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料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6758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橡胶加工机械设备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检测装置检测物料速度的储料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此装置为橡胶挤出生产线后,裁刀前的储料控制装置,因为需让工件停止然后裁断,但是生产线是需要连续不断的,所以需要储料控制装置,目前的储料控制装置适应能力差,如光电控制、光栅等对工作环境要求严格,容易出现故障,导致经常更换和维修或者导致生产线停止,因而急需一种储料控制装置为提供保护更加准确和稳定的检测和控制装置,增加使用寿命,减少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料控制装置,该储料控制装置利用储料槽提供更大的储料缓冲空间适应不同裁剪长度的要求,利用储料槽的水泥材料提供更可靠的抗击打能力,利用物料固定轴与送料带间距的调整固定物料增加设备通用性,利用超声波检测装置检测无聊传输速度进而控制送料带和裁断缓冲皮带的速度,利用第一支撑杆绕转轴开关转动实现超声波检测装置的开关,利用裁断缓冲皮带和设备安装面之间的两根导向轴提供更好的导向作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储料控制装置,包括储料槽、张紧轮、送料带、物料固定轴、超声波检测装置、第一支撑杆、转轴开关、裁断缓冲皮带、设备安装面、第二支撑杆,所述的储料槽设置在设备安装面下,所述的送料带一部分水平放置另一部向储料槽倾斜,所述的张紧轮位于送料带下表面水平面与倾斜面相交处,所述的物料固定轴位于送料带上表面上方,所述的超声波检测装置连接在第一支撑杆一端垂直向下,所述的第一支撑杆一端与超声波检测装置连接另一端与转轴开关连接,所述的转轴开关连接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所述的第二支撑杆设置在储料槽一侧安装在设备安装面上,所述的裁断缓冲皮带水平放置于设备安装面上方,所述的送料带、裁断缓冲皮带位于储料槽上方两侧。

作为优化,所述的超声波检测装置工作时位于储料槽正上方,并将物料速度抓化为电信号,进而控制送料带和裁断缓冲皮带的速度,防止物料积压和不足。

作为优化,所述的储料槽使用水泥材料,提高储料槽的抗击打能力同时提高了储料槽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化,所述的物料固定轴可根据物料形状大小调整物料固定轴与送料带间距,提高了此装置的通用性。

作为优化,所述的转轴开关在第一支撑杆带动超声波检测装置转至储料槽正上方时超声波检测装置通电工作,当超声波检测装置绕转轴开关转动离开储料槽正上方时超声波检测装置断电停止工作。

作为优化,所述的裁断缓冲皮带和设备安装面之间有两根导向轴,提供了更好的导向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储料控制装置利用储料槽提供更大的储料缓冲空间适应不同裁剪长度的要求,利用储料槽的水泥材料提供更可靠的抗击打能力,利用物料固定轴与送料带间距的调整固定物料增加设备通用性,利用超声波检测装置检测无聊传输速度进而控制送料带和裁断缓冲皮带的速度,利用第一支撑杆绕转轴开关转动实现超声波检测装置的开关,利用裁断缓冲皮带和设备安装面之间的两根导向轴提供更好的导向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图;

其中,1储料槽、2张紧轮、3送料带、4物料固定轴、5超声波检测装置、6第一支撑杆、7转轴开关、8裁断缓冲皮带、9设备安装面、10第二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的储料槽设置在设备安装面下,所述的送料带一部分水平放置另一部向储料槽倾斜,所述的张紧轮位于送料带下表面水平面与倾斜面相交处,所述的物料固定轴位于送料带上表面上方,所述的超声波检测装置连接在第一支撑杆一端垂直向下,所述的第一支撑杆一端与超声波检测装置连接另一端与转轴开关连接,所述的转轴开关连接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所述的第二支撑杆设置在储料槽一侧安装在设备安装面上,所述的裁断缓冲皮带水平放置于设备安装面上方,所述的送料带、裁断缓冲皮带位于储料槽上方两侧。

作为优化,所述的超声波检测装置工作时位于储料槽正上方,并将物料速度抓化为电信号,进而控制送料带和裁断缓冲皮带的速度,防止物料积压和不足。

作为优化,所述的储料槽使用水泥材料,提高储料槽的抗击打能力同时提高了储料槽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化,所述的物料固定轴可根据物料形状大小调整物料固定轴与送料带间距,提高了此装置的通用性。

作为优化,所述的转轴开关在第一支撑杆带动超声波检测装置转至储料槽正上方时超声波检测装置通电工作,当超声波检测装置绕转轴开关转动离开储料槽正上方时超声波检测装置断电停止工作。

作为优化,所述的裁断缓冲皮带和设备安装面之间有两根导向轴,提供了更好的导向作用。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一种储料控制装置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