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集成式油气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4796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油气分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置集成式油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现有发动机的强制曲轴箱通风结构为油气预滤器加上外挂的油气分离器(滤芯、撞击式、旋风式等结构)。其中油气预滤器集成在缸盖罩内或装配在缸盖罩上,采用非金属密封衬垫板的密封垫片密封,经过油气预滤器,将大直径的油滴分离开,小直径的油滴随气体进入外挂的油气分离器,由外挂的油气分离器(旋风式、撞击式或滤芯式)收集小直径油滴,通过回油管回到油底壳。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集成式油气分离器,采用缸内回油,简化零件数量和结构,方便布置,节约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置集成式油气分离器,该油气分离器用来固定安装在缸盖罩上,缸盖罩上具有油气混合气出口和回油口,其特征在于,该油气分离器包括:壳体,该壳体的周边凸出有凸缘,该凸缘用来与缸盖罩固定,壳体上与油气混合气出口对准的位置设有开口,壳体包括过滤腔和回油腔,开口靠近过滤腔;粗滤结构,其包括若干交错排列的挡板,粗滤结构设置在过滤腔的上游端;精滤结构,其包括孔板和设置在孔板后侧的导流板,精滤结构设置在过滤腔的下游端,经过精滤结构的油气混合气进入回油腔;压力调节阀,其设置在回油腔的顶端,压力调节阀的出口连接有出气管;以及回油单向阀,其设置在回油腔的底端,回油单向阀与回油口接通。

优选地,回油腔内设置有旁通阀,旁通阀与回油口接通。

优选地,壳体呈阶梯形状,回油腔下沉与过滤腔。

优选地,压力调节阀设置在回油腔的顶部的外侧,出气管在回油腔内部与压力调节阀的出口接通后从回油腔穿出。

优选地,壳体包括外壳和底壳,底壳扣合在外壳的下侧,凸缘设在外壳的边缘处,凸缘的内侧设有用来安装密封条的密封槽。

优选地,挡板固定在底壳的底壁上,孔板和导流板固定在外壳的顶壁内侧。

优选地,外壳和底壳的衔接处形成开口。

优选地,导流板的板面上设有若干齿形凸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粗滤结构和精滤结构集成化设计,通过不同分离结构来达到对大小直径油滴的分离,并且安装在同一个壳体结构中,分离后的油滴通过回油腔和回油单向阀回到曲轴箱,采用缸内回油,不需要再增加外挂的油气分离器和回油管,简化零件数量和结构,对空间紧凑的发动机更方便布置,并且采用塑料件,比原金属件重量轻,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内置集成式油气分离器固定在缸盖罩上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内置集成式油气分离器固定在缸盖罩上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内置集成式油气分离器2,该油气分离器用来固定安装在缸盖罩1上,缸盖罩1上具有油气混合气出口和回油口,该油气分离器2包括壳体、粗滤结构、精滤结构、压力调节阀26以及回油单向阀28,其中壳体的周边凸出有凸缘,该凸缘用来与缸盖罩1固定,壳体上与油气混合气出口对准的位置设有开口211,壳体包括过滤腔(设置粗滤结构和精滤结构的空间)和回油腔27,开口211靠近过滤腔,粗滤结构包括若干交错排列的挡板23,粗滤结构设置在过滤腔的上游端,粗滤结构通过迷宫式的错开档板结构对油气中的大直径油滴进行分离。精滤结构包括孔板241和设置在孔板241后侧的导流板242,精滤结构设置在过滤腔的下游端,精滤结构通过相交错的几组不同数量不同孔径的孔板241和导流板242,对经过粗滤结构后的油气中的小直径油滴进行加速撞击分离,经过精滤结构的油气混合气进入回油腔27,本实施例的油气分离器2内集成了粗滤结构和精滤结构,曲轴箱进入的油气经过两次油气分离后,收集的油滴进入回油腔27,气体经分离后从出气管261离开油气分离器2。压力调节阀26设置在回油腔27的顶端,压力调节阀26的出口连接有出气管261,压力调节阀26来调节油气分离器2的进出气口压差,防止进出气口压差过大,造成油气流速太大,过滤效率偏低。回油单向阀28设置在回油腔27的底端,回油单向阀28与回油口11接通,分离后的油滴进入回油腔27,到达一定液面后,产生压力差,使回油单向阀28打开,油滴回到油底壳。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回油腔27内设置有旁通阀25,旁通阀258与回油口11接通。本方案中,旁通阀25在油气分离器2的进出气口压差出现异常过大时打开,使油气不经精滤直接出气,防止曲轴箱内部压力出现异常,对发动机出现损坏。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壳体呈阶梯形状,回油腔27下沉与过滤腔。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压力调节阀26设置在回油腔27的顶部的外侧,出气管261在回油腔27内部与压力调节阀26的出口接通后从回油腔27穿出。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壳体包括外壳21和底壳22,底壳22扣合在外壳21的下侧,凸缘设在外壳21的边缘处,凸缘的内侧设有用来安装密封条的密封槽212。本方案中,凸缘的内侧上开密封槽,油气分离器2通过螺栓3上紧到缸盖罩1上。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挡板23固定在底壳22的底壁上,孔板241和导流板242固定在外壳21的顶壁内侧。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外壳21和底壳22的衔接处形成开口211。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导流板242的板面上设有若干齿形凸起。

上述方案中,油气分离器可以通过螺栓和橡胶垫片固定在缸盖罩1上,通过内部的粗滤结构和精滤结构,使缸内的油气分离,油气分离器内置回油腔27,分离出的油滴集中在回油腔27中,通过油面压力差打开回油单向阀28,分离出来的油滴回流到油底壳。此结构不需要再接外挂的油气分离器和回油管装置来收集分离出来的油滴,使零件数量减少,更方便在发动机上布置,且成本更低。而且,粗滤结构采用挡板结构,挡板结构与壳体可以注塑一体,避免渗漏风险。同样的,油气分离器2的壳体、粗滤结构、旁通阀和压力调节阀的外壳采用注塑工艺,成本低,重量轻。

综上,本实施例的内置集成式油气分离器2,通过将粗滤结构和精滤结构集成化设计,通过不同分离结构来达到对大小直径油滴的分离,并且安装在同一个壳体结构中,分离后的油滴通过回油腔27和回油单向阀28回到曲轴箱,采用缸内回油,不需要再增加外挂的油气分离器和回油管,简化零件数量和结构,对空间紧凑的发动机更方便布置,并且采用塑料件,比原金属件重量轻,节约成本。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