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78823阅读:来源:国知局
辆用空调装置,构成为能够主动地应对由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变化”带来的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空气流入量变化”,从而,能够补偿由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变化”带来的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空气流入量变化”。
[0032]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构成为能够补偿由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变化”带来的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空气流入量变化”,从而,即使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发生变化,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空气流入量”也能够控制为原来的控制值。
[0033]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构成为即使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发生变化,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空气流入量”也能够控制为原来的控制值,从而,不管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是否发生变化,供给至车内的左右侧部分的“冷气和热气吐出风量”均能够控制为原来的状态,由此,能够改善车内的舒适度。
[0034]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构成为当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发生变化时,对应于改变化,能够主动地控制风量分配门的开度位置,从而,能够主动地应对由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变化”带来的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静压差变化和由此带来的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风量分配比的变化。
[0035]并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构成为能够主动地应对由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变化”带来的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风量分配比的变化,从而,能够补偿由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变化”带来的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风量分配比变化”。
[0036]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构成为能够补偿由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变化”带来的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风量分配比变化”,从而,即使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发生变化,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风量分配比也能够控制为原来的控制值。
[0037]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构成为即使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发生变化,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风量分配比也能够控制为原来的控制值,从而,不管是否发生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变化”,供给至车内的左右侧部分的车内的左右侧部分的“冷风量和热风量”均能够控制为原来的状态,由此,能够改善车内的舒适度。
[003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空调箱,其具有左侧通道、右侧通道和后座通道;温控门,其用于调节上述左侧通道、上述右侧通道以及上述后座通道的冷风量和热风量;主风机,其向上述左侧通道、上述右侧通道和上述后座通道送入空气;风量分配门,其通过控制上述左侧通道和上述右侧通道的开度量来分配导入到上述左侧通道和上述右侧通道的风量;以及后座用副风机,其进一步提高沿着上述后座通道输送的冷气和热气的风量及风压,上述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控制部,当由于上述温控门的开度位置和上述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中的至少一个发生变化而上述主风机对于上述左侧通道和上述右侧通道的风量分配比发生了变化时,该控制部校正上述风量分配门对于上述左侧通道和上述右侧通道的开度位置,从而补偿由上述温控门的开度位置和上述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变化带来的上述左侧通道和上述右侧通道的风量分配比变化。
[0039]优选地,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存储部,其存储有针对各温控门开度位置变化角度的风量分配门补偿值;以及控制部,其当上述温控门的开度位置发生变化时,从上述第一存储部中检测出与上述温控门的开度位置变化角度对应的风量分配门补偿值,基于检测到的上述风量分配门补偿值,校正风量分配门对于上述左侧通道和上述右侧通道的开度位置。
[0040]另外,特征在于,上述温控门包括:调节上述左侧通道的冷气量和热气量的左侧温控门和调节上述右侧通道的冷气量和热气量的右侧温控门,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左右侧温控门的开度位置发生变化时,从上述第一存储部中检测出与上述左右侧温控门的开度位置变化角度对应的风量分配门补偿值,基于检测到的上述风量分配门补偿值,校正上述风量分配门的开度位置。
[0041 ] 另外,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包括算出部,当上述左侧温控门和上述右侧温控门的开度位置发生变化时,该算出部对于变化后的上述左侧温控门和上述右侧温控门的开度位置和变化之前的上述左侧温控门和上述右侧温控门的开度位置进行运算处理,算出温控门开度位置变化角度,并且,上述控制部从上述第一存储部中检测出与由上述算出部算出的上述温控门开度位置变化角度对应的风量分配门补偿值,基于检测到的风量分配门补偿值,校正上述风量分配门的开度位置。
[0042]另外,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存储部,存储有针对各上述主风机与后座用副风机之间的旋转级数偏差的风量分配门补偿值,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发生变化时,从上述第二存储部中检测出与上述主风机与上述后座用副风机之间的旋转级数偏差对应的风量分配门补偿值,基于检测到的上述风量分配门补偿值,校正上述左侧通道和上述右侧通道的上述风量分配门的开度位置。
[0043]另外,特征在于,在上述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发生变化时,上述控制部校正上述主风机的旋转速度,补偿由上述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变化带来的上述左侧通道和上述右侧通道的空气流入量变化。
[0044]另外,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存储部,其存储有针对各上述主风机与上述后座用副风机之间的旋转级数偏差的主风机补偿值,在上述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发生变化时,上述控制部从上述第三存储部中检测出与上述主风机与上述后座用副风机之间的旋转级数偏差对应的主风机补偿值,基于检测到的上述主风机补偿值,校正上述主风机的旋转速度。
[0045]发明效果
[0046]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形成为当左侧温控门和右侧温控门的开度位置发生变化时,对应于该变化,主动地校正风量分配门的开度位置的结构,具有能够主动地应对由左侧温控门和右侧温控门的开度位置变化带来的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静压差变化和由此带来的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风量分配比变化”的效果。
[0047]并且,能够主动地应对由左侧温控门和右侧温控门的开度位置变化带来的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风量分配比的变化,因此,具有能够补偿由左侧温控门和右侧温控门的开度位置变更导致的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风量分配比变化”。
[0048]并且,能够主动地补偿由左侧温控门和右侧温控门的开度位置变更导致的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风量分配比变化”,因此,具有即使左侧温控门和右侧温控门的开度位置被变更,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风量分配比”也能够固定维持为原来的状态的效果。
[0049]并且,即使左侧温控门和右侧温控门的开度位置被变更,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风量分配比”也能够固定维持为原来的状态,因此,具有不管左侧温控门和右侧温控门的开度位置是否变更,供给至车内的左右侧部分的“冷风量和热风量”均能够控制为用户期望的量,由此,明显改善车内的舒适度的效果。
[0050]并且,当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发生变化时,对应于改变化,能够主动地校正主风机的旋转速度,因此,具有能够主动地应对由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变化”带来的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空气流入量变化”的效果。
[0051]并且,形成为能够主动地应对由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变化”带来的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空气流入量变化”的结构,因此,能够补偿由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变化”带来的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空气流入量变化”的效果。
[0052]并且,能够补偿由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变化”带来的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空气流入量变化”,因此,具有即使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被变更,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空气流入量”控也能够制在原来的控制值的效果。
[0053]并且,即使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被变更,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空气流入量”也能够维持原来的状态,因此,具有不管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是否发生变化,供给至车内的左右侧部分的“冷气和热气吐出风量”和“冷风量和热风量比”均能够控制为原来的控制值,由此,能够改善车内的舒适度的效果。
[0054]并且,形成为当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发生变化时,对应于改变化,主动地校正风量分配门的开度位置的结构,因此,具有能够主动地应对由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变化带来的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静压差变化和由此带来的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风量分配比变化”的效果。
[0055]并且,能够主动地应对由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变化带来的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风量分配比的变化,因此,具有能够补偿由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变化带来的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风量分配比变化”的效果。
[0056]并且,形成为能够补偿由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变化带来的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风量分配比变化”的结构,因此,具有即使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发生变化,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风量分配比”也能够固定维持原来的状态的效果。
[0057]并且,即使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发生变化,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风量分配比”也能够固定维持原来的状态,因此,具有不管后座用副风机的旋转级数是否发生变化,供给至车内的左右侧部分的“冷风量和热风量”和“冷风量和热风量比”均能够准确地控制为原来的控制值,由此,明显改善车内的舒适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58]图1是示出现有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结构的水平截面图。
[0059]图2是示出现有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结构的侧截面图。
[0060]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结构的水平截面图。
[0061]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0062]标号说明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