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672393阅读:来源:国知局
述的那样串行地穿流在降温区域3中和在过冷区域4中的第一流动通道的各个通道。
[0131]图6示出冷凝器la的另一视图,如在前面的图1至5中那样。附加地,冷凝器la现在具有另一过冷路段。因此,过冷区域4a与前面的图1至5的过冷区域4相比更大并且具有更多的通道。
[0132]致冷剂穿流的第一流动通道25a的流动引导部完全是串行的。第二流动通道26a的流动引导部完全是并行的。由此,得出冷凝器la的以逆流穿流的区域和以顺流穿流的区域。
[0133]通过致冷剂在第三过冷路段中的附加的转向,流体出口 8a的定位相对于图1的流体出口 8的设置发生改变。流体出口 8a与图1相反地设置在冷凝器la的相对侧上。流体入口 7和流体出口 8a位于共同的直线上。
[0134]因此,通过改变通道的数量,也能够影响流体入口 7的和流体出口 8a的定位和位置。
[0135]配属于第一流动通道25a和第二流动通道26a的通道的数量主要与在板堆11a中所使用的板元件的数量相关。随时能设有更高的或更低的数量。在此示出的实施例在此方面具有不受限制的特性。
[0136]图7示出冷凝器70的一个实施例,其中过冷区域71通过两个方形的元件示出。相反,降温区域72与图1至6的实施方案不同地通过3个方形的元件示出。方形的元件的数量的增大或减小通过改变板堆73中的板元件的数量来实现。
[0137]在图7中,在收集器75的流体入口 74和流体出口 76上示出不同长度的管77,所述管分别建立与第一流动通道的通道的流体连接。
[0138]在降温区域72和过冷区域71中,不仅能够实现串行的穿流、也能够实现并行的穿流。这基本上与通道相对于彼此的布置相关。
[0139]图8示出冷凝器80,所述冷凝器在冷凝器80的下部的端部区域上具有降温区域81和两个位于其上的过冷区域82。在此,冷凝器80基本上通过板堆93形成。
[0140]过冷区域82和降温区域81由冷却剂并行地穿流。第二流动通道85的流体入口83和流体出口 84设置在冷凝器80的下部的端部区域上。
[0141]此外,在下部的端部区域上设置有第一流动通道87的流体入口 86。降温区域81的和过冷区域82的由致冷剂的穿流串行地、类似于图1至4的视图进行。
[0142]在过冷区域82之上示出另一方形的元件。所述方形的元件形成内部的换热器88。
[0143]内部的换热器88具有第三流动通道89。同时,致冷剂也从流动通道87引导到内部的换热器88中。因此,在第三流动通道89的流体和第一流动通道87的致冷剂之间能够在内部的换热器88中发生热传递。
[0144]在此,第三流动通道89能够要么由致冷剂、要么由冷却剂穿流。如也在示出的冷凝器的其余区域中,也能够顺流地和/或逆流地穿流内部的换热器88。通过逆流的穿流,能够实现在两个流体流之间的更高的热传递。
[0145]在冷凝器80的上部的端部区域上设置有第三流动通道89的流体入口 90和流体出口 91。此外,设置有第一流动通道87的流体出口 92。
[0146]流体入口的或流体出口的在图1至8中示出的位置分别是示例性的。与此不同的取向、例如侧向地在冷凝器上同样是可行的,如流体入口或流体出口在冷凝器的中部区域中的设置。
[0147]此外,冷凝器1、1 a、70、80选择性地由降温区域3、72、81、过冷区域4、71、82和内部的换热器88的组合构成。在此,能够根据使用目的建立最优的配置,所述配置全部依照各个板元件的简单的构造进而在其构造方面是非常灵活的。
[0148]在图1至8中示出的管5、53、63、77同样可成本适宜地制造并且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引入到板堆ll、lla、73、92中并且在此引导穿过板元件的内部的开口。有利地,这在生产过程的较早部分中进行,使得具有各个管5、53、63、77的板元件能够在工作进程中焊接。在此,管5、53、63、77尤其与具有穿通部的开口焊接。
[0149]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冷凝器100的剖视图。在图9中尤其示出连接区域,在所述连接区域上,未示出的收集器经由凸缘102连接到冷凝器100的板堆上。凸缘102具有输入部104以及输出部103。经由所述输入部和所述输出部,流体能够从冷凝器100流出到收集器中或从收集器流回到冷凝器100中。
[0150]在此,输出部103通到管101中,所述管本身通到流动通道107中。在此,流动通道107是通道中的在例如两个堆叠的板元件105和106之间得到的通道。管101到板元件105上的连结的细节图在下面的图10中示出。
[0151]从输入部104开始,流体能够环流管101并且此外向上流动到在板元件105之下的区域中。通道的准确的构造同样在图10中示出。
[0152]图10示出管101的如已经在图9中示出的设置的细节图。可见的是,在图10中管101尤其如何插入到凸缘102的输出部103中。
[0153]在此,输出部103通过在凸缘102之内的水平伸展的孔形成。管101经由竖直地从上通到输出部103的孔中的孔插入。输入部104同样通到在凸缘102之内的孔中。
[0154]输入部104通入的直径更大的孔与通到输出部103中的孔定心地定向。因此,管101由沿着输入部104流动的流体环流,而所述管由流向输出部103的流体穿流。在管101之外的流体流不与在管101之内的流体流进行流体连通。
[0155]管101在其上部的端部区域中具有至少部分环绕的凸缘108。所述凸缘108在图10中通过镦锻和管101的由此产生的材料加倍而产生。凸缘108贴靠在板元件105的下侧上。
[0156]板元件105还具有穿通部112,所述穿通部围绕开口构成,管101插过所述开口。在板元件105之上构成流动通道107,在板元件105之下构成流动通道109。
[0157]在不同的设计方案中,在板元件105之上和之下也能够设有多个流动通道。图10的视图是示例性的。
[0158]尤其在穿通部112的区域中,管101尤其与板元件105连接。这例如能够通过粘接过程或焊接过程来实现。
[0159]凸缘102借助于连接元件111固定到下部的板元件110上。板元件110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具有指向下的穿通部。连接机构111在图10中经由凸缘102的材料突起构成,所述材料突起从后方接合板元件110的穿通部进而防止凸缘102从板元件110的开口中滑出。在凸缘102和板元件110之间例如同样能够设有用于持久连接的粘接连接或焊接连接。
[0160]图11同样示出凸缘120到由多个板元件128、129以及132形成的冷凝器上的连接。在此,凸缘120的构造基本上对应于已经示出的凸缘102。凸缘120同样又在下部的板元件132的开口的穿通部上与冷凝器连接。
[0161]管125在上部的端部区域126上和在下部的端部区域127上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通过下述切割实现,所述切割在相对于管125的中轴线成可预设的角度的平面中产生。通过倾斜的端部区域126、127,管在两个端部处具有箭形部。
[0162]在上部的端部区域中,管125借助尖部支撑在位于上部的板元件128上。在此,板元件128形成用于示出的流动通道123的转向板。下部的板元件129为流动通道123形成分隔板。
[0163]因此,管125示出输出部121和流动通道123之间的流体连通。由于箭形部,管125不仅能够借助端部区域126贴靠在面上并且管125由此定位,而且也形成用于流体从管125到流动通道中或从流动通道到管125中的适合的过渡面。
[0164]管125同样在围绕板元件129的开口 130构成的穿通部131上与板元件129连接。
[0165]在下部区域中,管125同样具有倾斜的端部区域127。经由所述倾斜的端部区域,管能够支撑在凸缘120中并且同时示出用于从输出部121到管125中的流动过渡的适合的流动横截面。
[0166]图12示出管140或150的两个实施例。在图12的左部示出管140。所述管140在下部区域中具有环绕的凸缘143,借助所述凸缘,所述管能够支撑在板元件或凸缘上。
[0167]在中间,管140具有柔性的区域141。所述柔性的区域141通过管140的手风琴状的构造产生。在此,手风琴状的区域具有多个材料折叠部142。以这种方式,管140能够尤其沿轴向方向特别优选地承受压缩和拉伸。在压缩的情况下,材料折叠142相向运动,在拉伸的情况下,材料折叠彼此分开。
[0168]根据柔性的区域141的选择的材料和选择的尺寸,能够经由管140实现的可能的长度补偿能够不同程度地实现。
[0169]尤其在冷凝器的焊接工艺期间,在冷凝器之内出现所谓的沉降,由此冷凝器的结构长度变短。通过在管140中设置柔性的区域141,能够承受所述出现的长度变化,使得避免在冷凝器之内出现机械应力或热应力。
[0170]图12的右部示出管150的一个替选的设计方案。管150通过第一管部段151和第二管部段152形成。在此,管部段151、152引入彼此中,使得所述管部段能相对于彼此运动。同时地,管部段151、152是彼此流体密封的,使得在环流管150的流体和穿流管150的流体之间不出现不期望的混合。
[0171]第二管部段152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