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载型银钴或银镍还原氨解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00408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负载型银钴或银镍还原氨解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载型银钴或银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说是一种负载型银 钴或银镍氨解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还涉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醇的催化胺化反应最早见诸于1909年,由Sabatier研究成功,此后不断有人对此 反应的过程进行研究。根据使用的催化剂的类型不同,醇的催化胺化反应大致分两类在脱 水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胺和在氢气气氛中用脱氢/加氢催化剂催化胺化的合成。在脱水催化剂(A1203)的存在下,由醇制胺会发生许多的副反应,主要是醇的脱 水生成烯烃。Kozlov等人的研究证实了提高反应体系中氨的压力可抑制脱水副产物的产 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氨压的升高反应平衡向生成胺类的方向移动,但是反应产物中还是 含有较多的仲胺和叔胺。加入某些金属助催化剂如(Cr、V、Fe、Mo等)氧化物可以有效的 抑制叔胺的生成,不过此类的催化剂反应条件要求比较苛刻,一般要求要高温高压,而且胺 的收率较低。在氢气氛围中以脱氢/加氢催化剂催化醇类的催化胺化反应的条件要温和的多, 所以近来人们对此反应的研究非常的活跃,为了提高伯胺的选择性,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 氨的用量来限制副产物的生成,一方面可以选择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催化剂,后者是醇类催 化胺化的研究重点。目前,现有的催化剂以锆、铜、镍的氧化物作为活性组分为主。乙撑胺系列产品包括乙二胺及其同系的多乙烯多胺类化合物,主要用于有机合 成、医药、染料、农药、化学助剂、橡胺塑料助剂、有机溶剂和环氧树脂固化剂等领域。乙撑胺主要合成工艺按照原料来分主要有两种二氯乙烷法、乙醇胺法。二氯乙 烷法是氨和二氯乙烷在高温高压下反应,制备乙撑胺类产品,该工艺的最大特点是产品组 成分布广泛,可以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来调节产品的组成,灵活性大,但是能耗特别高。产生 大量的含盐废水,工业过程腐蚀严重。乙醇胺法首先是由巴斯夫公司提出并实现工业化的。 该工艺是在氢气存在下,以乙醇胺为原料,采用铜、钴、镍等金属催化剂,在150 230°C,压 力20 30MPa下反应制备乙撑胺类产品,该工艺的最大特点是没有三废的排放,适应大规 模连续化的清洁工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目前欧美许多的公司都采用此技术。但是此工艺 存在原料价格较贵,而且市场供应力不足的缺陷。因此又出现了一种采用乙二醇为原料制 备乙撑胺的技术,如CN101384542巴斯夫公司报道了在两段反应器中分别添加氢化氨化 催化剂和含有钌、钴等活性成分的加氢催化剂来还原氨化乙二醇制备乙撑胺类化合物的方 法。CA702539报道了采用铜镍复合催化剂,还原氨化乙二醇制备乙撑胺的技术。但是以上 技术均存在原料转化率不高、产品选择性不高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特效的催化剂用于还 原氨化乙二醇制备乙撑胺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负载型银钴或银镍还原氨解催化剂及 其制备方法,应用于还原氨化醇类制备胺类化合物的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负载型银钴或银镍还原氨解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催化剂载体,催化剂载 体上负载银和镍或银和钴,以催化剂总重计,载体上银的重量负载量为0. 1 10wt%,优选 0. 1 5wt %,更优选1 4wt %,再更优选2 3wt % ;钴或镍的重量负载量为1 28wt %, 优选1 18wt%,更优选5 14wt%,再更优选6 12%,余量为载体。所述的催化剂的载体为硅胶、Y型的氧化铝、粒径为10 120nm的二氧化硅中的 一种或多种的复合载体。上述负载型银钴或银镍还原氨解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 骤(1)、将催化剂的载体在400 600°C焙烧2 4小时;(2)、向(1)步的载体中加入银盐溶液,在温度为10 25°C条件下浸渍4 24小 时后,烘干,然后将烘干产物置入钴盐或镍盐的溶液中,在温度为10 25°C条件下浸渍4 24小时,烘干;(3)、将步骤⑵烘干后的固体在温度为400 1200°C焙烧2 8小时,通过循序 升温的方式进行还原,升温速率为0. 1 10°C /min,最终的还原温度为200 500°C,还原 气体中氢气的含量为0. 1 25%,其余为氮气;所述的银盐的浓度为0. 02 0. 5mol/L,优选0. 2 0. 5mol/L,钴盐或镍盐的浓度 为0. 05 1. Omol/L,优选0. 5 1. Omol/L,载体与银盐溶液的重量体积比为0. 5 20ml/ g载体,优选1 18ml/g,更优选2 10ml/g载体与钴盐溶液或载体与镍盐溶液的重量体 积比均为0. 5 20ml/g载体,优选2 18ml/g,更优选5 10ml/g。这里的ml指溶液的 体积,g指载体的重量。所述的银盐为硝酸银,钴盐为硝酸钴、醋酸钴、硫酸钴中的一种或两种或多种;镍 盐为硝酸镍、醋酸镍、硫酸镍中的一种或两种或多种。将所述的催化剂应用在由醇类还原氨化制备胺类化合物的反应中。反应的体积空 速为0. 3 101Γ1。优选应用在由乙二醇还原氨化制备乙撑胺的反应中。还原氨化乙二醇制备乙撑胺的反应条件为反应装置为固定床,反应温度为 150 280°C,优选180 220°C ;在固定床装置上的反应压力8 25MPa,优选18 22MPa ; 在固定床装置上氨和乙二醇的摩尔比5 30 1,优选10 20 1;氢气与乙二醇摩尔 数比为2 100 1,优选10 40 1 ;乙二醇以水溶液的形式进料,水和乙二醇的质量 比大于0且小于等于50%,优选水和乙二醇的质量比为30 50%,反应体积空速为0. 3 IOtT1,优选 0. 6 21Γ1,更优选 1 1. 21Γ1。醇类化合物氨化制备胺类化合物往往需要复配的催化剂,这是因为一般认为醇类 在氢气气氛中氨化经历了脱氢/加氢两个步骤进行的,即醇首先脱去一分子的氢,生成相 应的醛,醛再和氨反应生成不饱和的烯胺,最后经过加氢生成伯胺或仲胺。鉴于银元素在和 镍、钴复配中氧化脱氢的特殊功能,本发明将银和镍或银和钴复配得到一种负载型复合催 化剂应用在还原氨化醇类制备胺类化合物的反应中。尤其在乙二醇还原氨化制备乙撑胺的工艺中得到成功应用。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本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简单,催化剂分散性好,具有较高的 反应活性。将催化剂应用于还原氨化醇类制备胺类化合物的反应中,可使原料转化率高达 90%,目标产品选择性接近98%,尤其在乙二醇还原氨化制备乙撑胺的工艺获得了良好效 果,原料转化率一般高达85%,优选高达89%,特别理想高达91%,乙撑胺产品选择性一般 高于85 %,优选高于89 %,特别理想是接近98 %,催化剂可以多次重复使用仍保持相当高 的活性,因此此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工业前景。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的实施例将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予以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列 出的实施例,还应包括在本发明所要求的权利范围内其它任何公知的改变。本发明的催化剂制备例如下实施例1 将市售的Y-Al2O3载体在使用前,先在450°C下焙烧4h。取用去离子水配制 0. 02mol/L的硝酸银溶液200ml,加入40克上述处理的、 Al2O3室温下浸渍12h后在 100°C烘干,将烘干产物置入200ml 0. 5mol/L的硫酸钴溶液中浸渍12h后在150°C下干燥 10h,最后在450°C下空气中焙烧6h制得氧化态催化剂,这种氧化态的催化剂在120ml/min 的氢气含量为10%的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下程序升温还原,升温速率为3°C /min,最终 还原温度为30(TC,待温度稳定后逐渐增加氢气的含量,直至氢气含量为100%为止,保持 活化3h,降至室温后得到了 Ag-Co/ y -Al2O3催化剂。以催化剂的总重计,制得的催化剂银 的重量负载量为0.9%,钴的重量负载量为12%。实施例2将载体粒径为IOOnm的二氧化硅在使用前,先在600°C下焙烧2h。取用去离子水配 制0. 3mol/L的硝酸银溶液10ml,加入5克上述处理的二氧化硅室温下浸渍20h后在100°C 烘干,将烘干产物置入40ml 0. 5mol/L的硝酸镍溶液中浸渍20h后在150°C下干燥10h,最 后在800°C下空气中焙烧6h制得氧化态催化剂,这种氧化态的催化剂在120ml/min的氢气 含量为15%的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下程序升温还原,升温速率为5°C /min,最终还原温 度为300°C,待温度稳定后逐渐增加氢气的含量,直至氢气含量为100%为止,保持活化3h, 降至室温后得到了 Ag-Ni/ 二氧化硅催化剂。以催化剂的总重计,制得的催化剂银的重量负 载量为5%,镍的重量负载量为18%。本发明的催化剂应用于丙二醇胺化制备丙二胺的实施例3如下实施例3反应器采用固定床管式反应器,内径25mm,管长1220mm,内装催化剂100ml,催化 剂为含银质量百分含量为5%、镍质量百分含量为18%的r Al2O3。质量百分比为50%丙 二醇水溶液以流量30g/h进入反应温度为220°C的催化剂床层,氢气压力为20MPa,氢气的 流量为40L/h ;液氨的流量为42g/h。反应结果为原料的转化率92%,丙二胺选择性85. 3%, 3 羟基丙胺选择性10%。以下为本发明的催化剂及纯镍催化剂、铜钴复合催化剂应用于乙二醇还原氨化制 备乙撑胺反应的实施例和对比例
实施例4反应器采用固定床管式反应器,内径25mm,管长1220mm,内装催化剂100ml,催化 剂为含银质量百分含量为5%、镍质量百分含量为18%的r-Al2O3。质量百分比为30%乙二 醇水溶液以流量60g/h进入反应温度为230°C的催化剂床层,氢气压力为20MPa,氢气的流 量为^L/h ;液氨的流量为40g/h。反应结果为原料的转化率90%,乙二胺选择性65. 4%, 乙醇胺选择性24. 2%,哌嗪及哌嗪衍生物的有效选择性为8. 3%实施例5反应器采用固定床管式反应器,内径25mm,管长1220mm,内装催化剂100ml,催化 剂为含银质量百分含量为15%、镍质量百分含量为18%的γ-Α1203。质量百分比为30% 乙二醇水溶液以流量60g/h进入反应温度为230°C的催化剂床层,氢气压力为20MPa,氢气 的流量为^L/h ;液氨的流量为40g/h。反应结果为原料的转化率92. 5%,乙二胺选择性 71. 3%,乙醇胺选择性23. 2%哌嗪及哌嗪衍生物的有效选择性为4. 3%。对比例1反应器采用固定床管式反应器,内径25mm,管长1220mm,内装催化剂100ml,催化 剂为纯镍系加氢催化剂,30 %的乙二醇水溶液流量60g/h进入反应温度为230°C的催化剂 床层,氢气压力为22MPa,氢气的流量为55L/h ;液氨的流量为40g/h。反应结果为原料的转 化率10%,其中乙醇胺7. 8%,哌嗪及哌嗪衍生物的有效选择性为68. 7%。本对比例与实施例相比,原料的转化率明显低于实施例,基本上无乙二胺生成,成 品选择性差,副产物哌嗪及哌嗪衍生物多。对比例2在上述反应器中添加IOOml催化剂,催化剂的组成为含铜质量百分含量为15%、 钴质量百分含量为15%的r Α1203。30%的乙二醇水溶液流量60g/h进入反应温度为 250°C的催化剂床层,氢气压力为20MPa,氢气的流量为55L/h ;液氨的流量为42g/h。反应 结果为原料的转化率90%,产物选择性为乙醇胺12.6%,哌嗪及哌嗪衍生物的有效选择性 为 85. 5%本对比例与实施例相比,产品乙二胺的选择性很差,主要成品为副产物哌嗪及哌 嗪衍生物。
权利要求
1.一种负载型银钴或银镍还原氨解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催化剂载体,催化剂载 体上负载银和镍或银和钴,以催化剂总重计,载体上银的重量负载量为0.1 10%,钴或镍 的重量负载量为1 观%,余量为载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以催化剂总重计,载体上银的重量负载 量为1 4% ;钴或镍的重量负载量为5 14%。
3.根据权利1或2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的载体为硅胶、Y型的氧 化铝、粒径为10 120nm的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两种或多种的复合载体。
4.权利要求1的负载型银钴或银镍还原氨解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 下步骤(1)、将载体在400 600°C焙烧2 4小时;O)、向(1)步的载体中加入银盐溶液,在温度为10 25°C条件下浸渍4 对小时后, 烘干,然后将烘干产物置入钴盐或镍盐的溶液中,在温度为10 25°C条件下浸渍4 M小 时,烘干;(3)、将步骤(2)烘干后的固体在温度为400 1200°C焙烧2 8小时,通过循序升温 的方式进行还原,升温速率为0. 1 10°C /min,最终的还原温度为200 500°C,还原气体 中氢气的含量为0. 1 25%,其余为氮气;所述的银盐的浓度为0. 02 0. 5mol/L,钴盐或镍盐的浓度为0. 05 1. Omol/L ;银盐 溶液与载体的体积重量比为0. 5 20ml/g载体,钴盐溶液与载体或镍盐溶液与载体的体积 重量比均为0. 5 20ml/g载体。
5.根据权利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银盐的浓度为0.2 0. 5mol/L,钴 盐或镍盐的浓度为0. 5 1. Omol/L,载体与银盐溶液的重量体积比为5 10ml/g,载体与 钴盐溶液或载体与镍盐溶液的重量体积比均为5 10ml/g。
6.根据权利4或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银盐为硝酸银,钴盐为硝酸 钴、醋酸钴、硫酸钴中的一种或两种或多种,镍盐为硝酸镍、醋酸镍、硫酸镍中的一种或两种 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催化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应用在由醇类的还原 氨化制备胺类化合物的反应中。
8.根据权利7所述的催化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应用在由乙二醇的还原氨化制备乙 撑胺的反应中。
9.根据权利7所述的催化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反应的体积空速为0.3 lOh—1。
10.根据权利8所述的催化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反应的体积空速为0.3 lOh—1。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载型银钴或银镍还原氨解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催化剂包括载体和负载在载体上的活性组分,Co、Ni和Ag元素为活性组分,特别是Co和Ag组合或Ni和Ag组合的活性成分。其制备步骤以钴盐或镍盐与银盐为主要原料,经浸渍、烘干、高温焙烧、循序升温还原等步骤形成负载型的银钴或银镍催化剂,并将催化剂用于还原氨化醇类制备胺类化合物的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本催化剂制备条件温和、活性较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文档编号B01J23/89GK102091641SQ20101058873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日
发明者于学丽, 何光文, 华卫琦, 黎源 申请人:宁波万华聚氨酯有限公司,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