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8702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技术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产品包装车间都需要用到输送装置,通过输送装置将产品或工件从一个加工区输送到另一个加工区,不仅可以节省人力,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输送装置还可以作为中间装配区域;因此输送装置一般设计得较长以使其具有足够的空间以进行相应的中间工序,比如为盛装有液体产品的容器装盖、拧盖、贴标和喷码等等工序,由于传统的输送装置都是呈一体式的直线型结构,其占用空间大,对厂房要求高;此外输送产品时传送装置上难免洒上物料等,污垢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影响驱动装置和输送带的运行及影响厂房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输送装置,其解决了直线型输送带占用空间大以及输送时物料洒出而影响驱动装置和输送带的运行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输送装置,包括多个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包括机架、驱动装置以及输送带,所述机架包括支脚及固定于支脚顶端的工作台,所述输送带为包覆在驱动装置和工作台外部的闭合环形结构并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进往复运动,且输送带的宽度不大于工作台上表面宽度,所述工作台上设有位于输送带两侧的防护栏,所述输送单元两端分别为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多个输送单元依次首尾连接成整体具有若干转角的输送路线,其中各输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在其下游方向并与其相邻的输送单元的输入端侧部以构成L型结构;所述输送路线的L型结构转角处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包含弧形的安装板、固定件和缓冲辊,所述安装板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两个输送单元的防护栏上,所述缓冲辊包括转轴以及固定于转轴中部的弹性套,其中转轴垂直设置且其两端通过固定件转动连接在安装板朝向输送带的一侧;

所述输送单元上还设有清洁结构,所述清洁机构包含安装杆和清洁刷,所述安装杆为水平设置在工作台的一端且与输送带表面相平行,所述清洁刷位于安装杆的外壁。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输送机构采用具有多个L型弯折的传送路线,节约空间,可适用于不同形状的厂区,因而适用性更广,节省成本;在输送装置的转角处设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上的缓冲辊不仅可以对产品惯性运动起到缓冲作用,还能对产品运动方向起引导作用,避免了撞坏产品,浪费材料,磨损设备;清洁机构可以对输送带进行清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输送单元的侧视图。

图3为缓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送带,11——清洁结构,111——清洁刷,112——安装杆,2——机架,21——物料槽,22——连接管,23——收集箱,24——轴承座,25——缓冲辊,251——弹性套,252——转轴,26——安装板,27——护栏,3——输送辊,31——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输送装置,包括多个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包括机架112、驱动装置以及输送带1,所述输送带1为链板式输送带1,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输送辊3和位于输送辊3两端的链轮31,所述输送辊3为两个且分别设于工作台两端,所述机架112包括支脚及固定于支脚顶端的工作台,,所述输送带1为包覆在驱动装置和工作台外部的闭合环形结构并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进往复运动,且输送带1的宽度不大于工作台上表面宽度,所述工作台上设有位于输送带1两侧的防护栏27,所述输送单元两端分别为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多个输送单元依次首尾连接成整体具有若干转角的输送路线,其中各输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在其下游方向并与其相邻的输送单元的输入端侧部以构成L型结构;所述输送路线的L型结构转角处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包含弧形的安装板26、轴承座24和缓冲辊25,所述安装板26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两个输送单元的防护栏27上,所述缓冲辊25包括转轴252以及固定于转轴252中部的弹性套251,其中转轴252垂直设置且其两端通过轴承座24转动连接在安装板26朝向输送带1的一侧;

所述输送单元上还设有清洁结构,所述清洁机构11包含安装杆112和清洁刷111,所述安装杆112为水平设置在工作台的一端且与输送带1表面相平行,所述清洁刷111位于安装杆112的外壁。

所述工作台上表面设有位于输送带1两侧的物料槽21,所述工作台下方设有收集箱23,所述收集箱23通过连接管22与物料槽21底部连通。输送带1上洒落的物料大部分落入物料槽21中,物料槽21中的物料通过连接管22落入收集箱23内,既节约了成本,还能保持设备的卫生,而那小部分没有落入物料槽21中的物料被带至清洁机构11处清扫干净。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