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袋自动上袋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1044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袋自动上袋生产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上袋生产线领域,特别是输液袋自动上袋生产线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自动上袋生产线大多由单条作业流水线构成,单条流水线作业生产效率低,无法满足现在社会对高效的要求,且传统自动上袋生产线结构固定,对不同尺寸的产品不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料效率高且对产品尺寸适应能力强的输液袋自动上袋生产线。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输液袋自动上袋生产线,包括上料流水线、输液袋托盘以及将输液袋从上料流水线抓取至输液袋托盘上的上料机械手;所述上料流水线包括将单路输液袋分流为多条支路的分流装置以及将被分流装置分流出的每一支路的输液袋分别输送至输液袋托盘处的输送线,所述输送线的数量与所述分流装置分流出的支路的数量相等;所述上料机械手包括取输液袋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流水线有多条,多条上料流水线离地高度不同且在俯视方向上相互错开设置,且多条上料流水线在俯视方向上的投影有重叠部分;对应地所述上料机械手上设有与上料流水线的条数相等数量的取输液袋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装置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循环传动单元;围绕所述循环传动单元的传动周向阵列设置有横跨在两条循环传动单元之间的横条,每个横条上均设置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滑块,在两条循环传动单元以及所有横条围成的空间的内部设置有导引所述滑块沿横条滑动的滑块导引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导引机构包括一条主导轨以及从所述主导轨的一端发散开来的多条分支导轨,所述主导轨与分支导轨之间设置有换向机构;每个所述滑块上均设置有随动器,所述随动器可沿主导轨以及分支导轨运动;所述循环传动单元可以但不限于是传送链或传送带。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线包括治具板以及带动所述治具板循环运动的传送装置,每块治具板上均设置有输液袋治具,且输液袋治具可拆卸更换。

进一步地,所述输液袋治具包括底板以及围绕在底板三侧的挡边,且输液袋治具内 可选择性安装用于调节输液袋容置空间的隔板。

进一步地,在所述分流装置与多条输送线之间设置有与输送线条数相等数量的平皮带,每条输送线均有平皮带与之对接,且平皮带的传动方向与输送线的传动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取输液袋单元包括两轴直角坐标机器人以及安装在两轴直角坐标机器人末端的手爪,所述手爪包括与所述输送线的条数数量相等的吸盘模块,吸盘模块之间的间距可通过调节机构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吸盘模块包括多排吸盘模组,每排吸盘模组上均阵列设置有多个吸盘,且至少一排吸盘模组上安装有可带动该排吸盘模组上下运动的升降气缸。

进一步地,还包括托盘输送线,多个所述输液袋托盘阵列放置在所述托盘输送线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输液袋自动上袋生产线,采用输液袋分流机构的结构以及上料机械手的结构,可对输液袋进行分流多路上料,提高上料效率;适用性强,治具可更换,上料机械手上的多组上料吸盘的间距可自动调节,可对大中小各种规格的输液袋进行上料操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输液袋自动上袋生产线的总体布局图;

附图2为上料机械手的主视图;

附图3为上料机械手的俯视图;

附图4为手爪的三维结构图;

附图5为手爪的侧视图;

附图6为上料流水线的俯视图;

附图7为上料流水线的侧视图;

附图8为滑块导引机构的三维结构图;

附图9为输液袋治具的三维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所述的输液袋自动上袋生产线,包括上料流水线1、输液袋托盘2以及将输液袋从上料流水线1抓取至输液袋托盘2上的上料机械手3;所述上料流水线1包括将单路输液袋分流为两条支路的分流装置11以及将被分流装置11分流出的每一支路的输液袋分别输送至输液袋托盘2处的输送线12,所述输送线12的数量与所述分流装置11分流出的支路的数量相等;所述上料机械手3包括取输液袋单元31。

所述上料流水线1有两条,两条上料流水线1离地高度不同且在俯视方向上相互错开设置,两条上料流水线1在俯视方向上的投影有重叠部分;对应地所述上料机械手3上设有两组取输液袋单元31。采用多路上料流水线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上料效率。还包括托盘输送线4,多个所述输液袋托盘2阵列放置在所述托盘输送线4上。这样可以提高上料效率,且上料流水线1的这种布局方式可以减少占地面积。

如附图2与附图3所示,所述取输液袋单元31包括两轴直角坐标机器人3101以及安装在两轴直角坐标机器人3101末端的,所述手爪3102包括两组吸盘模块3103,吸盘模块3103之间的间距可通过调节机构3104调节。所述两轴直角坐标机器人3101包括水平滑轨3107、水平滑台3108以及垂直运动模组3109,水平滑台3108上安装有垂直运动模组3109,所述手爪3102安装在垂直运动模组3109的下端;所述水平滑台3108与水平滑轨3107之间为滑动配合。当有多个取输液袋单元31时,所有的取输液袋单元31的两轴直角坐标机器人3101共用所述水平滑轨3107,这样可使上料机械手3结构紧凑,成本最低。

所述调节机构3104包括丝杆、丝杆螺母以及驱动电机,所述丝杆两端的支撑座安装在所述两轴直角坐标机器人3101的末端固定,丝杆由驱动电机驱动转动,丝杆螺母安装在其中一个吸盘模块3103上,丝杆与丝杆螺母配合为丝杆螺母副。

如附图4与附图5所示,所述每个吸盘模块3103包括两排吸盘模组3105,每排吸盘模组3105上均阵列设置有多个吸盘,其中一个吸盘模块3103上的一排吸盘模组3105上安装有可带动该排吸盘模组3105上下运动的升降气缸3106。

如图6与图7所示,所述分流装置11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循环传动单元1101;围绕所述循环传动单元1101的传动周向阵列设置有横跨在两条循环传动单元1101之间的横条1102,每个横条1102上均设置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滑块1103,在两条循环传动单元1101以及所有横条1102围成的空间的内部设置有导引所述滑块1103沿横条1102滑动的滑块导引机构。

如附图8所示,所述滑块导引机构包括一条主导轨1104以及从所述主导轨1104的一端发散开来的多条分支导轨1105;主导轨1104由上导轨段、过渡圆弧导轨段以及下导轨段组成;从所述主导轨1104的上导轨段的出口发散出多个分支导轨1105,且从主导轨1104的上导轨段到分支导轨1105的过渡点设有换向机构1106;每个分支导轨1105从所述主导轨1104的下导轨段与主导轨1104并线;每个所述滑块1103上均设置有随动器,所述随动器可沿主导轨1104以及分支导轨1105运动;所述循环传动单元1101可以但不限于是传送链或传送带。每个所述分支导轨1105从前到后依次包括相对于所述上导轨段1104倾斜设置的分流段、相对于所述上导轨段平行设置的平行传送段、圆 弧过渡段以及相对于所述下导轨段倾斜设置的并线段,所述并线段与所述下导轨段对接,采用如上结构,可以实现滑块1103先偏离主导轨1104再在完成分流任务后与主导轨1104并线。

所述输送线12包括治具板1201以及带动所述治具板1201循环运动的传送装置1202,治具板1201等距阵列安装在所述传送装置1202上。每块治具板1201上均设置有输液袋治具1203,且输液袋治具1203可拆卸更换。可拆卸更换的输液袋治具1203的设计,使该自动上料生产线系统的适用性增强。如图9所示,所述输液袋治具1203包括底板1204以及围绕在底板三侧的挡边1205,且输液袋治具1203内可选择性安装用于调节输液袋容置空间的隔板1206,这样输液袋治具1203可以容纳不同的大小的输液袋,适应性较强。

在所述分流装置11与多条输送线12之间设置有与输送线12条数相等数量的平皮带13,每条输送线12均有平皮带13与之对接,且平皮带13的传动方向与输送线12的传动方向垂直。每个所述平皮带13和与之对应的输送线12组成L形输送上料线,所有的L形输送上料线在俯视方向上等距平行设置。这样设置可以使得整个上料流水线1结构紧凑,减少占地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输液袋自动上袋生产线,采用输液袋分流机构的结构以及多轴上料机械手的结构,可对输液袋进行分流多路上料,提高上料效率;适用性强,治具可更换,上料机械手上的多组上料吸盘的间距可自动调节,可对大中小各种规格的输液袋进行上料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