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除尘装置的混凝土粉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4180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带有除尘装置的混凝土粉罐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除尘装置的混凝土粉罐。



背景技术:

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通常包括有多种粉料。这些粉料会在制备混凝土之前提前注入到相对应的粉罐中。由于粉罐的高度较高,因此粉料注入的方式通常是利用输料管道由下往上进行输送。当粉料注入粉罐时会产生大量粉尘,这些粉尘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污染环境,因此粉罐通常都配置有相应的除尘机构。其中较为常见的除尘机构为袋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是利用纤维织物的过滤作用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当含尘气体进入袋式除尘器后,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灰斗,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在通过滤料时,粉尘被阻留,使气体得到净化。当滤袋使用时间长了,会在滤袋表面形成较厚的粉尘,这些粉尘会大大降低滤袋的清灰效果。现在的袋式除尘器虽然有些也配置有相应的清灰机构,但结构复杂,不利于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带有除尘装置的混凝土粉罐,其通过改进除尘装置,解决了传统除尘装置结构复杂不利于维护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带有除尘装置的混凝土粉罐,包括罐体和通过管道相连通的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包括壳体和布置在壳体内的多个滤袋,每个滤袋内部均布置有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的每一圈均与滤袋缝合在一起,以当螺旋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时,滤袋的袋面处于褶皱状态,当螺旋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时,滤袋的袋面处于平整状态,其中每个螺旋弹簧在滤袋的下端均设置有吊钩;

所述多个滤袋的上端均固定于一安装板上,并与所述安装板上的多个穿孔一对一连通,所述安装板设置在壳体内部而将滤袋悬设于下方,所述壳体在多个滤袋的下方水平布置有拉杆,每个滤袋均将螺旋拉簧的吊钩扣在拉杆上从而保持滤袋袋面平整;

所述壳体在安装板的下方开设有含尘气体入口,在安装板的上方开设有净化气体出口,所述含尘气体入口与罐体通过所述管道相连通。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混凝土粉罐带有除尘装置,该除尘装置主要采用袋式除尘的原理,而其中改进的部分在于对滤袋和清灰结构的设计。对于滤袋,本实用新型利用螺旋弹簧进行支撑并缝合,当螺旋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时,滤袋的袋面处于褶皱状态,当螺旋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时,滤袋的袋面处于平整状态,而由于螺旋弹簧本身为具有一定直径的圆,所以能够将滤袋支撑为筒状,构成气体过滤面。正常使用时,仅需利用螺旋弹簧底部的吊钩扣入到壳体内部的位于滤袋下方的拉杆上即可。而巧妙的是,该螺旋弹簧还能够实现对滤袋的清灰处理,即仅需拽着吊钩,让螺旋弹簧在拉伸、原长和压缩三种状态之间进行不停的切换(即不停的对螺旋弹簧进行拉放操作),便可让滤袋进行不停的抖动,从而让滤袋表面上堆积的粉尘抖落下来。而且每个滤袋能够进行单独的清灰处理,用户可根据粉尘的堆积情况进行确定是否需要对滤袋进行清灰处理。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粉罐所连接的除尘装置具有结构新颖、简单的特点,并能够按需对某个滤袋进行清灰处理,且清灰效果比较突出,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凝土粉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除尘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除尘装置的背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除尘装置的内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拉杆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参照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带有除尘装置的混凝土粉罐,包括罐体100和通过管道300相连通的除尘装置200,所述除尘装置200包括壳体210和布置在壳体210内的多个滤袋220,每个滤袋220内部均布置有螺旋弹簧230,所述螺旋弹簧230的每一圈均与滤袋220缝合在一起,以当螺旋弹簧230处于原长状态时,滤袋220的袋面处于褶皱状态,当螺旋弹簧230处于拉伸状态时,滤袋220的袋面处于平整状态,其中每个螺旋弹簧230在滤袋220的下端均设置有吊钩231;所述多个滤袋220的上端均固定于一安装板240上,并与所述安装板240上的多个穿孔241一对一连通,所述安装板240设置在壳体210内部而将滤袋220悬设于下方,所述壳体210在多个滤袋220的下方水平布置有拉杆250,每个滤袋220均将螺旋拉簧的吊钩231扣在拉杆250上从而保持滤袋220袋面平整;所述壳体210在安装板240的下方开设有含尘气体入口211,在安装板240的上方开设有净化气体出口212,所述含尘气体入口211与罐体通过所述管道300相连通。

在上述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除尘装置200的混凝土粉罐主要是对除尘装置200进行了改进。而除尘装置200的改进思想又主要在于滤袋220清灰方向。具体来说:

结合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200主要采用袋式除尘的原理,而其中改进的部分在于对滤袋220和清灰结构的设计。对于滤袋220,本实用新型利用螺旋弹簧230进行支撑并缝合,当螺旋弹簧230处于原长状态时,滤袋220的袋面处于褶皱状态,当螺旋弹簧230处于拉伸状态时,滤袋220的袋面处于平整状态,而由于螺旋弹簧230本身为具有一定直径的圆,所以能够将滤袋220支撑为筒状,构成气体过滤面。正常使用时,仅需利用螺旋弹簧230底部的吊钩231扣入到壳体210内部的位于滤袋220下方的拉杆250上即可。而巧妙的是,该螺旋弹簧230还能够实现对滤袋220的清灰处理,即仅需拽着吊钩231,让螺旋弹簧230在拉伸、原长和压缩三种状态之间进行不停的切换(即不停的对螺旋弹簧230进行拉放操作),便可让滤袋220进行不停的抖动,从而让滤袋220表面上堆积的粉尘抖落下来。而且每个滤袋220能够进行单独的清灰处理,用户可根据粉尘的堆积情况进行确定是否需要对滤袋220进行清灰处理。使用时,粉罐产生的含尘气体从含尘气体入口211送至除尘装置200的壳体210内部,经过滤袋220的袋面过滤后,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灰斗215,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在通过滤袋220时,粉尘被阻留,使气体得到净化,并从净化气体出口212送出。原理与现有的袋式除尘器原理相同,这里不再详细概述。

进一步的是,所述含尘气体入口211位于壳体210的其中一个侧壁上,所述壳体210在背对含尘气体入口211的另一个侧壁上设置有门体213,如图3所示。当门体213打开时,可以对壳体210内部的滤袋220情况进行检查,看是否需要进行清灰处理,以便及时发现滤袋220工作的异常。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是,所述壳体210在布置安装板240的高度位置设置有一对滑轨214,所述一对滑轨214布置在壳体210的另外一组相对侧壁上,所述安装板240的两侧开设有滑槽(未示出),并通过所述滑槽滑动连接在一对滑轨214上,如图4所示。这里,本实用新型将安装板240与壳体210之间采用了滑动连接,从而使得滤袋220单元可以在打开门体213后从壳体210中抽出(吊钩231从拉杆250中松出),更加方便了维护人员对滤袋220的情况检查。同时更进一步的是还可以进行滤袋220的更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是,结合图4-5理解,所述多个滤袋220在安装板240上呈多排布置,所述壳体210在每一排滤袋220的下方均布置有一拉杆250,同一排滤袋220的吊钩231扣在同一根拉杆250上。这里,滤袋220这样布置既方便吊钩231扣入拉杆250上,又显得更加整洁规范。

为方便拉杆250的操作与更换,本实用新型中多个拉杆250布置在一个拉杆框260上,所述拉杆框260的两侧滑动连接在壳体210的所述另外一组相对侧壁上,参照图4及图6所示。即拉杆250也能够从壳体210中抽出。这样布置的好处是能够方便用户对靠近壳体210内侧的滤袋220吊钩231在内侧拉杆250上的操作。同时也能够对拉杆250进行更换。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