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手刹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3380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防滑手刹手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握柄。



背景技术:

已被广泛应用的手刹手柄,包括一握柄,握柄外通常会包覆有皮套,但现有的皮套表面相对光滑,拉动过程中,有时候会脱手,造成手刹拉不起来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滑手刹手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防滑手刹手柄,包括一握柄,所述握柄外包覆有皮套,所述皮套包括位于外侧的真皮制成的真皮层、位于内侧的玄武岩纤维制成的玄武岩纤维层;

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套还包括一以所述握柄的中心轴线为围绕中心等间距围成环状的4颗远红外托马琳颗粒,各所述远红外托马琳颗粒均呈圆台状,所述圆台的底粘合在所述玄武岩纤维层上,所述圆台的顶由所述真皮层伸出;

以围成环状的4颗远红外托马琳颗粒作为防滑机构,所述防滑机构至少有3个,相邻的两个防滑机构之间的距离不小于4cm。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

1.增设了防滑机构,可以减少和避免脱手情况的出现。

2.改进远红外托马琳颗粒的形状,一方面,可以利用顶部和侧壁的连接部分,增加手与托马琳颗粒表面的摩擦力,进而改善因打滑脱手的情况;另一方面,底大顶小,可以改善托马琳颗粒自真皮层脱出的情况,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此外,相对于半球形凸起,改进后的远红外托马琳颗粒可利用其不圆滑的外漏部分,刺激驾驶员的手心,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和感知力,进而从驾驶员的方面避免打滑脱手情况的发生。

3.优化了远红外托马琳颗粒的位置,利用托马琳颗粒之间的间隙,增加手与托马琳颗粒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改善因打滑脱手的情况。

4.以远红外托马琳颗粒作为构成防滑机构的主要部件,在防滑的同时,可以对手心进行按摩和热辐射,促进驾驶员的血液循环,从而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进而从驾驶员的方面避免打滑脱手情况的发生。

各所述远红外托马琳颗粒的下部设有均穿线孔;

所述皮套还包括玄武岩纤维制成的玄武岩纤维线,任意一根玄武岩纤维线至少同时穿过1个防滑机构的4颗远红外托马琳颗粒的穿线孔后,所述玄武岩纤维线的两端打结在一起;

所述玄武岩纤维线位于所述真皮层与所述玄武岩纤维层之间,且所述玄武岩纤维线和所述真皮层之间填充有海绵,所述玄武岩纤维线和所述玄武岩纤维层之间也填充有海绵。

本专利增设有玄武岩纤维线,并通过玄武岩纤维线将远红外托马琳颗粒更加牢固的固定在握柄外,可有效防止托马琳颗粒脱胶移位,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此外,还在所述真皮层和所述玄武岩纤维层之间填充有海绵,一方面,可以避免穿线孔过高时,真皮层悬空造成的真皮层撕裂等问题;另一方面,海绵对托马琳颗粒有一定的支撑力,可进一步减少托马琳颗粒的脱胶移位。

所述握柄优选为合金制成的合金握柄,所述合金握柄表面镀有锌层。

以通过镀锌层减少手汗对金属握柄的影响,同时利用锌层光滑的表面,减少皮套套时的难度。

所述握柄的两侧还设有2个弹性挡片,所述弹性挡片远离握柄尾部的一端向外翘起。加设弹性挡片可以增加皮套与握柄连接的稳固性,使皮套不易脱落。皮套套入时,皮套慢慢压住弹性挡片顺利套入;套入之后,弹性挡片扣住所述皮套,使其不易脱落。

所述远红外托玛琳颗粒的顶端直径为0.5cm-1cm,所述远红外托玛琳颗粒的底端直径相对于其顶端直径大0.5cm-0.8cm。通过限制远红外托玛琳颗粒的尺寸增加驾驶员握住握柄时的舒适度及降低工艺难度。

所述真皮层的厚度为0.5mm-1mm,所述玄武岩纤维层的厚度为 0.2mm-0.4mm。限制厚度能在保证皮套强度的同时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握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皮套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握柄在弹性挡片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图3,防滑手刹手柄,包括一握柄1,握柄1外包覆有皮套2,皮套2包括位于外侧的真皮制成的真皮层3、位于内侧的玄武岩纤维制成的玄武岩纤维层4;皮套2还包括一以握柄1的中心轴线为围绕中心等间距围成环状的4颗远红外托马琳颗粒5,各远红外托马琳颗粒5均呈圆台状,圆台的底粘合在玄武岩纤维层4上,圆台的顶由真皮层3伸出;以围成环状的4颗远红外托马琳颗粒5作为防滑机构,防滑机构至少有3个,相邻的两个防滑机构之间的距离不小于4cm。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1、增设了防滑机构,可以减少和避免脱手情况的出现。2、改进远红外托马琳颗粒5的形状,一方面,可以利用顶部和侧壁的连接部分,增加手与托马琳颗粒表面的摩擦力,进而改善因打滑脱手的情况;另一方面,底大顶小,可以改善托马琳颗粒自真皮层脱出的情况,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此外,相对于半球形凸起,改进后的远红外托马琳颗粒5可利用其不圆滑的外漏部分,刺激驾驶员的手心,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和感知力,进而从驾驶员的方面避免打滑脱手情况的发生。3、优化了远红外托马琳颗粒5的位置,利用托马琳颗粒之间的间隙,增加手与托马琳颗粒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改善因打滑脱手的情况。4、以远红外托马琳颗粒5作为构成防滑机构的主要部件,在防滑的同时,可以对手心进行按摩和热辐射,促进驾驶员的血液循环,从而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进而从驾驶员的方面避免打滑脱手情况的发生。

各远红外托马琳颗粒5的下部设有均穿线孔;皮套2还包括玄武岩纤维制成的玄武岩纤维线8,任意一根玄武岩纤维线8至少同时穿过1个防滑机构的4颗远红外托马琳颗粒5的穿线孔后,玄武岩纤维线8的两端打结在一起;玄武岩纤维线8位于真皮层3与玄武岩纤维层4之间,且玄武岩纤维线8和真皮层3之间填充有海绵6,玄武岩纤维线8和所述玄武岩纤维层之间也填充有海绵。本专利增设有玄武岩纤维线8,并通过玄武岩纤维线8将远红外托马琳颗粒5更加牢固的固定在握柄1外,可有效防止托马琳颗粒脱胶移位,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此外,还在真皮层3和玄武岩纤维层4之间填充有海绵6,一方面,可以避免穿线孔过高时,真皮层3悬空造成的真皮层3撕裂等问题;另一方面,海绵6对托马琳颗粒有一定的支撑力,可进一步减少托马琳颗粒的脱胶移位。握柄1优选为合金制成的合金握柄,合金握柄表面镀有锌层。以通过镀锌层减少手汗对金属握柄的影响,同时利用锌层光滑的表面,减少皮套套时的难度。握柄1的两侧还设有2个弹性挡片7,弹性挡片 7远离握柄尾部的一端向外翘起。加设弹性挡片7可以增加皮套2与握柄1连接的稳固性,使皮套不易脱落。皮套2套入时,皮套2慢慢压住弹性挡片7 顺利套入;套入之后,弹性挡片7扣住皮套2,使其不易脱落。远红外托玛琳颗粒5的顶端直径为0.5cm-1cm,远红外托玛琳颗粒5的底端直径相对于其顶端直径大0.5cm-0.8cm。通过限制远红外托玛琳5的尺寸增加驾驶员握住握柄 1时的舒适度及降低工艺难度。真皮层3的厚度为0.5mm-1mm,玄武岩纤维层4的厚度为0.2mm-0.4mm。限制厚度能在保证皮套2强度的同时节约成本。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