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带预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8516阅读:1352来源:国知局
皮带预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皮带预紧装置。



背景技术:

传动系统作为设备的动力来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不仅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也是整个设备中必不可少的部件。在持续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作用力的原因,传动系统中的皮带会随之变松,因此会造成整个传动系统输出的动力不足。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预紧维护,以便提供持续稳定的动力。

但是在实际过程维护过程中,需要将传动系统的部分零部件拆开,然后预紧工具预紧,最后,有需要将拆开的零部件还原。该维护过程不仅复杂,而且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皮带预紧装置,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皮带预紧装置,用于预紧传动系统中的皮带,包括顶针和用于提供预紧动力的扳手;所述顶针插接于所述传动系统的顶盖上;所述扳手通过顶盖上的通孔,与传动系统中的皮带轮相啮合;所述顶针穿过顶盖,其底部位于传动系统中的传动轮的上方;所述传动轮与所述皮带轮相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扳手包括手柄和位于手柄底部的齿轮座。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座与所述皮带轮相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轮包括齿圈、输出齿轮和双连齿轮;所述齿圈、输出齿轮分别与所述双连齿轮相啮合;所述齿圈底部设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顶针位于所述齿圈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上还设有用于盖住所述通孔的预紧孔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皮带预紧装置,通过在皮带轮的顶盖上开设用于预紧扳手的通孔,同时在于皮带轮相啮合的传动轮的上方设置用于顶住其的顶针,该顶住插接于所述顶盖上。在所述传动系统正常运转的时候,顶针插在顶盖上。需要预紧时,只需将扳手通过该通孔插下去,底部与皮带轮相啮合,然后用力将顶针顶住,使得传动轮与皮带轮的啮合脱开,因此当用扳手转动时,带动皮带轮转动,此时传动轮不会随之转动,进而完成皮带的预紧。完成后,松开顶针,则传动轮恢复与皮带轮的啮合,抽出扳手即可。该过程简单、快捷,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皮带预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皮带预紧装置中传动轮配合顶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皮带预紧装置中传动轮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皮带预紧装置在使用中的状态图。

图中:

1:预紧孔盖 2:顶针

3:扳手

31:手柄 32:齿轮座

4:传动系统

41:皮带轮 42:皮带

43:顶盖

431:通孔

44:传动轮

441:齿圈 442:输出齿轮 443:双连齿轮 44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皮带预紧装置,用于预紧传动系统4中的皮带42,其包括顶针2和扳手3,所述传动系统4设有一顶盖43,所述预紧孔盖1和顶针2都分别插接于所述顶盖43上,其中所述顶盖43上设有一通孔431,扳手3则通过所述通孔431插入后,与传动系统4中的皮带轮41相啮合;所述顶针2同样穿过顶盖43,然后其底部位于传动系统中的传动轮44的上方,同时所述传动轮44与所述皮带轮41相啮合。

如图4所示,使用过程中,将扳手3通过通孔431插入到传动系统4中,与所述皮带轮41相啮合。接着用力按下所述顶针2,所述顶针2的底部则将传动轮44压下后,使得所述传动轮44与皮带轮脱离啮合。然后转动扳手3,则轻松完成预紧功能。最后,只需放开顶针2,抽回扳手3即可。整个过程简单、快捷。

具体的,所述扳手3具体包括有手柄31和位于手柄底部的齿轮座32;所述手柄31用于提供握持的部位;所述齿轮座32用于与所述皮带轮41啮合。

如图3所示,所述传动轮44包括齿圈441、输出齿轮442和双连齿轮443,所述齿圈441和输出齿轮442分别与所述双连齿轮443相啮合,并且在所述齿圈441的底部还设有弹簧444,具体地,所述顶针2则位于所述齿圈441的上方。

也就是说,当用力按压顶针2后,所述弹簧444受力变形,带动所述齿圈441下移,从而使得所述齿圈441脱离了与双连齿轮443的啮合,因此当扳手3转动的过程中,其只会带动皮带轮41传动,不能使得传动轮44转动,进而完全了皮带的预紧操作。当预紧完成后,松开顶针2后,则所述弹簧444复位,则带动所述齿圈441上移,重新与所述双连齿轮443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43上还设有用于盖住所述通孔431的预紧孔盖1,避免外接灰尘或者杂物的干扰。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预紧前,拿开该预紧孔盖1即可,预紧后,盖章该预紧孔盖1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