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副车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4173发布日期:2018-09-25 20:18阅读:11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副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新能源车辆越来越受到欢迎,为保证车辆的动力性及舒适性,后桥采用多连杆独立悬架,且配置四驱、后桥电驱动车型。为满足上述要求,后副车架一般采用较多结构复杂的冲压板件和液压管件扣合焊接而成,焊接工艺复杂,且难以保证焊接精度。此外,为满足四驱要求,需对部分零部件进行差异化设计,平台化率较低,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后副车架结构,其采用规则型面搭接固连而成,可提高焊接精度,并降低加工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后副车架结构,其包括:

前横梁,于所述前横梁的两端设置有前车身连接部,并在所述前横梁的中部设置有电机前悬置安装部;

纵梁,为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两所述纵梁的一端搭接固连于所述前横梁上,两所述纵梁的另一端呈外扩状、并分别设置有后车身连接部;

后横梁,靠近于具有所述后车身连接部的一端、搭接固连在两所述纵梁之间,并在所述后横梁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电机后悬置安装部和后控制臂安装部;

还包括于两所述纵梁上分别设置的前控制臂安装部,且所述前横梁、两所述纵梁以及所述后横梁的端部均被构造为具有规则的几何型面。

进一步的,所述前横梁、两所述纵梁以及所述后横梁的端部被构造为平面或圆弧面。

进一步的,所述前横梁、两所述纵梁以及所述后横梁均为液压管梁。

进一步的,所述前横梁、两所述纵梁以及所述后横梁分别为等截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前横梁、两所述纵梁以及所述后横梁均为矩形截面。

进一步的,所述前车身连接部与所述后车身连接部均包括安装套管,插装于所述安装套管内的安装衬套,以及插设于所述安装衬套中的安装螺栓。

进一步的,于所述前横梁上端面的中部内凹成型有第一凹槽,所述电机前悬置安装部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两个电机前悬置安装套管。

进一步的,于所述后横梁上端面的中部内凹成型有第二凹槽,所述电机后悬置安装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的电机后悬置安装套管;所述后控制臂安装部为固连于所述后横梁的下端面上、且间隔布置的两个后控制臂安装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前控制臂安装部包括分别搭接固连于所述纵梁上下两端面上的上控制臂安装支架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

进一步的,于两所述纵梁和所述前横梁之间,以及于所述后横梁和两所述纵梁之间分别连接设有加强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副车架结构,通过将前横梁、后横梁及两纵梁的端部均构造为具有规则的几何型面,从而可使前横梁与纵梁,以及后横梁与纵梁之间搭接固连时,提高焊接精度,同时,也能够降低焊接成本。

(2)前横梁、后横梁及纵梁的端部被构造为平面或圆弧面,可便于锯切,而降低加工成本。

(3)前横梁、后横梁及纵梁采用液压管梁,可提高两部件之间的焊接精度,同时,也有利于减重。

(4)前横梁、后横梁以及纵梁为等截面设置,有利于两部件之间的焊接加工。

(5)前横梁、后横梁以及纵梁均为矩形截面,其取材方便,可降低材料成本,同时,也便于两部件之间焊接固连。

(6)前、后车身连接部由安装套管、安装衬套以及安装螺栓构成,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

(7)前横梁上端面的中部内凹成型有第一凹槽,可便于电机前悬置安装部于前横梁上的布置。

(8)后横梁上端面的中部内凹成型有第二凹槽,可便于电机后悬置安装部于后横梁上的布置。

(9)上控制臂安装支架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分别搭接于纵梁上,可提高各控制臂安装点的精度。

(10)设置加强板有利于提高相邻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副车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副车架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控制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上控制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下控制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横梁,2-电机前悬置安装套管,3-上控制臂安装支架,301-缺口,302-上控制臂安装孔,4-前车身连接部,41-安装套管,42-安装衬套,43-安装螺栓,5-下控制臂安装支架,501-豁口,502-沉头孔,6-纵梁,7-后车身连接部,8-后加强板,9-后横梁,10-电机后悬置安装套管,11-后控制臂安装支架,1101-后控制臂安装孔,12-前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后副车架结构,如图1及图2中所示,其包括前横梁1、后横梁9以及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纵梁6,具体地,于前横梁1的两端设置有前车身连接部4,并在前横梁1的中部设置有电机前悬置安装部;两纵梁6的一端搭接固连于前横梁1上,其另一端呈外扩状、并分别设置有后车身连接部7,且于两纵梁6靠近于前横梁1处构造有前控制臂安装支架;后横梁9则靠近于具有后车身连接部7的一端搭接固连在两纵梁6之间,并在后横梁9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电机后悬置安装部和后控制臂安装部。

前述的前横梁1、两纵梁6以及后横梁9的端部均被构造为具有规则的几何型面,以便于两相邻部件之间的焊接,并提高焊接精度。进一步的,前横梁1、两纵梁6以及后横梁9的端部被构造为平面或圆弧面,以便于锯切加工,而降低加工成本。具体而言,结合图2所示,前横梁1的两端均被构造为圆弧面,而后横梁9的两端均被构造为斜面,两纵梁6与前横梁1搭接的一端被构造为斜面,而另一端则被构造为圆弧面。为便于加工制造,本实施例中的前横梁1、两纵梁6以及后横梁9均采用液压管梁,同时,采用液压管梁也有利于整体减重。为进一步便于焊接加工,前横梁1、两纵梁6以及后横梁9采用等截面设置的液压管梁,本实施例中,具体采用矩形截面的液压管梁。当然,除了采用矩形截面的液压管梁,也可采用圆形、U形等其他截面的液压管梁。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前述的前车身连接部4包括安装套管41,插装于安装套管41内的安装衬套42,以及插设于安装衬套42中的安装螺栓43。而为提高连接效果,于安装衬套42的内壁上构造有沿其周向均布的多个凹槽,具体加工时,各部件的具体结构可参照现有技术。此外,为降低制造成本,本实施例中后车身连接部7采用与前车身连接部4相同的结构。由图2中所示,前横梁1上端面的中部内凹成型有第一凹槽101,以便于布置前述的电机前悬置安装部,该电机前悬置安装部具体包括间隔设置于第一凹槽101内的两个电机前悬置安装套管2,且电机前悬置安装套管2的轴向与车身的X向保持一致。另外,为提高连接强度,于电机前悬置安装支架的两侧与前横梁1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类似地,为便于布置前述的电机后悬置安装部,于后横梁9上端面的中部内凹成型有第二凹槽901,电机后悬置安装部为设置于第二凹槽901内的电机后悬置安装套管10,于电机后悬置安装套管10的两侧与后横梁9之间也固连有加强筋。基于如上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各悬置安装套管独立搭接于横梁上,可根据驱动形式需求,选择性地搭接悬置安装套管,从而能够实现后副车架在同平台车型之间共用,而降低开发成本。

本实施例中,为保证焊接精度,以提高控制臂的安装精度,控制臂于后副车架各位置的安装均采用独立的控制臂安装支架分别搭接固连于前横梁1、两纵梁6及后横梁9上。具体来讲,依然结合图1和图2所示,前述的后控制臂安装部包括固连于后横梁9的下端面上、且间隔布置的两个下控制臂安装支架5,结合图3所示,该下控制臂安装支架5整体呈“U”形结构,其包括立板以及一体固连于立板两侧的侧板,且立板及两侧板与后横梁9相连的一端外扩设置,以能够与后横梁9的外壁相贴合。另外,于两侧板上构造有后控制臂安装孔1101,且为便于安装,本实施例中的后控制臂安装孔1101具体采用长形孔。

前述的前控制臂安装部包括分别搭接固连于纵梁6上下两端面上的上控制臂安装支架3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具体结合图4所示,上控制臂安装支架3具体呈“n”形结构,包括顶板以及与顶板一体固连的两侧板,并于两侧板的一边构造有与纵梁6的顶面及其侧面适配的缺口301,以用于搭接固连。另外,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3的两侧板上构造有上控制臂安装孔302,且该上控制臂安装孔302也采用长形孔。此外为提高结构强度,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3侧板的底部构造有向外的弯折。由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下控制臂安装支架也大致呈“U”形结构,其也包括一体固连的立板以及两侧板,于立板和两侧板的顶部构造有“L”形豁口501,以与纵梁6的底面及侧面构成搭接固连,并于两侧板上构成有沉头孔502,以用于安装控制臂。

为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于前横梁1和纵梁6之间,以及于后横梁9和两纵梁6之间分别连接设有加强板。为便于下文描述,依照车身的前后顺序,将两加强板分别称为前加强板12和后加强板8。具体地,结合图1和2所示,前加强板12固连于纵梁6的下端面上,并于前加强板12上构造有用于嵌装纵梁6的U形槽。而于后加强板8上构造有“人”字形加强筋,且沿后加强板8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与纵梁6及后横梁9搭接的连接端。

本实施例的后副车架结构通过将前横梁1、后横梁9及两纵梁6的端部均被构造为具有规则的几何型面,从而可使前横梁1与纵梁6,以及后横梁9与纵梁6之间搭接固连时,提高焊接精度,并降低焊接成本;另外,因电机各悬置安装支架及各控制臂安装支架独立搭接于前横梁1、后横梁9或纵梁6上,可提高各安装点的焊接精度,同时,也便于根据驱动形式,选择性搭接各悬置安装支架,以实现本实施例的后副车架于同平台车型间共用而降低开发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