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集聚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927204阅读:来源:国知局
移(移动)的区域;
[0078](2)是不成为从片材运送路径12向装载面15x运入的后续片材的妨碍的区域等。
[0079]为此,图示的待机位置Wp被配置在从排纸口13向装载面15x运出的片材的路径轨迹和装载面之间的区域。此路径轨迹Pt由从排纸口 13运出片材后端后,将运送方向反转,向装载面15x运入的Z字形通路形成。因此,将待机位置Wp设定在形成在片材将运送方向反转而进入装载面15x的轨迹的中间的区域(图示△区域)中。由此,待机位置wp不存在妨碍后续的片材的排纸的情况,另外,成为接近工作位置(装载面15x)的位置。
[0080]“工作位置Ap”
[0081]工作位置Ap(整合位置,下面同样)与片材尺寸相应地被预先设定在装载面上。此位置采用按照中心基准与片材尺寸相应地将片材侧缘位置定位的基准位置的设定方法(中心基准)和按照侧基准与片材尺寸相应地将片材侧缘位置定位的基准位置的设定方法(侧基准)的任意一种。
[0082]而且,工作位置Ap被确定在与设定在装载面15x上的整合位置(将片材对齐的基准位置)一致的位置(宽度方向Lax、高度方向Lay= “O”)。因此,工作位置Ap的宽度方向位置被设定在使片材侧缘与基准位置(Lax)—致的位置,此位置对每个片材尺寸都按照中心基准或侧基准设定。另外,高度位置被设定在与装载面15x实质上相同的平面上。
[0083]另外,整合部件22的工作位置Ap,在执行将片材按份对齐集聚在装载面15x上的不同位置的微动分类模式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将第一基准位置(Apl)和第二基准位置(Ap2)在装载面15x上设定在多个不同的位置。
[0084]“靠边位置Awp”
[0085]靠边位置Awp,在待机位置Wp和工作位置Ap之间,设定成“追随从排纸口16x落下的片材,与侧缘卡合,一面在宽度方向进行位置移动(靠边),一面向装载面15x降下(着地,着陆)”的位置关系。
[0086]也就是说,靠边位置Awp
[0087](I)设定在将落下的片材的侧缘从待机位置Wp (宽度方向Lwx、高度方向Lwy)向靠基准位置进行靠边的宽度方向位置Lbx (Lbx < Lwx)。
[0088](2)设定在从待机位置Wp的高度方向位置(Lwy)追随落下的片材向装载面15x侧降下的位置Lby (Lby < Lwy)。
[0089]例如,由排纸口13的排纸传感器Se2检测片材后端,根据其检查信号,在片材即将着地到装载面SI(最上片材上)上前(从片材落下开始到着地的期间),使整合部件22的高度方向位置从待机高度(Lwy)向靠边高度(Lby)移动。
[0090]上述整合部件22的动作将在后面叙述,但根据来自排纸传感器Se2的检测信号,在片材通过排纸口 13的时机(片材开始从排纸口 16x落下后),开始整合部件22的下降动作和宽度方向移动动作。而且,将其动作速度设定为在从排纸口 16x落下的片材向装载面15x的最上片材着地(着陆)前,片材侧缘和侧缘卡合面23卡合而在宽度方向进行靠边移动的最佳时机。
[0091 ]另外,上述的待机位置Wp也可以设定在对从排纸口 13或排纸口 16x运出的片材的下面进行导向的位置。在此情况下,宽度方向位置Lwx设定得比从排纸口 13或排纸口 16x运送的片材的宽度尺寸短(窄的区域),高度方向位置Lwy与从排纸口 13或排纸口 16x运出的片材的高度位置一致。
[0092]根据上面的说明,左右一对或配置在左右任意一方的整合部件22在原位置Hp、待机位置Wp和工作位置Ap之间往复动,在从待机位置向工作位置移动的期间,向使片材从排纸姿势向基准位置侧靠边的靠边位置Awp位移。
[0093]接着,对使整合部件22从待机位置Wp向靠边位置Awp位移的时机进行说明。其动作可采用如下的任意一种样态。
[0094]第一样态是使整合部件22按照(I)待机位置Wp、(2)靠边位置(使宽度方向位置与基准位置一致)、(3)向装载面15x着陆的下降动作、(4)向待机位置Wp恢复的次序动作。也就是说,整合部件22的侧缘卡合面23使片材从待机位置Wp进行靠边移动,以便与基准位置一致,接着,通过追随片材的落下而降下,使片材侧缘向装载面上的基准位置着陆。
[0095]第二样态是使整合部件22按照(I)待机位置Wp、(2)靠边动作和下降动作(使卡合面一面在宽度方向移动一面下降)、(3)向整合位置Ap着陆、(4)向待机位置Wp恢复的次序动作。也就是说,整合部件22的侧缘卡合面23通过进行从待机位置Wp向宽度方向的移动和追随片材的落下的下降动作,使片材侧缘向装载面上的基准位置着陆。
[0096]第三样态使整合部件22按照(I)待机位置Wp、(2)同时执行靠边动作和下降动作、⑶向与整合位置Ap不同的位置着陆、(4)向整合位置Ap移动、(5)向待机位置Wp恢复的次序动作。也就是说,整合部件22的侧缘卡合面23执行从待机位置Wp向宽度方向的移动和追随片材的落下的下降动作,使片材的侧缘向装载面上的与基准位置不同的位置着陆,此后,在宽度方向移动侧缘卡合面23,将片材侧缘定位在基准位置。
[0097][桨机构]
[0098]对图6所示的桨机构进行说明。桨机构41由可弹性变形的桨叶片42a、42b;支承叶片的旋转基轴43;使此旋转基轴旋转的桨旋转马达M4(未图示);将其旋转向旋转基轴43传递的传动皮带44(未图示);使上述旋转基轴43在上下方向摆动的摆动手柄45;和使此手柄以规定角度摆动的桨升降马达M5构成。
[0099]而且,若通过桨升降马达M5的旋转使摆动手柄45旋转,则桨叶片42a、42b在装载面上方的待机位置(图6(a)虚线状态)和装载面上的工作位置(图6(a)实线状态)之间上下动。与此同时,通过桨旋转马达M5的旋转,桨叶片42a、42b朝向限制面1x移送(踢)在装载面上由整合部件22整合了的片材。
[0100]也就是说,后述的控制组件50在直到从排纸口16x运出的片材向装载面15x落下前由整合部件22朝向整合位置Ap靠边,着陆到装载面15x上的片材一面由整合部件22限制侧缘一面由桨部件41向限制面1x碰撞整合。而且,在其动作后,使桨叶片42a、42b向待机位置恢复,此后使整合部件22向待机位置Wp恢复。
[0101][控制结构]
[0102]接着,依照图11的框图,说明图1的后处理装置B的控制结构。后处理装置B的控制部由控制CPU50控制,依照储存在RAM52中的控制数据控制后处理动作。此后处理动作被设定为“打出模式”、“后处理模式”和“微动分类模式”。
[0103]上述控制CPU50(下面简单称为控制组件)具备将从上游的图像形成装置A运出的片材接收到片材运送路径12中的排纸控制部50a;片材整合控制部50b;后处理控制部50c;和片材束运出控制部50d。排纸控制部50a控制驱动马达,以便由排纸辊将运入到片材运送路径12的片材朝向排纸口 13运送。
[0104]与此同时,排纸控制部50a使升降辊16在片材前端从排纸口13运出时在待机位置待机,在片材前端通过后使辊相互压接,在将此辊在排纸方向旋转后,在片材后端通过了排纸传感器Se2的时机或在通过后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时机,将辊的运送方向反转。
[0105]片材整合控制部50b,与从主体控制部46输送的后处理模式(直线排纸模式和订书机装订模式)相应地控制上述的“片材运出机构”和“整合机构”。片材运出机构执行上述的升降辊16的升降动作和旋转动作,整合机构21控制侧变换马达M2、M3和旋回马达Ml。为此,片材整合控制部50b与各马达的驱动回路连结,以便向侧变换马达M2、M3、升降辊16的升降马达和运出马达转送命令信号。
[0106]后处理控制部50c与订书机装订、打孔器穿孔、图章盖印等后处理相应地控制各单元。图示的订书机单元(后处理组件)25按照作业结束信号将最后的片材运入处理托盘14,在其宽度方向被进行了整合的动作后,控制组件50向订书机单元25的驱动马达发出起动信号。收到此信号,订书机单元25执行装订动作,在其动作结束后,向控制组件50发出结束信号。
[0107]片材束运出控制部50d收到来自订书机单元(后处理组件)25的结束信号,由升降辊16压接处理托盘14上的片材束,使辊在堆叠托盘15的方向旋转。通过此动作,处理托盘14上的片材束从排纸口 16x被运出,并被收纳在下游侧的堆叠托盘15中。
[0108]后处理模式是将从片材运送路径12输送的片材按份对齐集聚在处理托盘14上进行装订处理,将装订处理后的片材束从排纸口 16x运出收纳在堆叠托盘15中。另外,“打出模式”是将输送到片材运送路径12的片材经由排纸口 13从排纸口 16x运出集聚在堆叠托盘15中。此时,整合部件22将片材侧缘向预先设定的基准位置整合。另外,“微动分类模式”是将被输送到片材运送路径12中的片材经由排纸口 13从排纸口 16x运出集聚在堆叠托盘15中。此时,整合部件22将片材按每组(按每份)向第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