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12628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品反应釜。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面上存在的食品反应釜的搅拌方式一般采用单一的桨式搅拌,即在反应釜搅拌轴上设有搅拌桨叶,通过搅拌轴的旋转来达到搅拌均匀的目的,但在食品搅拌反应的过程中,针对一些重大、粘度大、易沉积的非均相反应的原料,现有技术中的单一的桨式搅拌反应釜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容易造成原料搅拌不均匀,原料反应不充分,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食品反应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食品反应釜,所述食品反应釜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支撑架结构、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框体结构、位于所述框体结构上方的搅拌结构及清除装置,所述支撑架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之间的第二支撑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通孔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下方的第三支撑架,所述搅拌结构包括连接杆、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上的定位轴、位于所述连接杆下方的电机、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转轴、位于所述转轴两侧的凸块、第一搅拌叶、位于所述第一搅拌叶下方的第二搅拌叶、第三搅拌叶及位于所述转轴下方的支撑柱,所述转轴上设有螺纹,所述凸块呈长方体,所述凸块位于所述螺纹的下方,所述第一搅拌叶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二搅拌叶的上表面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搅拌叶的下表面呈圆弧状,所述第三搅拌叶呈树叶状,所述框体结构包括框体、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旋转杆及设置于所述旋转杆上的固定轴,所述清除装置包括支撑板及位于所述支撑板下方的弹片,所述弹片呈圆弧状,所述弹片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片的下端顶靠在所述框体的内壁。
[0007]所述第一支撑架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呈竖直状。
[0008]所述第二支撑架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架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固定连接。
[0009]所述第三支撑架设有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架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0]所述凸块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0011]所述支撑柱呈圆柱体,所述转轴的下表面中心处设有一呈圆柱形的凹槽,所述支撑柱的上端收容于所述凹槽中。
[0012]所述旋转杆的下表面的右端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旋转杆的左端穿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外侧。
[0013]所述固定轴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架及旋转杆的前后表面。
[0014]所述支撑板呈圆柱体,所述转轴穿过所述支撑板的上下表面。
[0015]所述框体呈U型,所述第三支撑架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食品反应釜结构简单,能够有效的对比重大、粘度大、易沉积的原料进行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并且能够有效清除釜底的沉积物,防止清除不干净导致后期使用时与其他原料混合,影响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食品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食品反应釜包括底座1、位于所述底座I上方的支撑架结构2、位于所述底座I上方的框体结构4、位于所述框体结构4上方的搅拌结构3及清除装置5。
[0019]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I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架结构2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架2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1之间的第二支撑架23、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1上的通孔22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架23下方的的第三支撑架24。所述第一支撑架2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架2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I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21呈竖直状。所述通孔2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1的中间位置,所述通孔22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架21的左右表面。所述第二支撑架2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架23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支撑架23的左右表面分别与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架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架2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支撑架24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结构3包括连接杆31、设置于所述连接杆31上的定位轴32、位于所述连接杆31下方的电机33、位于所述电机33下方的转轴34、位于所述转轴34两侧的凸块35、第一搅拌叶36、位于所述第一搅拌叶36下方的第二搅拌叶37、第三搅拌叶38及位于所述转轴34下方的支撑柱39。所述连接杆31呈圆柱体,所述连接杆31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架23的上下表面且与所述第二支撑架23滑动连接。所述定位轴32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架23及定位轴32,使得所述定位轴32与所述第二支撑架23位置相对固定。所述连接杆31的下表面与所述电机3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34的上端与所述电机33连接,所述转轴34呈圆柱体,所述转轴34上侧的周围设有螺纹341。所述凸块35呈长方体,所述凸块35位于所述螺纹341的下方,且与所述螺纹341具有一端距离,所述凸块35与所述转轴3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叶36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一搅拌叶36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搅拌叶36分别位于所述转轴34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搅拌叶36的两端与所述转轴3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搅拌叶37的上表面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搅拌叶37的下表面呈圆弧状,所述第二搅拌叶27的两端与所述转轴3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搅拌叶38呈树叶状,所述第三搅拌叶38的一端与所述转轴3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搅拌叶37包覆在所述第三搅拌叶38的周围。所述转轴34转动时,带动所述凸块35、第一搅拌叶36、第二搅拌叶37及第三搅拌叶38转动。所述支撑柱39呈圆柱体,所述转轴34的下表面中心处设有一呈圆柱形的凹槽,所述支撑柱39的上端收容于所述凹槽中。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结构4包括框体41、位于所述框体41上方的旋转杆42及设置于所述旋转杆42上的固定轴43。所述框体41呈U型,所述第三支撑架24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4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