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着色废液高效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5406发布日期:2018-12-14 22:3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着色废液高效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着色废液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着色废液高效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纸品着色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着色废液,这些废液经过化学处理,往往会生成悬浊液,甚至时乳浊液,再对这些悬浊液或者乳浊液进行后续处理,将溶液中的颜料成分去除,然后再释放到环境中。

目前,主要采取滤池过滤装置,有使用到活性炭作为过滤介质的,虽然这些过滤介质的过滤效果良好,能够将废液处理地比较干净,但是活性炭不能单独使用,往往要匹配其他过滤介质才能够达到干净的处理效果,例如会使用到活性陶瓷球,但是这样难免会增加处理成本。此外,依靠过滤池的沉淀和过滤作用,其效率往往较低,在着色溶液数量较大时其处理能力往往捉襟见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着色废液高效净化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净化成本高、净化效率低下的问题。

一种着色废液高效净化装置,包括罐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罐体中的滤板,所述滤板将所述罐体隔成上罐体和下罐体,所述上罐体顶端设有进口,所述下罐体底端设有出口,所述上罐体下端设有阀门,所述滤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阀门上,所述上罐体上还设有进气管;所述滤板由上往下依次包括锯末层、毛毡层和活性炭层,所述滤板的厚度为30~40c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罐体由钢质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罐体上设有压力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锯末层为5~10cm,所述毛毡层为10~15cm,所述活性炭层为15~20c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板还包括毛毡底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连接有充气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着色废液高效净化装置主要由上罐体和下罐体组成,在二者中间设有可拆卸的滤板,上罐体中可以充气加压,而滤板由价格低廉的过滤介质组成,因而能够大大降低着色废液净化成本,提高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着色废液高效净化装置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滤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滤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着色废液高效净化装置,包括罐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罐体中的滤板300,当然也包括其他本领域中常设的部件,例如水泵、控制器、架体、阀门220和紧固件等。滤板300将罐体隔成上罐体100和下罐体200,上罐体100和下罐体200相互独立,其中上罐体100顶端设有进口110,着色废液由进口110进入到上罐体100中,而下罐体200底端设有出口210,经过处理的溶液经过出口210排出,下罐体200主要起到收集通过滤板300的溶液的作用,优选的,将下罐体200的底端设置为倾斜的漏斗状,而出口210设置在底端的中心。上罐体100的下端设有阀门220,而滤板300可拆卸连接在阀门220上,该阀门220可大可小,该阀门220的大小最好和上罐体100的横截面直径相当,当需要更换滤板300时,封闭阀门220,即可进行更换操作。上罐体100上还设有进气管130,优选的,该进气管130与充气泵连接,充气泵通过进气管130向上罐体100中充入空气,提高上罐体100中着色废液作用在滤板300上的压力,从而能够提高着色废液的通过速率,也就提高着色废液的净化效率。优选的,上罐体100由钢质材料制成。进一步优选的,上罐体100上设有压力表,通过压力表可实时观测上罐体100中的空气压力,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如图2所示,滤板300由上往下依次包括锯末层310、毛毡层320和活性炭层330,锯末层310为经过紧实的锯末组成,将处于蓬松状态的锯末压缩到该状态的一半,例如,原处于蓬松状态的锯末为10cm,紧实后至少要在5cm左右,具体使用的锯末可由木质较为疏松的木材产生,毛毡层320则可使用常见的工业用毛毡,整个滤板300的厚度为30~40cm,优选的,锯末层310为5~10cm,毛毡层320为10~15cm,而活性炭层330为15~20cm。由于活性炭层330处于滤板300的最下层,有时候活性炭容易从该滤板300层中脱落进入到溶液中,重新污染溶液,因而在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滤板300还包括毛毡底层340,该毛毡底层340设置在活性炭层330的下侧。锯末、毛毡和活性炭均是廉价的材料,锯末和毛毡也不常用在废液净化领域,因而滤板300的生产成本较低,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关闭上罐体100底部的阀门220,即可更换新的滤板300,确保净化效果,净化的成本十分低廉,适合着色废液的大规模净化处理。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