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151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防撞梁的主要作用是,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最大程度降低汽车内外人或者物体的伤害。现有的汽车防撞梁总成一般为两层件,空腔较小,结构布局不合理,力传递不均匀,特别是在碰撞时,会对车内车外人或者物体形成很大伤害,当防撞梁总成为三层结构时,零件没有减重孔,质量重,不利于保护车内车外人或者物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结构,包括一个条形的车架前横梁内板,该车架前横梁内板为弧顶朝上的圆弧形,在车架前横梁内板的下表面沿左右方向形成一个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和所述前横梁内板的板面上均设置有多个内板减重孔,在车架前横梁内板的上方扣装有一个相适配的车架前横梁加强板,所述车架前横梁加强板为一个槽口向下的条形槽体,且该车架前横梁加强板也为弧顶朝上的圆弧形,所述车架前横梁加强板槽口的前后边缘分别与所述车架前横梁内板的前后边缘相贴合,并在所述车架前横梁内板与车架前横梁加强板之间形成空腔,所述车架前横梁加强板的槽口底面沿左右方向设置有一个加强板加强筋,且在靠近该加强板加强筋左右两端的槽口底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加强板减重孔,所述车架前横梁加强板的上方扣装有一个相适配的车架前横梁外板,所述车架前横梁外板也为一个槽口向下的条形槽体,且该车架前横梁外板也为弧顶朝上的圆弧形,所述车架前横梁外板的前后边缘分别与车架前横梁加强板的前后边缘相贴合,且在所述车架前横梁外板与车架前横梁加强板之间形成空腔。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车架前横梁内板、车架前横梁加强板和车架前横梁外板依次相互扣装形成带有两个空腔的整体结构,以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同时起到减轻重量的作用。车架前横梁内板、车架前横梁加强板和车架前横梁外板均设置成圆弧形是除了从结构上通过提高个体抗冲击能力来提高整体的抗冲击能力外,还满足安装设置的需要。车架前横梁内板和车架前横梁加强板上分别设置有内板减重孔和加强板减重孔来减轻整体的重量,同时也节省材料。车架前横梁加强板上还设置有加强板加强筋来提高其结构强度。

进一步,为了减轻车架前横梁外板的重量,所述车架前横梁外板的前后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外板减重孔。

进一步,为了减轻车架前横梁外板的重量同时便于安装,所述车架前横梁外板的后侧壁上设置有两个门形缺口。

进一步,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中,与车体的安装连接,所述车架前横梁内板的左端和中部板面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安装耳板和一个第二安装耳板,所述第二安装耳板弯折形成,且与所述车架前横梁内板相垂直。

进一步,为了提高车架前横梁内板的结构强度,所述车架前横梁内板的板面和所述凹槽的底部均沿前后方向设置有多个内板加强筋。

进一步,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通过多种安装形式,更加稳定地安装在车体上,所述凹槽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销。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便于生产,采用三层板两空腔的设计使得结构布局合理,力传递更均匀,具有强度好、质量轻的优点,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汽车内外的人或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车架前横梁内板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车架前横梁加强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车架前横梁外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4所示的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结构,具有一个条形的车架前横梁内板1。车架前横梁内板1的左端和中部板面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安装耳板1c和一个第二安装耳板1d,第二安装耳板1d弯折形成,且与车架前横梁内板1相垂直。该车架前横梁内板1为弧顶朝上的圆弧形,在车架前横梁内板1的下表面沿左右方向形成一个凹槽1a,凹槽1a的槽底和前横梁内板1的板面上均设置有多个内板减重孔1b。车架前横梁内板1的板面和凹槽1a的底部均沿前后方向设置有多个内板加强筋1e。凹槽1a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销1f。

如图2和图4所示,在车架前横梁内板1的上方扣装有一个相适配的车架前横梁加强板2。车架前横梁加强板2为一个槽口向下的条形槽体,且该车架前横梁加强板2也为弧顶朝上的圆弧形。车架前横梁加强板2槽口的前后边缘分别与车架前横梁内板1的前后边缘相贴合,并在车架前横梁内板1与车架前横梁加强板2之间形成空腔。车架前横梁加强板2的槽口底面沿左右方向设置有一个加强板加强筋2a,且在靠近该加强板加强筋2a左右两端的槽口底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加强板减重孔2b。

如图3和图4所示,车架前横梁加强板2的上方扣装有一个相适配的车架前横梁外板3。车架前横梁外板3也为一个槽口向下的条形槽体,且该车架前横梁外板3也为弧顶朝上的圆弧形。车架前横梁外板3的前后边缘分别与车架前横梁加强板2的前后边缘相贴合,且在车架前横梁外板3与车架前横梁加强板2之间形成空腔。车架前横梁外板3的前后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外板减重孔3a。车架前横梁外板3的后侧壁上设置有两个门形缺口3b。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车架前横梁内板1、车架前横梁加强板2和车架前横梁外板3依次相互扣装形成带有两个空腔的整体结构,以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同时起到减轻重量的作用。车架前横梁内板1、车架前横梁加强板2和车架前横梁外板3均设置成圆弧形是除了从结构上通过提高个体抗冲击能力来提高整体的抗冲击能力外,还满足安装设置的需要。车架前横梁内板1、车架前横梁加强板2和车架前横梁外板3上分别设置有内板减重孔1b、加强板减重孔2b和外板减重孔3a来减轻整体的重量,同时也节省材料。车架前横梁加强板2上还设置有加强板加强筋2a来提高其结构强度。为了满足安装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减轻自重,在车架前横梁外板3上设置有两个门形的缺口3b。为了与车体上对应位置上匹配安装,所以在车架前横梁1的左端和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耳板1c和第二安装耳板1d,第一安装耳板1c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在前后边沿进行固定。第二安装耳板1d的数量为一个,且弯折成与车架前横梁内板1相垂直的状态,便于在侧壁上安装固定。第一安装耳板1c和第二安装耳板1d上均设置有螺纹孔。同样,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稳固地安装,除了采用耳板还在车架前横梁内板1的凹槽1a两端设置了安装销1f,多种安装形式相互结合,安装得更加牢固。为了提高车架前横梁内板1的结构强度,在凹槽1a内设置了多个加强筋1e。加强筋1e与车架前横梁内板1一体形成,更加牢固。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