侧板之间和挡板与侧板之间的连接处均采用弧形过渡,所述挡板与侧板的上端面和侧板的前端面分别设有向外的翻边,所述挡板、侧板与翻边之间的连接处均采用弧形过渡,所述底板的前端面设有向下的翻边,且与翻边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所述翻边与挡板的外端面和侧板外侧面之间分别分布有加强筋,所述底板的前后端分别分布有两个安装孔,且后端右侧的安装孔上焊接有螺母,所述侧板上分别分布有两个相互对应的定位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左前座椅后横梁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前端右侦U、后端左侧的安装孔分别为腰形孔。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左前座椅后横梁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板上端部的翻边和前端部的翻边之间设有U形槽,所述侧板与挡板之间的上端部构成U形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左前座椅后横梁外板结构,包括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后侧面设有后挡板,所述底板的两侧面分别分布有侧板,所述底板与挡板和侧板之间和挡板与侧板之间的连接处均采用弧形过渡,所述挡板与侧板的上端面和侧板的前端面分别设有向外的翻边,所述挡板、侧板与翻边之间的连接处均采用弧形过渡,所述底板的前端面设有向下的翻边,且与翻边的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所述翻边与挡板的外端面和侧板外侧面之间分别分布有加强筋,所述底板的前后端分别分布有两个安装孔,且后端右侧的安装孔上焊接有螺母,所述侧板上分别分布有两个相互对应的定位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稳定性好,安装定位方便,不容易受压变形,保证了车体结构的安全性,满足了使用要求。
文档编号B60N2/005GK202806438SQ20122036408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5日
发明者张李华 申请人:安徽瑞泰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