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5200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烧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的炉具,具体涉及一种燃烧炉。



背景技术:

燃烧炉是用来做饭、烧水和取暖常用的工具,一般传统的家用燃烧炉主要以煤为燃料,能源单一,耗费较高,由于结构简单,通过一个圆柱状的燃烧腔实现对燃料的燃烧,而这种燃烧炉通风量低,使燃料不能完全燃烧,故燃烧效率比较低,污染空气,在用火的过程中,不仅浪费燃料,大部分烟气流失,燃烧不完全,热能不能被充分利用,而且不适合野外作业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燃烧炉的缺陷,提供一种以植物秸秆、柴草以及生活垃圾等为燃料的燃烧炉,该燃烧炉结构简单实用,通风量大,可供家庭和野外作业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燃烧炉,包括外壳、上炉膛和下炉膛,所述上炉膛置于外壳上部,上炉膛的底部设有分隔外壳的隔板,所述下炉膛位于上炉膛与隔板下部并通过隔板的开孔与上炉膛连通,外壳上部设排烟管,底部设进风口。

所述上炉膛顶部设有顶盖,所述顶盖设有灶口开孔及连通大气的通气孔;上炉膛用于实现二次燃烧,通气孔可进一步通入有助燃烧的空气,外壳上部的上炉膛侧壁设有排烟管,方便烟气排出。

所述下炉膛包括下炉膛壁,下炉膛壁与外壳连接处设有进料口,下炉膛壁上分布有若干通风孔,通风孔或呈均匀分布,便于通风增加氧气,有助燃烧,下炉膛底部设放置燃料的炉条。

进一步,所述进料口上设有盖板。

所述外壳底部的进风口上设有可活动挡风板,调整进风口的开口,可调节燃料的火力大小;燃烧炉停止作业时,进风口可用作卸灰口。

所述隔板开孔外周分布有利于通风助燃的若干气化孔,该气化孔以及上炉膛所设顶盖的通气孔均可采取均匀分布的形式进行设置。

所述上炉膛的截面积大于下炉膛的截面积,有利于未燃烧完全的燃料进行二次燃烧,提高燃料利用率。

进一步,所述下炉膛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或其它形状,且上炉膛的顶盖灶口的开孔和隔板上的开孔形状与下炉膛的截面形状相同。

所述隔板分别与外壳和下炉膛壁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外壳下部设有燃烧炉支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以家用或野外使用,以木材、植物秸秆、玉米芯、柴草以及生活垃圾等为燃料,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由于进风口、通气孔和气化孔的设置可使通风量增大,使燃料燃烧充分,且费用低,上炉膛可进行二次燃烧,节约燃料,提高燃料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剖面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外壳1,支腿2,上炉膛3,顶盖4,排烟管5,隔板6,下炉膛7,下炉膛壁8,炉条9,进风口(兼作卸灰口)10,挡风板11,进料口12,盖板13,通气孔14,通风孔15,气化孔1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燃烧炉包括外壳1、上炉膛3和下炉膛7,外壳1位图示的圆筒形,也可做成倒椎体圆筒形,上炉膛3置于外壳1上部,上炉膛3的底部设分隔外壳1为上下两部分的隔板6,下炉膛7位于外壳1下部,即上炉膛3与隔板6下部,并通过隔板6所设置的开孔与上炉膛3连通;隔板6分别与外壳1内壁以及下炉膛7的下炉膛8顶部焊接固定连接,隔板6开孔外周设置有利于通风助燃的若干气化孔16。

上炉膛3的顶部设有顶盖4,顶盖4上设有顶盖4上设有灶口开孔及与连通大气的通气孔14,通气孔14可进一步通入助燃氧气。

上炉膛3的顶盖4所设置的通气孔14及隔板6上所设置的气化孔16呈均匀分布。

下炉膛7包括下炉膛壁8,下炉膛壁8上分布有若干通风孔15,通风孔15通常为均匀分布,该通风孔15可使通风量增大,能促使燃料燃烧充分,提高燃料利用率;下炉膛壁8与外壳1连接处设有进料口12,进料口12上设有盖板13;下炉膛7底部设有炉条9,方便放置燃料,燃料填满下炉膛7后,即可盖上进料口的盖板13。

下炉膛7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亦可呈圆形或长方形;上炉膛3的截面积大于下炉膛7的截面积,可使未燃烧完全的燃料和烟气与从顶盖4的通气孔14和隔板6的气化孔16进入的空气混合充分,实现二次燃烧,提高燃烧效率;上炉膛3的顶盖4的灶口开孔和隔板6上的开孔形状与下炉膛7的截面可采取相同的形状。

外壳1的底部设有进风口10,进风口10上设有可活动的挡风板11,可视现场实际需要,拉出或推入挡风板11以调节进风口10的开口,调节燃料的火力大小,燃烧炉停止作业时,进风口10可用作卸灰口;外壳1的上部的上炉膛3侧壁设有排烟管5,方便烟气的排出,外壳1下部设有三个燃烧炉支腿2。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以家用或野外使用,以木材、植物秸秆、玉米芯、柴草以及生活垃圾等为燃料,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由于上下炉膛以及助燃通气孔和气化孔的设置可进行两次燃烧并且通风量大,使燃料燃烧充分,且费用低,燃烧效率高。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未改变其性能或用途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的任何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