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管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8089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管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转向管柱,包括:导向筒(1)、支架(2)、手柄(3)和摩擦板(4);所述支架(2)包括顶部(21)以及设置在所述顶部(21)两侧的侧板(22),所述导向筒(1)设置在所述侧板(22)之间,所述手柄(3)贯通所述侧板(22)并设置在所述导向筒(1)下方;所述摩擦板(4)与所述导向筒(1)固定连接,所述摩擦板(4)与至少一个侧板(22)相对设置,且在所述摩擦板(4)与相对设置的所述侧板(22)之间具有空隙。本实用新型在无需大幅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能很好地提高转向管柱的溃缩起始力。
【专利说明】一种转向管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管柱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转向管柱。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四向调节转向管柱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导向筒需要承受碰撞力,当碰撞力超过溃缩起始力时,则管柱溃缩保护乘客,而在碰撞力未超过溃缩起始力时,则管柱能够承受碰撞力而不至于变形。
[0003]通过对转向管柱的不同设计,能够形成不同的溃缩起始力。现有技术分为两种系统,分别是即时锁止系统和非即时锁止系统。即时锁止系统通过在转向管柱中增加昂贵的额外结构以提高溃缩起始力。而非即时锁止系统则没有即时锁止系统的额外结构,仅仅依靠向管柱施加摩擦力以对抗碰撞力,因此其溃缩起始力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非即时锁止系统的溃缩起始力较低的技术问题,
提供一种转向管柱。
[0005]一种转向管柱,包括:导向筒、支架、手柄和摩擦板;
[0006]所述支架包括顶部以及设置在所述顶部两侧的侧板,所述导向筒设置在所述侧板之间,所述手柄贯通所述侧板并设置在所述导向筒下方;
[0007]所述摩擦板与所述导向筒固定连接,所述摩擦板与至少一个侧板相对设置,且在所述摩擦板与相对设置的所述侧板之间具有空隙;
[0008]所述空隙的尺寸为:在所述手柄旋转收紧所述侧板的状态下所述摩擦板与所述侧板紧贴,在所述手柄旋转释放所述侧板的状态下所述摩擦板与所述侧板分离。
[0009]进一步的,所述空隙的尺寸为:在所述手柄正向旋转收紧所述侧板的状态下所述摩擦板与所述侧板紧贴,在所述手柄反向旋转释放所述侧板的状态下所述摩擦板与所述侧板分离。
[0010]进一步的:
[0011]所述导向筒与所述支架之间还设有固定在所述支架上且夹紧所述导向筒的管柱主体;
[0012]所述管柱主体与至少一个所述侧板之间留有容纳所述摩擦板的空间,所述摩擦板设置在所述空间内;
[0013]所述空间的尺寸为:在所述手柄旋转收紧所述侧板的状态下所述管柱主体、所述摩擦板、所述侧板依次紧贴,在所述手柄旋转释放所述侧板的状态下所述管柱主体、所述摩擦板、所述侧板分离。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空间的尺寸为:在所述手柄正向旋转收紧所述侧板的状态下所述管柱主体、所述摩擦板、所述侧板依次紧贴,在所述手柄反向旋转释放所述侧板的状态下所述管柱主体、所述摩擦板、所述侧板分离。
[0015]进一步的,所述摩擦板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导向筒固定连接。
[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导向筒的连接力小于在所述手柄旋转收紧所述侧板的状态下所述摩擦板与所述侧板紧贴所产生的摩擦力,或者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摩擦板的连接力小于在所述手柄旋转收紧所述侧板的状态下所述摩擦板与所述侧板紧贴所产生的摩擦力。
[0017]更进一步的,所述摩擦板设置在所述导向筒下方,所述连接管包括水平部和垂直部,所述水平部一端与所述摩擦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垂直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垂直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筒的下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摩擦板上设有滑槽,所述手柄通过所述滑槽依次贯通所述摩擦板和所述侧板。
[0018]更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筒能够沿轴向方向调节,所述滑槽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导向筒沿轴向方向调节的可调节长度。
[0019]进一步的,所述摩擦片的表面为粗糙面或者凹凸面或者点状面。
[0020]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摩擦板,以增加转向管柱的溃缩起始力,所增加的部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因此,在无需大幅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能很好地提高转向管柱的溃缩起始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向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柄释放侧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柄收紧侧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图4的B-B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7]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向管柱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导向筒1、支架2、手柄3和摩擦板4 ;
[0028]所述支架2包括顶部21以及设置在所述顶部21两侧的侧板22,所述导向筒I设置在所述侧板22之间,所述手柄3贯通所述侧板22并设置在所述导向筒I下方;
[0029]所述摩擦板4与所述导向筒I固定连接,所述摩擦板4与至少一个侧板22相对设置,且在所述摩擦板4与相对设置的所述侧板22之间具有空隙;
[0030]所述空隙的尺寸为:在所述手柄3旋转收紧所述侧板22的状态下所述摩擦板4与所述侧板22紧贴,在所述手柄3旋转释放所述侧板22的状态下所述摩擦板4与所述侧板22分离。
[0031]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设置与侧板22相对的摩擦板4,在手柄3旋转收紧侧板22时,由于摩擦板4紧贴侧板22,从而产生摩擦力。由于摩擦板4与导向筒I连接,因此该摩擦力传递到导向筒1,从而提高转向管柱的溃缩起始力。
[0032]本实施例中,手柄3旋转使侧板22处于夹紧所述导向筒I的夹紧状态或释放所述导向筒I的释放状态,可以采用现有成熟的技术方案。
[0033]其中,设置一个摩擦板4与一个侧板22相对设置,也可以设置两个摩擦板4分别与两个侧板22相对设置。
[00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隙的尺寸为:在所述手柄3正向旋转收紧所述侧板22的状态下所述摩擦板4与所述侧板22紧贴,在所述手柄3反向旋转释放所述侧板22的状态下所述摩擦板4与所述侧板22分离。
[003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0036]所述导向筒I与所述支架2之间还设有固定在所述支架2上且夹紧所述导向筒I的管柱主体5 ;
[0037]所述管柱主体5与至少一个所述侧板22之间留有容纳所述摩擦板4的空间,所述摩擦板4设置在所述空间内;
[0038]所述空间的尺寸为:在所述手柄3旋转收紧所述侧板22的状态下所述管柱主体
5、所述摩擦板4、所述侧板22依次紧贴,在所述手柄3旋转释放所述侧板22的状态下所述管柱主体5、所述摩擦板4、所述侧板22分离。
[0039]本实施例,将摩擦板4置于管柱主体5和侧板22之间的空间中,因此,当手柄3旋转时收紧侧板22时,摩擦板4的两面均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从而提高摩擦力,并最终提高溃缩起始力。
[004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间的尺寸为:在所述手柄3正向旋转收紧所述侧板22的状态下所述管柱主体5、所述摩擦板4、所述侧板22依次紧贴,在所述手柄3反向旋转释放所述侧板22的状态下所述管柱主体5、所述摩擦板4、所述侧板22分离。
[004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摩擦板4通过连接管6与所述导向筒I固定连接。
[004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6与所述导向筒I的连接力小于在所述手柄3旋转收紧所述侧板22的状态下所述摩擦板4与所述侧板22紧贴所产生的摩擦力,或者所述连接管6与所述摩擦板4的连接力小于在所述手柄3旋转收紧所述侧板22的状态下所述摩擦板4与所述侧板22紧贴所产生的摩擦力。
[0043]连接管6与导向筒I可以采用焊接、铆接等多种连接方式,这些连接方式使得连接管6与导向筒之间形成连接力,同理,在连接管6与摩擦板4之间由于焊接、铆接等方式也形成连接力。连接管6与导向筒I的连接力,或者连接管6与摩擦板4的连接力,至少一个小于在手柄3旋转收紧侧板22的状态下摩擦板4与侧板22紧贴所产生的摩擦力。在发生溃缩时,由于手柄3旋转收紧侧板22使得摩擦板4与侧板22紧贴产生了摩擦力,而摩擦力大于连接管6与导向筒I的连接力,或者连接管6与摩擦板4的连接力,因此,连接管6与导向筒I或者连接管6与摩擦板4会发生解断,从而使得导向筒I顺利实现溃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摩擦板4设置在所述导向筒下方,所述连接管6包括水平部61和垂直部62,所述水平部61 —端与所述摩擦板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垂直部62的一端连接,所述垂直部62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筒的下方连接。
[0044]本实施例通过具有水平部61和垂直部62的连接管6,将摩擦板4固定连接在导向筒I下方,并将摩擦板4上产生的摩擦力传递到导向筒I上。
[004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摩擦板4上设有滑槽41,所述手柄3通过所述滑槽41依次贯通所述摩擦板4和所述侧板22。
[0046]转向管柱前后调节时,手柄3位置固定不动,导向筒I的位置前后移动,摩擦板4与导向筒的位置相对固定,前后调节时也会随着导向筒I 一同移动,因此在导向版上设有滑槽41,从而实现前后调节的功能。
[004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筒I能够沿轴向方向调节,所述滑槽4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导向筒I沿轴向方向调节的可调节长度。
[004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摩擦片4的表面为粗糙面或者凹凸面或者点状面。
[0049]本实施例中,摩擦板4的表面为粗糙面或者凹凸面或者点状面,从而增加与侧板22所形成的摩擦力。
[005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3包括手柄把手31和手柄转轴32,所述手柄转轴32 —端与所述手柄把手31连接,且所述手柄转轴32依次贯通所述摩擦板4和所述侧板22。
[005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筒(I)、支架(2)、手柄(3)和摩擦板(4); 所述支架(2)包括顶部(21)以及设置在所述顶部(21)两侧的侧板(22),所述导向筒(I)设置在所述侧板(22)之间,所述手柄(3)贯通所述侧板(22)并设置在所述导向筒(I)下方; 所述摩擦板⑷与所述导向筒⑴固定连接,所述摩擦板⑷与至少一个侧板(22)相对设置,且在所述摩擦板(4)与相对设置的所述侧板(22)之间具有空隙; 所述空隙的尺寸为:在所述手柄(3)旋转收紧所述侧板(22)的状态下所述摩擦板(4)与所述侧板(22)紧贴,在所述手柄(3)旋转释放所述侧板(22)的状态下所述摩擦板(4)与所述侧板(22)分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的尺寸为:在所述手柄(3)正向旋转收紧所述侧板(22)的状态下所述摩擦板(4)与所述侧板(22)紧贴,在所述手柄(3)反向旋转释放所述侧板(22)的状态下所述摩擦板(4)与所述侧板(22)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筒(I)与所述支架(2)之间还设有固定在所述支架(2)上且夹紧所述导向筒(I)的管柱主体(5); 所述管柱主体(5)与至少一个所述侧板(22)之间留有容纳所述摩擦板(4)的空间,所述摩擦板(4)设置在所述空间内; 所述空间的尺寸为:在所述手柄(3)旋转收紧所述侧板(22)的状态下所述管柱主体(5)、所述摩擦板(4)、所述侧板(22)依次紧贴,在所述手柄(3)旋转释放所述侧板(22)的状态下所述管柱主体(5)、所述摩擦板(4)、所述侧板(22)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的尺寸为:在所述手柄(3)正向旋转收紧所述侧板(22)的状态下所述管柱主体(5)、所述摩擦板(4)、所述侧板(22)依次紧贴,在所述手柄(3)反向旋转释放所述侧板(22)的状态下所述管柱主体(5)、所述摩擦板(4)、所述侧板(22)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板(4)通过连接管(6)与所述导向筒(I)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6)与所述导向筒⑴的连接力小于在所述手柄(3)旋转收紧所述侧板(22)的状态下所述摩擦板(4)与所述侧板(22)紧贴所产生的摩擦力,或者所述连接管(6)与所述摩擦板(4)的连接力小于在所述手柄3旋转收紧所述侧板(22)的状态下所述摩擦板(4)与所述侧板(22)紧贴所产生的摩擦力。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板(4)设置在所述导向筒下方,所述连接管(6)包括水平部¢1)和垂直部(62),所述水平部¢1) 一端与所述摩擦板(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垂直部¢2)的一端连接,所述垂直部¢2)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筒的下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板(4)上设有滑槽(41),所述手柄(3)通过所述滑槽(41)依次贯通所述摩擦板(4)和所述侧板(2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筒(I)能够沿轴向方向调节,所述滑槽(4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导向筒(I)沿轴向方向调节的可调节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4)的表面为粗糙面或者凹凸面或者点状面。
【文档编号】B62D1/18GK203974919SQ201420430427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1日
【发明者】张伟, 麦克斯·奥德利, 薛政杰 申请人: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