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四轮转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7875阅读:45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车四轮转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四轮电动车,尤其是涉及电动车转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景区或内街内巷用于人员运输的观光车或摆渡车多使用电动四轮车,基本上都是两轮转向结构。受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景区或内街内巷道路设计的往往比较窄小,而且当节假日期间,人员更会大量聚集,道路愈发显得狭小,两轮转向的电动车在这种场合下使用时,无法保证足够的转弯半径,很容易出现碰撞或无法通行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弯半径小的电动车四轮转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电动车四轮转向结构,包括一端与前轮转向轴连接的第一曲柄、一端与后轮转向轴连接的第二曲柄、设置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导向杆、同轴的第一大齿轮和第一小齿轮、与第一大齿轮啮合的第二大齿轮、设有轮轴的第二小齿轮、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其中第一曲柄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轴连接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连接第一滑块,第二曲柄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轴连接第二连杆的一端,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轴连接第二滑块,第一滑块上设有与第一小齿轮配合的第一齿条,第二滑块上设有与第二小齿轮配合的第二齿条,第二大齿轮套设在轮轴上并通过离合装置与第二小齿轮配合,当离合装置闭合时,第二大齿轮与第二小齿轮同轴联动,当离合装置松开时,第二大齿轮与第二小齿轮同轴非联动。

第一曲柄和前轮转向轴连接,当前轮顺时针转向时可以驱动第一曲柄顺时针转动,并通过第一连杆带动第一滑块在导向杆上朝向车辆前进方向滑动,第一滑块上的第一齿条驱动第一小齿轮顺时针转动,第一小齿轮带动第一大齿轮顺时针转动,与第一大齿轮啮合的第二大齿轮则逆时针转动,当离合装置闭合时,第二小齿轮与第二大齿轮联动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二滑块上的第二齿条朝向车辆后方运动,第二滑块也随之朝向车辆后方滑动,通过第二连杆带动第二曲柄逆时针转动,后轮转向轴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后轮逆时针转向,实现后轮与前轮沿着相反方向转向,大大减少了最小转弯半径,方便电动车在狭小的空间内转向掉头。当离合装置松开时,第二小齿轮与第二大齿轮同轴非联动,后轮不随前轮转向而转向,此时可以切换到二轮转向状态,方便倒车或直行。

所述离合装置包括踏板、第三曲柄、第三连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大齿轮上的螺钉、弹簧、套设在所述轮轴上的压盘和摩擦片,其中踏板与第三曲柄一端通过第五轴连接,第三曲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一端通过第六轴连接,第三连杆另一端通过第七轴与压盘连接,摩擦片通过花键套设在轮轴上,弹簧设置在螺钉和压盘之间,磨擦片位于压盘和所述第二大齿轮表面之间。踏板可以驱动第三曲柄转动,通过第三连杆带动压盘在轮轴上改变位置,实现摩擦片与第二大齿轮表面的接触或脱开,实现第二大齿轮和第二小齿轮的离合操作,弹簧可以提供压盘回复原状的力,整个离合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在所述摩擦片边缘上套设有橡胶圈。可以增加摩擦力,有利于提高离合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前后轮可同时相对转向,且方便切换至正常行驶状态。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仰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附图4为图3中A-A向剖视图;

1、前轮,2、第一曲柄,3、第一连杆,4、第一滑块,5、第一小齿轮,6、第一大齿轮,7、第二大齿轮,8、第二小齿轮,9、第二滑块,10、第二连杆,11、第二曲柄,12、后轮,13、导向杆,14、橡胶圈,15、前轮转向轴,16、第一轴,17、第二轴,18、第一齿条,19、齿,20、齿,21、齿,22、齿,23、第二齿条,24、第四轴,25、第三轴,26、后轮转向轴,27、摩擦片,28、压盘,29、轮轴,30、花键,31、弹簧,32、螺钉,33、踏板,34、第三曲柄,35、第三连杆,36、第五轴,37、第六轴,38、第七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阅图1-4,为一种电动车四轮转向结构,设置在前轮1和后轮12之间,包括一端与前轮转向轴15连接的第一曲柄2、一端与后轮转向轴26连接的第二曲柄11、设置有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9的导向杆13、同轴的第一大齿轮6和第一小齿轮5、与第一大齿轮6啮合的第二大齿轮7、设有轮轴29的第二小齿轮8、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10,其中第一曲柄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轴16连接第一连杆3的一端,第一连杆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17连接第一滑块4,第二曲柄1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轴25连接第二连杆10的一端,第二连杆10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轴24连接第二滑块9,第一滑块4上设有与第一小齿轮5的齿19配合的第一齿条18,第二滑块9上设有与第二小齿轮8的齿22配合的第二齿条23,第二大齿轮7套设在轮轴29上并通过离合装置与第二小齿轮8配合,当离合装置闭合时,第二大齿轮7与第二小齿轮8同轴联动,当离合装置松开时,第二大齿轮7与第二小齿轮8同轴非联动。第一大齿轮6的齿20与第二大齿轮7的齿21相互啮合。所述离合装置包括踏板33、第三曲柄34、第三连杆35、设置在第二大齿轮7上的螺钉32、弹簧31、套设在轮轴29上的压盘28和摩擦片27,其中踏板33与第三曲柄34一端通过第五轴36连接,第三曲柄34另一端与第三连杆35一端通过第六轴37连接,第三连杆35的另一端通过第七轴38与压盘28连接,摩擦片27通过花键30套设在轮轴29上,弹簧31设置在螺钉32和压盘28之间,磨擦片27位于压盘28和第二大齿轮7表面之间。在摩擦片27的边缘上套设有橡胶圈14。

第一曲柄2和前轮转向轴15连接,当前轮1顺时针转向时可以驱动第一曲柄2顺时针转动,并通过第一连杆3带动第一滑块4在导向杆13上朝向车辆前进方向滑动,第一滑块4上的第一齿条18驱动第一小齿轮5顺时针转动,第一小齿轮5带动第一大齿轮6顺时针转动,与第一大齿轮6啮合的第二大齿轮7则逆时针转动,当踏板33未被踩下时,离合装置处于闭合状态,在弹簧31弹力作用下,压盘28沿轮轴29向下运动并压紧摩擦片27使其贴紧第二大齿轮7表面,在摩擦片27和橡胶圈14的摩擦带动下,第二大齿轮7和第二小齿轮8同轴联动,第二小齿轮8也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二滑块9上的第二齿条23朝向车辆后方运动,第二滑块9也随之朝向车辆后方滑动,通过第二连杆10带动第二曲柄11逆时针转动,后轮转向轴26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后12轮逆时针转向,实现后轮与前轮沿着相反方向转向;当踏板33被踩下时,离合装置处于松开状态,踏板33带动第三曲柄34逆时针转动,使第三连杆35带动压盘28克服弹簧31弹力作用沿轮轴29向上运动,此时摩擦片27离开第二大齿轮7表面,第二小齿轮8和第二大齿轮7同轴非联动,从第二小齿轮8传递的转动不会驱动第二大齿轮7联动,后轮12处于非转向状态,此时可以进行两轮转向。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之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