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部构造_3

文档序号:9793241阅读:来源:国知局
提高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和NV (噪声振动)性能。
[0059][第2实施方式]
[0060]接下来,使用图5来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后部构造。图5用概要立体图示出适用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后部构造的后车身60的车辆左侧的一部分。如该图所示,本实施方式与第I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支架62由一个部件形成。其他构成与第I实施方式的构成大致相同。因此,对与第I实施方式实际上同样的构成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此外,支架62的顶壁部42及第一腿部44与图3所示的第I实施方式的支架40的顶壁部42及第一腿部44的不同点在于,都由一片板的一部分构成且不包括重合部,但由于其他方面与第I实施方式的支架40的顶壁部42及第一腿部44可以说是实际上同样的构成部,所以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0061]如图5所示,支架62包括构成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部位的第二腿部48,以代替第I实施方式的第二腿部46(参照图3)。支架62通过形成有第一腿部44和第二腿部48,从而具有分岔为两股的形状。第二腿部48从顶壁部42向车辆下方侧延伸并固定于后侧梁14。此外,本实施方式也与第I实施方式同样,车辆下方侧相当于本发明的第I形态所记载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一侧”。第二腿部48包括:固定在后侧梁14上的第二安装部48B;以及将第二安装部48B与顶壁部42在车辆上下方向连接的第二纵壁部48A。
[0062]第二腿部48的第二纵壁部48A从顶壁部4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弯曲并向车辆下方侧向车辆宽度方向略微倾斜并延伸到外侧车身地板12。该第二纵壁部48A被形成为将第I实施方式的第二纵壁部46A(参照图3)的下部侧且车辆前方侧的部位切除的形状。作为第二纵壁部48A的车辆后方侧的第二端面的后端面48X在车辆侧面观察下向车辆下方侧向车辆后方侧略微倾斜。由此,第一纵壁部44A的前端面44X、与第二纵壁部48A的后端面48X在车辆侧面观察下在向车辆下方侧而互相远离的方向(末端变宽地)倾斜。
[0063]第二腿部48的第二安装部48B从第二纵壁部48A的下端部弯曲并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该第二安装部48B被形成为第I实施方式的第二安装部46B(参照图3)的车辆前方侧的部位被切除的形状。第二安装部48B夹着车身地板12用螺栓56和未图示的焊接螺母连结固定在后侧梁14的凸缘部14A。第二安装部48B与后侧梁14的第二连结点d相比于顶壁部42与HV电池38的连结点C,设定在车辆后方侧的位置。
[0064]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第I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0065][第3实施方式]
[0066]接下来,使用图6来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后部构造。图6用概要立体图示出适用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后部构造的后车身70的车辆左侧的一部分。此夕卜,对与第I实施方式实际上同样的构成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0067]如图6所示,支架72是第一构成部件72A与第二构成部件72B结合而成的结合体。支架72的顶壁部42包括互相结合的第一构成部件72A的顶壁部和第二构成部件72B的顶壁部。
[0068]在支架72上形成有从顶壁部42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向车辆下方侧呈台阶状弯曲并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伸出的上侧增强部76A。上侧增强部76A由第一构成部件72A构成。
[0069]另外,支架72在其前部包括第一腿部74。第一腿部74从顶壁部42向车辆下方侧延伸并固定于第一后横梁16。该第一腿部74包括互相结合的第一构成部件72A的腿部和第二构成部件72B的上侧前壁部。第一腿部74包括:固定在第一后横梁16上的第一安装部74B;以及将第一安装部74B与顶壁部42在车辆上下方向连接的第一纵壁部74A。
[0070]第一腿部74的第一纵壁部74A从顶壁部42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弯曲并向车辆下方侧向车辆前方侧略微倾斜并延伸到车身地板12。因此,作为第一纵壁部74A的车辆前方侧的第一端面的前端面74X在车辆侧面观察下向车辆下方侧向车辆前方侧略微倾斜。第一纵壁部74A被形成为车辆上下方向中间部和下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被切除的倒L形。
[0071]从第一纵壁部74A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形成有向车辆后方侧呈台阶状弯曲并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伸出的纵壁增强部76B。纵壁增强部76B由第一构成部件72A构成,纵壁增强部76B的上端部与上侧增强部76A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连续地形成。另外,从第一纵壁部74A的切除侧的端部也形成有向车辆后方侧呈台阶状弯曲并向切除侧伸出的纵壁增强部76C。纵壁增强部76C由第一构成部件72A构成。
[0072]另外,第一腿部74的第一安装部74B从第一纵壁部74A的下端部弯曲并向车辆前方侧延伸。该第一安装部74B夹着车身地板12用螺栓52和未图示的焊接螺母连结固定在第一后横梁16的凸缘部16B。第一安装部74B与第一后横梁16的第一连结点e相比于顶壁部42与HV电池38的连结点C,设定在车辆前方侧的位置。
[0073]从第一安装部74B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形成有向车辆上方侧呈台阶状弯曲并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伸出的下侧增强部76D。下侧增强部76D由第一构成部件72A构成,与第一纵壁部74A及纵壁增强部76B的各下端部连续地形成。从第一安装部74B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形成有向车辆上方侧呈台阶状弯曲并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下侧增强部76E。下侧增强部76E由第一构成部件72A构成,与第一纵壁部74A及纵壁增强部76C的各下端部连续地形成。
[0074]另外,支架72在其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部位包括第二腿部78。第二腿部78从顶壁部42向车辆下方侧延伸并固定于后侧梁14。该第二腿部78由第二构成部件72B的腿部构成。另外,支架72通过形成有第一腿部74和第二腿部78,从而具有分岔为两股的形状。第二腿部78包括:固定在后侧梁14上的第二安装部78B;以及将第二安装部78B与顶壁部42在车辆上下方向连接的第二纵壁部78A。
[0075]第二腿部78的第二纵壁部78A从顶壁部4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弯曲并向车辆下方侧向车辆宽度方向略微倾斜并延伸到外侧车身地板12。第二纵壁部78A的上端部与顶壁部42的车辆前后方向中间部及后部连续,在车辆侧面观察下为向着车辆下方侧末端变宽状的梯形形状。因此,作为第二纵壁部78A的车辆后方侧的第二端面的后端面78X在车辆侧面观察下向车辆下方侧向车辆后方侧略微倾斜。由此,第一纵壁部74A的前端面74X、与第二纵壁部78A的后端面78X在车辆侧面观察下在向车辆下方侧而互相远离的方向(末端展开地)倾斜。
[0076]第二腿部78的第二安装部78B从第二纵壁部78A的下端部弯曲并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该第二安装部78B的后部夹着车身地板12用螺栓54和未图示的焊接螺母连结固定在后侧梁14的凸缘部14A。第二安装部78B与后侧梁14的第二连结点f相比于顶壁部42与HV电池38的连结点C,设定在车辆后方侧的位置。
[007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I实施方式同样,车辆下方侧相当于本发明的第I形态所记载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一侧”,车辆前方侧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形态和本发明的第3形态所记载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一侧”,车辆后方侧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形态和本发明的第3形态所记载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另一侧”。
[0078]另一方面,从第二腿部78的第二纵壁部78A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形成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呈台阶状弯曲并向车辆前方侧延伸的纵壁增强部80A。纵壁增强部80A的上部与顶壁部4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的一部分及第一纵壁部74A的上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连续地形成。从纵壁增强部80A的车辆上下方向中间部和下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形成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伸出的增强凸缘80B。增强凸缘80B的上端与第一纵壁部74A的上部的一部分连续地形成。
[0079]另外,从第二腿部78的第二安装部78B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形成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弯曲地伸出的第三安装部82A。第三安装部82A夹着车身地板12用螺栓58和未图示的焊接螺母连结固定在第一后横梁16的凸缘部16B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第三安装部82A与第一后横梁16的第三连结点g相比于顶壁部42与HV电池38的连结点C,设定在车辆前方侧的位置。第三安装部82A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与纵壁增强部80A的下端部连续地形成。
[0080]从第三安装部82A的车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