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及其电机减震传动齿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6180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及其电机减震传动齿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减震传动齿轮,其包括本体,本体的中部开设有用以供电机的输出轴穿设的穿孔,本体的外沿设置有若干齿,本体包括内圈及同轴套设于内圈外的外圈,外圈的外沿设置若干齿,内圈的中部开设有穿孔,电机减震传动齿轮还包括套设于内圈与外圈之间的至少一层阻尼片,至少一层阻尼片与内圈的外缘表面之间相对固定,至少一层阻尼片与外圈的内缘表面之间相对固定。电机的输出轴所传递的震动通过阻尼片时,震动在阻尼片的作用下削弱,传递到结构件的震动降低,达到减震降噪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传动齿轮的空调器。
【专利说明】空调器及其电机减震传动齿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传动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减震传动齿轮、应用该电机减震传动齿轮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空调器的运动机构中的驱动元件一般采用步进电机或同步电机,通常所用的这类电机功率小、电流小、转速低,主要完成小力矩运动部件,如导风条,排风装置等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一般较为安静。
[0003]但随着空调功能的不断升级,外观及差异化产品不断更新,运动机构不再单纯局限于导风、摆风机构。复杂的运动机构,高转速、大力矩的步进电机正广泛的应用在空调产品上。由于此类电机力矩的加大,转速的上升,再加之空调器多运动机构的组合,振动和噪音问题随之而来。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减震传动齿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空调用电机力矩的加大及转速的上升而使电机震动增加进而产生的噪音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机减震传动齿轮,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中部开设有用以供电机的输出轴穿设的穿孔,所述本体的外沿设置有若干齿,所述本体包括内圈及同轴套设于所述内圈外的外圈,所述外圈的外沿设置若干所述齿,所述内圈的中部开设有所述穿孔,所述电机减震传动齿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的至少一层阻尼片,所述至少一层阻尼片与所述内圈的外缘表面之间相对固定,所述至少一层阻尼片与所述外圈的内缘表面之间相对固定。
[0006]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层阻尼片与所述内圈的外缘表面之间及所述至少一层阻尼片与所述外圈的内缘表面之间均设置有凸起结构和与之相嵌的凹陷结构。
[0007]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结构为凸起环,所述凹陷结构为环形凹槽,所述凸起环与所述环形凹槽相嵌,所述凸起环与所述环形凹槽之间具有预定的摩擦力或所述凸起环与所述环形凹槽之间粘合在一起;或者,所述凸起结构为阵列排布的若干凸起齿,所述凹陷结构为若干凹槽,若干所述凸起齿与若干所述凹槽一一对应地相嵌。
[0008]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结构的横截面呈矩形或倒梯形,所述凹陷结构具有与所述凸起结构相适配的形状。
[0009]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层阻尼片与所述内圈的外缘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和与之相嵌的第一凹陷结构,所述至少一层阻尼片与所述外圈的内缘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和与之相嵌的第二凹陷结构。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和倒梯形二者之一,所述第一凹陷结构具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相适配的形状;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和倒梯形二者之另一,所述第二凹陷结构具有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相适配的形状。
[0011]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层阻尼片包括两层阻尼片,两层所述阻尼片之间通过第三凸起结构与第三凹陷结构的嵌入方式而相对固定。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凸起结构为凸起环,所述第三凹陷结构为环形凹槽,所述凸起环与所述环形凹槽相嵌,所述凸起环与所述环形凹槽之间具有预定的摩擦力或所述凸起环与所述环形凹槽之间粘合在一起;或者,所述凸起结构为阵列排布的若干凸起齿,所述凹陷结构为若干凹槽,若干所述凸起齿与若干所述凹槽一一对应地相嵌。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凸起结构的横截面呈矩形或倒梯形,所述第三凹陷结构具有与所述第三凸起结构相适配的形状。
[001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电机及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传动齿轮,所述空调器的所述传动齿轮为上述电机减震传动齿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设于所述穿孔中。
[0015]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电机运转,通过电机的输出轴带动整个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通过外圈将电机转动能量传递出去。当电机振动较大,将一定频率的振动频率通过传动齿轮传递到外部机构中,为了减少电机轴向外部机构传递震动和噪音,将传统的传动齿轮分开两个零件,即内圈与外圈,然后在内圈与外圈之间增设至少一层阻尼片,使电机的输出轴所传递的震动通过阻尼片时,震动在阻尼片的作用下削弱,传递到结构件的震动降低,共鸣声减弱,达到减震降噪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电机减震传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电机减震传动齿轮的正视示意图。
[0018]图3是图2的电机减震传动齿轮沿线A-A的剖视示意图。
[0019]图4是应用于图1的空调器中的另一种结构的电机减震传动齿轮的正视示意图。
[0020]图5是图4的电机减震传动齿轮沿线B-B的剖视示意图。
[0021]图6是图4的机减震传动齿轮的阻尼片的正视示意图。
[0022]图7是应用于图1的空调器中的再一种结构的电机减震传动齿轮的正视示意图。
[0023]图8是图7的电机减震传动齿轮沿线C-C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5]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电机10及与所述电机10的输出轴11连接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为电机减震传动齿轮20,
[0026]电机减震传动齿轮20包括本体21,所述本体21的中部开设有用以供电机10的输出轴11穿设的穿孔22。所述本体21的外沿设置有若干齿23。所述本体21包括内圈30及同轴套设于所述内圈30外的外圈40。所述外圈40的外沿设置若干所述齿23,所述内圈30的中部开设有所述穿孔22,
[0027]所述电机减震传动齿轮20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内圈30与所述外圈40之间的至少一层阻尼片50。所述至少一层阻尼片50与所述内圈30的外缘表面之间相对固定,所述至少一层阻尼片50与所述外圈40的内缘表面之间相对固定。所述电机10的输出轴11穿设于所述穿孔22中。
[0028]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电机10运转,通过电机10的输出轴11带动整个传动齿轮20转动,传动齿轮20通过外圈40将电机10转动能量传递出去。内圈30对于震动的阻尼很小,其主要是将电机10的轴功传递出去,外圈40功能是将轴功通过齿23的啮合传递出去,对震动的阻尼很小,当电机10振动较大,将一定频率的振动频率通过传动齿轮20传递到外部机构中,为了减少电机10轴向外部机构传递震动和噪音,将传统的传动齿轮分开两个零件,即内圈30与外圈40,然后在内圈30与外圈40之间增设至少一层阻尼片50,使电机10的输出轴11所传递的震动通过阻尼片50时,震动在阻尼片50的作用下削弱,传递到结构件的震动降低,共鸣声减弱,达到减震降噪的效果。
[0029]请同时参阅图2、图4和图7,对于三种结构的电机减震传动齿轮20来说,所述至少一层阻尼片50与所述内圈30的外缘表面之间及所述至少一层阻尼片50与所述外圈40的内缘表面之间均设置有凸起结构(未标示)和与之相嵌的凹陷结构(未标示)。通过凸起结构与凹陷结构的相嵌实现相关部件的相对固定。凸起结构与凹陷结构紧密嵌合在一起。阻尼片50具有一定的硬度,其功能既要传递轴功率,同时对振动具有一定的阻尼和缓冲作用,能够有效的滤掉一部分振动和噪音,电机10振动和噪音可以有效缓解,噪音可以大大削弱,传递到结构件的噪音大大减弱。
[0030]请参阅图2和图3,对于图2和图3所示的电机减震传动齿轮20来说,所述凸起结构为凸起环60,所述凹陷结构为环形凹槽61,所述凸起环60与所述环形凹槽61相嵌,所述凸起环60与所述环形凹槽61之间具有预定的摩擦力或所述凸起环60与所述环形凹槽61之间粘合在一起。凸起环60与环形凹槽61相嵌以实现相关部件的沿电机10轴的轴向相对固定,再通过在凸起环60与环形凹槽61之间产生预定的摩擦力或所述凸起环60与所述环形凹槽61之间粘合在一起均可以实现凸起环60与环形凹槽61之间的相对固定或完全固定。
[0031]请参阅图7和图8,对于图7和图8所示的电机减震传动齿轮20来说,所述凸起结构同样为凸起环60,所述凹陷结构同样为环形凹槽61,所述凸起环60与所述环形凹槽61相嵌,所述凸起环60与所述环形凹槽61之间具有预定的摩擦力或所述凸起环60与所述环形凹槽61之间粘合在一起。凸起环60与环形凹槽61相嵌以实现相关部件的沿电机10轴的轴向相对固定,再通过在凸起环60与环形凹槽61之间产生预定的摩擦力或所述凸起环60与所述环形凹槽61之间粘合在一起均可以实现凸起环60与环形凹槽61之间的相对固定或完全固定。
[0032]请参阅图4至图6,对于图4和图5所示的电机减震传动齿轮20来说,所述凸起结构为阵列排布的若干凸起齿62,所述凹陷结构为若干凹槽63,若干所述凸起齿62与若干所述凹槽63--对应地相嵌,通过--对应地相嵌结构实现相关部件之间的相对固定,增加相关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和推力,有效传递电机10轴的输出轴功,防止阻尼片50之间或者阻尼片50与内圈30和外圈40之间打滑。
[0033]无论是图2和图3的电机减震传动齿轮20结构,还是图4和图5的电机减震传动齿轮20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凹陷结构具有与所述凸起结构相适配的形状。
[0034]而图7和图8的电机减震传动齿轮20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的横截面呈倒梯形,所述凹陷结构具有与所述凸起结构相适配的形状,倒梯形使凸起结构与凹陷结构结合更为紧密,防止轴向冲击。优选地,该倒梯形为倒等腰梯形。
[0035]可以理解地,图4和图5所示的电机减震传动齿轮20的凸起结构的横截面呈倒梯形,所述凹陷结构具有与所述凸起结构相适配的形状,倒梯形使凸起结构与凹陷结构结合更为紧密,防止轴向冲击。优选地,该倒梯形为倒等腰梯形。
[0036]可以理解地,所述至少一层阻尼片50与所述内圈30的外缘表面之间的凸起结构与所述至少一层阻尼片50与所述外圈40的内缘表面之间的凸起结构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不同,例如,一个凸起结构的横截面呈矩形,另外一个凸起结构的横截面呈倒等腰梯形。
[0037]具体地,所述至少一层阻尼片50与所述内圈30的外缘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70和与之相嵌的第一凹陷结构71,所述至少一层阻尼片50与所述外圈40的内缘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72和与之相嵌的第二凹陷结构73。所述第一凸起结构70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和倒等腰梯形二者之一,所述第一凹陷结构71具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70相适配的形状;所述第二凸起结构72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和倒等腰梯形二者之另一,所述第二凹陷结构73具有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72相适配的形状。
[0038]对于上述各种结构的电机减震传动齿轮20来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层阻尼片50包括两层阻尼片50,两层所述阻尼片50之间通过第三凸起结构74与第三凹陷结构75的嵌入方式而相对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阻尼片50的层数可以多于两层,各层之间同样通过第三凸起结构74与第三凹陷结构75相嵌。
[0039]第三凸起结构74可以是前述的任一种凸起结构,例如,第三凸起结构74可以为凸起环60或阵列的凸起齿62,而第三凹陷结构75为与之相配合的环形凹槽61或凹槽63,对于第三凸起结构74的横截面形状来说,第三凸起结构74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或倒梯形,更优先地为倒等腰梯形,而第三凹陷结构75具有与之相配合的形状。另外,当第三凸起结构74为凸起环60时,凸起环60与环形凹槽61之间可以具有预定的摩擦力或相互粘合在一起。
[0040]在实际应用中,阻尼片50可以多次叠加,一般使用为一层或者两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层数,阻尼片50之间可以通过摩擦力或粘和在一起,阻尼片50的硬度根据实际使用场合进行调整,不同层间的阻尼片50的硬度可以不同,也可以一致,视具体减振的效果而定。
[0041]在现有技术中,当电机10运行功率大,电流高、转速高、振动大的状态时,电机10除了通过电机10的安装支架将振动和噪音传递到外部结构外,还通过电机10轴和传动齿轮20传递出去,并与结构件产生共振,产生较大的共振噪音。而本实用新型中,电机10的输出轴11所传递的震动通过阻尼片50时,震动在阻尼片50的作用下削弱,传递到结构件的震动降低,腔体共鸣声减弱,达到减震降噪的效果。
[00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机减震传动齿轮,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中部开设有用以供电机的输出轴穿设的穿孔,所述本体的外沿设置有若干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内圈及同轴套设于所述内圈外的外圈,所述外圈的外沿设置若干所述齿,所述内圈的中部开设有所述穿孔,所述电机减震传动齿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的至少一层阻尼片,所述至少一层阻尼片与所述内圈的外缘表面之间相对固定,所述至少一层阻尼片与所述外圈的内缘表面之间相对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减震传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层阻尼片与所述内圈的外缘表面之间及所述至少一层阻尼片与所述外圈的内缘表面之间均设置有凸起结构和与之相嵌的凹陷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减震传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为凸起环,所述凹陷结构为环形凹槽,所述凸起环与所述环形凹槽相嵌,所述凸起环与所述环形凹槽之间具有预定的摩擦力或所述凸起环与所述环形凹槽之间粘合在一起;或者,所述凸起结构为阵列排布的若干凸起齿,所述凹陷结构为若干凹槽,若干所述凸起齿与若干所述凹槽一一对应地相嵌。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机减震传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的横截面呈矩形或倒梯形,所述凹陷结构具有与所述凸起结构相适配的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减震传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层阻尼片与所述内圈的外缘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和与之相嵌的第一凹陷结构,所述至少一层阻尼片与所述外圈的内缘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和与之相嵌的第二凹陷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减震传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和倒梯形二者之一,所述第一凹陷结构具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相适配的形状;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和倒梯形二者之另一,所述第二凹陷结构具有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相适配的形状。
7.如权利要求1-3、5-6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减震传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层阻尼片包括两层阻尼片,两层所述阻尼片之间通过第三凸起结构与第三凹陷结构的嵌入方式而相对固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减震传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起结构为凸起环,所述第三凹陷结构为环形凹槽,所述凸起环与所述环形凹槽相嵌,所述凸起环与所述环形凹槽之间具有预定的摩擦力或所述凸起环与所述环形凹槽之间粘合在一起;或者,所述凸起结构为阵列排布的若干凸起齿,所述凹陷结构为若干凹槽,若干所述凸起齿与若干所述凹槽 对应地相嵌。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减震传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起结构的横截面呈矩形或倒梯形,所述第三凹陷结构具有与所述第三凸起结构相适配的形状。
10.一种空调器,其包括电机及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传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所述传动齿轮为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减震传动齿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设于所述穿孔中。
【文档编号】F24F13/24GK204004292SQ201420330215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9日
【发明者】黄直峰, 郭新生, 蔡志才, 刘社旺 申请人: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