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绕线机用夹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26449发布日期:2020-12-18 13:12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绕线机用夹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绕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绕线机用夹线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绕线机是把线状物体自动缠绕到特定工件上的设备,通常使用于铜线和漆包线的缠绕,现在使用的自动绕线机夹线装置多为固定大小,当自动绕线机所缠绕工件大小有较大差异,所需要夹持的线束粗细不同时无法调节夹线装置的大小,夹线装置过小会影响线束的通过流畅,可能会出现卡顿造成损坏夹具或线束的情况;当夹线装置较大时又可能造成线束固定不牢固,线束易松散对绕线结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动绕线机用夹线装置,采用设置有第二滑动机构、第二电机、第一滑动机构、第一电机、槽盘、滑块、支架、转盘、丝杆转把之间配合,实现了当使用绕线机处理不同大小的工件,需要夹持不同粗细的线束时,通过转动转把带动转盘转动,带动滑块在滑槽移动,调整线夹的大小使线束流畅通过的功能,解决了当自动绕线机所缠绕工件大小有较大差异,所需要夹持的线束粗细不同时无法调节夹线装置的大小,夹线装置过小会影响线束的通过流畅,可能会出现卡顿造成损坏夹具或线束的情况;当夹线装置较大时又可能造成线束固定不牢固,线束易松散对绕线结果造成影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侧中部设置有第一滑动机构;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滑杆、第一滑动部、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两侧设置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与底座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两端与第一滑杆采用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滑动部两侧与第一滑杆之间采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与第一滑动部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所述底座一侧相对于第一滑动机构位置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底座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与第一螺纹杆之间采用销接;所述第一滑动部上侧设置有主架;所述第一滑动部与主架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主架上端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主架与第二电机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主架上部一侧设置有第二滑动机构;所述第二滑动机构包括第二滑杆、第二滑动部、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两侧设置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与主架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两端与第二滑杆采用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滑动部两侧与第二滑杆之间采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与第二滑动部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与第二螺纹杆之间采用销接;所述第二滑动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支臂;所述第一支臂与第二滑动部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支臂远离主架一端内设置有线夹;所述主架一侧设置有第二支臂;所述第二支臂远离主架一端设置有滑轮;所述主架第二支臂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三支臂;所述第三支臂远离主架一端内设置有线夹;所述线夹包括槽盘、滑块、支架、转盘、丝杆转把;所述槽盘一侧周向等距设置有8个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之间采用滑动连接;多个所述滑块内相对一侧设置有支架;所述槽盘内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靠近槽盘一侧周向等距设置有8个斜槽;所述滑块靠近转盘一侧设置有凸轴;所述凸轴与斜槽之间采用滑动连接;所述转盘内设置有弧形齿条;所述槽盘内设置有丝杆转把;所述丝杆转把与弧形齿条之间采用啮合连接;所述丝杆转把远离弧形齿条一端延伸至槽盘外侧。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上主架一侧设置有竖板;所述竖板一侧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与竖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竖板相对第三电机一侧设置有工件夹持装置;所述第三电机输出轴穿过竖板与工件夹持装置销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8个所述支架设置位于不同平面;所述支架为圆弧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采用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电机、第一滑动机构、第一电机、槽盘、滑块、支架、转盘、丝杆转把之间配合,实现了当使用绕线机处理不同大小的工件,需要夹持不同粗细的线束时,通过转动转把带动转盘转动,带动滑块在滑槽移动,调整线夹的大小使线束流畅通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自动绕线机用夹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自动绕线机用夹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自动绕线机用夹线装置的线夹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自动绕线机用夹线装置的线夹装置爆炸效果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滑动机构;3、第一电机;4、主架;5、第二电机;6、第二滑动机构;7、第一支臂;8、线夹;9、第二支臂;10、滑轮;11、第三支臂;12、槽盘;13、滑块;14、支架;15、转盘;16、丝杆转把;17、竖板;18、第三电机;19、工件夹持装置;201、第一滑杆;202、第一滑动部;203、第一螺纹杆;601、第二滑杆;602、第二滑动部;603、第二螺纹杆;1201、滑槽;1301、凸轴;1501、斜槽;1502、弧形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4所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侧中部设置有第一滑动机构2;所述第一滑动机构2包括第一滑杆201、第一滑动部202、第一螺纹杆203;所述第一螺纹杆203两侧设置有第一滑杆201;所述第一滑杆201与底座1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203两端与第一滑杆201采用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滑动部202两侧与第一滑杆201之间采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203与第一滑动部202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所述底座1一侧相对于第一滑动机构2位置设置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与底座1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第一电机3输出轴与第一螺纹杆203之间采用销接;所述第一滑动部202上侧设置有主架4;所述第一滑动部202与主架4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主架4上端设置有第二电机5;所述主架4与第二电机5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主架4上部一侧设置有第二滑动机构6;所述第二滑动机构6包括第二滑杆601、第二滑动部602、第二螺纹杆603;所述第二螺纹杆603两侧设置有第二滑杆601;所述第二滑杆601与主架4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603两端与第二滑杆601采用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滑动部602两侧与第二滑杆601之间采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603与第二滑动部602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电机5输出轴与第二螺纹杆603之间采用销接;所述第二滑动部602一侧设置有第一支臂7;所述第一支臂7与第二滑动部602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支臂7远离主架4一端内设置有线夹8;所述主架4一侧设置有第二支臂9;所述第二支臂9远离主架4一端设置有滑轮10;所述主架4第二支臂9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三支臂11;所述第三支臂11远离主架4一端内设置有线夹8;所述线夹8包括槽盘12、滑块13、支架14、转盘15、丝杆转把16;所述槽盘12一侧周向等距设置有8个滑槽1201;所述滑槽1201内设置有滑块13;所述滑块13与滑槽1201之间采用滑动连接;多个所述滑块13内相对一侧设置有支架14;所述槽盘12内设置有转盘15;所述转盘15靠近槽盘12一侧周向等距设置有8个斜槽1501;所述滑块13靠近转盘15一侧设置有凸轴1301;所述凸轴1301与斜槽1501之间采用滑动连接;所述转盘15内设置有弧形齿条1502;所述槽盘12内设置有丝杆转把16;所述丝杆转把16与弧形齿条1502之间采用啮合连接;所述丝杆转把16远离弧形齿条1502一端延伸至槽盘12外侧;所述底座1上主架4一侧设置有竖板17;所述竖板17一侧设置有第三电机18;所述第三电机18与竖板17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竖板17相对第三电机18一侧设置有工件夹持装置19;所述第三电机18输出轴穿过竖板17与工件夹持装置19销接;8个所述支架14设置位于不同平面;所述支架14为圆弧形状。

使用时,结合图1-4所示,将需要绕线的工件固定在工件夹持装置19上,将线束从第三支臂11上的线夹8穿过,后从第一支臂7上的线夹8穿过,通过第二支臂9的滑轮10后固定在待绕线的工件上。将两个线夹8转动丝杆转把16带动槽盘12内转盘15上的弧形齿条1502带动转盘15转动,随转盘15转动凸轴1301在斜槽1501滑动,带动滑块13在滑槽1201滑动,推动支架14移动合并到与线束大小合适的位置。后启动第一电机3调整主架4位置,使线夹8与工件绕线的起始位置平行,启动第二电机5,将线束拉伸到张紧状态,开启第三电机18转动工件,工件一部分缠绕完毕后启动第一电机3移动主架4,对工件下一部分继续缠绕,最终完成工件绕线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设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