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3311阅读:2190来源:国知局
真空吸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真空吸盘装置,尤指一种可用来搬运重物的真空吸盘。



背景技术:

一般厂房在搬运重物的操作上,常会使用真空吸盘来将重物吸附,再利用吊架或是天车的挂勾来吊挂真空吸盘,使得重物可便利地搬移位置。中国台湾新型专利证书号M429781揭示一种改良式真空吸盘,其包括一套筒、一节流装置、一柱塞及一吸附单元,该套筒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该套筒筒壁邻近该第一开口位置设有第一气孔且邻近该第二开口位置设有第二气孔。该柱塞穿设于套筒内,该柱塞的一端凸露于第一开口外,且另一端与套筒的内壁紧密贴靠。该节流装置与第二气孔连接,且节流装置至少包含一节流阀用以控制第二气孔是否与外部相互导通。该吸附单元设置于套筒具有第二开口的一端,并与第二开口相互导通。当该吸附单元贴靠一待吸物且节流阀关闭时,将该柱塞朝向远离吸附单元方向移动,使该套筒内壁、吸附单元与待吸物之间形成真空,借以使待吸物紧密吸附于该吸附单元,达到搬运待吸物的目的。

然而,吊挂该柱塞朝向远离吸附单元方向移动的操作,容易造成该现有的真空吸盘偏斜,使得被吊起的待吸物在移动过程摇晃,而存在待吸物掉落的危险性。具体而论,在吊挂该柱塞的操作上,若是重心不准确而有偏移时,该现有的真空吸盘将会在吊起的过程产生偏斜,使得吸附在待吸物上的吸盘无法牢固地结合在待吸物表面,进而造成吸盘与待吸物脱离。尤其,当同时配置多个真空吸盘来吸附待吸物时,在吊挂多支柱塞一起上升时,相当容易发生柱塞轴向中心及/或重心无法对准的问题,而造成待吸物晃动,甚至脱离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缘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吸盘装置,该真空吸盘装置能用来在搬运对象的操作上紧密吸附对象,达到有利搬运重物且能提高操作安全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吸盘装置包括一真空缸、一作动杆及一吸盘组。该真空缸包括一缸体及一上端盖,该缸体的内部具有一容室,该上端盖结合在该缸体的上端且具有一通孔,该通孔连通该缸体内部与该缸体的外界,该通孔安装一气阀用以打开或关闭该通孔,该真空缸可用来提供吊挂。该作动杆具有在一纵向分隔的内端与外端,该作动杆的内端容纳在该缸体的内部容室且可沿着该缸体的轴向相对该缸体位移,该作动杆的外端位在该缸体的外侧,该作动杆的内部设有一穿孔,该穿孔沿着该纵向从该作动杆的内端贯穿到外端。该吸盘组包括一吸盘及一座板,该座板结合在该吸盘的内侧面且与该作动杆的外端结合。其中当该座板与该吸盘放置在一对象上且关闭该真空缸的通孔时,将该缸体沿着该纵向朝向远离该吸盘的方向移动,使该吸盘与该对象之间的空气经由该作动杆的穿孔抽向该缸体内,进而使该吸盘得以紧密吸附该对象。

在一实施例中,该座板具有一透气孔,该作动杆的穿孔与该座板的透气孔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该吸盘组还包括一压板,该压板结合在该吸盘的外侧面,该压板与该座板利用多个螺丝结合,使得该吸盘牢固地结合在该座板与该压板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该座板的底面具有多个沟槽。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借由吊挂真空缸的缸体朝向远离吸盘组的方向移动的操作,从而不会造成真空吸盘装置的作动杆与吸盘组偏斜,使得被吊起的对象在移动过程更加平稳,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此外,由于不会发生作动杆轴向中心及/或重心无法对准的问题,因而,对象在搬运过程不会晃动,也无脱离的危险性,适用于安全地搬运较大或是较重的对象;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吸盘装置既结构简单又操作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真空吸盘装置的组件分解图。

图2显示图1的真空吸盘装置的另一组件分解图。

图3为图1的真空吸盘装置的一立体图。

图4为图3的真空吸盘装置的一剖视图。

图5显示图1的真空吸盘装置的使用状态剖视图。

图6显示图5的真空吸盘装置的真空缸向上移动的示意图。

图7显示两个图1的真空吸盘装置安装在一连接板上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真空吸盘装置 12.真空缸

14.作动杆 16.吸盘组

18.缸体 20.上端盖

22.下端盖 24.容室

26.通孔 28.气阀

30.螺杆 32.连接板

34.吊挂件 36.内端

38.外端 40.杆塞

42.外周围 44.外螺纹

46.穿孔 48.吸盘

50.座板 52.压板

54.中央孔 56.内侧面

58.外侧面 60.透气孔

62.底面 64.沟槽

66.螺帽 68.螺丝

70.物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仅为例子但非用以限制的具体实施例,并参照所附图式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结构内容说明如下:

图1至图6显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真空吸盘装置10,该真空吸盘装置10可用来吸附重物以利重物的搬运。该真空吸盘装置10包括一真空缸12、一作动杆14及一吸盘组16。该真空缸12包括一缸体18、一上端盖20及一下端盖22,该缸体18的内部具有一容室24,该上端盖20结合在该缸体18的上端且具有一通孔26,该通孔26连通该缸体18的上端空间与该缸体18的外界。该通孔26安装一气阀28用以打开或关闭该通孔26,当操作该气阀28关闭该通孔26时,外界空气将无法经由该通孔26进入该缸体18内。该下端盖22结合在该缸体18的下端且与该上端盖20利用多个螺杆30结合,使得该上端盖20与该下端盖22可牢固结合在该缸体18的上端与下端。该上端盖20结合一连接板32,该连接板32上具有一吊挂件34用以提供天车的挂勾(未图示)吊挂,使得该缸体18可被吊起。

该作动杆14具有在一纵向分隔的内端36与外端38,该作动杆14的内端36容纳在该缸体18的容室24内且设有一杆塞40,该杆塞40可沿着该缸体18的轴向相对该缸体18位移,该杆塞40的外周围42接触该缸体18的内壁以形成密合。该作动杆14的外端38穿过该真空缸12的下端盖22且位在该缸体18的外侧用以结合该吸盘组16。在本实施例中,该作动杆14的外端38设有外螺纹44。该作动杆14的内部设有一穿孔46,该穿孔46沿着该纵向从该作动杆14的内端36贯穿到外端38。

该吸盘组16包括一吸盘48、一座板50及一压板52。在本实施例中,该吸盘48为橡胶制的盘体,该吸盘48具有一中央孔54。该座板50与压板52由金属制成且个别结合在该吸盘48的内侧面56与外侧面58,该座板50的中央具有一透气孔60,且该座板50的底面62具有多个凸部及/或沟槽64,在本实施例中,该座板50的底面62具有多个概呈圆状与放射状的沟槽64,再者,该座板50的顶面结合一螺帽66,该螺帽66位在该吸盘48的中央孔54内且与该作动杆14的外端38结合,使得该作动杆14的穿孔46与该座板50的透气孔60连通。该压板52与该座板50利用多个螺丝68结合,使得该吸盘48牢固地结合在该座板50与该压板52之间,且利用该座板50的重量可使该吸盘48稳固地置放在一待吸附的对象70上(见图5)。

依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吸盘装置10应用在实施上,如图5所示,先将该吸盘48的内侧面56贴靠于一对象70的上表面,并且操作该气阀28关闭该通孔26,使得外界的空气不能经由该通孔26进入该缸体18内。接着,利用例如天车的挂勾(未图示)结合该吊挂件34,如图6所示,使得该真空缸12的缸体18朝向远离该吸盘组16的方向移动(即相对作动杆14向上移动),则该吸盘48与该对象70之间的空气将由该座板50的透气孔60抽向该作动杆14的穿孔46(如图6中的箭头所示)且流入该上端盖20与该杆塞40之间的容室24,使得该吸盘48与该对象70之间呈接近真空状态,因而,该吸盘48将会紧密地吸附对象70而结合,使得对象70会连同该真空吸盘装置10一起被吊起且搬运到预定位置。要说明的是,当对象70的重量越大时,该上端盖20与该杆塞40之间的距离会越大,使得该吸盘48的真空程度提高以增加吸附力。当完成对象70的搬运后,只需操作该气阀28打开该通孔26,使得外界的空气经由该通孔26进入该缸体18内,则该吸盘48将可透过该作动杆14的穿孔46与外界空气连通,而移除该吸盘48的真空吸力,使得对象70与该吸盘48得以脱离。

参阅图7,其中显示两个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吸盘装置10安装在连接板32上,该连接板32上具有吊挂件34用以提供天车的挂勾吊挂。该二真空吸盘装置10的吸盘48可用来放置在一对象上,当吊起该吊挂件34时,该二真空吸盘装置10的缸体18可一起被吊起而向上移动,使得该二吸盘48紧密地吸附对象结合,达到搬运较大或是较重的对象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吸盘装置10较现有真空吸盘具有以下优点:

(1)借由吊挂该真空缸12的缸体18朝向远离该吸盘组16的方向移动的操作,不会造成该真空吸盘装置10的作动杆14与吸盘组16偏斜,因而,被吊起的对象在移动过程相当平稳,能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2)有利安全地搬运较大或是较重的对象。具体而论,可将多数个真空吸盘装置10一起安装在一连接板上来同时吸附一重物来搬移。在吊挂数个真空吸盘装置l0的真空缸12朝向远离该吸盘组16的方向移动的操作上,由于不会发生作动杆14轴向中心及/或重心无法对准的问题,因而,对象在搬运过程不会晃动,也无脱离的危险性。

(3)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吸盘装置10的结构简单且操作上相当便利。当要吊起真空缸12的缸体18向上移动时,只需操作该气阀28关闭该通孔26就可进行;当要使对象与吸盘48分离,只需操作该气阀28打开该通孔26就可。

(4)借由该座板50的底面62具有多个沟槽64,使得该吸盘48与该对象70之间的空气可迅速且充分地被抽向该作动杆14的穿孔46来形成真空,达到提高真空度及适用在较重物品的搬运。

在前述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仅是就一特定实施例做描述,而依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仍可有多种变化或修改。是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作的明显替换与修改,仍将并入于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专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