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421580阅读:来源:国知局
量来缩短车辆周缘的移动距离。
[0159]同时一并参照图1及图3,驾驶席12相对于中心线Cl、C2向一方偏移地配置,乘降用开口 50的一方侧缘(图4、附图标记50c)位于与驾驶席12相反的一侧。S卩,乘降用开口 50的车门60开始打开的一方的侧缘位于副驾驶席13侧。当在车道附近装卸行李时,优选在远离车道的位置进行作业。根据本发明,通过构成为将车门60从副驾驶席13侧的端部开始打开的结构,能够在远离车道的位置上容易地进行行李的装卸作业。
[0160]实施例2
[0161]接着,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
[0162]图16表示实施例2的车辆,与上述图3对应地表示。
[0163]如图16所示,在车辆1A中,相对于尾门40A的宽度W1,车门60A的宽度W2为W2=0.3XW1。尾门用门柄41A(开放操作机构41)位于在车宽方向上避开排出口 26的部位。在这样构成的实施例2的车辆1A中,也能够获得本发明规定的效果。
[0164]实施例3
[0165]接着,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3进行说明。
[0166]图17表示实施例3的车辆,与上述图3对应地表示。
[0167]如图17所示,车辆1B的车门60B是在车宽方向上滑动的滑动门。滑动门也能称为侧开的车门的一种。
[0168]在这样构成的实施例3的车辆1B中,也能获得本发明规定的效果。通过由滑动门形成车门60B,能够进一步缩小向车辆后方的突出量。此外,实施例3中的车辆1B并不具有铰链(图4、附图标记80)及第二开闭轴(图3、附图标记47)。
[0169]实施例4
[0170]接着,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
[0171]图18表示实施例4的车辆,与上述图3对应地表示。
[0172]如图18所示,车辆1C的车门60C从车宽方向的端部打开。S卩,第二开闭轴47C形成在车宽方向的端部。在这样构成的实施例4的车辆1C中,也能获得本发明规定的效果。此外,实施例4的车辆1C并不具有支柱(图3、附图标记43)。
[0173]实施例5
[0174]接着,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5进行说明。
[0175]图19表示实施例5的车辆,与上述图3对应地表示。
[0176]如图19所示,车辆1D在尾门40D的中央形成有车门60D。由此,在车宽中央配置有车门窗玻璃65D,并且以隔着该车门窗玻璃65D的方式配置有两块尾门窗玻璃45D、45D。SP,窗部70D由车门窗玻璃6?及两块尾门窗玻璃45D、4?构成。在这样构成的实施例5的车辆1D中,也能获得本发明规定的效果。
[0177]实施例6
[0178]接着,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6进行说明。
[0179]图20表示实施例6的车辆,与上述图9的(b)对应地表示。
[0180]如图20所示,车辆1E构成为:副座椅24E能够收纳到车室的底面内,前侧副座椅22E能够向前方移动并能够折叠。在这样构成的实施例6的车辆1E中,也能获得本发明规定的效果。
[0181]此外,向车宽方向折叠的结构的座椅、向前后方向折叠的结构的座椅或向底板下收纳的结构的座椅在能够获得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能够任意组合。
[0182]此外,本发明的车辆以右舵车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适用于左舵车。这种情况下,通过将乘降用开口及车门设在车辆后部的大致右半部分,而能够以使车门从与驾驶席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打开的方式构成等,进行适当的改变。并不限于这些形式的变更。
[0183]而且,各实施例用于便于理解本发明。只要发挥作用/效果,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实施例的形式。而且,各实施例能够与不同的实施例适当地组合。
[0184]工业实用性
[0185]本发明的车辆适合于厢式类型的车辆。
[0186]附图标记说明
[0187]10、10A、10B、10C、10D、1E…车辆
[0188]11…车身
[0189]Ila…车身的车宽方向一端
[0190]Ilb…车身的车宽方向另一端
[0191]21…主座椅(前侧座椅)
[0192]22、22E…副座椅(前侧副座椅)
[0193]23…主座椅(座椅)
[0194]23a…座椅的车宽方向一端
[0195]23b…座椅的车宽方向另一端
[0196]24、24E…副座椅
[0197]25…车室
[0198]29…头枕
[0199]30…后部开口
[0200]40、40A …尾门
[0201]40b…剩余部
[0202]50、50A…乘降用开口
[0203]50b…乘降用开口的侧缘
[0204]50c…乘降用开口的侧缘(开始端)
[0205]60、60A、60B、60C、60D …车门
[0206]C2…在车宽中央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线(车身的车宽方向中心线)
[0207]C3…乘降用开口的车宽方向中心线
【主权项】
1.一种车辆,在后表面的车宽方向的整个区域形成有后部开口, 在车身上安装有能够对该后部开口进行开闭的尾门, 在所述尾门上形成有能够供乘员乘降的乘降用开口, 与所述后表面相邻地设有座椅,所述车辆的特征在于, 所述乘降用开口形成在所述后表面中的车宽方向的一部分, 所述座椅的车宽方向一端位于所述车身的车宽方向一端, 所述座椅的车宽方向另一端位于相对于所述乘降用开口沿车宽方向重叠的部位。2.—种车辆,在后表面形成有乘降用开口,与所述后表面相邻地设有座椅,所述车辆的特征在于, 所述乘降用开口形成在所述后表面中的车宽方向的一部分, 在所述后表面中除了所述乘降用开口以外的部位形成有所述后表面的剩余部, 所述座椅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剩余部沿车宽方向重叠, 所述座椅的车宽方向一端位于所述车身的车宽方向一端, 所述座椅的车宽方向另一端位于相对于所述乘降用开口沿车宽方向重叠的部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的车宽方向另一端与所述乘降用开口的车宽方向中心线相比位于所述车身的车宽方向一端侧。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椅的上部设有头枕, 该头枕在车身后视下与所述乘降用开口重叠。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乘降用开口的左右侧缘从所述车身的车宽方向中心线沿车宽方向偏置。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能够对所述乘降用开口进行开闭的车门, 所述乘降用开口的左右侧缘中的、所述车身的车宽方向另一端侧的侧缘是由所述车门开始打开的开始端。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设有从所述座椅的车宽方向另一端延伸到所述车身的车宽方向另一端的副座椅, 所述副座椅为能够位移的结构,从而能够从所述座椅的侧方通过。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的座椅宽度比所述副座椅的座椅宽度大。9.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座椅能够通过向所述车身的车宽方向另一端侧的折叠构造而位移。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在车身后视下,在所述座椅的如方设有如侧座椅,并且在所述副座椅的如方设有如侧副座椅, 所述前侧副座椅为能够位移的结构,从而能够从所述前侧座椅的侧方通过。
【专利摘要】一种车辆(10),其在车身(11)的后表面的车宽方向的整个区域形成有后部开口(30),在车身(11)上能够上下摆动地安装有能够对该后部开口(30)进行开闭的尾门(40),在尾门(40)上形成有能够供乘员乘降的乘降用开口(50),与后表面相邻地设有座椅(23)。乘降用开口(50)形成在后表面中的车宽方向的一部分。座椅(23)的车宽方向一端(23a)位于车身(11)的车宽方向一端(11a),座椅(23)的车宽方向另一端(23a)位于相对于所述乘降用开口(50)沿车宽方向重叠的部位。
【IPC分类】B60J5/10
【公开号】CN105142946
【申请号】CN201480022871
【发明人】山口友树, 袴田仁, 本田诚治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4年4月22日
【公告号】WO2014175240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