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1815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温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工业收尘设备。目前,普通的高温旋风分离器,主要由内、外筒体组成,内筒体的顶端为出风口,外筒体的侧壁上开有进风口,外筒体的下方有下锥斗和卸灰口,其工作时含尘气体从进口以12—20m/s的速度切向进入筒体形成准自由涡外旋流,自上而下运动至圆锥处随圆锥的收缩向中心收拢;到达内筒体半径范围便开始上升,转化成一股自下而上的内旋流,也称核心流属于强制涡流。据研究,筒中内外两旋流的分界面平均在0.65倍内筒体直径d的圆柱面上,长度等于出风口至锥底0.6d处,在如此长度上下两股高速旋流的分界面上必然形成短路气流和散乱涡流。另外直贯锥底的外旋流在锥底0.6d返回向上成内旋流处,正是收集下的粉尘排向筒外的必经之路,在此外必然形成二次扬尘。内旋流中心是筒内负压最大的地方,所以卸灰阀稍有泄露,外界空气将高速吸入筒内,使已沉降下来的粉尘重新卷入净化气流,使收尘效率大大降低,所以一般旋风收尘器的效率很难达到9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克服二次扬尘,提供一种收尘效率高的高温分离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对现有普通高温旋风分离器进行改进,特别是在其内筒体的下方增设一个分离钟罩,该分离钟罩的中心处装有排气芯管,分离钟罩的外沿与外筒体之间留有下灰间隙。为增加进风速度,让进风有序旋转流动,在本实用新型的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增设了螺旋片,形成螺旋进风道。经改进后的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罩上内外旋流交错的距离约为0.5d(d为内筒体直径),形成短路气流和散乱涡流的影响很小,阻力损失也小。2.外旋流折返向上成为内旋流约0.8d处皆为净化气流,无二次扬尘产生。粉尘富集层在吸入钟罩下的过程中在间隙里因磨擦损失失去部分能量减速,同时继续沿筒壁和锥体向下旋转收拢,在筒壁和罩下低速气流的磨擦作用下逐步失去能量流降到锥底,由卸灰口排出筒外,罩下被净化的气体以整体0.25m/s的速度旋转上升到排气芯管下口进入内筒体排出筒外。本实用新型的罩下内旋流对外旋流的干扰影响极小,也不可能形成高负压区,大大减少了二次扬尘。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图2是图1A处的放大图。实施例参见图1,采用耐温钢如1Cr18Ni9Ti制得本实用新型的内筒体2和外筒体3,内筒体2的顶端为出风口1,外筒体3的侧壁上开有进风口7,外筒体3的腰上焊有供安装使用的支承座4,外筒体3的下方接装下锥斗5,下锥斗5的下方为卸灰口装双翻板卸灰阀6,在内筒体2的下方装有一个锥形分离钟罩11,该钟罩11的中心处装有排气芯管10,钟罩11的外沿与外筒体3之间留有间隙12(见图2);为增加风速和使进风有序旋转流动,在内筒体2和外筒体3之间加装有螺旋片9,形成螺旋进风道8。本实用新型的运行原理简述如下含尘气体大于24m/s的速度从进风口(1)吸(吹)入螺旋风道(8)有序地旋转和向下运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气体中的粉尘甩向外壁,按壁面制作光洁度形成约等于风道宽度0.03—0.05的粉尘富集层,在外筒壁磨擦阻力的作用下,富集层的切向和轴向速度分别为Vq≤VfcosλVz≤Vfcos(90°—λ)式中Vf——进口风速Vq——切向风速Vz——轴向(向下)风速λ——风道外筒壁处的螺旋角当气流脱离螺旋风道继续旋转向下运行约0.5—1.1d到达分离钟罩(11);由于分离钟罩中心处的排气芯管(10)设计置于内筒体(2)内旋流中心负压最大处,使钟罩下呈负压状,当旋转气流到达分离钟罩(11)时粉尘富集层被旋转气流Vz生的正压头和罩下的负压从钟罩(11)与外筒体(3)的间隙(12)中挤、吸入钟罩下方,而净化气体在钟罩(11)的作用下沿钟罩锥面折向排气管排出。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运行中测得数据见下表<tablesid="table1"num="001"><table>粉尘种类含尘浓度(g/Nm3)粉尘含水率(%)进口风速(m/s)风温(℃)收尘率(%)炉灰4502455095消石灰402—3242095消石灰405—6242097水渣603—42410596铁矿粉803—42411099</table></tables>权利要求1.用于工业收尘中的一种高温分离器,具有内筒体和外筒体,内筒体的顶端为出风口,外筒体的侧壁上开有进风口,在外筒体的下方有下锥斗和卸灰口,其特征是在内筒体的下方加装有一个分离钟罩,该分离钟罩的中心处装有排气芯管,分离钟罩的外沿与外筒体之间留有下灰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增设了螺旋片,形成螺旋进风道。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用于工业收尘中的一种高温分离器,它主要由内、外筒体组成,在外筒体的下方有下锥斗和卸灰口,特别是:在内筒体的下方加装了一个分离钟罩,该分离钟罩的中心处装有排气芯管,分离钟罩的外沿与外筒体之间留有下灰间隙;本实用新型大大减少了二次扬尘,使收尘效果得到明显提高,特别适用于炼钢、发电、旋转窑等高温高粉尘环境下收尘。文档编号B04C5/00GK2414843SQ00229478公开日2001年1月17日申请日期2000年3月22日优先权日2000年3月22日发明者熊承庆,程松,吕雪峰申请人:黄石市建材节能设备总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