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缓震后车架的折叠电动车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739919阅读:来源:国知局
人体的重力向整个车架施加向下的压力,从而使所述限位杆3紧紧的压住所述枢轴连接部42的前端,同时,所述中承座I所承受的压力使所述上连接杆61紧紧的抵靠在所述变形架连接部16的顶壁处而不会松动。
[0051]用户旋动所述调速手柄60,从而控制所述电机50以不同的速度旋转,所述电机50旋转带动所述前轮90转动,所述前轮90转动带动电动车整体前进。
[0052]当需要进行折叠时,向D方向拨动所述限位杆3的下部,使所述限位杆3的下端移出所述底面凸台46,并使所述限位杆3的下端进入到所述第二通孔中。
[0053]此时,由于没有限制,一方面所述座垫支管2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所述立柱14上的通孔向下移动,并带动所述限位杆3移动;另一方面,所述后车架4的枢轴连接部42也被释放而能够以所述第一枢轴点153为轴心转动。
因此,当用户向上提所述提升把手17时,所述中承座I整体向上运动,但所述后车架4的后轮端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保持不动,从而使所述后车架4的枢轴连接部42以所述第一枢轴点153为轴心转动,并向上翘起转出所述收容槽中,所述后车架4的枢轴连接部42侧壁转至与所述底面151上的挡边贴合后被限制,最终状态下,如附图4-附图5所示,所述后车架4的中轴线A与所述立柱14的中轴线B处于近似水平状态。
[0054]同时,由于所述变形架与前轮架70连接的一端在前轮架70的重力作用下无法抬升,所以,所述变形架与中承座I连接的一端伴随所述中承座I的抬升,以所述第二枢轴点161转动并抬升,从而使所述变形架发生形变;由于所述变形架与后车架4的运动,所述拉杆5也随之运动,当所述拉杆5与所述后车架4连接的一端随着后车架4转动到位而固定后,所述拉杆5近似呈现为水平状态,此时由于所述拉杆5的长度固定且其与所述上连接杆61连接并位于所述限位孔中,因此,当所述上连接杆61转动到所述拉杆5的最大移动范围和长度时被限制,此时,如附图4-附图5所示,所述变形架的中轴线C与所述立柱14的中轴线B处于近似水平状态。
[0055]车架折叠完成后,所述的后轮30与前轮90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并且前轮与后轮在该平面内紧邻设置。
[0056]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折叠电动车整体结构相近,区别点在于:所述折叠电动车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中承座I上的中轴孔162中的驱动轮8、驱动所述驱动轮8转动的曲柄9,所述曲柄9上安装有脚踏10。
[0057]所述驱动轮8通过链条连接链轮20,所述链轮20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第一枢轴点153和第三枢轴点43处,所述链轮20通过链条连接安装在所述后平叉41上的后轮30。
[0058]当用户不需要使用电池驱动或电池电量不足耗尽时,可以通过所述脚踏10驱动所述驱动轮8,再带动所述链轮20转动,进而驱动所述后轮30转动,使整车运动。
[0059]本实施例的其他过程与实施例1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006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具有缓震后车架的折叠车架还可以连接普通自行车的前轮机构及后轮机构形成普通自行车。
[0061]本发明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具有缓震后车架的折叠电动车,包括折叠车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折叠车架上的前轮(90)、后轮(30)、座垫(100)、刹车系统及电动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车架包括中承座(I)以及分别枢轴连接在所述中承座X轴方向两侧的前车架(6)和后车架(4),所述后车架(4)包括电池座(47)及后平叉(41),所述电池座(47)与后平叉(41)的共同端均通过第三枢轴点(43)连接所述中承座(I),且它们末端通过锁定杆(410)及减震弹簧(411)形成的缓震机构间隙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震后车架的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驱动系统包括电连接的 电池(40),设置在所述电池座(47)上,用于为整个电动驱动系统供电; 电机(50),集成在所述前轮(90)或后轮(30)上,用于驱动所述前轮(90)或后轮(30)转动; 调速手柄(60),设置在所述前车架(6)上,用于调整所述电机(50)的转速; 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前车架(6)或后车架(4)上,用于控制整个电动驱动系统运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缓震后车架的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承座(I)上还设置有用于提升所述中承座(I)的提升手把(17)。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所述的具有缓震后车架的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6)包括车轮架(70)以及枢轴连接在所述前轮架(70 )和中承座(I)上的变形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所述的具有缓震后车架的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架(70)包括前叉(701),所述前叉(701)可转动的插接在车头立管(702)的底面开口中,所述车头立管(702)的顶面开口中可转动且可伸缩地插接有车头(703),所述车头(703)与所述前叉(701)同步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缓震后车架的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703)两端的扶手可折叠,且一端扶手处设置有调速手柄(60),另一端扶手处设置有刹车手把(80)。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缓震后车架的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平叉41的后轮连接部设置有凹槽(412),所述电池座(47)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凹槽匹配的凸台(471),所述锁定杆(410)及减震弹簧(411)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凹槽(412)内,它们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凸台(471)上,且常态下,它们配合使所述后平叉(41)与所述电池座(47)形成指定的夹角。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缓震后车架的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12)的底部及所述凸台(471)的顶面开设有匹配的安装孔,所述锁定杆(410)的两端分别贯穿一所述安装孔,并通过螺栓固定。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缓震后车架的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40)通过电池箱(401)固设在所述电池座(47)上。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缓震后车架的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中承座(I)上的驱动轮(8)以及驱动所述驱动轮(8)转动且安装有脚踏(10)的曲柄(9),所述驱动轮(8)通过链条与链轮(20)连接,所述链轮(20)通过链条连接所述后轮(30)。
【专利摘要】本发明揭示了具有缓震后车架的折叠电动车,包括折叠车架以及设置在折叠车架上的前轮、后轮、座垫、刹车系统及电动驱动系统,折叠车架包括中承座以及分别枢轴连接在中承座两侧的前车架和后车架,后车架包括电池座及后平叉,电池座与后平叉的共同端均通过第三枢轴点连接所述中承座,且它们的末端通过锁定杆及减震弹簧形成的缓震机构间隙连接。本发明设计精巧,结构简单,通过改变后车架自身的结构,在后车架上设置缓震机构,从而充分吸收了后车架和中承座之间因颠簸抖动而形成的动能,降低了颠簸对车身结构的影响,进一步,能够最大幅度减少电池处于颠簸状态,从而避免颠簸抖动对电池和接电插头连接牢靠性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整体运行的稳定性。
【IPC分类】B62K25/04, B62K15/00, B62K11/02
【公开号】CN105501364
【申请号】CN201510911413
【发明人】史玉胜
【申请人】苏州速蝶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1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