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膜及包装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88527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层叠膜及包装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氧吸收性优异的层叠膜。本发明的层叠膜(100)具备氧吸收层(150)、第1邻接层(140)和第2邻接层(160)。氧吸收层(150)含有氧吸收剂、氧吸收反应催化剂。第1邻接层(140)与氧吸收层(150)的一面相接地层叠。第2邻接层(160)与氧吸收层(150)的另一面相接地层叠。氧吸收反应催化剂的含量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100ppm~5000ppm。第1邻接层(140)的抗氧化剂与第2邻接层(160)的抗氧化剂的总计含量相对于上述两个层(第1邻接层(140)、第2邻接层(160))的总计量以重量比率计为800ppm以下。
【专利说明】层叠膜及包装体
[0001] 本申请是中国申请号为201180034733. 1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 发明名称为"层叠膜及包装体",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1年7月14日)。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层叠膜及包装体。

【背景技术】
[0003] 以往以来,作为保存食品和饮料等的包装容器,可使用塑料容器。用该塑料容器装 食品和饮料等时,有可能在塑料容器的内部残留氧。另外,塑料容器与金属容器和玻璃容器 相比,氧阻隔性差。因此,氧容易从外部侵入塑料容器的内部。塑料容器的内部的氧会使作 为内容物的食品和饮料氧化而变质。
[0004] 针对因该塑料容器的内部的氧而产生的问题,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氧 吸收性多层体,其具备含有氧吸收性树脂而不含有氧吸收反应催化剂的氧吸收层,与氧吸 收层邻接的层选自氧阻挡层、热塑性树脂层及粘合剂层。
[0005]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9-124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具备氧吸收性多层体的塑料容器,能够用氧吸收层吸收塑 料容器的内部的氧。但是,对氧吸收性多层体要求更高的氧吸收性。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氧吸收性优异的层叠膜及包装体。
[0008] (1)本发明的层叠膜具备氧吸收层、第1邻接层和第2邻接层。氧吸收层含有氧 吸收剂和氧吸收反应催化剂。第1邻接层与氧吸收层的一面相接地层叠。第2邻接层与氧 吸收层的另一面相接地层叠。氧吸收反应催化剂的含量相对于氧吸收层以重量比率计为 IOOppm?5000ppm。第1邻接层的抗氧化剂与第2邻接层的抗氧化剂的总计含量相对于上 述两个层(第1邻接层、第2邻接层)的总计量以重量比率计为SOOppm以下。
[0009] 通过使氧吸收反应催化剂的含量相对于氧吸收层以重量比率计为IOOppm? 5000ppm,并且,使第1邻接层的抗氧化剂与第2邻接层的抗氧化剂的总计含量相对于两个 层(第1邻接层、第2邻接层)的总计量以重量比率计为SOOppm以下,从而层叠膜的氧吸 收量增多。因此,层叠膜的氧吸收性优异。
[0010] (2)在上述(1)的层叠膜中,优选氧吸收层的抗氧化剂的含量相对于氧吸收层以 重量比率计为170ppm以下。
[0011] 通过使氧吸收层的抗氧化剂的含量相对于氧吸收层以重量比率计为170ppm以 下,从而层叠膜的氧吸收量增多。因此,层叠膜的氧吸收性更优异。
[0012] (3)在上述(1)或(2)的层叠膜中,优选进一步具备阻挡层。阻挡层具有气体阻隔 性。第1邻接层为粘合层。粘合层将阻挡层和氧吸收层粘合。第2邻接层为密封层。
[0013] 具有气体阻隔性的阻挡层能够降低氧的透过速度。因此,阻挡层能够减少氧吸收 层每单位时间要吸收的氧吸收量。因此,氧吸收层能够长期维持氧吸收性。
[0014] (4)本发明的层叠膜具备氧吸收层和阻挡层。氧吸收层含有氧吸收剂和氧吸收反 应催化剂。阻挡层具有气体阻隔性。氧吸收反应催化剂相对于氧吸收层以重量比率计为 IOOppm?5000ppm。此外氧吸收层含有相对于氧吸收层以重量比率计为Oppm?170ppm的 抗氧化剂。也就是说,氧吸收层可以含有抗氧化剂。
[0015] 通过在氧吸收层中含有相对于氧吸收层以重量比率计为IOOppm?5000ppm的氧 吸收反应催化剂,在氧吸收层中含有相对于氧吸收层以重量比率计为Oppm?170ppm的抗 氧化剂,从而层叠膜的氧吸收量增多且抑制层叠膜的外观的降低。因此,层叠膜的氧吸收性 优异。进而,氧吸收层含有抗氧化剂时,不但能够维持上述效果,还能够通过抗氧化剂有效 防止层叠膜氧化而劣化。
[0016] (5)上述⑷的层叠膜中,优选阻挡层的氧透过率为200ml/(m2 ·241ι ^atm)以下。
[0017] 将氧透过率为200ml/(m2 · 24h · atm)以下的阻挡层用于本发明的层叠膜时,上述 效果易于呈现。
[0018] (6)上述(4)或(5)的层叠膜中,优选氧吸收反应催化剂相对于氧吸收层以重量比 率计为500ppm?5000ppm。抗氧化剂相对于氧吸收层以重量比率计为Oppm?120ppm。
[0019] 通过在氧吸收层中含有相对于氧吸收层以重量比率计为500ppm?5000ppm的氧 吸收反应催化剂,在氧吸收层中含有相对于氧吸收层以重量比率计为Oppm?120ppm的抗 氧化剂,从而初始(以密封状态开始保管的第一天)的层叠膜的氧吸收量增多,并且,抑制 层叠膜的外观的降低。另外,氧吸收层含有抗氧化剂时,不但能够维持上述效果,还能够通 过抗氧化剂有效防止层叠膜氧化而劣化。
[0020] (7)上述(6)的层叠膜中,优选抗氧化剂相对于氧吸收层以重量比率计为5ppm? 60ppm〇
[0021] 通过在氧吸收层中含有相对于氧吸收层以重量比率计为5ppm?60ppm的抗氧化 剂,从而使以密封状态开始保管的第3天和第7天的层叠膜的氧吸收量更多,并且能够抑制 层叠膜的外观的降低和因氧化引起的劣化。
[0022] (8)上述(7)的层叠膜中,优选氧吸收反应催化剂相对于氧吸收层以重量比率计 为 3000ppm ?5000ppm。
[0023] 通过在氧吸收层中含有相对于氧吸收层以重量比率计为3000ppm?5000ppm的氧 吸收反应催化剂,从而使以密封状态开始保管的第3天和第7天的层叠膜的氧吸收量更多, 并且抑制层叠膜的外观的降低和因氧化引起的劣化。
[0024] (9)上述⑴?⑶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中,优选氧吸收剂由氧吸收性树脂形 成。
[0025] 氧吸收剂由氧吸收性树脂形成。氧吸收性树脂与铁粉等氧吸收剂不同,不会将氧 吸收层着色成固有色调。因此,氧吸收性树脂能够对氧吸收层赋予透明性。
[0026] (10)本发明的包装体具备上述⑴?(9)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
[0027] 该包装体具备上述层叠膜。因此,包装体的氧吸收性优异。
[0028] (11)本发明的包装体具备盖材和底材。在底材上密封盖材。盖材和底材中的至少 一方由吸收氧的膜制成。而且,该包装体中,包装体内部的氧浓度减少至盖材被密封于底材 时的包装体内部的初始氧浓度的〇%?50%的值后,在初始氧浓度的0%?50%的值范围 变化。
[0029] 包装体内部的氧浓度减少至盖材被密封于底材时的包装体内部的初始氧浓度的 0%?50%的值。而且,氧浓度减少后,包装体内部的氧浓度在初始氧浓度的0%?50%的 值范围变化。由此,该包装体的氧吸收性优异,能够维持比初始氧浓度低的值的氧浓度。
[0030] (12)上述(11)的包装体中,优选从盖材被密封于底材时开始经过10天时,包装体 内部的氧浓度减少至包装体内部的初始氧浓度的0%?50%的值。
[0031] 从盖材被密封于底材时开始经过10天时,包装体内部的氧浓度减少至包装体内 部的初始氧浓度的〇%?50%的值。由此,该包装体吸收的氧速度优异。
[0032] (13)上述(11)或(12)的包装体中,优选包装体内部的氧浓度在包装体内部的初 始氧浓度的〇%?50%的值范围变化20天以上。
[0033] 包装体内部的氧浓度在初始氧浓度的0%?50%的值范围变化20天以上。由此, 该包装体能够将比初始氧浓度低的值的氧浓度维持20天以上。
[0034] (14)上述(13)的包装体中,优选包装体内部的氧浓度在包装体内部的初始氧浓 度的0%?50%的值范围变化30天以上。
[0035] 包装体内部的氧浓度在初始氧浓度的0%?50%的值范围变化30天以上。由此, 该包装体能够将比初始氧浓度低的值的氧浓度维持30天以上。
[0036] (15)上述(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体中,优选包装体内部的氧浓度减少 至包装体内部的初始氧浓度的〇%?20%的值后,在初始氧浓度的0%?20%的值范围变 化。
[0037] 包装体内部的氧浓度减少至盖材被密封于底材时的包装体内部的初始氧浓度的 0 %?20 %的值。氧浓度减少后,包装体内部的氧浓度在初始氧浓度的0 %?20 %的值范围 变化。由此,该包装体的氧吸收性更优异。
[0038] (16)上述(15)的包装体中,优选从盖材被密封于底材时开始经过10天时,包装体 内部的氧浓度减少至包装体内部的初始氧浓度的0%?20%的值。
[0039] 从盖材被密封于底材时开始经过10天时,包装体内部的氧浓度减少至包装体内 部的初始氧浓度的〇%?20%的值。由此,该包装体的吸收氧的速度更优异。
[0040] (17)上述(1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体优选在5°C的环境下吸收包装体内 部的氧。
[0041] 该包装体在5°C的环境下吸收包装体内部的氧。因此,即使在5°C的低温度保管包 装体时,包装体也能够吸收氧。
[0042] 本发明的层叠膜及包装体的氧吸收性优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3]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层叠膜的截面图。
[0044] 图2是具备层叠膜的包装体的截面图。
[0045] 图3是图2所示的包装体的A部分的放大图。
[0046] 图4是表示用食品用微量氧分析仪对包装体的氧吸收量进行测定的状态的截面 图。
[0047] 图5是表示实施例57的包装体的口袋内部的氧浓度的变化的图。
[0048] 图6是表示实施例58的包装体的口袋内部的氧浓度的变化的图。
[0049] 图7是表示实施例59的包装体的口袋内部的氧浓度的变化的图。
[0050] 图8是表示实施例60的包装体的口袋内部的氧浓度的变化的图。
[0051] 图9是表示比较例13的包装体的口袋内部的氧浓度的变化的图。
[0052] 符号说明
[0053] 100 层叠膜
[0054] 110 外层
[0055] 120 第1粘合层
[0056] 130 阻挡层
[0057] 140 第2粘合层(第1邻接层、粘合层)
[0058] 150 氧吸收层
[0059] 160 密封层(第2邻接层)
[0060] 200 包装体
[0061] 300 底材
[0062] 310 口袋
[0063] 400 盖材
[0064] 500 食品用微量氧分析仪
[0065] 510 针
[0066] 520 粘着橡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67]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层叠膜100主要具备外层110、第1粘合层120、阻挡层 130、作为第1邻接层的第2粘合层140、氧吸收层150、作为第2邻接层的密封层160。将外 层110、第1粘合层120、阻挡层130、第2粘合层140、氧吸收层150、密封层160按该顺序进 行层叠。如图2、3所示,该层叠膜100可用于包装体200的底材300。以下,对层叠膜100 的各构成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0068] < 外层 >
[0069] 作为外层110的材料,可使用具有能够用于底材300的程度的强度的材料,例如聚 酯系树脂。由聚酯系树脂形成的外层110具有良好的刚性。另外,具备由聚酯系树脂形成 的外层110的层叠膜100,透明性和表面光泽度良好。因此,包装体200的外观和质感优异。
[0070] 作为在外层110中使用的聚酯系树脂,可使用饱和聚酯树脂。饱和聚酯树脂由作 为酸成分的对苯二甲酸等二元酸或具有酯形成能力的它们的衍生物与作为二醇成分的碳 原子数为2?10的二醇、其他二元醇或具有酯形成能力的它们的衍生物而获得。具体而言, 作为聚酯系树脂,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聚对苯 二甲酸丙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醇酯树脂等聚对苯二甲酸烷撑二醇酯树脂、共聚 聚酯树脂等。
[0071] <第1粘合层、第2粘合层>
[0072] 作为第1粘合层120、第2粘合层140的材料,可使用公知的粘合性树脂,例如粘合 性聚烯烃系树脂等。具体而言,作为第1粘合层120、第2粘合层140的材料,例如可使用乙 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或者在各种聚烯烃上接枝一元不饱和 脂肪酸、二元不饱和脂肪酸、或它们的酸酐而成的产物(马来酸接枝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 聚物、马来酸接枝化乙烯-α-烯烃共聚物等)等。作为一元不饱和脂肪酸,可举出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等。作为二元不饱和脂肪酸,可举出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等。
[0073] 第1粘合层120、第2粘合层140可以含有抗氧化剂,也可以不含有抗氧化剂。第 1粘合层120、第2粘合层140含有抗氧化剂时,作为抗氧化剂,可将公知的抗氧化剂,例如 受阻酚系抗氧化剂、磷系抗氧化剂、硫醚系抗氧化剂等单独或混合两种以上使用。第2粘合 层140的抗氧化剂的含量如后所述。
[0074] <阻挡层>
[0075] 阻挡层130限制从包装体200的外部侵入的氧的透过。作为阻挡层130的材料, 可使用具有氧阻隔性的公知的材料,例如聚乙烯醇树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树脂(以下, 称为"EVOH树脂")、聚偏氯乙烯树脂、或在二胺成分中具有芳香环的聚酰胺树脂等。EVOH 树脂例如可将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而得。阻挡层130优选氧透过率为200ml/ (m2 · 24h · atm)以下,更优选氧透过率为10ml/(m2 · 24h · atm)以下,进一步优选氧透过率 为 lml/(m2 · 24h · atm)以下。
[0076] <氧吸收层>
[0077] 氧吸收层150含有作为氧吸收剂的氧吸收性树脂和氧吸收反应催化剂。作为氧吸 收性树脂,可使用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等。具体而言,作为氧吸收性树脂,例如能够 单独使用乙烯系不饱和烃聚合物、主链乙烯系不饱和烃聚合物、聚醚单元聚合物、乙烯与扭 曲环状亚烷基的共聚物、聚酰胺树脂、酸改性聚丁二烯、羟基醛聚合物等,或者与氧吸收性 树脂以外的不对透明性带来影响的基础树脂混合使用。
[0078] 作为氧吸收反应催化剂,可使用硬脂酸锌、硬脂酸钴、环烷酸钴,环烷酸锌、乙酰丙 酮锌、乙酰丙酮钴或乙酰丙酮铜等过渡金属催化剂等。氧吸收反应催化剂的含量相对于氧 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IOOppm?5000ppm。特别地,氧吸收反应催化剂的含量优选相 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500ppm?5000ppm,更优选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 比率计为IOOOppm?5000ppm,进一步优选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3000ppm? 5000ppm,最优选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3500ppm?5000ppm。
[0079] 氧吸收层150可以含有抗氧化剂,也可以不含有抗氧化剂。氧吸收层150含有抗 氧化剂时,作为抗氧化剂,可使用公知的抗氧化剂,例如可将受阻酚系抗氧化剂、磷系抗氧 化剂、硫醚系抗氧化剂等单独或混合两种以上使用。氧吸收层150的抗氧化剂的含量优选 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Oppm?170ppm。特别地,氧吸收层150的抗氧化剂的 含量优选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Oppm?120ppm,更优选相对于氧吸收层150 以重量比率计为5ppm?120ppm,进一步优选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5ppm? 60ppm,最优选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35ppm?60ppm。
[0080] <密封层>
[0081] 密封层160具有用于将盖材400密封(热封、超声波密封、高频密封、脉冲密封等) 于底材300的密封功能,并且不会对包装体200所收容的内容物带来不良影响。作为密封层 160的材料,可将以下树脂单独或混合两种以上使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直链状低 密度聚乙烯(LLDPE)树脂、中密度聚乙烯(MDPE)树脂、高密度聚乙烯(HDPE)树脂、聚丙烯 (PP)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树脂、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树 月旨、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树脂、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A)树脂、乙烯-丙烯 酸乙酯-马来酸酐共聚物(E-EA-MAH)树脂、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EAA)树脂、乙烯-甲 基丙烯酸共聚物(EMA)树脂、离聚物(ION)树脂等。
[0082] 密封层160可以含有抗氧化剂,也可以不含有抗氧化剂。密封层160含有抗氧化 剂时,作为抗氧化剂,可将公知的抗氧化剂例如受阻酚系抗氧化剂、磷系抗氧化剂、硫醚系 抗氧化剂等单独或混合两种以上使用。密封层160的抗氧化剂的含量如后所述。
[0083] <第2粘合层和密封层的抗氧化剂的含量>
[0084] 第2粘合层140的抗氧化剂与密封层160的抗氧化剂的总计含量相对于第2粘合 层140和密封层160这两个层的总计量以重量比率计为Oppm?800ppm。另外,第2粘合层 140的抗氧化剂与密封层160的抗氧化剂的总计含量相对于第2粘合层140和密封层160 这两个层的总计量以重量比率计优选为Oppm?400ppm,更优选为Oppm?200ppm。
[0085] <包装体>
[0086] 如图2、3所示,包装体200由底材300和盖材400构成。底材300由层叠膜100 制成,该层叠膜100以外层110为外侧且密封层160为内侧的方式成型为口袋310(图3参 照)。
[0087] 作为盖材400的材料,例如可使用经双轴拉伸的聚丙烯膜(OPP膜)、蒸镀了金属氧 化物的经双轴拉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VM-PET膜)或层叠了聚乙烯树脂的膜等。 除去了内部空气的底材300的口袋310收容有食品、饮料或工业用部件(尤其是电子部件) 等内容物(未图示)。口袋310收容了内容物后,盖材400密封于底材300,密封底材300 的口袋310。
[0088]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0089] 通过使氧吸收反应催化剂的含量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IOOppm? 5000ppm,并且使第2粘合层140的抗氧化剂与密封层160的抗氧化剂的总计含量相对于两 个层(第2粘合层140、密封层160)的总计量以重量比率计为SOOppm以下,从而使层叠膜 100的氧吸收量增多。因此,层叠膜100的氧吸收性优异。
[0090] 通过使氧吸收层150的抗氧化剂的含量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 170ppm以下,从而使层叠膜100的氧吸收量增多。因此,层叠膜100的氧吸收性优异。
[0091] 具有气体阻隔性的阻挡层130能够降低氧的透过速度。因此,阻挡层130能够减 少氧吸收层150每单位时间要吸收的氧吸收量。因此,氧吸收层150能够长期维持氧吸收 性。
[0092] 通过在氧吸收层150中含有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IOOppm? 5000ppm的氧吸收反应催化剂,在氧吸收层150中含有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 Oppm?170ppm的抗氧化剂,从而能够使层叠膜100的氧吸收量增多,并且能够抑制层叠膜 100的外观的降低。因此,层叠膜100的氧吸收性优异。进而,氧吸收层150含有抗氧化剂 时,不但能维持上述效果,还能够通过抗氧化剂有效防止层叠膜100氧化而劣化。
[0093] 将氧透过率为200ml/(m2 · 24h · atm)以下的阻挡层130用于本发明的层叠膜100 时,上述效果容易呈现。
[0094] 通过在氧吸收层150中含有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500ppm? 5000ppm的氧吸收反应催化剂,在氧吸收层150中含有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 Oppm?120ppm的抗氧化剂,从而使初始(以密封状态开始保管的第1天)的层叠膜100的 氧吸收量增多,并且能够抑制层叠膜100的外观的降低。另外,氧吸收层150含有抗氧化剂 时,不但能维持上述效果,还能够通过抗氧化剂有效防止层叠膜100氧化而劣化。
[0095] 通过在氧吸收层150中含有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5ppm?60ppm 的抗氧化剂,从而使以密封状态开始保管的第3天和第7天的层叠膜100的氧吸收量更多, 并且,能够抑制层叠膜100的外观的降低和因氧化引起的劣化。
[0096] 通过在氧吸收层150中含有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3000ppm? 5000ppm的氧吸收反应催化剂,从而能够使以密封状态开始保管的第3天和第7天的层叠膜 100的氧吸收量更多,并且能够抑制层叠膜100的外观的降低和因氧化引起的劣化。
[0097] 氧吸收剂由氧吸收性树脂形成。氧吸收性树脂与铁粉等氧吸收剂不同,不会将氧 吸收层150着色成固有色调。因此,氧吸收性树脂能够对氧吸收层150赋予透明性。
[0098] 包装体200具备上述层叠膜100。因此,包装体200的氧吸收性优异。
[0099] 从盖材400被密封于底材300时开始经过2天以上时,包装体200内部的氧浓度 减少至包装体200内部的初始氧浓度的0%?50%的值。而且,氧浓度减少后,包装体200 内部的氧浓度在初始氧浓度的0%?50%的值范围变化。由此,该包装体200的氧吸收性 优异,能够维持比初始氧浓度低的值的氧浓度。
[0100] 从盖材400被密封于底材300时开始经过10天时,包装体200内部的氧浓度减少 至包装体200内部的初始氧浓度的0%?50%的值。由此,该包装体200吸收氧的速度优 异。
[0101] 包装体200内部的氧浓度在经过天数从2天至38天的期间、即20天以上在初始 氧浓度的0%?50%的值范围变化。由此,该包装体200能够将比初始氧浓度低的值的氧 浓度维持20天以上。
[0102] 包装体200内部的氧浓度在经过天数从2天至38天的期间、即30天以上在初始 氧浓度的0%?50%的值范围变化。由此,该包装体200能够将比初始氧浓度低的值的氧 浓度维持30天以上。
[0103] 从盖材400被密封于底材300时开始经过10天以上时,包装体200内部的氧浓度 减少至包装体200内部的初始氧浓度的0%?20%的值。而且,氧浓度减少后,包装体200 内部的氧浓度在初始氧浓度的0%?20%的值范围变化。由此,该包装体200的氧吸收性 更优异。
[0104] 从盖材400被密封于底材300时开始经过10天以上时,包装体200内部的氧浓度 减少至包装体200内部的初始氧浓度的0%?20%的值。由此,该包装体200吸收氧的速 度更优异。
[0105] 在5°C的环境下吸收包装体200内部的氧。因此,即使在5°C的低温度保管包装体 200时,包装体200也能够吸收氧。
[0106] <变形例>
[0107] (A)氧吸收剂可以不是氧吸收性树脂,例如可使用主要是由铁粉构成的铁粉系氧 吸收剂。此时,铁粉系氧吸收剂可以添加到公知的热塑性树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丁二 烯、聚甲基戊烯等聚烯烃类、弹性体以及它们的改性物或它们的混合树脂等中来使用。
[0108] (B)层叠膜100可以具备不具有密封功能的层来代替密封层160。不具有密封功 能的层是指例如以包装体200所收容的内容物与氧吸收层150不直接接触的方式保护氧吸 收层150,并且不对内容物带来负面影响的层等。另外,层叠膜100在不损害本发明主旨的 范围内,可以不具备外层110、第1粘合层120、第2粘合层140、密封层160中的至少一个。
[0109] (C)层叠膜100可以成型为盖材400,也可以成型为底材300和盖材400双方。应 予说明,对于具备由层叠膜100形成的盖材400的包装体200,以盖材400的密封层160与 底材300对置的方式配置。
[0110] 实施例
[0111] 接下来,对具备本发明的层叠膜100的包装体200的实施例和比较例进行说明。应 予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0112] (实施例1)
[0113] <底材的制作>
[0114] 准备共聚聚醋树脂(Eastman Chemical Japan株式会社制,型号:GN071)作为构 成外层110的树脂。准备粘合性聚烯烃系树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型号:SF740)作为 构成第1粘合层120的树脂。准备EVOH树脂(株式会社Kuraray制,型号:J171B)作为构 成阻挡层130的树脂。准备粘合性聚烯烃系树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型号:LF308)作 为构成第2粘合层140的树脂。准备以80重量%的基础树脂、20重量%的不饱和聚烯烃系 氧吸收树脂的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作为构成氧吸收层150的树脂。准备LDPE树脂(宇部 丸善聚乙烯株式会社制,型号:F522N)作为构成密封层160的树脂。
[0115] 以含有率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IOOOppm的方式向氧吸收层150的 基础树脂和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作为氧吸收反应催化剂的硬脂酸 钴。进而,以含有率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120ppm的方式向氧吸收层150的 基础树脂和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受阻酚系抗氧化剂(BASF公司制, 型号:IRGAN0X1010)。应予说明,不向第2粘合层140和密封层160添加抗氧化剂。
[0116] 将密封层160的LDPE树脂、氧吸收层150的基础树脂与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 脂的混合物、第2粘合层140的粘合性聚烯烃系树脂、阻挡层130的EVOH树脂、第1粘合层 120的粘合性聚烯烃系树脂、和外层110的共聚聚酯树脂以该顺序共挤压,制成层叠膜100。 对于得到的层叠膜100,密封层160的厚度为10 μπι,氧吸收层150的厚度为30 μπι,第2粘 合层140的厚度为20 μ m,阻挡层130的厚度为40 μ m,第1粘合层120的厚度为20 μ m,外 层110的厚度为90 μ m。
[0117] 使用深拉型全自动真空包装机(MULTIVAC公司制,型号:R-530),在成型温度 95°C、成型时间3秒的条件下,使层叠膜100成型为口袋310(长边160mmX短边105mmX 深度I. 5mm,口袋内部的表面积240cm2),制成底材300。
[0118] <盖材的制作〉
[0119] 利用T模挤压法将LLDPE树脂(株式会社Prime Polymer制,型号!ULTZEX2022L) 制膜,得到厚度30 μ m的LLDPE膜。利用干式层压法使实施了铝蒸镀的厚度12 μ m的双轴 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膜(VM-PET膜)与该LLDPE膜和厚度30 μ m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膜 (0ΡΡ膜)贴合,制成作为多层膜的盖材400。
[0120] <包装体的制作>
[0121] 在不除去口袋310的内部的空气的情况下,在135°C、I. 5秒的条件下将底材300 和盖材400热封而密封,制成包装体200。包装体200的容积为250cm3。
[0122] <氧吸收量的测定>
[0123] 如图4所示,使用食品用微量氧分析仪500 (饭岛电子工业株式会社制,型号: IS-300),从将底材300和盖材400热封时开始,即从开始保管密封状态的包装体200之后, 分别测定第1天、第3天、第7天的包装体200内部的氧吸收量。具体而言,形成使食品用 微量氧分析仪500的针510经由粘着橡胶520插入盖材400的状态,在保管温度5°C、取样 时间7秒的条件下,测定包装体200的氧吸收量。应予说明,第3天的氧吸收量是指第1? 第3天的包装体200吸收的氧的总计量,第7天的氧吸收量是指第1?第7天的包装体200 吸收的氧的总计量。
[0124]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18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40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〇. 〇65cc/cm2 (参照下述表1)。
[0125] (实施例2)
[0126] 以含有率相对于两个层(第2粘合层140、密封层160)以重量比率计为400ppm的 方式向密封层160的LDPE树脂中添加受阻酚系抗氧化剂(BASF制,型号:IRGAN0X1010),除 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200的第1、 3、7天的氧吸收量。
[0127]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20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34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〇. 〇71cc/cm2 (参照下述表1)。
[0128] (实施例3)
[0129] 以含有率相对于两个层(第2粘合层140、密封层160)以重量比率计为400ppm的 方式,向第2粘合层140的粘合性聚烯烃系树脂中添加受阻酚系抗氧化剂(BASF制,型号: IRGAN0X101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 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吸收量。
[0130]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19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36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〇. 〇67cc/cm2 (参照下述表1)。
[0131] (实施例4)
[0132] 以含有率相对于两个层(第2粘合层140、密封层160)以重量比率计为800ppm的 方式向密封层160的LDPE树脂中添加受阻酚系抗氧化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 作包装体200,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吸收量。
[0133]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07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29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〇. 〇47cc/cm2 (参照下述表1)。
[0134] (实施例5)
[0135] 以含有率相对于两个层(第2粘合层140、密封层160)以重量比率计为800ppm的 方式向第2粘合层140的粘合性聚烯烃系树脂中添加受阻酚系抗氧化剂,除此以外,与实施 例1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吸收 量。
[0136]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08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33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〇. 050cc/cm2 (参照下述表1)。
[0137] (实施例6)
[0138] 以含有率相对于两个层(第2粘合层140、密封层160)以重量比率计为400ppm的 方式向第2粘合层140的粘合性聚烯烃系树脂中添加受阻酚系抗氧化剂,进而,以含有率相 对于两个层(第2粘合层140、密封层160)以重量比率计为400ppm的方式向密封层160的 LDPE树脂中添加受阻酚系抗氧化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与实施 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吸收量。
[0139]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05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27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0. 043cc/cm2 (参照下述表1)。
[0140] (实施例7)
[0141] 不向氧吸收层150的基础树脂和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受 阻酚系抗氧化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 包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吸收量。
[0142]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04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20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〇. 〇27cc/cm2 (参照下述表1)。
[0143] (实施例8)
[0144] 以含有率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170ppm的方式,向氧吸收层150的 基础树脂和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受阻酚系抗氧化剂,除此以外,与 实施例6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 吸收量。
[0145]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02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12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0. 018cc/cm2 (参照下述表1)。
[0146] (实施例9)
[0147] 不向氧吸收层150的基础树脂和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受 阻酚系抗氧化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 包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吸收量。
[0148]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18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28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0. 040cc/cm2 (参照下述表1)。
[0149] (实施例 10)
[0150] 以含有率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5ppm的方式向氧吸收层150的基 础树脂和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受阻酚系抗氧化剂,除此以外,与实 施例1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吸 收量。
[0151]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20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47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〇. 〇76cc/cm2 (参照下述表1)。
[0152] (实施例 11)
[0153] 以含有率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35ppm的方式向氧吸收层150的基 础树脂和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受阻酚系抗氧化剂,除此以外,与实 施例1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吸 收量。
[0154]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30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53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〇. 〇78cc/cm2 (参照下述表1)。
[0155] (实施例 12)
[0156] 与实施例11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将保管温度设为23°C,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 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吸收量。
[0157]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51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113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0. 133cc/cm2 (参照下述表1)。
[0158] (实施例 13)
[0159] 与实施例11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将保管温度设为50°C,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 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吸收量。
[0160]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165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215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〇. 215cc/cm2 (参照下述表1)。
[0161] (实施例 14)
[0162] 以含有率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60ppm的方式,向氧吸收层150的 基础树脂和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受阻酚系抗氧化剂,除此以外,与 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 吸收量。
[0163]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32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46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〇. 〇73cc/cm2 (参照下述表1)。
[0164] (实施例 15)
[0165] 以含有率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170ppm的方式向氧吸收层150的 基础树脂和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受阻酚系抗氧化剂,除此以外,与 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 吸收量。
[0166]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05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18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0. 043cc/cm2 (参照下述表1)。
[0167] (实施例 16)
[0168] 以含有率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IOOppm的方式向氧吸收层150的 基础树脂和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硬脂酸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9 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吸收量。
[0169]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08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16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0. 029cc/cm2 (参照下述表1)。
[0170] (实施例 17)
[0171] 以含有率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500ppm的方式,向氧吸收层150 的基础树脂和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硬脂酸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9 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吸收量。
[0172]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18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25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0. 039cc/cm2 (参照下述表1)。
[0173] (实施例 18)
[0174] 以含有率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2000ppm的方式向氧吸收层150 的基础树脂和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硬脂酸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9 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吸收量。
[0175]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19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35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0. 043cc/cm2 (参照下述表1)。
[0176] (实施例 19)
[0177] 以含有率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3000ppm的方式向氧吸收层150 的基础树脂和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硬脂酸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9 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吸收量。
[0178]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23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37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〇. 〇47cc/cm2 (参照下述表1)。
[0179] (实施例 2〇)
[0180] 以含有率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3500ppm的方式向氧吸收层150 的基础树脂和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硬脂酸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9 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吸收量。
[0181]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22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38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0. 049cc/cm2 (参照下述表1)。
[0182] (实施例 21)
[0183] 以含有率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IOOppm的方式向氧吸收层150的 基础树脂和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硬脂酸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 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吸收量。
[0184]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04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23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0. 042cc/cm2 (参照下述表1)。
[0185] (实施例 22)
[0186] 以含有率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500ppm的方式向氧吸收层150的 基础树脂和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硬脂酸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 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吸收量。
[0187]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20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54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〇. 〇71cc/cm2 (参照下述表1)。
[0188] (实施例 23)
[0189] 以含有率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2000ppm的方式向氧吸收层150的 基础树脂和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硬脂酸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 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吸收量。
[0190]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19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54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〇. 〇7〇cc/cm2 (参照下述表1)。
[0191] (实施例 24)
[0192] 以含有率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3000ppm的方式向氧吸收层150的 基础树脂和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硬脂酸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 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吸收量。
[0193]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25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76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〇. 〇95cc/cm2 (参照下述表1)。
[0194] (实施例 25)
[0195] 以含有率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3500ppm的方式向氧吸收层150的 基础树脂和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硬脂酸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 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吸收量。
[0196]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27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80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0. 099cc/cm2 (参照下述表1)。
[0197] (实施例 26)
[0198] 以含有率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IOOppm的方式向氧吸收层150的 基础树脂和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硬脂酸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5 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吸收量。
[0199]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03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15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0. 032cc/cm2 (参照下述表1)。
[0200] (实施例 27)
[0201] 以含有率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500ppm的方式向氧吸收层150的 基础树脂和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硬脂酸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5 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吸收量。
[0202]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03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19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〇. 〇35cc/cm2 (参照下述表1)。
[0203] (实施例 28)
[0204] 以含有率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2000ppm的方式向氧吸收层150的 基础树脂和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硬脂酸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5 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吸收量。
[0205]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07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23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0. 048cc/cm2 (参照下述表1)。
[0206] (实施例 29)
[0207] 以含有率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3000ppm的方式向氧吸收层150的 基础树脂和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硬脂酸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5 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吸收量。
[0208]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08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25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〇. 050cc/cm2 (参照下述表1)。
[0209] (实施例 3〇)
[0210] 以含有率相对于氧吸收层150以重量比率计为3500ppm的方式,向氧吸收层150 的基础树脂和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硬脂酸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 15同样地制作包装体200,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200的第1、3、7天的氧吸收 量。
[0211]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09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27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0. 049cc/cm2 (参照下述表1)。
[0212] (比较例I)
[0213] 不向氧吸收层150的基础树脂和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硬 脂酸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9同样地制作包装体,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的第 1、3、7天的氧吸收量。
[0214]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00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00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0. 003cc/cm2 (参照下述表1)。
[0215] (比较例2)
[0216] 不向氧吸收层150的基础树脂和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硬 脂酸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制作包装体,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的第 1、3、7天的氧吸收量。
[0217]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00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00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0. 004cc/cm2 (参照下述表1)。
[0218] (比较例3)
[0219] 不向氧吸收层150的基础树脂和不饱和聚烯烃系氧吸收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硬 脂酸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5同样地制作包装体,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包装体的第 1、3、7天的氧吸收量。
[0220] 其结果,第1天的氧吸收量为0. 000cc/cm2,第3天的氧吸收量为0. 000cc/cm2,第 7天的氧吸收量为0. 001cc/cm2 (参照下述表1)。
[0221] [表 1]
[0222]

【权利要求】
1. 一种包装体,具备盖材和将所述盖材密封的底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材和所述底材中的至少一方由吸收氧的膜制成, 所述包装体内部的氧浓度减少至所述盖材被密封于所述底材时的所述包装体内部的 初始氧浓度的0%?50%的值后,在所述初始氧浓度的0%?50%的值范围变化。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体,其中,从所述盖材被密封于所述底材时开始经过 10天时,所述包装体内部的所述氧浓度减少至所述包装体内部的所述初始氧浓度的〇%? 50 %的值。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体,其中,所述包装体内部的所述氧浓度在所述包装体 内部的所述初始氧浓度的〇%?50%的值范围变化20天以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体,其中,所述包装体内部的所述氧浓度在所述包装体 内部的所述初始氧浓度的〇%?50%的值范围变化30天以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体,所述包装体内部的所述氧浓度减少至所述包装体内 部的所述初始氧浓度的〇 %?20 %的值后,在所述初始氧浓度的0 %?20 %的值范围变化。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体,其中,从所述盖材被密封于所述底材时开始经过 10天时,所述包装体内部的所述氧浓度减少至所述包装体内部的所述初始氧浓度的〇%? 20 %的值。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体,其中,在5°C的环境下吸收所述包装体内部的氧。
【文档编号】B65D81/26GK104477522SQ201410553415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6日
【发明者】丸茂刚, 佐佐木研太 申请人: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