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碟式换热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928214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碟式换热器工作方式灵活,即可工作于同向换热模式,又可以工作于逆向换热模式,方便各种热交换系统的互联互通。
[0060]优选地,本发明的碟式换热器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可以根据需要,将M个该碟式换热器的第一流体出入口 21和第二流体出入口 34对应连接,串联在一起使用,进一步增大换热面积和换热时间,以提高换热效果。其中2 <Μ< 10000ο
[0061]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发明的碟式换热器有了清楚的认识。
[0062]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例如:
[0063](I)换热板、盖板和蜗壳还可以选用其他结构;
[0064](2)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65](3)上述实施例可基于设计及可靠度的考虑,彼此混合搭配使用或与其他实施例混合搭配使用,即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更多的实施例。
[0066]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碟式换热器可用于航空、化工、发电、冶金等行业,能够解决现有换热器存在结构复杂、流动损失大、容易泄露、不易维护保养的缺点,本发明的换热器是一种结构简洁、流动损失小、不容易泄露、容易维护保养的换热器。
[0067]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碟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蜗壳(30)、上盖板(20)、下盖板(20’)和碟式换热板(10),其中, 所述碟式换热板(10)为双面圆形碟状结构,其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中心部位为圆形区(11),圆形区的四周为波纹结构; 所述上盖板(20)和下盖板(20’)为尺寸与碟式换热板(10)匹配的圆形盖板,其朝向外侧的一面设有流体出入口,其朝向内侧的一面上具有与波纹结构对应的肋片; 所述蜗壳(30)为对称设置的双层环形结构,上层环形结构(35)和下层环形结构(36)均设有流体出入口; 上盖板(20)的肋片与碟式换热板上表面的波纹结构形成由内至外的流体通道,该流体通道由蜗壳的上层环形结构(35)所环绕,并与上层环形结构(35)内部连通; 下盖板(20’)的肋片与碟式换热板下表面的波纹结构形成由内至外的流体通道,该流体通道由蜗壳的下层环形结构(36)所环绕,并与下层环形结构(36)内部连通;流入碟式换热器的冷流体和热流体经圆形区(11)和流体通道实现热交换,并排出碟式换热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碟式换热板(10)的该波纹结构由N个波峰(12)和N个波谷(13)围绕圆形区(11)相间排列形成,波峰(12)和波谷(13)形成N个波纹型流体通道,流体通道由中心向外、沿径向分为内环过渡段(14)、平直段(15)和外环过渡段(16),其中 1000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碟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盖板朝向外侧的一面的中心部位为第一流体出入口(21),第一流体出入口(21)四周沿径向排列N个内环肋片(23),其尺寸与碟式换热板的内环过渡段(14)匹配,内环肋片(23)沿径向四周为环形平面区(22),其宽度与碟式换热板的平直段长度相同,环形平面区(22)沿径向四周为N个外环肋片(24),其分别与N个内环肋片(23)位置正对,其尺寸与碟式换热板的外环过渡段(16)匹配,内环肋片(23)、环形平面区(22)和外环肋片(24)分别与碟式换热板的内环过渡段(14)、平直段(15)和外环过渡段(16)相咬合,形成封闭的流体通道,其中2 < N < 10000。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碟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下盖板(20)、(20’)和碟式换热板的上、下表面咬合后与蜗壳(30)密封连接,碟式换热板上、下表面的碟式换热板出口(19)分别与上、下层环形结构的蜗壳入口(31)光滑连接,蜗壳入口(31)连接环状的蜗壳周向通道(32),蜗壳周向通道末段为向外侧偏转的蜗壳出口段(33),蜗壳出口段顶端为第二流体出入口(34)。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碟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碟式换热器工作于同向换热模式,即冷、热流体均由第一流体出入口( 21)流入碟式换热器、由第二流体出入口( 34)流出碟式换热器;或均由第二流体出入口(34)流入碟式换热器、由第一流体出入口(21)流出碟式换热器; 或者,所述碟式换热器工作于逆向换热模式,即冷流体由第二流体出入口(34)流入碟式换热器、由第一流体出入口(21)流出碟式换热器,热流体由第一流体出入口( 21)流入碟式换热器、由第二流体出入口(34)流出碟式换热器;或者热流体由第二流体出入口(34)流入碟式换热器、由第一流体出入口(21)流出碟式换热器,冷流体由第一流体出入口(21)流入碟式换热器、由第二流体出入口(34)流出碟式换热器。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碟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M个所述碟式换热器的第一流体出入口(21)和第二流体出入口(34)对应连接,组成串联式碟式换热器组,其中2 < M < 10000。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碟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区(11)为平面或波纹结构;和/或流体通道引导线(17)为直线、曲线或折线,流体通道引导线(17)的方向沿径向或与径向成一定角度;和/或流体通道截面曲线(18)为正弦曲线、折线或圆弧加直线。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碟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碟式换热板(10)经整体冲压、整体铸造或整体车铣工艺加工制成;和/或碟式换热板的材料为高温合金、不锈钢、铝或铜。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碟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盖板的直径与碟式换热板的直径相同;和/或内环肋片和外环肋片的数量与碟式换热板的波峰数量相同或者多于波峰数量。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碟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蜗壳出口段(33)为扩张通道。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碟式换热器,其包括蜗壳、上、下盖板和碟式换热板,碟式换热板具有圆形区和波纹结构;上、下盖板具有流体出入口和肋片;蜗壳的上、下层环形结构均设有流体出入口;上、下盖板的肋片与波纹结构形成流体通道,该流体通道由上、下层环形结构所环绕并与其内部连通;冷、热流体经圆形区和流体通道实现热交换。该碟式换热器流体通道,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流动折转少,流体损失小、通流性能好;力学性能好、膨胀性能好,无焊点不容易泄漏,易于加工,便于拆卸和清洗;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不易变形;热交换方式多样,换热效果好;可将多个碟式换热器串联在一起使用。
【IPC分类】F02C7/08
【公开号】CN105715381
【申请号】CN201610059323
【发明人】李钢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8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