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升降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692417阅读:来源:国知局
器之间的杠杆比可以保持得较低。
[0050]第一支架臂件和第二支架臂件58、59的缩回和延伸运动由相应止动件84限制。例如,止动件84设置在后上端上的第一支架臂件58上,其由在第一支架臂件58的缩回位置的枢转销61的肩部62限制。第一支架臂件48相对于支架臂本体52的缩回运动例如由设置在侧壁75(图3)上的止动件84限制。第二支架臂件49的缩回运动由所示的止动件84(例如,如在第一支架臂件58的侧壁75中的螺钉)限制。
[0051]在图8中,示出了双柱升降平台11的应用示例,其中,每个升降装置12的支架臂21接收导轨86。在此实施例中,例如,支架臂21包括支架臂基座本体52以及能够可更换地接收在其中的第一支架臂件58。两个支架臂21彼此平行对齐,并且经由其负载接收元件23接收导轨86。由于根据例如第一支架臂件58的支架臂21的设计,彼此相对的导轨86的间隔可以按照简单方式调整为待升降的车辆的轮距。支架臂21也可以备选地包括两个或者更多支架臂件。还可能使负载接收元件23直接紧固在支架臂本体52上。
[0052]附带地,对于升降装置12的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实施例也可以用于接收导轨86。
[0053]图9示出了支架臂21和设置在其上的导轨86的示意性侧视图。因此,提供了结构上简单的接收,其中,如在图10中所示,负载接收元件23包括使导轨86的驶上表面88能够在下方到达的延伸负载壁87。负载空间87完全延伸超过驶上表面88的宽度或者大体上超过驶上表面88的宽度。导轨86的所示实施例具有例如欧米伽形横截面,并且有利地形成为金属板弯曲部分,从而使负载壁87能够在侧向框架90上的开口 89中以简单方式实施,并且借助于紧固板和紧固器件93固定在相对的框架90上。在导轨86的备选结构构造中,负载接收元件23也可以冲击导轨86的下侧。
[0054]负载接收元件23适于按照以下方式限定导轨86的接收:第一接触表面91(图10)设置在负载接收元件23的负载臂87的前侧端上,该负载接收元件23适于使侧向框架90倾斜。在负载接收元件23的指向支架臂21的一端上,提供了冲击侧向框架90的外侧的第二接触表面92,使得由于这种布置,经由支架表面91和92允许导轨86相对于支架臂21的限定接触和定位。
[0055]图8中所示的双柱升降平台11接收导轨86,导轨86设置用于例如使客运车辆或者运输装置上升和下降。如果要使较长的车辆升降,也可以提供例如四柱升降平台,其中,两个升降装置12彼此隔一段距离利用其支架臂21冲击长的导轨86。
[0056]由于支架臂21的设计,其设置为相对支架17可枢转,并且例如将第一支架臂件58可更换地接收在支架臂本体52中,还能够使不同支架臂件58可以与负载接收元件23—起使用,该负载接收元件23形成为彼此分开以便在不同应用情况下快速且简单地配备升降装置
12。因此,例如,代替根据图1的可伸缩支架臂21,在使用根据图10的支架臂的情况下,可以允许双柱导轨升降平台上的简单配备。
【主权项】
1.一种用于使车辆上升和下降的升降装置,具有可上下移动的支架(17),至少一个可纵向调整的支架臂(21)安装在所述支架(I 7)上以可围绕所述支架(17)上的枢转轴线(22)枢转,并且,所述支架臂(21)的自由端可相对于所述车辆的支撑点在所述车辆下方移动,其中,所述可纵向调整的支架臂(21)具有支架臂本体(52),所述支架臂本体(52)接收至少一个支架臂件(58,59),所述至少一个支架臂件(58,59)以可伸缩的方式形成延伸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7)包括上支架部段和下支架部段(48,49),通过使用由上枢转轴承和下枢转轴承(55,70)形成的枢转布置(50),所述支架臂本体(52)相对于所述上支架部段和下支架部段(48,49)可旋转地安装,所述上枢转轴承和下枢转轴承(55,70)释放所述支架臂本体(52)的内部空间用于可位于其中的至少一个支架臂件(58,5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枢转轴承和下枢转轴承(55,70)位于延伸通过所述支架臂本体(52)的内部空间的共同枢转轴线(22)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枢转轴承(55,70)形成为枢转销(61,71),并且由所述枢转销(61,71)形成的所述枢转轴线(22)在所述支架臂本体(52)的所述内部空间中在所述支架(17)与所述支架臂本体(52)之间被中断。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枢转轴承(55)由上枢转销(61)形成,并且所述支架臂本体(52)通过使用所述上枢转销(61)相对于所述上支架部段(48)悬置安装。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另一枢转轴承(70)由另一枢转销(71)形成,并且所述支架臂本体(52)被引导为通过使用所述下枢转销(71)与所述下支架部段(49)上的枢转轴线(28)对齐。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臂本体(52)具有盒型外壳(63),所述盒型外壳(63)具有在上外壳壁(54)上的孔(56),所述上枢转销(61)与所述孔(56)接合以接收所述支架臂本体(52),并且具有肩部(62)的所述上外壳壁(54)在所述支架臂本体(52)的内部空间中在后方接合。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枢转销(61)具有设置在所述上支架部段(48)的上侧上方的槽(63),枢转销保持器(64)与所述槽(63)接入口 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销保持器(64)形成为板形,所述枢转销保持器(64)具有与所述上枢转销(61)的所述槽(63)接合的U形保持部段(68)。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枢转销和下枢转销(61,71)各自可从所述支架臂本体(72)的内部空间或者从外部或者可选地从内部和/或从外部插入所述支架臂本体(52)的所述上外壳壁和下外壳壁(54,52)上的所述孔(56)中并且插入所述上支架部段和下支架部段(48,49)中的相应孔(56)中。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引导和/或滑动元件(77)设置在至少两个相对的外壳壁(54,72,75,76)上,优选地在所述支架臂本体(52)的各个外壳壁(54,72,75,76)上,所述第一支架臂件(58)通过所述引导和/或滑动元件(77)在所述支架臂本体(52)中横向地引导。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数个支架臂件(58,59)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支架臂本体(52)中。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限制所述支架臂件(58,59)的延伸路径和/或缩回路径的止动件(84)设置在所述支架臂件(58,59)的前和后端部或者区域中的各个上。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销(61,71)具有可从外部进入的至少一个润滑剂供给(77),并且包括通向支承表面特别是波纹管(56)的至少一个润滑剂通道。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臂本体(52)具有在所述支架臂件(58,59)的缩回方向的前面在下外壳壁(72)上的滚子引导件(83)。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滚子引导件(83)设置在各个支架臂件(58,59)上,所述滚子引导件支撑缩回和延伸运动,并且,在负载接收的情况下变为不起作用的。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车辆上升和下降的升降装置(11),其具有可上下移动的支架(17),并且至少一个可纵向调整的支架臂(21)在支架(17)的下部段(19)上安装在支架(17)上以便可围绕枢转轴线(22)枢转,并且支架臂(21)的自由端相对于车辆的支撑点可在车辆下方移动,其中,所述可纵向调整的支架臂(21)具有支架臂本体(52),支架臂本体(52)可延伸地容纳至少一个支架臂件(58,59)以形成延伸件,其中,支架(17)的所述部段(19)包括上支架部段和下支架部段(48,49),借助于由上枢转轴承和下枢转轴承(55,70)形成的枢转布置(50),支架臂本体(52)相对于上支架部段和下支架部段(48,49)可旋转地安装,这会释放支架臂本体(52)的内部空间用于可位于其中的至少一个支架臂件(58,59)。
【IPC分类】B66F7/02, B66F7/28, B66F7/04
【公开号】CN105452149
【申请号】CN201480036681
【发明人】D.本茨
【申请人】格哈特·芬克贝纳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4年6月27日
【公告号】CN105307969A, CN105517945A, DE202013102803U1, EP3013728A1, EP3013729A1, EP3013730A1, US20160122168, US20160137470, US20160145085, WO2014206668A1, WO2014207217A1, WO2014207218A1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