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及其起落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0985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及其起落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人机的起落架,还涉及一种无人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产业的越发兴旺,无人机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现有的无人机脚架减震技术大部分通过减震橡胶垫或者弹簧的方式吸收震动,一旦出现比较剧烈的震动比如暴力降落或者失控等意外飞行事故,此类型脚架将难以承受巨大的冲击出现脚架、弹簧折断、从而导致机身侧翻,损坏机身及其动力系统的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无人机脚架在承受巨大冲击时减震效果较差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的起落架,以解决无人机脚架在承受巨大冲击时减震效果较差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机的起落架,包括支撑杆和套筒,所述套筒内设有相对放置的同极永磁体,所述永磁体间设有缓冲腔,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套筒内部且可在所述套筒内滑动,所述永磁体中的一者与所述支撑杆接触且可在所述套筒内滑动。

优选地,在上述无人机的起落架中,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套筒的一者上设有沿轴向设置、用于导向的凹槽,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套筒的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台,所述凸台可在所述凹槽内滑动。

优选地,在上述无人机的起落架中,远离所述支撑杆的永磁体背离所述缓冲腔的一侧设有减震缓冲垫。

优选地,在上述无人机的起落架中,所述永磁体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无人机的起落架中,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套设于所述支撑杆的外周部。

优选地,在上述无人机的起落架中,所述固定件设有用于与所述无人机机翼固定的螺纹孔。

优选地,在上述无人机的起落架中,所述套筒上设有用于加固的加固板。

优选地,在上述无人机的起落架中,所述加固板与所述固定件一体式设置,所述加固板设有与所述套筒配合的安装孔。

优选地,在上述无人机的起落架中,所述套筒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有与无人机机翼连接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与所述无人机机翼相配合的安装槽。

本发明提供的无人机的起落架,包括支撑杆和套筒。其中,套筒内设有相对放置的同极永磁体。永磁体间设有缓冲腔,支撑杆的一端套设于套筒内部且与永磁体中的一者接触,与支撑杆接触的永磁体可在套筒内滑动。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无人机的起落架,通过在套筒内设置同极永磁体和支撑杆,在无人机降落与地面接触时,同极永磁体间产生相互靠近的运动趋势,同极永磁体间斥力增大,从而抵消地面内的冲击力,达到减振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和机翼,该无人机还包括上述任一种起落架,该起落架与机翼固定连接。由于上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起落架的无人机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的起落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起落架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凹槽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的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固定件1、套筒2、支撑杆3、永磁体4、缓冲垫5、无人机机翼6、无人机主体7、凹槽8、减震缓冲垫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的起落架,以解决无人机脚架在承受巨大冲击时减震效果较差等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的起落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起落架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向剖面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凹槽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的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无人机的起落架包括支撑杆3和套筒2。其中,套筒2内设有相对放置的同极永磁体4,永磁体4间设有缓冲腔,支撑杆3的一端设于套筒2内部且可在套筒2内滑动,永磁体4中的一者与支撑杆3接触且可在套筒2内滑动。永磁体4远离支撑杆3的一者可固定连接于套筒2的顶端,如可与套筒2的端盖粘接,或者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仅将两个永磁体4放置在套筒2内,不进行固定,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永磁体4间设有缓冲腔,当无人机降落至与地面接触时,机身受重力作用向下压迫起落架,套筒2与支撑杆3间发生相对运动,使得永磁体4产生相互靠近的运动趋势,相互斥力增大,从而抵消地面的冲击力,此过程斥力将降落过程中产生的动能转换为磁能进行存储,从而达到减振效果。

当无人机起飞与地面脱离接触的过程中,机身对起落架的压力逐渐减少,此时永磁体4间的距离增大,永磁体4将部分存储的磁能转化为动能对无人机起到向上托举的作用,起到助力的作用。

具体的,支撑杆3和套筒2的一者上设有沿轴向设置、用于导向的凹槽8,支撑杆3和套筒2的另一者上设有与凹槽8配合的凸台,凸台可在凹槽8内滑动。

为了使得支撑杆3和套筒2间可沿着轴向移动,防止二者间发生转动,在支撑杆3和套筒2的一者上设置凹槽8,另一者上设置凸台,以形成导轨对二者的相对运动方向进行限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进行上述设置,或者也可以设置多个凹槽8共同对其进行限位,此处仅为较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设置方式,只要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即可,对具体的实现形式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远离支撑杆3的永磁体背离缓冲腔的一侧设有减震缓冲垫9。为了防止永磁体发生碰撞,通过设置减震缓冲垫9在两个永磁体接触发生相互作用时进行缓冲,以防止永磁体发生变形或破损,影响缓冲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在两个永磁体间,即缓冲腔内设置减震缓冲垫9,但此种设置方式减小两个永磁体间可承受最大斥力,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可自行进行选择,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永磁体4与支撑杆3固定连接。为了永磁体4与支撑杆3间的动力传输更稳定,将二者进行固定连接,可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进行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其他形式的固定方式,只要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即可,对具体的实现形式不作限定,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支撑杆3远离套筒2的一端设有缓冲垫5,缓冲垫5套设于支撑杆3的外周部。

为了减少无人机的损坏,延长整机寿命,可通过设置缓冲垫5实现无人机的软着陆,缓冲垫5套设于支撑杆3的外周部,同时可保护支撑杆3不易被折断,优选为粘接固定,缓冲垫5可具体为橡胶垫,硅胶垫或聚氨酯缓冲垫,对其具体的形式不作限定,只要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即可。

具体的,固定件1设有用于与无人机机翼6固定的螺纹孔。为了便于安装及拆卸,可通过可拆卸连接件将固定件1和机翼进行固定,通过螺钉连接方式进行固定,此处仅为较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套筒2上设有用于加固的加固板。为了防止套筒2受力发生弯折,可通过设置加固板对套筒2的强度进行加固,分别沿套筒2的侧壁进行设置,加固板可具体为加强筋的形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加固方式,只要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即可。

更进一步地,加固板与固定件1一体式设置,加固板设有于套筒2配合的安装孔。

为了便于加工,可将加固板与固定件1一体式设置,通过模具形式进行设置,加固板上设有用于套筒2配合的安装孔,通过安装孔将加固板套装在套筒2上,加固板与固定件1一体式设置,使得其加工及安装较为简单。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套筒2远离支撑杆3的一端设有与无人机机翼6连接的固定件1,固定件1包括与无人机机翼6相配合的安装槽。

为了便于起落架与无人机机翼6进行安装,可在套筒2的一端设有固定件1,在固定件1上设置安装槽,在安装时通过安装槽与无人机的机翼进行配合固定,可通过焊接或者其他方式进行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进行上述设置,通过其他形式将起落架与机翼进行安装,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更进一步地,支撑杆3具体为碳纤维杆。碳纤维杆抗冲击、耐腐蚀、且强度高等优点,当然,此处仅为较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自行选择支撑杆3的形式,只要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即可。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无人机的起落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7和机翼。该无人机还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起落架,由于该无人机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起落架,所以该无人机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