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冷却系统的非叠层结构微反应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132169阅读:来源:国知局
距为10mm。
[0052]作为一种优选,圆柱体中冷却系统入口 1、外壳体中冷却系统入口 2、圆柱体冷却系统出口 3、外壳体中冷却系统出口 4均为半圆孔,入口 1、2和出口 3、4与外界相通,其余孔和连通槽均为密封(细节参见图2d、3d)。
[0053]使用时,反应物溶液分别自入口通道Al、Bl、C1经al、bl微通道在T型交叉口处共同进入cl微通道中,反应物在cl微通道中混合反应生成反应产物后最终经出口通道D1流出;反应物在cl微通道中混合反应产生的热量由均匀分布在cl微通道两侧的冷却系统的孔5中的冷却液带走。
[0054]每隔一定时间将表面设有微通道的圆柱体13从外壳体12中拆卸下来进行清洗。
[0055]实施例2
[0056]如图4a_4d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优实施例的带有冷却系统的圆锥体非叠层结构微反应器装置的爆炸分解图和装配图,其包含表面刻有微通道a2、b2、c2的圆锥体
23(细节参见图5a、5b),该圆锥体23外套外壳体22,外壳体22内表面设有与圆锥体23外表面的微通道a2、b2、c2接通的入口 A2、B2、C2和出口 D2通道(细节参见图6a、6b),在外壳体22上设置紧固加压盖21,通过紧固加压盖21对圆锥体23的加压促进圆锥体23的自密封作用,以保证微通道a2、b2、c2内的液体不会泄露,紧固加压盖21与外壳体22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同时在圆锥体23和外壳体22中设置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采用隔板式冷却孔,即分别在反应产物溶液通道c2两侧的圆锥体23和外壳体22上沿其(主体部件和外壳体)轴向打盲孔5(细节参见图4(1、513、613),孔5与孔5间铣连通槽6,孔5中镶入隔板7,冷却水从隔板7 —边流入,另一边流出,再经连通槽6依次进入相邻的孔5 (细节参见图5c、5d 和图 6c、6d)。
[0057]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圆锥体23与外壳体22之间采用过盈配合。
[0058]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圆锥体23外表面微通道有a2、b2、c2三条,其中反应物溶液通道a2、b2长度为圆锥体23所在截面圆周长的四分之一,反应产物溶液通道c2长度为圆锥体23周长的二分之一,接通方式为T型(细节参见图5a、5b)。
[0059]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外壳体22内的入口通道的数目为A2、B2、C2三条,A2、B2分别位于a2和b2通道的两端,呈对称性,C2位于T型交叉口处,作为第三种反应物溶液的接入口。出口通道D2数目为一条,位于c2通道的端处(细节参见图6a、6b)。
[0060]作为一种优选,各孔到对应的反应产物溶液通道表面的距离相等,呈环形分布(细节参见图4d)。
[0061]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孔,直径为10mm,孔间距为15mm。
[0062]作为一种优选,圆锥体中冷却系统入口 1、外壳体中冷却系统入口 2、圆锥体中冷却系统出口 3、外壳体中冷却系统出口 4均为半圆孔,入口 1、2和出口 3、4与外界相通,其余孔和连通槽均为密封(细节参见图5d、6d)。
[0063]使用时,反应物溶液分别自入口通道A2、B2、C2经a2、b2微通道在T型交叉口处共同进入c2微通道中,反应物在c2微通道中混合反应生成反应产物后最终经出口通道D2流出;反应物在c2微通道中混合反应产生的热量由均匀分布在c2微通道两侧的冷却孔中的冷却水带走。
[0064]每隔一定时间将表面设有微通道的圆锥体23从外壳体22中拆卸下来进行清洗。
[0065]实施例3
[0066]参照实施例1,本实施例只在圆柱体13中设置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采用隔板式冷却孔,即在反应产物溶液通道cl 一侧的圆柱体13上沿其轴向打盲孔5,孔5与孔5间设置连通槽6,孔5中镶入隔板7,冷却水从隔板7 —边流入,另一边流出,再经连通槽6依次进入相邻的孔5 ;从而有效防止微反应器微通道的堵塞和微反应器装置的局部过热。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中类似,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容易理解,不再赘述。
[0067]实施例4
[0068]参照实施例1,只在外壳体12中设置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采用隔板式冷却孔,即在反应产物溶液通道cl 一侧的外壳体12上沿其轴向打盲孔5,孔5与孔5间设置连通槽6,孔5中镶入隔板7,冷却液从隔板7 —边流入,另一边流出,再经连通槽6依次进入相邻的孔5 ;从而有效防止微反应器微通道的堵塞和微反应器装置的局部过热。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中类似,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容易理解,不再赘述。
[0069]实施例5
[0070]参照实施例2,本实施例只在圆锥体23中设置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采用隔板式冷却孔,即在反应产物溶液通道c2 —侧的圆锥体23上沿其轴向打盲孔5,孔5与孔5间铣连通槽6,孔5中镶入隔板7,冷却水从隔板7 —边流入,另一边流出,再经连通槽6依次进入相邻的孔5。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2中类似,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容易理解,不再赘述。
[0071]实施例6
[0072]参照实施例2,本实施例只在外壳体22中设置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采用隔板式冷却孔,即在反应产物溶液通道c2 —侧的外壳体22上沿其轴向打盲孔5,孔5与孔5间铣连通槽6,孔5中镶入隔板7,冷却液从隔板7 —边流入,另一边流出,再经连通槽6依次进入相邻的孔5。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2中类似,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容易理解,不再赘述。
[0073]本实用新型微反应器装置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加工成本低。尤其重要的是,当反应产物颗粒沉积在微通道内壁上时,可拆卸下来进行清洗,以防止微反应器微通道的堵塞,且拆装方便。更进一步地,装置中设置的冷却系统可有效吸收反应产生的热量,防止微反应器装置的局部过热。
[007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做任何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带有冷却系统的非叠层结构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反应器包含表面刻有微通道的主体部件,该主体部件外套外壳体,外壳体内表面设有与主体部件外表面的微通道接通的入口和出口通道,在外壳体上设置密封部件,将设有微通道的主体部件密封起来,以保证微通道内的液体不会泄露,且密封部件与外壳体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连接;在所述主体部件和/或所述外壳体中设置冷却系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冷却系统的非叠层结构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为隔板式冷却孔,即分别在反应产物溶液通道两侧的主体部件和/或外壳体上沿其轴向设置盲孔,孔与孔间设置连通槽,孔中设置隔板,冷却液体从隔板一边流入,另一边流出,再经连通槽依次进入相邻的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冷却系统的非叠层结构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呈环形分布,各孔到反应产物溶液通道表面的距离相等,所述环形分布的中心为:主体部件的中心轴线,或外壳体与主体部件共同的中心轴线。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冷却系统的非叠层结构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有孔与连通槽构成一个密封的冷却通道,该通道只有入口和出口与外界相通,所述入口和出口为半圆孔。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冷却系统的非叠层结构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直径为6-10mm,相邻孔之间的间距为10-15mmo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带有冷却系统的非叠层结构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件与外壳体之间采用过盈配合。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带有冷却系统的非叠层结构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件为圆柱体,所述外壳体的上下端面设有上盖、下盖作为密封部件,上盖、下盖共同将设有微通道的圆柱体密封起来,以保证微通道内的液体不会泄露,且上盖、下盖与外壳体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连接。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带有冷却系统的非叠层结构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件为圆锥体,圆锥体上端设有紧固加压盖,以实现对圆锥体的加压密封作用,紧固加压盖与外壳体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9.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带有冷却系统的非叠层结构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件外表面微通道,数目为2-4条,反应物溶液通道较短,反应产物溶液通道较长,接通方式为T型。10.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带有冷却系统的非叠层结构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内表面的入口通道,数目为2-4个,位置对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有冷却系统的非叠层结构微反应器,所述微反应器包含表面刻有微通道的主体部件,该主体部件外套外壳体,外壳体内表面设有与主体部件外表面的微通道接通的入口和出口通道,在外壳体上设置密封部件,将设有微通道的主体部件密封起来,以保证微通道内的液体不会泄露,且密封部件与外壳体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连接;在所述主体部件和/或所述外壳体中设置冷却系统。本实用新型可进行拆卸清洗和系统冷却,有效防止微反应器微通道的堵塞和微反应器装置的局部过热,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IPC分类】B01J19/00
【公开号】CN205042455
【申请号】CN201520686170
【发明人】陈乐生, 刘伟利, 王鹏鹏, 毛琳, 潘辉, 王蕾
【申请人】上海和伍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9月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