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锌锡硫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68828阅读:761来源:国知局
铜锌锡硫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光伏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锌锡硫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四元化合物Cu2ZnSnS4(CZTS) 与目前光电转化效率最高、研究与应用最为广泛的光吸收层材料Cu(In,Ga)Se2(CIGS)具有相似的晶体结构,而又不含稀贵元素和有毒元素,被普遍认为是可望替代昂贵CIGS的最佳材料之一,已成为目前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CZTS的带隙宽度约为1.5eV,接近单结太阳能电池所需的最佳带隙宽度(1.45eV)。同时由于是直接带隙,CZTS具有超过104cm-1的光吸收系数,这使得只需要1~2微米厚度即可吸收大部分的入射太阳光。基于CZTS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也已经达到12.6%,已接近实用的要求。

目前研究制备CZTS薄膜材料的方法有真空和非真空的制备方法。真空法能够较精密地控制膜层的组分,获得高质量的CZTS薄膜,但由于真空法制备薄膜材料必须在高真空下进行、需要昂贵的真空设备、高纯度的原料,同时还存在着原料利用率不高、工艺复杂、难以实现膜层的大面积和连续沉积等问题。这些缺陷限制了CZTS电池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非真空方法中,最常见的是电沉积法,该方法可在低温和非真空条件下进行大面积、多元组分、持续的薄膜沉积,具有设备和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界面结合好、材料利用率高(超过95%)等优点。因此用此方法制备太阳能电池用CZTS薄膜成为降低真空法成本、获得大面积高质量薄膜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由于铜元素在铜锌锡硫生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促进了铜锌锡硫薄膜结晶性能的改善及晶粒的长大。而在Mo基底上电化学沉积的贫铜的方法制备的铜锌锡硫薄膜形貌较差,疏松多孔且颗粒大小不均匀,退火后的显微结构照片如图1所示。故传统电沉积工艺一般沉积富铜的铜锌锡硫预制层并退火,以保证薄膜质量,退火后的显微结构照片如图2所示。但是部分富铜相以Cu2-xS的形态存在于薄膜表面,由于该物相导电性能良好,在后续电池制备中容易导致电池的短路。为解决该问题,大多数研究机构采用的办法是采用氰化钾(KCN)刻蚀薄膜表面的Cu2-xS,此方法保证了薄膜的结晶质量并有效避免了因Cu2-xS引起的电池短路。但KCN作为一种具有剧毒的化学试剂,极大程度上限制了电沉积工艺制备铜锌锡硫的大规模应用及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铜锌锡硫薄膜的制备方法,能采用无毒物质制备铜锌锡硫薄膜。

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铜锌锡硫薄膜,适合采用无毒物质制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首先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锌锡硫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配制电解液,所述电解液至少包含:铜离子、锌离子、锡离子、硫离子、助剂以及溶剂;

将表面镀有Cu层的基板置入所述电解液中,采用免刻蚀电化学沉积工艺在所述基板上沉积形成铜锌锡硫薄膜,所述铜锌锡硫半导体薄膜的结构式为CuZnaSnbSc,其中,a∈[0,2],b∈[0,2],c∈(0,5]。

进一步的,所述Cu层厚度为10nm~1000nm。

进一步的,采用溅射、蒸发或电沉积工艺在所述基板表面形成所述Cu层。

进一步的,所述电解液的溶剂为水或者有机溶剂,电解液中的铜离子、锌离子、锡离子和硫离子的摩尔浓度分别为0~0.15mol/L、0~0.30mol/L、0~0.50mol/L和0~0.3mol/L。

进一步的,所述助剂为络合剂,络合剂的摩尔浓度为0.01~1mol/L,所述络合剂选自柠檬酸钠、硫氰化钾、焦磷酸钾、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氨三乙酸、羟基亚乙基二膦酸、酒石酸、氨基磺酸、氰化钾、氟化氨和乙二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电解液的pH值范围为0.3~13。

进一步的,所述助剂为能提高电解液的导电性且消除反应离子电迁移的支持电解质。所述的支持电解质选自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氯化铵、氯化锂、硫酸锂、硝酸锂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采用免刻蚀电化学沉积工艺在所述基板上沉积形成铜锌锡硫薄膜时,工作电极电位为-6.0~ 1.5V(vsSCE,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沉积温度为20~150℃,沉积时间为10~150分钟,制得薄膜厚度为0.01~5μm。

进一步的,所述将沉积形成的铜锌锡硫薄膜置于含S的气氛条件下热处理,热处理的温度范围为250~550℃,热处理时间为0.1~5.5小时。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铜锌锡硫薄膜,所述铜锌锡硫薄膜的结构式为CuZnaSnbSc,其中,a∈[0,2],b∈[0,2],c∈(0,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免刻蚀电化学沉积制备铜锌锡硫薄膜的方法,在基底上镀制一层预定厚度的Cu,在镀Cu的基底上沉积符合化学计量比或略贫铜的铜锌锡硫预制层。在后续退火过程中,熔融态的铜硫相促进了Zn与Sn元素的迁移,有利于薄膜的生长。该工艺下获得的薄膜具有与采用富铜薄膜后刻蚀处理的薄膜相当的形貌及结晶性能。

该方法不仅能避免采用物理气相沉积 (PVD) 法和化学气相沉积 (CVD) 法存在的工艺和设备复杂、成本高昂、难以大规模生产等不足,也能有效克服传统电沉积法工艺必须使用剧毒的刻蚀剂等问题。采用免刻蚀电沉积工艺制备的铜锌锡硫薄膜具有薄膜形貌好、成分可控、膜层附着力强、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和易于实现大面积沉积等优势,是推广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高质量太阳能电池用铜锌锡硫半导体薄膜的有效手段。

因此,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恒电位或恒电流沉积铜锌锡硫薄膜必须使用剧毒的KCN对富铜薄膜进行刻蚀处理所带来的难题。该制备方法避免使用了剧毒的刻蚀剂且成本低,易于实现铜锌锡硫薄膜大面积沉积,有利于其大规模工业推广与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在Mo基底上电化学沉积贫铜薄膜经退火后的薄膜形貌。

图2是现有的在Mo基底上电化学沉积富铜薄膜经退火后的薄膜形貌。

图3是本发明铜锌锡硫薄膜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步骤示意图。

图4是在本发明铜锌锡硫薄膜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制得的铜锌锡硫薄膜经退火后的薄膜形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而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铜锌锡硫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S11,配制电解液,所述电解液至少包含铜离子、锌离子、锡离子、硫离子、助剂以及溶剂的电解液,提供制备铜锌锡硫薄膜的必要离子;

步骤S12,将表面镀有Cu层的基板置入所述电解液中,采用免刻蚀电化学沉积工艺在所述基板上沉积形成铜锌锡硫薄膜,并产生Zn1-2S1~3、CuS1~3、CuZn1~2S1~4或CuZn0.01~2Sn0.01~2S0.01~5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 所述铜锌锡硫薄膜的结构式为CuZnaSnbSc,其中,a∈[0,2],b∈[0,2],c∈(0,5]。

本发明通过采用电解液来提供制备铜锌锡硫薄膜的必要离子,并配合免刻蚀电化学沉积工艺在所述基板上沉积形成铜锌锡硫薄膜,制备的铜锌锡硫薄膜具有薄膜形貌好、成分可控、膜层附着力强、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和易于实现大面积沉积等优势,并且避免了使用剧毒KCN。

所述Cu层厚度为10nm~1000nm,采用整体贫铜,生成的薄膜表面将不会有针状的Cu2-xS存在,避免对薄膜进行KCN刻蚀处理。

具体实施时,本发明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采用溅射、蒸发或电沉积工艺在所述基板表面形成所述Cu层。

采用这些工艺镀铜,有利于制备厚度一致的贫铜表面。

所述电解液的溶剂为水或者有机溶剂,电解液中的铜离子、锌离子、锡离子和硫离子的摩尔浓度分别为0~0.15mol/L、0~0.30mol/L、0~0.50mol/L和0~0.3mol/L。上述电解液是制备铜锌锡硫薄膜的必备原材料,为制备铜锌锡硫薄膜提供必要离子。

所述助剂为络合剂,摩尔浓度为0.01~1mol/L,成份选自柠檬酸钠、硫氰化钾、焦磷酸钾、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氨三乙酸、羟基亚乙基二膦酸、酒石酸、氨基磺酸、氰化钾、氟化氨和乙二胺中的一种或几种。上述络合剂是制备铜锌锡硫薄膜的必备原材料,可形成稳定的新离子,用于制备形貌好、成分可控的薄膜。

具体实施时,还可采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将所述电解液的pH调整到范围为0.3~13,通过PH值的调整可以控制电沉积过程中金属离子的析出以及成膜速度。

所述助剂为能提高电解液的导电性且消除反应离子电迁移的支持电解质,所述支持电解质可选自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氯化铵、氯化锂、硫酸锂、硝酸锂的一种或几种。通过采用上述支持电解质,可以提高电解液的导电性且消除反应离子电迁移,提高铜锌锡硫薄膜在基板上的附着力。

所述采用免刻蚀电化学沉积工艺在所述基板上沉积形成铜锌锡硫薄膜时,工作电极电位为-6.0~ 1.5V(vsSCE),沉积温度为20~150℃,沉积时间为10~150分钟,制得薄膜厚度为0.01~5μm。上述工艺为制备铜锌锡硫薄膜的基本工艺,通过上述工艺可制备低成本、高质量的铜锌锡硫薄膜。

所述将沉积形成的铜锌锡硫薄膜置于含S的气氛条件下热处理,热处理的温度范围为250~550℃,热处理时间为0.1~5.5小时。熔融态的铜硫相促进了Zn与Sn元素的迁移,有利于薄膜的生长,改善了薄膜的结晶质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铜锌锡硫薄膜,所述铜锌锡硫薄膜的结构式为CuZnaSnbSc,其中,a∈[0,2],b∈[0,2],c∈(0,5]。上述铜锌锡硫薄膜制备过程中未使用剧毒的KCN,其铜锌锡硫薄膜具有形貌好、成分可控、膜层附着力强、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和易于实现大面积沉积等优势。

以下提供几个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铜锌锡硫薄膜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

实施例1

采用溅射工艺,在Mo玻璃基底上镀制50nm厚度的Cu。在溶质组成为0.15mol/L Cu(NO3)2,0.30mol/L ZnCl3,0.5mol/L SnCl3,0.30mol/L H2SO3,1mol/L 氯化钾,1mol/L 柠檬酸三钠的500ml水溶液中,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将其pH调整至0.3;以镀Cu的Mo玻璃为工作电极,大面积Pt网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SCE)为参比电极;工作电极电位0.5V(vsSCE),在阴极基底上沉积3~5微米厚的含铜、锌、锡和硫的薄膜CuZnaSnbSc,其中,a∈[0,2],b∈[0,2],c∈(0,5];电解液体系温度为80℃,沉积时间为10分钟。最后将制得的铜锌锡硫薄膜置于含S的氩气中,在250℃温度下热处理5.5小时。

实施例2

采用电沉积工艺,在Mo玻璃基底上镀制80nm厚度的Cu。在溶质组成为0.003mol/L CuCl2,0.01mol/L ZnCl3,0.001mol/L SO2,0.1mol/L 氯化锂,0.2mol/L 柠檬酸三钠的500ml水溶液中,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将其pH调整至1.8;以镀Cu的Mo玻璃为工作电极,大面积石墨片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SCE)为参比电极;工作电极电位-0.6V(vsSCE);在阴极基底上沉积0.1~2微米厚的含铜、锌和硫的CuZn1~2S1~4薄膜;电解液体系温度为20℃,沉积时间为20分钟。

实施例3

实施例2中的Cu的厚度由80nm调至95nm,沉积电位调至1.5V(vsSCE),其他条件不变,最终可得到形貌更好的CuZnaSb薄膜材料,其中,a∈[0,2],b∈(0,5]。

实施例4

采用电沉积工艺,在Mo玻璃基底上镀制105nm厚度的Cu。在溶质组成为0.02mol/L CuSO4,0.04mol/L Zn2(SO4)3,0.1mol/L Sn2(SO4)3,0.04mol/L SO2,1mol/L 硫酸钠的500ml二甲基亚砜(DMSO)与水混合体系中(摩尔比为1:1~50:1),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将其pH调整至5;以镀Cu的Mo为工作电极,大面积Pt网为对电极,双盐桥系统连接的饱和甘汞电极(SCE)为参比电极;工作电极电位-2.5V(vsSCE);在阴极基底上沉积3~5微米厚的含铜、锌、锡和硫的薄膜CuZnaSnbSc,其中,a∈[0,2],b∈[0,2],c∈(0,5];电解液体系温度为80℃,沉积时间为90分钟。最后将制得的铜锌锡硫薄膜置于含S的真空中,在400℃温度下热处理3.1小时。

实施例5

用二甲基甲酰胺(DMF)代替实施例4中的二甲基亚砜(DMSO)和水,其他与实施例4相同,最终可制备出铜锌锡硫薄膜材料。

实施例6

采用蒸发工艺,在Mo玻璃基底上镀制210nm厚度的Cu。在500ml用摩尔比为1:1.5~1:3.0的氯化胆碱(C5H14ONCl)和尿素((NH2)2CO)混合成的离子液体中溶解0.04mol CuCl2,0.04mol ZnCl3,0.02mol SnCl3,0.06M SCl4(均为无水氯化物),并以此为光电解体系,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将其pH调整至4;以镀Cu的Mo为工作电极,大面积Pt网为对电极,Pt丝为参比电极;工作电极电位-0.8V(vsSCE);在基底上沉积0.01~1微米厚的含铜、锌、锡和硫的薄膜CuZnaSnbSc,其中,a∈[0,2],b∈[0,2],c∈(0,5];电沉积过程在氩气或氮气气氛的手套箱中进行(含水量为1ppm以下),电解液体系温度为150℃,沉积时间为10分钟。

以上实施例中,不同参数做出的产品不同主要为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制备铜锌锡硫薄膜方法的普适性,通过以上实施例制备的产品虽然形貌、成分都有所差异,但是按照以上实施例均可制备出相应的薄膜材料。

通过以上实施例实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比了传统电沉积制备铜锌锡硫薄膜方法与本发明制备铜锌锡硫薄膜方法所制备的薄膜形貌,图1、图2、图4给出了不同工艺下制备铜锌锡硫薄膜经退火后的形貌分析。通过扫描电镜形貌可以观察到,在图1中Mo基底上电化学沉积的贫铜铜锌锡硫薄膜形貌较差,疏松多孔且颗粒大小不均匀,在图2中Mo基底上电化学沉积的富Cu铜锌锡硫薄膜经过KCN刻蚀后获得的薄膜形貌较前者有了大幅改善,表面形貌变得致密平整且颗粒均有所长大,符合高效率器件的要求,这得益于Cu在铜锌锡硫薄膜生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但是薄膜表面附着较多细小颗粒,经检测该颗粒为富铜相。而在图4中采用本发明方法在镀Cu的Mo基底上电化学沉积的贫Cu铜锌锡硫薄膜获得了与经过KCN刻蚀的富Cu铜锌锡硫薄膜相当的形貌,这说明在Mo基于上镀制一层Cu亦促进了薄膜的生长。此外,由图4样品表面形貌图可知,由于采用了薄膜整体贫铜的成分,故薄膜表面并未有针状的Cu2-xS的存在,不需要再对薄膜进行KCN刻蚀处理,这说明该工艺不但获得了与传统电沉积工艺质量相当的铜锌锡硫薄膜,而且实现了贫铜薄膜免KCN刻蚀的制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围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