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瓶机输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60128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制瓶机输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瓶机输送装置,包含至少一呈环状之输送轨道,该输送轨道上设有相邻之一入料段及一出料段;复数之瓶胚座,该等瓶胚座系相互枢接呈链接状;其中,该瓶胚座上系穿设有至少一活动插杆,且该活动插杆之侧面设有一滚动件,俾使该滚动件可受力带动活动插杆产生轴向滑动;一升降轨道,其系设置于邻接于该输送轨道之入料段与出料段处,俾供该等瓶胚座经过升降轨道时,该滚动件可沿升降轨道受力驱动,使活动插杆于入料段自动插入一瓶胚,以携带瓶胚于输送轨道上往出料段移动,并于出料段处自动拔离瓶胚。
【专利说明】制瓶机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与制瓶机的输送装置有关,更详而言之,乃特指一种利用活动插杆将瓶胚自动携入一输送轨道,以便于进行加热等制瓶相关程序,并于作业完成后,自动与瓶胚分离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制瓶机械,如瓶口结晶机、吹瓶机等制瓶机械,大多是于一环状的轨道上设有复数瓶胚座,该等瓶胚座于轨道上受一动力源推动,而相互推挤地往一方向循环位移。其中,该轨道的周边是设有一入料组、至少一作业区以及一出料组,该入料组是连接一瓶胚整列机等机构,以将复数的瓶胚依序排列后,再由入料组内的至少一机械手臂将瓶胚夹取并移动到瓶胚座上固定,该等瓶胚座即可携带瓶胚经由作业区完成作业后输送往出料组,该出料组亦可由至少一机械手臂将瓶胚自瓶胚座处取下后输出制瓶机械。
[0003]然而,此一方式需要复杂的机械手臂或夹具,将瓶胚夹取以移入或移出输送轨道,不但机械成本高、所需占用空间大,瓶胚移入或移出需停顿等待,亦需要更多的工时,影响机械的产量与产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习用产生的缺失与不便之处,提出一种制瓶机输送装置的方案,该方案利用活动插杆将瓶胚自动携入一输送轨道,以便于进行瓶身加热、瓶口结晶等制瓶相关程序,并于作业完成后,可自动与瓶胚分离的输送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制瓶机输送装置,包含:
[0006]至少一呈环状的输送轨道,该输送轨道上设有相邻的一入料段及一出料段,该入料段是可供连接一入料组以输入复数的瓶胚,且该出料段是可供连接一出料组以将瓶胚自输送轨道携离;
[0007]复数的瓶胚座,该复数的瓶胚座是相互枢接呈链接状,以于该输送轨道上循环转动;其中,该瓶胚座上是穿设有至少一滑孔,该滑孔内设有一活动插杆,且该活动插杆的侧面设有一滚动件,以使该滚动件可受力带动活动插杆于滑孔处产生轴向滑动;
[0008]一升降轨道,其是设置于邻接于该输送轨道的入料段与出料段处,且该升降轨道具有一上端缘,该上端缘是概呈一两端较低中央较高的形状,以供该复数的瓶胚座经过升降轨道时,该滚动件可沿上端缘受力驱动,于出料段带动活动插杆往远离出料组方向滑移,并于入料段带动活动插杆往接近入料组方向滑移。
[0009]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该升降轨道以可供该复数的瓶胚座经过时,使该等滚动件可沿升降轨道上端缘受力位移,而驱动活动插杆于出料段往远离出料组方向滑移,并于入料段往接近入料组方向滑移。藉此,瓶胚座的活动插杆可于入料段自动插入一位于入料组的瓶胚,以携带瓶胚于输送轨道上往出料段移动,并于出料段处自动拔离瓶胚后,由出料组将瓶胚输出制瓶机。以以连续输入、输出瓶胚于输送轨道,不须停顿等候上下料、 加速制程作业,有效提高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组合图。
[0011]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瓶胚座的立体外观分解图。
[0013]图4为本实用新型入料出料的动作示意图。
[0014]图5为本实用新型升降轨道的动作示意图。
[0015]图中:
[0016]输送轨道10
[0017]滑行轨件11
[0018]转盘12
[0019]入料段13
[0020]出料段14
[0021]入料组20
[0022]入料转盘21
[0023]容置凹口 22
[0024]入料挡板23
[0025]出料组30
[0026]出料转盘31
[0027]容置凹口 32
[0028]出料挡板33
[0029]瓶胚座40、40’
[0030]凹座41、41,
[0031]凸端42、42’
[0032]滑孔43
[0033]活动插杆44
[0034]滚动件45
[0035]升降轨道50
[0036]上端缘51
[0037]瓶胚90、90’。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9]为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于上述创作内容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兹以具体实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对象是按适于说明的比例、尺寸、变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绘,而非按实际组件的比例予以绘制,合先叙明。且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
/Jn ο
[0040]如图f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制瓶机输送装置,包含:
[0041]至少一呈环状的输送轨道10,该输送轨道10是包含二上下平行设置的滑行轨件11,以及设于该二个滑行轨件11两端间的转盘12。该输送轨道10上设有相邻的一入料段13及一出料段14,该入料段13是可供连接一入料组20以输入复数的瓶胚90,且该出料段
14是可供连接一出料组30以将瓶胚90自输送轨道10携离;
[0042]复数的瓶胚座40,该瓶胚座40的两侧是分别设有一凹座41及一凸端42,该凹座41是可与相邻瓶胚座40’的凸端42’枢接,以使相邻的瓶胚座40、40’间相互链接,以于该输送轨道10上循环转动;其中,该瓶胚座40上是穿设有至少一滑孔43,该滑孔43内设有一活动插杆44,且该活动插杆44的侧面设有一滚动件45,以使该滚动件45可受力带动活动插杆44于滑孔43处产生轴向滑动;
[0043]一升降轨道50,其是设置于邻接于该输送轨道10的入料段13与出料段14处,且该升降轨道50具有一上端缘51,该上端缘51是概呈一两端较低中央较高的形状,例如该升降轨道50是概呈梯形轨道状,以供该复数的瓶胚座40经过升降轨道50时,该滚动件45可沿上端缘51受力驱动,于出料段14带动活动插杆44往远离出料组30方向滑移,并于入料段13带动活动插杆44往接近入料组20方向滑移。
[0044]其中,一较佳地实施例中,该入料组20是可为一设于入料段13下方的入料转盘21,该入料转盘21周缘设有复数的容置凹口 22,并搭配一入料挡板23以将瓶胚90输入于入料段13下方,而该出料组30为一设于出料段14下方的出料转盘31,该出料转盘31周缘设有复数的容置凹口 32,并搭配一出料挡板33以将瓶胚90自入料段13下方携离。
[0045]其中,该升降轨道50是设于入料段13及出料段14下方,而位于入料组20及出料组30的上方处。
[0046]明了上述本案详细结构后,以下是针对本案的动作原理逐一详细说明:
[0047]如图4所示,当入料转盘21转动时,瓶胚90被入料挡板23及容置凹口 22带动,而连续地往入料段13下方移入;再如图5所示,当瓶胚座40接近入料段13时,该复数的瓶胚座40是由升降轨道50中央较高处往端部较低处移动,因此,瓶胚座40的活动插杆44受滚动件45的带动,而往接近入料转盘21的方向轴向滑移,而使活动插杆44插入于瓶胚90的开口,以使活动插杆44与瓶胚90结合后,再将瓶胚90带入沿输送轨道10位移。
[0048]反之,如图4所示,当出料转盘31转动时,出料段12下的瓶胚90’连续地被出料挡板33及容置凹口 32夹持,而如图5所示,当瓶胚座40接近出料段14时,该复数的瓶胚座40是由升降轨道50端部较低处往中央较高处移动,因此,瓶胚座40的活动插杆44受滚动件45的带动,而往远离出料转盘31的方向轴向滑移,再加上瓶胚90’被出料挡板33及容置凹口 32夹持而产生垂直高度限位,而使活动插杆44自动自瓶胚90’的开口拔出,以使活动插杆44与瓶胚90’分离后,再将瓶胚90’自输送轨道10携离。
[0049]由以上详细说明,可使熟知本项技艺者明了本实用新型确实与习用的技术截然不同,具有相当的新颖性。且本实用新型具有习用技术所无法预期的功效,实已符合专利核准的积极要件,爰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0050]虽本实用新型是以一较佳实施例作说明,但精于此技艺者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与范畴下作各种不同形式的改变。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已,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举凡不违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从事的种种修改或变化,俱属本实用新型意欲保护的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制瓶机输送装置,包含: 至少一呈环状的输送轨道,该输送轨道上设有相邻的一入料段及一出料段,该入料段是可供连接一入料组以输入复数的瓶胚,且该出料段是可供连接一出料组以将瓶胚自输送轨道携离; 复数的瓶胚座,该复数的瓶胚座是相互枢接呈链接状,以于该输送轨道上循环转动;其中,该瓶胚座上是穿设有至少一滑孔,该滑孔内设有一活动插杆,且该活动插杆的侧面设有一滚动件,以使该滚动件可受力带动活动插杆于滑孔处产生轴向滑动; 一升降轨道,其是设置于邻接于该输送轨道的入料段与出料段处,且该升降轨道具有一上端缘,该上端缘是概呈一两端较低中央较高的形状,以供该复数的瓶胚座经过升降轨道时,该滚动件可沿上端缘受力驱动,于出料段带动活动插杆往远离出料组方向滑移,并于入料段带动活动插杆往接近入料组方向滑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瓶机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瓶胚座的两侧是分别设有一凹座及一凸端,该凸端是可与相邻瓶胚座的凹座枢接,以使相邻的瓶胚座间相互链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瓶机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送轨道是包含二上下平行设置的滑行轨件,以及设于该二个滑行轨件两端间的转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瓶机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升降轨道是概呈梯形轨道状。
【文档编号】B29C49/42GK204109338SQ201420365683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4日
【发明者】黄栋财, 蔡博文 申请人:金准(福建)精密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