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筒机纱管输料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91688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络筒机纱管输料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络筒机纱管输料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络筒机用于将一个纱管上的丝线盘在纱盘上,以往纱管的更换都由人工进行更换,一个络筒机长度很长,工人来回行走在络筒机的每个工位上,不仅增加了劳动量,也使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络筒机纱管输料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该络筒机纱管输料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利于减少由人工进行输送纱管带来的劳动量。

本发明络筒机纱管输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的输送流水线和设在输送流水线上的多个定位座,所述循环的输送流水线上设有络筒机纱管入料机构和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所述络筒机纱管入料机构包括盛料筒和设在盛料筒下方的第一皮带输送带,位于第一皮带输送带的末端第一侧设有吹气机构,位于第一皮带输送带的末端第二侧设有倾向吹气机构反方向的第二皮带输送带,所述第二皮带输送带的末端旁侧设有纱管承接转向机构,所述纱管承接转向机构包括竖设的转盘和设在转盘表面周沿的四个均布的凸柱,所述转盘的正下方设有承接斗,所述承接斗由两个开合半体构成,所述承接斗的下开口正对输送流水线;所述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包括设在输送流水线上方的机架和设在机架上的两个平行贴近设置的输送皮带,所述输送皮带的输出端设有第三皮带输送带,所述第三皮带输送带的输出端下方设有纱管出料筒。

进一步的,上述盛料筒为锥形斗,其下方设有启闭阀门。

进一步的,上述吹气机构包括竖立在第一皮带输送带旁侧的立板,所述立板上穿设有多根与空压机连接的吹气管。

进一步的,上述转盘与四个均布的凸柱形成中间十字形的槽道,所述槽道用于盛放纱管,所述转盘周侧套设有圆形挡片,该圆形挡片与槽道相应的部位具有通槽。

进一步的,上述两开合半体为两个半圆柱形薄壳,两个半圆柱形薄壳可相对开、合。

进一步的,上述输送皮带包括两平行转杆和套设在两转杆外围的皮带,其中一转杆由电机驱动转动,所述两转杆的轴心线与水平面形成30度夹角,所述输送皮带的输入端位于输送流水线的正上方。

进一步的,上述输送流水线呈环形,其包括两平行段和分别与两平行段连接的圆弧形段,所述络筒机纱管入料机构和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分别位于其中一个圆弧形段两端的上方。

本发明络筒机纱管输料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络筒机纱管输料装置包括循环的输送流水线和设在输送流水线上的多个定位座,所述循环的输送流水线上设有络筒机纱管入料机构和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所述络筒机纱管入料机构包括盛料筒和设在盛料筒下方的第一皮带输送带,位于第一皮带输送带的末端第一侧设有吹气机构,位于第一皮带输送带的末端第二侧设有倾向吹气机构反方向的第二皮带输送带,所述第二皮带输送带的末端旁侧设有纱管承接转向机构,所述纱管承接转向机构包括竖设的转盘和设在转盘表面周沿的四个均布的凸柱,所述转盘的正下方设有承接斗,所述承接斗由两个开合半体构成,所述承接斗的下开口正对输送流水线;所述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包括设在输送流水线上方的机架和设在机架上的两个平行贴近设置的输送皮带,所述输送皮带的输出端设有第三皮带输送带,所述第三皮带输送带的输出端下方设有纱管出料筒;工作时,由盛料筒下料,落到第一皮带输送带上,随着第一皮带输送带输送到其末端,在其旁侧吹气机构的作用下,使纱管落入其旁侧的第二皮带输送带上,再继续输送落到其旁侧的纱管承接转向机构,随着纱管承接转向机构转过90度,使纱管从水平位转为竖直位,落入到承接斗中,承接斗在输送流水线上的定位座行进到承接斗正下方时,开启承接斗,使其承接的纱管落下到定位座上,纱管随定位座移动到需要进行络筒的工位上,当络筒的工位已经络筒完成后,无纱线的纱管重新回到输送流水线上,随着输送流水线的移动,无纱线的纱管移动到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的下方,在两个平行输送皮带的夹持并移动的作用下,使无纱线的纱管移动到第三皮带输送带上。

本发明络筒机纱管输料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利于减少由人工进行输送纱管带来的劳动量,也有利于提高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纱管承接转向机构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使用状态构造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吹气机构的构造示意图;

图5是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络筒机纱管输料装置包括循环的输送流水线1和设在输送流水线1上的多个定位座2,所述循环的输送流水线1上设有络筒机纱管入料机构a和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b;所述络筒机纱管入料机构a包括盛料筒a1和设在盛料筒a1下方的第一皮带输送带a2,位于第一皮带输送带a2的末端第一侧设有吹气机构a3,位于第一皮带输送带a2的末端第二侧设有倾向吹气机构反方向的第二皮带输送带a4,所述第二皮带输送带a4的末端旁侧设有纱管承接转向机构a5,所述纱管承接转向机构a5包括竖设的转盘a6和设在转盘表面周沿的四个均布的凸柱a7,所述转盘a6的正下方设有承接斗a8,所述承接斗a8由两个开合半体构成,所述承接斗a8的下开口正对输送流水线1;所述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b包括设在输送流水线上方的机架b1和设在机架上的两个平行贴近设置的输送皮带b2,所述输送皮带的输出端设有第三皮带输送带b3,所述第三皮带输送带的输出端下方设有纱管出料筒b4。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进料,上述盛料筒为锥形斗,其下方设有启闭阀门。

进一步的,为了设计合理,上述吹气机构包括竖立在第一皮带输送带旁侧的立板a9,所述立板a9上穿设有多根与空压机连接的吹气管a10,该吹气管a10为塑料软管,在立板a9上设有一个喇叭口,该吹气管a10连接在喇叭口上,该喇叭口的锥度为35度,该种设计有利于提高吹气对工件移动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落料,上述转盘a6与四个均布的凸柱a7形成中间十字形的槽道a11,所述槽道用于盛放纱管a15,所述转盘周侧套设有圆形挡片a12,该圆形挡片与槽道相应的部位具有通槽a13。该转盘a6实际为一圆盘体切割十字形的槽道a11,且槽道a11截面呈倒梯形状(梯形内斜角度为95度),从而有利于避免纱管a15的脱出,且在槽道a11壁面上设有沿槽道方向的凹痕线,从而可增加摩擦力,可进一步防止纱管a15的脱出。

进一步的,上述两开合半体为两个半圆柱形薄壳,两个半圆柱形薄壳a14可相对开、合,两个半圆柱形薄壳的开合通过一个半圆柱形薄壳固定,另外一个半圆柱形薄壳由气缸驱动移动。

进一步的,上述输送皮带b2包括两平行转杆b5和套设在两转杆外围的皮带b6,其中一转杆由电机驱动转动,所述两转杆的轴心线与水平面形成60度夹角,所述输送皮带b2的输入端位于输送流水线的正上方,在第三皮带输送带b3的输入端设有固定的鼓包b7,该固定的鼓包b7在输送皮带b2输送无纱线的纱管c时,该无纱线的纱管c下端碰触到固定的鼓包b7,并且固定的鼓包b7位于输送皮带b2的末端,使无纱线的纱管c脱离该输送皮带b2,该鼓包b7为半圆柱形,其平面与第三皮带输送带b3表面平齐。

进一步的,上述输送流水线1呈环形,其包括两平行段101和分别与两平行段连接的圆弧形段102,所述络筒机纱管入料机构和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分别位于其中一个圆弧形段两端的上方。

本发明络筒机纱管输料装置的工作方法所述络筒机纱管输料装置包括循环的输送流水线和设在输送流水线上的多个定位座,所述循环的输送流水线上设有络筒机纱管入料机构和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所述络筒机纱管入料机构包括盛料筒和设在盛料筒下方的第一皮带输送带,位于第一皮带输送带的末端第一侧设有吹气机构,位于第一皮带输送带的末端第二侧设有倾向吹气机构反方向的第二皮带输送带,所述第二皮带输送带的末端旁侧设有纱管承接转向机构,所述纱管承接转向机构包括竖设的转盘和设在转盘表面周沿的四个均布的凸柱,所述转盘的正下方设有承接斗,所述承接斗由两个开合半体构成,所述承接斗的下开口正对输送流水线;所述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包括设在输送流水线上方的机架和设在机架上的两个平行贴近设置的输送皮带,所述输送皮带的输出端设有第三皮带输送带,所述第三皮带输送带的输出端下方设有纱管出料筒;工作时,由盛料筒下料,落到第一皮带输送带上,随着第一皮带输送带输送到其末端,在其旁侧吹气机构的作用下,使纱管落入其旁侧的第二皮带输送带上,再继续输送落到其旁侧的纱管承接转向机构,随着纱管承接转向机构转过90度,使纱管从水平位转为竖直位,落入到承接斗中,承接斗在输送流水线上的定位座行进到承接斗正下方时,开启承接斗,使其承接的纱管落下到定位座上,纱管随定位座移动到需要进行络筒的工位上,当络筒的工位已经络筒完成后,无纱线的纱管重新回到输送流水线上,随着输送流水线的移动,无纱线的纱管移动到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的下方,在两个平行输送皮带的夹持并移动的作用下,使无纱线的纱管移动到第三皮带输送带上。

本发明络筒机纱管输料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利于减少由人工进行输送纱管带来的劳动量,也有利于提高输送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