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李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8354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李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推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行李车。



背景技术:

行李车为供旅客运送行李、包裹的车辆,生活中常用的可以辅助搬运货物和个人行李的手拉车。

中国专利公开号CN 204196931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微小型行李车,它包括车架本体、可伸缩拉杆、伸缩绳索,所述车架本体的根部下方设置有车轮,所述伸缩绳索的一端固定于车架本体的端部、另一端设置有挂钩,所述车架本体的根部设置有供挂钩勾住的沟槽,所述车架本体的根部上方设置有用于容纳可伸缩拉杆端部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由垂直于车架本体设置的一块挡板和两块侧板组成,所述可伸缩拉杆端部插入并铰接于两块侧板之间、且当可伸缩拉杆为垂直车架本体状态时可伸缩拉杆的侧壁与挡板接触。上述技术方案中放置行李的车架本体位置较低,一旦行李体积较大且包体较软时,在拉动过程中,超出车架本体表面的行李部分会从两侧向下陷而碰触到地面,容易对行李外部造成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行李车,通过连接件和转动连接于底座的加长件,能够实现对行李超出底座的部分进行抬升和包紧,从而避免软质行李因重力下降而碰触到地面,保护行李的质量,避免发生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行李车,包括底座、铰接于底座一侧的拉杆,所述底座两侧均延伸有加长件,所述加长件转动连接于底座以实现对行李底部抬升,两个所述加长件之间连接有用于包紧行李的连接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加长件来扩大底座的表面积,再将加长件进行转动,从而就能将行李超出底座表面积的部分进行抬升,避免软质行李因重力下陷而在拉动过程中碰触到地面,从而使行李不会和地面发生磨损,保护了行李的外部质量,防止行李被损坏;结合连接组件对行李上部的包紧固定作用,能够使小面积的底座来适应大体积的行李,并且对转动连接的加长件起到了固定连接作用,不会使其因重力原因而自动下落,从而对行李超出底座部分的上下同时起到包裹作用,有效避免了行李和地面发生摩擦,使行李车的拉动过程更加方便顺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两侧转动连接有与其长度方向呈平行设置的转动轴,所述加长件套设且滑动连接于转动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长件能够绕着转动轴进行转动,实现了将行李超出底座宽度方向的两侧在竖直平面内抬升的效果,把可能碰触到地面的行李部分与地面进行分隔;加长件套设在转动轴上,从而能够沿着转动轴的轴向进行移动,可以对加长件和行李的相对位置进行改变调节,使其可以和行李超出底座的部分抵触到更大的面积,对行李起到更稳定地抬升固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设有与其宽度方向呈平行设置的空腔,所述空腔两侧设有与底座宽度方向呈平行设置的滑槽,所述转动轴滑动连接于滑槽带动加长件滑动至空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加长件隐藏到底座的空腔内部,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只将加长件滑出一定的长度,使底座的表面积能够适应所放行李的大小,不会使加长件多余的部分而占用到空间和造成拖动的不方便;利用滑槽来对连接轴来进行限位导向,使其能够沿着底座的宽度方向进行移动,使其不会发生偏转,当转动轴运动到滑槽底部时,加长件全部伸出空腔,从而能够绕着转动轴进行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分别连接于两个加长件且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均为弹性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弹性带实现一定的延展形变,从而可以适应更多体积大小的行李,使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能够对行李的上部起到稳定地包紧紧固作用,使行李可以更加稳固地置于底座上而不会因重力下陷,两根连接带相连接的关系,同时起到了对加长件的连接作用,对加长件施加一个向上的拉力,从而使其能够对行李起到更好的抬升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带设有公插扣,所述第二连接带设有母插扣,所述公插扣和母插扣呈插接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放置行李时,能够先将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断开,从而可以更方便地放置行李,之后,再利用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弹性形变作用,对行李起到包裹作用,使第一、第二连接带端部的公插扣和母插扣进行插接,从而完成两个加长件两端的连接,使行李的包裹固定过程更加简单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腔内转动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为椭圆体,所述凸轮边缘抵触于转动轴实现推动转动轴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转动的凸轮能够抵触转动轴从而使其能在滑槽中进行滑动,并且利用转动的椭圆体凸轮,就能使底座两侧的加长件同时移动,并且可以伸出相等的距离,方便了加长件移动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设有与凸轮同轴连接的旋转体,所述底座设有限位槽,所述旋转体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底座实现与限位槽嵌设或者脱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体方便了使用者对凸轮的操作;并且,当需要转动凸轮时,使旋转体脱离限位槽,当不需要转动时,将凸轮嵌设到限位槽中,从而不能利用其对转动轴进行带动,使加长件稳定地对行李起到承载作用,能够有效避免旋转体因误操作而推动加长件发生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轴与与底座之间连接有回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凸轮将加长件顶出底座的空腔后进行继续转动时,能够利用回复件与连接轴的连接作用,将其顺利地拉动到原位,从而可以使加长件重新回到空腔中,不需要再人工将其收纳到底座空腔中;此外,利用回复件能够对连接轴起到一个连接作用,避免直接脱离出空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设有卡嵌槽,所述拉杆设有凸块,所述卡嵌槽内设有弹性块,所述凸块与卡嵌槽呈嵌设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利用卡嵌槽对凸块的嵌设作用,实现底座对铰接的拉杆起到固定作用,从而在将拉杆翻起后,能够有效避免拉杆会因误操作而发生倾倒,不会对行李造成推挤的作用,避免行李滑落底座,也对拉杆的位置起到限位固定作用,不会使拉杆在拉动过程中发生左右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远离拉杆一侧铰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底座之间连接有扭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行李的另一面起到一个固定限位作用,避免行李从底座的一侧发生滑落,对行李起到了稳定地包紧包裹作用,使其可以更稳定地置于底座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结合第一、第二连接带、加长件和限位板以及拉杆,能够对行李的四个方位都起到固定限位作用,可以稳定地使行李置于底座上而不会滑落底座,也不会因软质的特性而发生下陷和地面发生磨损;

其二:结合连接轴、滑槽和加长件,能够实现加长件在滑槽中的移动以及最终的转动效果,从而使加长件能够对行李底部进行抬升的效果,避免行李会发生下陷;

其三:利用椭圆体凸轮、旋转体和回复件,能够方便同时对两个加长件进行移动的操作,从而使加长件的移动过程更加方便,可以随意调节加长件的伸出长度,从而使底座能够适应不同体积大小行李的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整体;

图2是本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底座;

图3是本实施例二底座空腔内部的俯视图,用于体现凸轮;

图4是本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旋转体;

图5是图4的I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底座;2、拉杆;3、加长件;4、连接组件;41、第一连接带;411、公插扣;42、第二连接带;412、母插扣;5、转动轴;6、空腔;61、滑槽;7、凸轮;8、旋转体;81、限位槽;811、限位杆;9、回复件;10、凸块;11、卡嵌槽;111、弹性块;12、限位板;13、扭簧;14、凹槽;15、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2所示,一种行李车,包括一个长方体底座1,在底座1的上表面设有两条均与底座1长度方向呈平行设置的凹槽14,在凹槽14的一端铰接有可伸缩拉杆2,并且当拉杆2翻转到底座1表面时,拉杆2能够嵌设到凹槽14中;当拉杆2转动到呈竖直设置时,为了不会因为误操作而发生倾倒,在拉杆2的一侧设有一个凸块10,在底座1一侧对应凸块10的位置设置有一个卡嵌槽11,卡嵌槽11内两侧内壁上设有弹性块111,当拉杆2翻转至呈竖直设置时,凸块10会嵌设到卡嵌槽11内,并且弹性块111抵触于凸块10;在底座1底部且位于拉杆2的下方转动连接有两个滑轮15。

参照图1-2所示,在底座1的内部设有一个长方体空腔6,在空腔6两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与底座1宽度方向呈平行设置的滑槽61,在相对的滑槽61中嵌设且滑动连接有两根呈平行设置的圆柱转动轴5;在两根转动轴5上均套设了呈长方体的加长件3,两根转动轴5上的加长件3往背离底座1中心的方向向外延伸,加长件3能够在转动轴5的轴向进行移动;此外,在底座1远离拉杆2的一端利用扭簧13连接有一块长方体限位板12。

在两块加长件3远离转动轴5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带41和第二连接带42,两者都优选为弹性带,在第一连接带41远离加长件3的一端设有一个公插扣411,在第二连接带42远离加长件3的一端设有一个母插扣412,公插扣411和母插扣412能够呈插接设置。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拉杆2翻起至呈竖直设置,使凸块10嵌设到卡嵌槽11中,而使拉杆2不会发生转动;再将限位板12翻开,之后将行李置于底座1的上表面,利用扭簧13的弹性作用,使限位板12对行李起到一个抵触限位作用;再将底座1空腔6内部的加长件3拉出至底座1外,对行李超出底座1表面的部分起到支撑作用,将第一连接带41和第二连接带42往上拉伸,从而带动加长件3在竖直平面内进行转动,将行李的下部进行一定的抬升,并且将第一连接带41和第二连接带42包裹到行李的上部分,使公插扣411和母插扣412进行插接,最终完成对行李的放置打包,从而能够有效固定行李,避免行李碰触到地面而产生破损。

实施例二:

参照图3所示,一种行李车,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底座1空腔6内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有一个呈椭圆体的凸轮7,凸轮7绕着其自身的中心进行转动;在空腔6的内壁上利用弹性件9与转动轴5相连接,从而使转动轴5与凸轮7的外缘保持时刻抵触设置,

参照图3-5所示,在底座1的下表面与凸轮7中心同轴连接有一个旋转体8,在旋转体8的外圆上沿其径向方向延伸有一根限位杆811;旋转体8能够在竖直方向上与底座1呈滑动配合;在底座1的下表面设有一个与旋转体8尺寸相匹配的限位槽81,当旋转体8滑动到限位槽81,且当限位杆811嵌设到限位槽81中时,能够避免旋转体8发生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拉杆2翻起至呈竖直设置,使凸块10嵌设到卡嵌槽11中,而使拉杆2不会发生转动;再将限位板12翻开,之后将行李置于底座1的上表面,利用扭簧13的弹性作用,使限位板12对行李起到一个抵触限位作用;再将旋转体8脱离限位槽81,继而转动旋转体8,从而带动凸轮7进行转动,慢慢使凸轮7与转动轴5抵触的位置的直接慢慢变大,进而将两个加长件3同步顶出至底座1外;旋转完之后,将旋转体8嵌设到限位槽81中,使凸轮7无法再发生转动;将第一连接带41和第二连接带42往上拉伸,从而带动加长件3在竖直平面内进行转动,将行李的下部进行一定的抬升,并且将第一连接带41和第二连接带42包裹到行李的上部分,使公插扣411和母插扣412进行插接,最终完成对行李的放置打包,从而能够有效固定行李,避免行李碰触到地面而产生破损。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