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冷却装置的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548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车辆冷却装置的保护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装置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乃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2015年中国汽车保有量有1.72亿辆,车险保费达6199亿元,汽车赔付风险分级对国内车险市场已经不是陌生的概念。目前,汽车赔付风险分级制度已广泛应用于欧美等保险发展比较成熟的市场,在该制度下,车身结构的设计、易损零件的定价以及维修工时标准等都是保险公司在拟定车险费率时纳入考量的重要参数。

现有技术中,由于车辆冷却模块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车辆的吸能盒处,而吸能盒的一端直接与车辆的前防撞梁固定连接,因此,在低速碰撞中,由于车辆的吸能盒被撞击变形,导致前防撞梁直接撞击挤压车辆的冷却模块,从而造成冷却模块的损坏。

对此,一方面,由于该冷却模块集合了冷凝器、中冷器、散热器、热风扇等部件,因此,针对该模块的维修,其维修费用昂贵,并且由于该模块的损坏不利于车辆的赔付风险分级,以致其保护费用很高,因此,根据汽车修理研究协会的低速保险杠试验的要求,需要对车辆的冷却模块进行保护;另一方面,车辆冷却模块的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冷却系统工作的安全性,是否能够及时地将发动机等部件的工作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以防发动机等部件由于过热而致工作失常甚至产生起火的风险,因此,对冷却模块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冷却装置的保护装置,以解决车辆的冷却装置由于前防撞梁的直接撞击以致该冷却装置损坏的问题。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冷却装置的保护装置,所述车辆包括车身、冷却装置和前防撞梁,所述保护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弱化结构,每一所述弱化结构具有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置在所述车身处,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冷却装置相连;以及

保护结构,其一端设置在所述冷却装置处,另一端位于所述前防撞梁和所述冷却装置所限定的空间内;

其中,当所述前防撞梁受到碰撞时,所述弱化结构的所述第二端部构造成能够断裂,以使得所述前防撞梁能够首先接触到所述保护结构,并推动所述保护结构和所述冷却装置一起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包括两个吸能盒,每一所述吸能盒具有一与所述前防撞梁连接的端部和与所述冷却装置连接的侧壁,以将所述冷却装置限定在所述两个吸能盒之间;

其中,所述弱化结构的所述第一端部设置在所述吸能盒处,当所述前防撞梁受到碰撞时,所述弱化结构的所述第二端部构造成在所述吸能盒发生变形时能够断裂,以使得在所述吸能盒溃缩到预定量时所述前防撞梁能够首先接触到所述保护结构,并推动所述保护结构和所述冷却装置一起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结构还包括泡沫件,其设置在所述保护结构与所述冷却装置之间,以吸收所述保护结构所受到的冲击力。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还包括发动机,所述保护结构还包括:

卡接部件,其一端连接在所述发动机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冷却装置处,所述卡接部件具有一通孔;

其中,所述卡接部件构造成在所述前防撞梁推动所述保护结构和所述冷却装置一起移动时,其能够沿着所述通孔向靠近所述发动机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包括:

第一卡孔,其具有第一开口;

第二卡孔,其具有第二开口;和

连通部,通过所述连通部将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相连通;

其中,所述连通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开口或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装置还包括:

配合件,其与所述卡接部件相配合,以将所述卡接部件连接在所述冷却装置处;

其中,所述配合件构造成能够在所述冷却装置的推动下从所述第一卡孔移至所述第二卡孔处。

进一步地,所述配合件为弹性部件,通过所述配合件的可弹性变形使得所述配合件能够从所述卡接部件的所述第一卡孔处经过宽度比所述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的宽度小的连通部,并移至所述第二卡孔处。

其中,所述配合件为止动销。

进一步地,所述弱化结构包括:

橡胶软垫,其包括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通过紧固组件固定在所述吸能盒处;和

与所述橡胶软垫相连的可断裂件,其包括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冷却装置相连接;

其中,所述可断裂件构造成能够在所述吸能盒发生变形时发生断裂。

进一步地,所述弱化结构的第二端部能够向连接部位的中间方向凹陷,该凹陷的部位的距离小于所述连接部位的宽度;

其中,所述连接部位为所述弱化结构与所述橡胶软垫相连接的部位。

进一步地,在靠近所述两端凹陷部位处设有至少一个开孔,所述吸能盒能够通过具有所述开孔的弱化结构与所述冷却装置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为:

首先,在车辆的前防撞梁和冷却装置限定的空间内设置一保护结构,当车辆受到碰撞时,所述前防撞梁能够先接触并推动所述保护结构,使冷却模块与吸能盒断开连接,从而可以推动该保护结构和与其相连的冷却装置一起运动,使得该冷却装置向车辆的发动机方向移动。如此,不仅可以保护所述车辆的冷却模块不受前防撞梁的直接撞击而致该冷却模块由于挤压而损坏,而且在前悬短的车型中,当前防撞梁与冷却模块的间隙小于碰撞侵入量时,该保护结构可以避免在发生低速碰撞的情况下导致所述冷却模块损坏。

其次,冷却模块与吸能盒之间通过弱化结构相连,当前防撞梁受到撞击时,弱化结构可以在吸能盒发生变形时断裂,从而保证吸能盒溃缩到预定量时所述前防撞梁能够先接触到保护结构,并推动保护结构和冷却装置一起移动,从而避免前防撞梁直接撞击冷却装置而致其损坏。

最后,在发动机与冷却装置之间设有卡接部件,该卡接部件的通孔由于具有第一卡孔和第二卡孔,保护结构和冷却装置在前防撞梁的推动下可以从第一卡孔移至第二卡孔即向发动机方向一起移动后,由于该第二卡孔与发动机具有一个限定的距离,因此,不仅将移动后的冷却装置的损坏程度降低到很低,而且不会影响车辆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冷却装置的保护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冷却装置的保护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车辆的冷却装置1用于冷却车辆的发动机或其他发热装置工作所散发的热量,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或其他发热装置能否正常工作,所述冷却装置1一般可以设置在发动机的外部,为了可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该冷却装置1与所述发动机可以具有预定距离。冷却装置1可以包括冷凝器、中冷器、散热器和风扇等。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冷却装置的保护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其可以解决冷却装置由于前防撞梁的直接撞击以致该冷却装置损坏的问题。所述车辆可以包括车身、冷却装置1和与所述车身端部连接的前防撞梁2,所述保护装置一般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弱化结构5以及保护结构4,所述保护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弱化结构5,每一所述弱化结构5具有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置在所述车身处,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冷却装置1相连;保护结构4具有两个端部,其一端设置在所述冷却装置1处,另一端位于所述前防撞梁2和所述冷却装置1所限定的空间内,并可以与冷却装置1相连。当所述前防撞梁受到碰撞时,所述弱化结构5的所述第二端部构造成可以断裂,以使得所述前防撞梁2可以首先接触到所述保护结构4,并推动所述保护结构4和所述冷却装置1一起移动。

其中,所述车身可以包括两个吸能盒3,为了将所述冷却装置1限定在所述两个吸能盒3之间,每一吸能盒3的一端与前防撞梁2相连,吸能盒3的侧壁与冷却装置1连接;每一所述弱化结构5具有设置在所述吸能盒3处的第一端部和与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其与冷却装置1相连,并且该第二端部在吸能盒3发生变形时可以断裂。

当前防撞梁2受到碰撞时,由于吸能盒3变形并溃缩到预定量的情况下,弱化结构5的第二端部断裂,此时,前防撞梁2先触碰到保护结构4,并可以推动该保护结构4和冷却装置1一起向发动机的方向移动。因此,不仅可以保护所述车辆的冷却模块不受前防撞梁2的直接撞击而致该冷却装置1由于挤压而损坏,而且在前悬短的车型中,当前防撞梁2与冷却装置1的间隙小于碰撞侵入量时,该保护结构可以避免在发生低速碰撞的情况下导致所述冷却模块损坏。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身可以包括两个前纵梁,与所述吸能盒3通过连接板相连,将所述冷却装置1可以限定在所述两个前纵梁之间,每一吸能盒3的一端与前防撞梁2相连,前纵梁的侧壁与冷却装置1连接;每一所述弱化结构5具有设置在前纵梁处的第一端部和与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其与冷却装置1相连,并且该第二端部在吸能盒3发生变形时可以断裂。

其中,该弱化结构5的第二端部可以接受所述车辆的时速为15公里/小时的碰撞力。

如图2所示,该图示出了图1中A处的放大图。该弱化结构5可以包括具有所述第一端部的橡胶软垫31以及与所述橡胶软垫31相连的可断裂件,其中,所述第一端部通过紧固组件固定在所述吸能盒3处,该可断裂件可以在所述吸能盒3发生变形时发生断裂,其可以包括所述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与所述冷却装置1相连接。

其中,橡胶软垫31通过紧固组件32固定在所述吸能盒3处。

为了进一步弱化所述第二端部,使得吸能盒3变形时,弱化结构5的第二端部更加容易断裂,该第二端部可以设置成向连接部位的中间方向凹陷,其两端凹陷部位的距离小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其中,所述连接部位为所述可断裂件与所述橡胶软垫31相连接的部位。

进一步地,弱化结构5的所述第二端部处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开孔。

在图3的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结构可以包括卡接部件6,其可以具有一通孔,该通孔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卡孔61、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卡孔63以及将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相连接的连通部62,所述卡接部件6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发动机处或靠近发动机处,其另一端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冷却装置1相连接。其中,所述连通部6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开口或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

此外,保护装置4可以具有与所述卡接部件6相配合的配合件8,该配合件8可以为弹性部件,通过该配合件可以将所述卡接部件6连接在所述冷却装置1处。

其中,配合件8可以为止动销。

当所述前防撞梁2推动所述保护结构4和所述冷却装置1一起移动时,由于连接冷却装置1与卡接部件6的配合件8的可弹性变形,使得该配合件可以从所述通孔的第一卡孔61处经过宽度比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的宽度小的连通部62,并移至第二卡孔63处,从而可以带动冷却装置1从第一卡孔61移至第二卡孔63处。其中,第一卡孔61与第二卡孔63之间的距离可以为冷却装置1向发动机方向移动的距离。同时,由于第二卡孔63与发动机留有预定距离,因此,经过低速碰撞后的冷却装置1对发动机的正常运转没有影响。

其中,第一卡孔61与第二卡孔63之间的距离可以为40mm~45mm,因此,冷却装置1可以向发动机方向移动40mm~45mm,即该冷却装置在发生损坏之前可以获取40mm~45mm的自由距离空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结构还包括泡沫件7,其设置在所述保护结构4与所述冷却装置1之间。

当所述车辆在低速碰撞的过程中,前防撞梁2开始变形,首先挤压保护结构4,该保护结构4并将力作用于泡沫件7处,泡沫件7受到的力达到最大压缩后,力开始作用与于冷却装置7处。在此过程中泡沫件7可以吸收保护结构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可以进一步对冷却装置1进行保护。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