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7675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卧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或者立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该卧式具有沿车辆的左右方向配置有具有送风机的鼓风机部与具有冷却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部的布局,该立式具有沿车辆的上下方向配置有鼓风机部与热交换部的布局。
[0003]在卧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公开了通过在热交换器的与空气流入面相对相对壁面设置向与空气流入面垂直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从而调整流入热交换器的空气的风速分布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公开了通过在流路急剧扩大的扩散部设置纵向涡流产生用的突起、从而使扩散部的下游侧的风速分布均匀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0004]公开了通过在空气通路的壁面设置多个突起而使因气流的紊乱产生的空气声减少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 168656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 - 158217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 - 166714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1 — 122517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3 — 528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2]当空气通路的截面积扩大时,产生从壳体的内壁面剥离空气流的剥离气流。剥离气流形成涡流气流(渦卷?流),该涡流气流有时成为产生噪声的原因。在专利文献3?5中公开了通过在壳体的内壁面设置突起来调整风速分布或者减少空气声的技术,但未公开减少因剥离气流产生的噪声的技术。
[001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因剥离气流产生的噪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0014]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在内部具有空气通路;送风机,其向所述空气通路供给送风空气;所述壳体具备筒状部、以及与该筒状部的下游侧连接且具有比该筒状部的截面积大的截面积的扩大部,该扩大部具有使壁面朝向所述空气通路的外侧突出而成的突出壁,该突出壁具有朝向所述空气通路的内侧突出的至少一个突起,该突起的顶部与将所述筒状部的内壁面朝向下游假想地延长而成的假想筒的侧面相接,或者处于比该假想筒的侧面更靠所述突出壁侧。
[0015]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突起是板状突起,该板状突起的宽度方向是与所述空气流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涡流气流的形成。
[0016]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横置鼓风机部和热交换部的布局,该鼓风机部具有所述送风机,该热交换部具有冷却用热交换器,所述筒状部是设于所述鼓风机部与所述热交换部之间的管部,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使吸入面的法线方向与来自所述管部的送风空气的流动方向交叉地配置,所述扩大部是将来自所述管部的送风空气的流动方向向朝向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吸入面的方向变更的方向变更部,所述突出壁是所述方向变更部的底部的壁,使该底部的壁朝向所述空气通路的外侧突出而形成空间,该空间是在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中产生的冷凝水的存储部。在卧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能够减少噪声。
[0017]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突起与支承壁之间具有间隙,该支承壁用于在所述空气通路内支承所述吸入面或者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能够更高效地将在冷却用热交换器中产生的冷凝水排出。
[0018]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热交换部在配置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部分的底部具有将所述冷凝水从所述壳体排出的排水口,所述突起是板状突起,配置有该板状突起的壁面形成为朝向所述排水口的向下倾斜面。能够更高效地将在冷却用热交换器中产生的冷凝水排出。
[0019]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优选的是,在将所述板状突起的表面背面中的靠近所述筒状部的面设为第一板面,并且将该第一板面的背面设为第二板面,并且将该第二板面与所述突出壁的内表面的相交线的端点中的、从所述板状突起的处于吸入面侧的端点向任意的水平面H投影的点设为A点,并且将从所述板状突起的处于与吸入面相反的一侧的端点向所述水平面H投影的点设为B点,并且将从所述排水口向所述水平面H投影的点设为C点,并且将从所述A点、所述B点以及所述C点下垂至所述吸入面的延长面的垂线的垂足分别设为A'点、B'点、C'点时,所述A'点比所述B'点更靠近所述C'点,或者所述A'点、所述B'点以及所述C'点重叠。能够更高效地将在冷却用热交换器中产生的冷凝水排出。
[0020]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减少因剥离气流产生的噪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一部分的概略剖视图。
[0022]图2是图1的X — X线端面图。
[0023]图3是图1的Y — Y线端面图。
[0024]图4是用于说明板状突起的配置例的图。
[0025]图5是实施例1的CFD分析结果。
[0026]图6是比较例I的CFD分析结果。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I车辆用空调装置
[0029]10壳体
[0030]11空气通路
[0031]12筒状部
[0032]13扩大部
[0033]14突出壁
[0034]14a配置有板状突起的壁面
[0035]14b最突出部
[0036]15突起(板状突起)
[0037]15a、15b、15c 板状突起
[0038]16假想筒
[0039]17支承壁
[0040]17a缺口
[0041]18整流引导件
[0042]19阶梯
[0043]20鼓风机部
[0044]21送风机
[0045]30热交换部
[0046]31冷却用热交换器
[0047]31a吸入面
[0048]32相对壁
[0049]33排水口
[0050]40管部
[0051]50方向变更部
[0052]51空间(存储部)
[0053]52、53间隙
[0054]90成形物
[0055]151突起的顶部
[0056]152第一板面
[0057]153第二板面
[0058]154板状突起的处于吸入面侧的端点
[0059]155板状突起的处于与吸入面相反的一侧的端点
[0060]LI母线的延长线
[0061]S向下倾斜面
[0062]H水平面
[0063]E吸入面的延长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64]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方式。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不被以下的实施方式限制。此外,在本说明书以及附图中,附图标记相同的构成要素表示彼此相同的部件。只要起到本发明的效果,也可以进行各种方式变更。
[0065]图1是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一部分的概略剖视图。图2是图1的X — X线端面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I具备:壳体10,其在内部具有空气通路11 ;送风机21,其向空气通路11供给送风空气;在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壳体10具备筒状部12、以及与筒状部12的下游侧连接且具有比筒状部12的截面积大的截面积的扩大部13,如图2所示,扩大部13具有使壁面朝向空气通路11的外侧突出的突出壁14,突出壁14具有朝向空气通路11的内侧突出的至少一个突起15,突起15的顶部151处于比将筒状部的内壁面朝向下游假想地延长的假想筒16的侧面更靠突出壁14侧的位置。
[0066]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I被称作HVAC(Heating,Ventilat1n,and AirCondit1ning,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具有鼓风机部20、热交换部30、以及配风部(未图示)。另外,车辆用空调装置I具有使壳体10的外侧的空气进入到壳体10内的导入口(未图示),并直接地或者经由导管间接地与朝向车室内吹出壳体10内的空气的吹出口(未图示)连接。导入口例如是使车外的空气进入的外部空气导入口以及使车室内的空气进入的内部空气导入口。吹出口例如是通风吹出口、除霜吹出口以及脚部吹出口。壳体10形成车辆用空调装置I的外形。空气通路11是壳体10的内部空间。
[0067]鼓风机部20在内部具有送风机21。送风机21从导入口(未图示)抽吸空气并向下游送风,从而向空气通路11供给送风空气。送风机21例如具有多叶片风扇或者涡轮风扇等离心式多翼风扇(未图示)与驱动风扇的马达(未图示)。
[0068]热交换部30在内部具有冷却用热交换器31。冷却用热交换器31配置于送风机21的下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