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421564阅读:来源:国知局
[0103][支撑壁部的细槽]
[0104]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该图示出了支撑壁部的放大剖面图。
[0105]图8的结构中,充气轮胎I具备细槽4。该细槽4被配置在支撑壁部上,并在轮胎周向上延伸而设置。此外,细槽4在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面视图上,相对于周向主槽2的末端磨损临界面WE,位于轮胎径向外侧。
[0106]支撑壁部是指,胎面部的剖面与侧壁部的剖面之间的连接部上的非接地区域,构成胎肩环岸部3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侧壁面。
[0107]例如,图8的结构中,I条细槽4就是支撑壁部,配置在从胎面端P即轮胎接地端T到周向主槽2的末端磨损临界面WE的非接地区域内。此外,细槽4具有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的同时,朝向轮胎内部的形状。
[0108]在这种结构中,轮胎接地时,支撑壁部的细槽4会堵塞,因此,胎肩环岸部3的接地压力就会降低。这样一来,能够改善轮胎的耐偏磨损性能。
[0109][效果]
[0110]如上所述,本充气轮胎I具备:帘布层13 ;配置在帘布层13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层14 ;配置在带束层14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胎面橡胶15 ;在轮胎周向上延伸而设置的至少3条周向主槽2 ;由这些周向主槽2划分而成的多个环岸部3,参照图1。此外,相对于左右最外周向主槽2,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环岸部3,具有向轮胎径向外侧凸起的第一剖面PL1。此外,胎肩环岸部3,在接地面内,具有向轮胎径向内侧凸起的第二剖面PL2,参照图4。此外,胎肩环岸部3的接地面内的第一剖面PLl的延长线与第二剖面PL2之间的轮胎径向的距离d,随着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而增加。此外,从在轮胎赤道面CL上的胎面剖面即第一剖面PLl到轮胎内周面的距离Gcc和从胎面端P到轮胎内周面的距离Gsh,满足
1.10彡Gsh/Gcc的关系,参照图2。
[0111]在这种结构中,胎肩环岸部3在接地面内,具有向轮胎径向内侧凸起的第二剖面PL2,此外,胎肩环岸部3的接地面内的第一剖面PL1、PL2的距离d,随着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而增加,因此,轮胎接地时的胎肩环岸部3的轮胎接地端T 一侧的接地压力就会增高。这样一来,轮胎接地时的中心区域的环岸部3的滑移量和胎肩环岸部3的滑移量就会变得均匀。由此,具有胎肩环岸部3的偏磨损得到抑制,轮胎的耐偏磨损性能得到改善的优点。
[0112]此外,本充气轮胎I中,从轮胎赤道面CL上的外径侧交叉带束143到末端磨损临界面WE的距离Dcc,和从最外周向主槽2的槽中线上的外径侧交叉带束143到末端磨损临界面WE的距离De,满足0.70彡De/Dcc ( 1.30的关系,参照图2。这种结构,可优化比De/Dcc,因此,具有轮胎接地时的中心区域的环岸部3的滑移量和胎肩环岸部3的滑移量就会变得均匀,胎肩环岸部3的偏磨损能得到抑制的有点。
[0113]此外,本充气轮胎I中,带束层14在具有绝对值10[Deg]以上45[Deg]以下的带束角度的同时,具备具有符号相异的带束角度的一对交叉带束142、143,参照图2。此外,从轮胎赤道面CL上的外径侧交叉带束143到末端磨损临界面WE的距离Dcc,和从最外周向主槽2的槽中线上的外径侧交叉带束143到末端磨损临界面WE的距离De,满足0.70彡De/DccS 1.30的关系。这种结构,具有优化相对于末端磨损临界面WE的外径侧交叉带束143的距离Dcc、De的优点。S卩,由于0.70 ( De/Dcc,因此,能够确保最外周向主槽2的槽下的胎面厚度,从而能够确保抗槽开裂性。此外,由于De/Dcc < 1.30,优选为0.80 SDe/Dcc ( 1.20,因此,轮胎接地时的外径侧交叉带束143的应变减少,比较参照图5(a)、(b)。这样一来,轮胎接地时的中心区域的环岸部3的滑移量与胎肩环岸部3的滑移量就会变得均匀,可抑制胎肩环岸部3的偏磨损。
[0114]此外,本充气轮胎I中,轮胎赤道面CL上的第一剖面PLl的直径Dl和轮胎接地端T上的第二剖面PL2的直径D2,满足-0.015彡(D1-D2)/Dl彡0.015的关系,参照图4。这样一来,可优化轮胎接地端T的肩塌量,轮胎接地时的中心区域的环岸部3的滑移量和胎肩环岸部3的滑移量就会变得均匀。
[0115]此外,本充气轮胎I中,轮胎接地端T上的第二剖面PL2的直径D2和胎肩环岸部3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边缘部上的第二剖面PL2的直径D3,满足D3 < D2的关系,参照图4。这样一来,具有可优化胎肩环岸部3的剖面形状的优点。
[0116]此外,本充气轮胎I中,宽度较大的交叉带束142的宽度Wb2和帘布层13的剖面宽度Wca,满足0.70 ( Wb2/ffca ( 0.93的关系,参照图1。这样一来,可优化宽度较大的交叉带束142的宽度Wb2,具有可确保胎面部的刚性的优点。
[0117]此外,本充气轮胎I中,帘布层13的最大高度位置的直径Ya和帘布层13的最大宽度位置的直径Yc,满足0.80彡Yc/Ya彡0.90的关系,参照图1。这样一来,具有可优选帘布层13的形状的优点。
[0118]此外,本充气轮胎I中,帘布层13的最大高度位置的直径Ya和最外周向主槽2的槽中线上的帘布层13的直径Yd,满足0.95 ( Yd/Ya ( 1.02的关系,参照图1。这样一来,可优化帘布层13的形状,具有轮胎接地时的最外周向主槽2的槽下的帘布层13的变形量减少的优点。S卩,由于0.95 ( Yd/Ya,因此,轮胎接地时的最外周向主槽2的槽下的帘布层13的变形量减少。此外,由于Yd/Ya ( 1.02,因此,能够适当地确保轮胎形状。
[0119]此外,本充气轮胎I中,胎面宽度TW和轮胎总宽度SW,满足0.79彡TW/SW彡0.89的关系,参照图1。在这种结构中,由于比TW/SW在上述范围内,因此,中心区域与胎肩区域之间的径向胀大之差会得到缓和。这样一来,具有轮胎的接地压力分布均匀的优点。即,由于0.79彡TW/SW,因此,可确保轮胎内空气量,并抑制挠曲。此外,由于TW/SW彡0.89,因此,能够抑制胎肩部的逐步隆起,从而抑制接地时的烧曲。
[0120]此外,本充气轮胎I中,胎面宽度TW和帘布层13的剖面宽度Wca,满足0.82 ( Tff/Wca ( 0.92的关系,参照图1。在这种结构中,由于比TW/Wca在所述的范围内,因此,中心区域与胎肩区域之间径向胀大差就会得到缓和,施加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接地压力分布就会均匀。这样一来,具有轮胎的接地压力分布均匀的优点。S卩,由0.82 < TW/Wca,因此,可确保轮胎内空气量,并抑制挠曲。此外,由于TW/Wca ^ 0.92,因此,可抑制胎肩部的逐渐隆起,接地压力分布就会变得均匀。
[0121]此外,本充气轮胎I中,带束层14拥有具有绝对值45[Deg]以上70[Deg]以下的带束角度的大倾角带束141,参照图1和图3。这样一来,可加固带束层14,具有可抑制轮胎接地时的带束层14的端部的应变的优点。
[0122]此外,本充气轮胎I中,大倾角带束141的宽度Wbl和一对交叉带束142、143中宽度较小的交叉带束143的宽度Wb3,满足0.85 ( Wbl/ffb3 ( 1.05的关系,参照图3。在这种结构中,可优化大倾角带束141的宽度Wbl与宽度较小的交叉带束143的宽度Wb3之间的比Wbl/Wb3。这样一来,具有可抑制轮胎接地时的带束层14的端部的应变的优点。
[0123]此外,本充气轮胎I中,胎肩环岸部3的接地宽度Wsh和胎面宽度TW,满足0.1彡ffsh/Tff彡0.2的关系,参照图1和图2。这样一来,具有可优化胎肩环岸部3的接地宽度Wsh的优点。即,由于0.1彡ffsh/Tff,因此,可确保胎肩环岸部3的接地面积,而确保轮胎的耐偏磨损性能。此外,由于Wsh/TW ( 0.2,因此,轮胎接地时的胎肩环岸部3的接地面压力增加,从而提高轮胎的湿性。
[0124]此外,本充气轮胎I中,轮胎的实际接地宽度Wg,在此省略图示,和帘布层13的剖面宽度Wca,满足0.64 ( ffg/ffca ( 0.84的关系,参照图1。这样一来,具有可优化帘布层13的剖面宽度Wca的优点。S卩,由于0.64 ( ffg/ffca,因此,可适当地确保轮胎的接地面积。此外,由于Wg/Wca彡0.84,因此,具有胎面宽度TW不会变得过大的结构,可适当地确保胎肩环岸部3的接地面压力。
[0125]此外,本充气轮胎I中,胎面橡胶15的橡胶硬度,在60以上的范围内。这样一来,可适当地确保胎面橡胶15的强度,具有改善轮胎的耐偏磨损性能的优点。
[0126]此外,本充气轮胎I中,胎肩环岸部3,在周向主槽2—侧的边缘部,具有倒角部31,参照图7。这样一来,胎肩环岸部3的周向主槽2—侧的边缘部的接地压会降低,具有改善轮胎的耐偏磨损性能的优点。
[0127]此外,本充气轮胎1,具有配置在支撑壁部上,在轮胎周向上延伸而设置的细槽4,参照图8。此外,在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面视图上,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