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30657发布日期:2021-01-15 11:29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领域。



背景技术:

注塑件通常由用于导电的五金件以及包裹在五金件外表面的塑胶外壳构成,在生产注塑件的过程中,通常会将五金件先安装在模具内进行定位,再进行外壳的注塑成型。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注塑产品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用于导电的注塑件,不能短路,位置精度要求很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注塑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控制注塑件内五金件位置精度的模具组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模具组件,所述模具组件包括公模仁、母模仁及滑块,所述公模仁设有自其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的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容置有滑块镶件,所述滑块定位有五金件,所述滑块与所述公模仁配合后,所述五金件位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模具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母模仁的调节机构,所述公模仁与所述母模仁合模后,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滑块镶件配合以控制所述滑块镶件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的所述五金件之间的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镶件包括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延伸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用于定位所述五金件。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第一斜坡及位于所述第一斜坡两侧的两个第二斜坡,两个所述第二斜坡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铲机、限位螺丝及弹簧,所述限位螺丝包括本体部及位于所述本体部两侧的安装部与限位部,所述母模仁设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所述本体部收容于所述安装孔,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安装孔外,所述安装部固定于所述铲机,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本体部,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铲机,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母模仁设有自其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的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二收容空间与所述安装孔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铲机的上端部容置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所述铲机的下端部延伸超出所述第二收容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铲机的下端部设有第三斜坡及位于所述第三斜坡两侧的两个第四斜坡,两个所述第四斜坡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公模仁与所述母模仁合模后,所述铲机的下端部与所述滑块镶件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包括基部及固定于所述基部的定位部,所述五金件定位于所述定位部。

进一步的,所述五金件呈环状,所述五金件套设于所述定位部,所述五金件设有缺口,所述定位部设有凸出部,所述缺口与所述凸出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五金件为硅钢片铁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组件通过安装于母模仁的调节机构与公模仁的第一收容空间内的滑块镶件之间的配合来控制滑块镶件与第一收容空间内的硅钢片铁芯之间的配合,成功解决了由于硅钢片铁芯厚度变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高产品生产合格率,降低模具损坏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注塑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模具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图2所示模具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模具组件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模具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模具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模具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模具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调节机构与模块镶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图7所示滑块与硅钢片铁芯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注塑件10,其包括塑胶本体11及埋设于塑胶本体11的三个硅钢片铁芯12,三个硅钢片铁芯12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列。每个硅钢片铁芯12呈环状且具有一个缺口13。当三个硅钢片铁芯12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列于塑胶本体11内时,三个硅钢片铁芯12的缺口13位于同一侧。

结合图2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模具组件20,其包括模胚21、位于模胚下侧的底板22、位于模胚21上侧的b板23及位于b板23上侧的a板24,a板24与b板23堆叠设置。b板23上与a板24接触的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下收容腔,即,b板23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下收容腔。a板24上与b板23接触的表面向上凹陷形成上收容腔,即,a板24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上收容腔。下收容腔内设有公模仁25,上收容腔内设有母模仁26,b板23的下收容腔内的公模仁25与a板24的上收容腔内的母模仁26之间能够实现开模或合模。公模仁25与母模仁26合模后,公模仁25与母模仁26之间形成模腔。所述模具组件20还形成有将模腔与外界连通的流道(未标注)并形成注胶口(未标注),通过将热熔塑胶经注胶口注入流道并流入模腔后冷却形成上述注塑件10。

所述模具组件20还包括滑块30,滑块30可沿水平方向移入b板23的下收容腔内并与下收容腔内的公模仁25配合。滑块30包括沿水平方向排列的三个基部31及分别固定于三个基部31的三个定位部32,三个定位部32分别定位有三个硅钢片铁芯12,在本实施例中,三个环状硅钢片铁芯12分别套设于滑块30的三个定位部32,环状硅钢片铁芯12设有缺口13,定位部32设有凸出部33,缺口13与凸出部33配合。当滑块30沿水平方向移入b板23的下收容腔内并与下收容腔内的公模仁25配合后,将a板24的上收容腔内的母模仁26与b板23的下收容腔内的公模仁25合模,公模仁25与母模仁26之间形成模腔,套设于滑块30的三个定位部32的三个硅钢片铁芯12位于模腔内,将热熔塑胶经注胶口注入流道并流入模腔后冷却形成上述注塑件10。

公模仁25设有自其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的第一收容空间,当滑块30沿水平方向移入b板23的下收容腔内并与下收容腔内的公模仁25配合后,套设于滑块30的三个定位部32的三个硅钢片铁芯12位于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模具组件20还包括位于公模仁25的第一收容空间内的三个滑块镶件40,三个滑块镶件40用于分别定位第一收容空间内的三个硅钢片铁芯12。滑块镶件40包括主体部41及自主体部41延伸的两个定位柱42,两个定位柱42同向延伸且平行设置,两个定位柱42用于定位硅钢片铁芯12。主体部41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43,通孔43内设有第一斜坡44及位于第一斜坡44两侧的两个第二斜坡45,两个第二斜坡45平行设置。所述模具组件20还包括调节机构50,调节机构50与滑块镶件40配合以控制滑块镶件40的两个定位柱42与公模仁25的第一收容空间内的硅钢片铁芯12之间的配合。调节机构50包括铲机51、限位螺丝52及弹簧53。母模仁26设有自其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的三个第二收容空间,母模仁26还设有三个上下贯通的安装孔,第二收容空间与安装孔沿上下方向贯通。安装孔包括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安装孔的径向尺寸,第二安装孔位于第二收容空间上侧,第一安装孔位于第二安装孔上侧。铲机51的上端部收容于第二收容空间内,铲机51的下端部向下延伸超出第二收容空间。限位螺丝52包括本体部521及位于本体部521两侧的安装部523与限位部522,安装部523固定于第二收容空间内的铲机51,本体部收容于安装孔内,弹簧53套设于本体部521,弹簧53的一端抵接于第二收容空间内的铲机51,弹簧53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二安装孔的内壁,限位部522位于第一安装孔外且位于母模仁26上侧,限位部522的尺寸大于第一安装孔的尺寸,限位部522用于防止限位螺丝52向下脱离母模仁26。铲机51的下端部设有第三斜坡54及位于第三斜坡两侧的两个第四斜坡55。当铲机51的下端部插入滑块镶件40的主体部41的通孔43后,铲机51的下端部的第三斜坡54与通孔43内的第一斜坡44配合,铲机51的下端部的两个第四斜坡55分别与通孔43内的两个第二斜坡45配合。

当滑块30沿水平方向移入公模仁25的第一收容空间后,滑块30的定位部32上套设的硅钢片铁芯12位于公模仁25的第一收容空间内,每个硅钢片铁芯12与滑块镶件40的两个定位柱42相对设置,当滑块镶件40的两个定位柱42抵接于硅钢片铁芯12时,滑块镶件40的两个定位柱42对硅钢片铁芯12起到了定位作用。将a板24的上收容腔内的母模仁26与b板23的下收容腔内的公模仁25合模,铲机51的下端部插入滑块镶件40的主体部41的通孔43内,铲机51的下端部的第三斜坡54与通孔43内的第一斜坡44配合,铲机51的下端部的两个第四斜坡55分别与通孔43内的两个第二斜坡45配合,该模具组件20通过调节机构50与滑块镶件40之间的配合来控制滑块镶件40的两个定位柱42与公模仁25的第一收容空间内的硅钢片铁芯12之间的配合。第一种情况:当滑块30沿水平方向移入公模仁25的第一收容空间后,滑块镶件40的两个定位柱42与硅钢片铁芯12抵接,此时,将母模仁26与公模仁25合模,铲机51的下端部插入滑块镶件40的主体部41的通孔43,此时,滑块镶件40无法在铲机51的作用下向靠近硅钢片铁芯12的方向移动,由于弹簧53的设置,铲机51不会持续插入通孔43,即铲机51不会驱使滑块镶件40向靠近硅钢片铁芯12的方向移动。第二种情况:当滑块30沿水平方向移入公模仁25的第一收容空间后,滑块镶件40的两个定位柱42未与硅钢片铁芯12抵接,此时,将母模仁26与公模仁25合模,铲机51的下端部插入滑块镶件40的主体部41的通孔43,由于通孔43内设置有第一斜坡44与第二斜坡45、铲机51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三斜坡54与第四斜坡55,铲机51在不断插入通孔43的过程中驱使滑块镶件40向靠近硅钢片铁芯12的方向移动直至滑块镶件40的两个定位柱42抵接于硅钢片铁芯12,此时,又由于弹簧53的设置,铲机51不会持续插入通孔43,即铲机51不会驱使滑块镶件40向靠近硅钢片铁芯12的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注塑件10的成型步骤:(1)先将三个硅钢片铁芯12套设于滑块30的三个定位部32进行定位;(2)将定位有硅钢片铁芯12的滑块30移入公模仁25的第一收容空间内,此时,套设于滑块30的三个定位部32的三个硅钢片铁芯12位于公模仁25的第一收容空间内;(3)将a板24的上收容腔内的母模仁26与b板23的下收容腔内的公模仁25合模以形成模腔,通过调节机构50与滑块镶件40之间的配合来控制滑块镶件40的两个定位柱42与公模仁25的第一收容空间内的硅钢片铁芯12之间的配合;(4)将热熔塑胶经注胶口注入流道并流入模腔后冷却形成上述注塑件10。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安装于母模仁26的调节机构50与公模仁25的第一收容空间内的滑块镶件40之间的配合来控制滑块镶件40的两个定位柱42与公模仁25的第一收容空间内的硅钢片铁芯12之间的配合,成功解决了由于硅钢片铁芯12厚度变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高产品生产合格率,降低模具损坏风险;另外,滑块镶件40的主体部41的通孔43内设置第一斜坡44与第二斜坡45,铲机51的下端部设置第三斜坡54与第四斜坡55,双斜坡设置使得滑块镶件40的移动更加顺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