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换档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27910阅读:来源:国知局
所述档位切换部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初始位置转动后且从该转动后的位置向车辆前方已位移的情况下,使所述变速档位切换到所述倒车档,所述档位切换部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初始位置转动后且从该转动后的位置向车辆后方已位移的情况下,使所述变速档位切换到所述前进档。
[0031]该结构中,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需要更大的操作力操作的向倒车档切换的切换方向被设定为驾驶员更容易施加操作力的方向亦即前方方向。因此,既能够避免向倒车档的意外的切换,又能够良好地确保向倒车档的切换操作的操作性。此外,该结构中,向倒车档的切换和向前进档的切换被设定为车辆前后方向上互不相同的方向。因此,能够更切实地避免错误地执行这些档位的切换的情况。
[0032]此外,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位移侧施力部件,向使从所述初始位置转动后的位置沿车辆前后方向已位移的所述操作部件返回到所述转动后的位置的方向,对所述操作部件施加作用力;其中,所述位移侧施力部件在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转动后的位置向车辆前方位移时和向车辆后方位移时,对所述操作部件施加的作用力互不相同。
[0033]根据该结构,利用用于使操作部件自动恢复到转动后的位置的位移侧施力部件,能够使沿前后方向使操作部件位移所需的操作力基于其转动方向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与另外设置用于改变该操作力的部件的情形相比,能够简化装置。
[0034]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换档装置,能够抑制误操作的发生而且能够比较简便地切换行驶档。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档装置的车辆的车室前部的结构的图。
[0036]图2是所述换档装置周边的俯视图。
[0037]图3是所述换档装置的立体图。
[0038]图4是表示所述换档装置的操作例的图
[0039]图5是所述换档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40]图6是所述换档装置的分解侧视图。
[0041]图7是所述换档装置的分解背视图。
[0042]图8是换档装置的箱体的俯视图。
[0043]图9是换档装置的俯视图,其中,(a)是转盘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的换档装置的俯视图,(b)是转盘从初始位置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后的状态下的换档装置的俯视图,(C)是转盘转动后滑动位移到前方的状态下的换档装置的俯视图。
[0044]图10是表示换档装置的主体部内部的俯视图,其中,(a)是转盘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的主体部内部的俯视图,(b)是转盘从初始位置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后的状态下的主体部内部的俯视图,(C)是转盘转动后滑动位移到前方的状态下的主体部内部的俯视图。
[0045]图11是表示换档装置的主体部内部的俯视图,其中,(a)是转盘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的主体部内部的俯视图,(b)是转盘从初始位置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后的状态下的主体部内部的俯视图,(C)是转盘转动后滑动位移到前方的状态下的主体部内部的俯视图。
[0046]图12是放大表示滑块周边的俯视图。
[0047]图13是表示换档装置的主体部内部的侧视图,其中,(a)是转盘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的主体部内部的侧视图,(b)是转盘从初始位置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后的状态下的主体部内部的侧视图,(C)是转盘转动后滑动位移到前方的状态下的主体部内部的侧视图。
[0048]图14是用于说明滑动侧诱导部件的详细情况的侧视图。
[0049]图15是表示换档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0050]图16是表示操作转盘的手的状态的图,其中,(a)是握持处于初始位置的转盘的手的状态的图,(b)是使转盘从初始位置转动时的手的状态的图。
[0051]图17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档装置的车辆的车室前部的结构的图。
[0052]图18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档装置周边的俯视图。
[0053]图19是放大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滑块周边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4]<第一实施方式>
[0055](I)整体结构
[0056]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车室前部的结构的图。如该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是驾驶席及转向盘4设置在车辆左侧的所谓的左舵的车辆。如图1所示,在车室前部设置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仪表板2。在仪表板2的驾驶席侧设置有仪表单元3,在该仪表单元3的后方设置有转向盘4。在从仪表板2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向车辆后方延伸的部分设置有中控台5,在该中控台5上设置有换档装置(车辆用换档装置)1、驻车开关8以及指示器9。
[0057]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车辆具备:包含汽油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等内燃机的发动机(省略图示);将发动机的驱动力减速并传递给车轮的自动变速器90 (图15)。自动变速器90是包含行星齿轮机构的有档的变速器(AT),其从由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实现的多个减速比中自动选择对应于车速及或发动机负载等的恰当的减速比。该自动变速器90的变速档位中包括切断驱动力传递的空档、切断驱动力传递并且锁定输出轴的驻车档、前进方向的行驶档亦即向使车辆前进的方向传递驱动力的档亦即前进档、及后退方向的行驶档亦即向使车辆后退的方向传递驱动力的档亦即倒车档。
[0058]驻车开关8是将自动变速器90的变速档位切换到驻车档时被操作的开关。图1所示的例中,驻车开关8是按压式的按钮开关,基于该驻车开关8的每一次被按压操作,驻车档在选择和非选择之间被切换。在驻车开关8的上表面,设置有显示驻车档的“P”的文字盘,当选择了驻车档时,通过LED等光源来强调显示“P”文字。
[0059]换档装置I是将自动变速器90的变速档位切换到驻车档以外的档位(亦即前进档、倒车档、空档中的任一档位)时被操作的装置。详细情况后述,但换档装置I具有能够被转动操作及能够从转动后的位置沿车辆前后方向被滑动操作的转盘10。基于对该转盘10的操作模式的不同,自动变速器90的变速档位被切换到前进档、倒车档、空档中的任一档位。
[0060]指示器9显示前进档、倒车档、空档中当前被选择的变速档位。图2是放大表示换档装置I周边的俯视图。在该图2中所例示的指示器9的情况下,设置有显示倒车档的“R”、空档的“N”、及前进档的“D”的文字盘。当对应于转盘10的操作而选择前进档、倒车档、空档中的任一档位时,指示器9强调显示与被选择的档位对应的文字(R、N、D中的任一者)。图2中的文字“始位”表示转盘10的初始位置是在该位置。
[0061]此外,除了如上所述般通过指示器9来显示变速档位以外,在图1所示的例中,还在仪表单元3上显示变速档位。即,仪表单元3在其指定部位(例如速度计与转速计之间)具有包含液晶画面等的显示部,在该显示部上显示与被选择的变速档位对应的文字(P、R、N、D)。
[0062]下面,对换档装置I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0063]图3是换档装置I的简略立体图。图4是表示操作换档装置I时的操作例的图。图5至图7是换档装置I的分解图。
[0064]如这些图及图2所示,换档装置I具有转盘(操作部件)10和主体部11。主体部11将转盘10能够转动地予以支撑,并且将转盘10能够从转动后的位置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位移地予以支撑。以下,将车辆前后方向简称为前后方向,将该方向的前侧或前方简称为前侧或前方,将该方向的后侧或后方简称为后侧或后方。此外,在各图中,“前”是指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后”是指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
[0065]转盘10是被驾驶员握持的部分。转盘10以处于图2所示状态的位置作为初始位置,其能够从该初始位置绕顺时针方向(右方向)及绕逆时针方向(左方向)转动,而且能够从这些转动后的位置沿前后方向滑动位移。本实施方式中,转盘10在从初始位置绕顺时针方向已转动的情况下,从该转动后的位置只能够向后方滑动位移。另一方面,转盘10在从初始位置绕逆时针方向已转动的情况下,从该转动后的位置只能够向前方滑动位移。此夕卜,转盘10以该转盘10的中心O为中心转动。
[0066]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转盘10在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具有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线为中心呈线对称的形状。此外,转盘10具有使以其后端部为顶点的正三角形的各边向外侧隆出地弯曲而成的形状。即,转盘10具有向前方隆出地弯曲的前端面1a和从该前端面1a的车宽方向两侧端分别向后端且向外侧隆出地弯曲的侧面10b、10c。驾驶员例如如图4所示那样,以其拇指和小指分别抵接于两侧面1bUOc的状态握持转盘10。
[0067]如图5至图7所示,主体部11具有上面开口的箱状的箱体50和覆盖箱体50的开口的盖部40。转盘10设置在该盖部40的上方。主体部11还具有连杆30和滑块20,连杆30穿通盖部40且从转盘10向下方延伸并且主要被收容在箱体50内,滑块20被收容在箱体50内。
[0068]连杆30具有棒状的轴部31、转动侧止动用脚部35及一对引导用脚部32、33,轴部31穿通于形成在盖部40中的通孔40a且从转盘10向下方延伸。
[0069]连杆30的轴部31被固定在转盘10的下表面且能够与该转盘10 —体地转动及滑动位移。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下轴部31的中心轴与转盘10的中心(转盘10的转动中心O) 一致,连杆30以轴部31的中心轴为中心与转盘10 —体地转动。另外,所述通孔40a的内径被设定为比连杆30的轴部31的外径大的值,以便连杆30能够转动及沿前后方向滑动位移。以下,有时会将连杆30及转盘10的转动中心简称为转动中心O。
[0070]转动侧止动用脚部35是从轴部31的上下的中间位置向水平方向突出的棒状部件。本实施方式中,转动侧止动用脚部35在转盘10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从轴部31笔直地向前方突出。如图6等所示,该转动侧止动用脚部35具有从轴部31的外周面向前方延伸的中空状的脚主体部35b、以及从脚主体部35b的远端进一步向前方突出的施力部35a。施力部35a由设置在脚主体部35b内部的压缩弹簧(转动侧施力部件,省略图示)按压向前方。该施力部35a相对于脚主体部35b在前后方向上进退自如,在受到按回压缩弹簧的向后的力时后退,在该力减少时前进。
[0071]各引导用脚部32、33分别是棒状部件,从轴部31的外周面中相对的部分分别向水平方向突出后向下方延伸。本实施方式中,在转盘10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一方的引导用脚部32从轴部31的外周面笔直地向前方突出后向下方延伸,另一方的引导用脚部33从轴部31的外周面笔直地向后方突出后向下方延伸。
[0072]滑块20具有:块状的主体部21、从该主体部21的侧面分别向外侧突出的一对引导用突片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