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装远距离后模进胶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5789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正装远距离后模进胶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模具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正装远距离后模进胶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一些宽度比较大或结构比较复杂的注塑产品,当其采用正装模具进行注塑成型时,普通的浇口、流道无法达到后模中间,这样,导致进胶困难,且熔融塑胶流动不平衡,从而导致成型的注塑产品存在难以填充满、变形大或缩痕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生产格栅类注塑产品的模具,其进胶尤其困难,这样给注塑产品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而且生产出来的注塑产品的品质不高,产品报废率高,从而导致生产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普通正装模具结构的浇口、流道无法达到后模中间导致进胶困难而造成注塑产品存在难以填充满、变形大或缩痕严重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正装远距离后模进胶模具结构,包括内模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内模板上的前模板,所述正装远距离后模进胶模具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模板与所述前模板之间的斜顶块,所述斜顶块与所述内模板及所述前模板围合形成有用于成型注塑产品的型腔;所述斜顶块内设置有用以供熔融塑胶注入所述型腔的流道,所述流道由所述斜顶块的边缘延伸至所述斜顶块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流道的末端具有连通所述型腔的浇口,所述浇口位于所述斜顶块顶侧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斜顶块的底侧连接有用于顶起所述斜顶块以取出所述注塑产品的带动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带动组件包括斜顶杆和斜顶座,所述斜顶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斜顶块底侧,且所述斜顶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斜顶座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斜顶座上开设有贯通其两端的滑槽,所述滑槽内可滑动嵌设有滑块,所述斜顶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斜顶座内并与所述滑块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斜顶块长度方向垂直,并与所述内模板长度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带动组件还包括用于为所述斜顶杆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定位模板连接固定,且所述斜顶杆活动穿过所述导向块。

进一步地,所述正装远距离后模进胶模具结构还包括用于输送熔融塑胶至所述流道的热流道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热流道组件包括中空的热流道体,所述前模板上具有适配于所述热流道体外轮廓的避让槽,所述热流道体下端穿过所述避让槽并与所述流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斜顶块的一端边缘开设有与所述流道连通的入胶口,所述热流道体下端与所述入胶口对接形成连通。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正装远距离后模进胶模具结构,通过在内模板与前模板之间设置斜顶块,并在斜顶块内设置由其边缘位置延伸至中间位置的流道,这样,熔融塑胶可经该流道直接注入至斜顶块中间位置,即靠近模具的中间位置,这样,使得进胶变得容易,且使熔融塑胶的流动更加平衡,避免了注塑产品出现难填充满、变形大或缩痕严重的问题,保证了注塑产品质量,降低了报废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正装远距离后模进胶模具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正装远距离后模进胶模具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正装远距离后模进胶模具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正装远距离后模进胶模具结构,其包括内模板1、前模板2以及斜顶块3,其中,前模板2设置在内模板1上,斜顶块3设置在内模板1与前模板2之间。具体地,内模板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的容置位10,各个容置位10中均容置有一个斜顶块3,即多个斜顶块3间隔分布在内模板1上;模具整体闭合时,前模板2正好覆盖在内模板1和斜顶块3上侧,同时,前模板2与内模板1及斜顶块3围合形成有用于成型注塑产品N的型腔M。本实施例中,斜顶块3内设置有用以供熔融塑胶注入型腔M的流道30,该流道30由斜顶块3一端的边缘位置延伸至该斜顶块3的中间位置,此处,该中间位置位于内模板1宽度方向上靠近中间的位置。通过在斜顶块3边缘位置即可将熔融塑胶注入流道30,并经流道30到达斜顶块3的中间位置,也就到达了内模板1宽度方向上靠近中间的位置。

如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正装远距离后模进胶模具结构,通过在内模板1与前模板2之间设置斜顶块3,并在斜顶块3内设置由其边缘位置延伸至中间位置的流道30,这样,通过在斜顶块3边缘位置即可将熔融塑胶注入流道30,并使得熔融塑胶可经该流道30直接注入至斜顶块3的中间位置,即靠近模具的中间位置,这样,使得熔融塑胶的进胶变得相对容易,且使得熔融塑胶的流动更加平衡,如此,也就避免了注塑产品出现难填充满、变形大或缩痕严重的问题,保证了注塑产品质量,降低了报废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流道30的首端位于上述斜顶块3一端的边缘位置,同时,该流道30的末端具有连通上述型腔M的浇口300,该浇口300位于斜顶块3顶侧的中间位置。通过将浇口300置于斜顶块3顶侧的中间位置,即靠近模具的中间位置,使得熔融塑胶的进胶变得相对容易,且使得熔融塑胶的流动更加平衡。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斜顶块3的底侧连接有带动组件4,该带动组件4用于将斜顶块3从上述内模板1的容置位10中向上顶起,以间接将上述型腔M中的注塑产品N顶起而取出。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将注塑产品N顶起取出,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带动组件4可包括斜顶杆41以及斜顶座42,其中,斜顶杆41的顶端活动连接于上述斜顶块3底侧,且该斜顶杆41的底端与斜顶座42活动连接,此处,该斜顶座42固定于驱动板(附图中未画出)上,通过驱动板向上移动,带动斜顶座42向上移动,经斜顶杆41将斜顶块3向上推动而从上述内模板1的容置位10中被顶起。本实施例中,该带动组件4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得斜顶块3的顶起快速方便,如此,提高了注塑产品的取出效率。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带动组件4还可为其他的结构组成,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斜顶座42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贯通其两端的滑槽420,该滑槽420内可滑动嵌设有滑块43,上述斜顶杆41的底端伸入该斜顶座42内并与滑块43可转动连接。也就是说,斜顶杆41的底端可随滑块43在滑槽420内沿其长度方向滑动;与此同时,由于斜顶杆41的底端与滑块43可转动连接,使得斜顶杆41的底端可当对滑块43进行转动,且该转动与滑动可同时进行,如此,使得斜顶杆41具备了多个方向的自由度,从而使得上述斜顶块3的移动更加方便。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斜顶杆41底端与斜顶座42还可为其他连接形式,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滑槽420的延伸方向与上述斜顶块3长度方向相垂直,且该滑槽420的延伸方向与上述内模板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也就是说,上述斜顶杆41的底端可在沿平行于内模板1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移动,也即是斜顶杆41的底端可在沿垂直于斜顶块3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移动。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滑槽420的延伸方向还可为其他布置形成,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带动组件4还可包括导向块44,该导向块44用于为上述斜顶杆41的移动进行导向。这里,该导向块44与模具的定位模板(附图中未画出)连接固定,斜顶杆41活动穿过该导向块44。当上述驱动板带动上述斜顶座42上移时,斜顶座42带动斜顶杆41上移,与此同时,在导向块44的导向作用下,斜顶杆41不偏不倚地将上述斜顶块3从上述内模板1的容置位10中顶起。如此,通过设置导向块44,保证了斜顶杆41上移的准确性,避免了斜顶杆41移动出现偏差而导致斜顶块3被顶偏。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斜顶杆41还可通过其他方式提升上移的准确性;另外,带动组件4还可包括其他构件,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正装远距离后模进胶模具结构还包括热流道组件5,该热流道组件5用于输送熔融塑胶至上述流道30。具体地,该热流道组件5可包括中空的热流道体51,这里,上述前模板2上具有适配于该热流道体51外轮廓的避让槽20,热流道体51的下端穿过该避让槽20并与流道30连通,熔融塑胶从热流道体51中注入流道30内。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热流道组件5还包括其他构件,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斜顶块3一端边缘开设有入胶口3000,该入胶口3000连通于上述流道30首端,且该入胶口3000位于上述避让槽20的正下方,这样,热流道体51的下端穿过该避让槽20后与入胶口3000对接形成连通。如此,熔融塑胶从热流道体51中流出,并经入胶口3000进入流道30。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正装远距离后模进胶模具结构的工作过程为:斜顶块3回位至内模板1的容置位10中,前模板2与内模板1闭合;开始注塑时,通过热流道体51把熔融塑料通过流道30及浇口300填充到模具结构的型腔M中,通过冷却最终成型为注塑产品N;注塑产品N在型腔M中成型后,前模板2和内模板1打开,注塑产品N及斜顶块3在带动组件4的作用下顶出,同时,斜顶块3由于运动分解而开始抽芯,并脱离注塑产品N,支撑完成注塑产品N的成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替换和改进等等,这些修改、替换和改进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