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零件及轴毂联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6305阅读:689来源:国知局
回转零件及轴毂联接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转零件及一种轴毂联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服务型电子产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较色愈来愈重,比如服务型无人机、机器人等。通常,他们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运动、并与工作环境相互作用来完成任务。而任务的完成需要复杂的运动和交互程序,比如机器人的抓取、飞行(或走路)、搬运、使用工具等。随着服务型电子产品动作的细腻化趋势,运动精度较高的伺服电机驱动齿轮传动的应用愈加广泛。

在机械领域,轴和回转零件(如齿轮、凸轮、联轴器等)轮毂的联接称为轴毂联接,键和花键是最常见的齿轮与轴联接方式。而在电子产品中,一些比较小的齿轮及轴零件就无法采用键或花键联接。另外,为了减轻产品重量,大件的齿轮及轴零件材料选用塑胶件。但是塑料材质的齿轮传动精度较低,无法满足机器人的高精度动作,人们便将齿轮采用金属材料,而轴采用塑料材料。这种传动采用键或花键联接,实用新型人发现键或花键很容易磨损,最终导致精度的丧失。

现有技术中存在利用夹持结构与轴实现联接的技术方案,但是对于金属回转零件与塑料轴来说,两者的刚度不同,因此需要更大的夹持可调性以使两者能够相互匹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齿轮与轴的联接问题,使其拆装方便、稳定可靠、夹持可调性充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回转零件,包括:回转部;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具有相互间隔的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开有同轴螺栓孔;颈部,所述颈部连接所述回转部和所述夹持部,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之间的间隔延伸至所述颈部,所述间隔将所述夹持部分为第一夹持半部和第二夹持半部,所述第一凸缘位于所述第一夹持半部,所述第二凸缘位于所述第二夹持半部,所述颈部具有起始于所述间隔的切槽,所述切槽仅位于所述第一夹持半部上,使得所述第一夹持半部的强度低于所述第二夹持半部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回转零件为齿轮、凸轮或联轴器。

作为优选,所述回转零件为金属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回转零件具有贯穿所述回转部、所述夹持部和所述颈部的中心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缘或所述第二凸缘上的螺栓孔加工有内螺纹。

作为优选,所述螺栓孔为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回转部、所述夹持部和所述颈部为一体结构。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轴毂联接结构,包括轴、如上所述的回转零件、螺栓,所述回转零件的夹持部夹持所述轴,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后紧固。

作为优选,所述回转零件为金属材料,所述轴为塑料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缘或所述第二凸缘上的螺栓孔加工有内螺纹,所述螺栓与所述内螺纹配合实现紧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利用颈部的切槽使得所述第一凸缘所在的第一夹持半部的强度低于所述第二凸缘所在的第二夹持半部,因此在于轴配合时,回转零件的第一夹持半部的形变能力大于第二夹持半部,使得夹持力具备更大的可调性同时不影响联接的稳定可靠性。

附图说明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回转零件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轴毂联接结构的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轴毂联接结构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轴毂联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回转零件的另一角度的轴测图;

上图中标记说明:

1、轴,2、回转零件,2-1、第一凸缘,2-2、切槽,2-3、中心孔,2-4、螺栓孔,2-5、第二凸缘,2-6、间隔,2-7、第一夹持半部,2-8、第二夹持半部,2-9、颈部,3、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和图5。在图1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回转零件2为齿轮,但如前所述,凸轮、联轴器等通过旋转运动进行传动的零件均能够作为回转零件2。回转零件2的回转部主要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在图1中显示为带有斜齿的部分。回转零件2的夹持部为与轴连接以接收动力的部分,具有相互间隔的第一凸缘2-1和第二凸缘2-5。以第一凸缘2-1与第二凸缘2-5之间的间隔2-6所在的对称轴(即图1中所示虚线)为界,夹持部分为第一夹持半部2-7和第二夹持半部2-8两部分,第一凸缘2-1位于第一夹持半部2-7上,第二凸缘2-5位于第二夹持半部2-8上。第一凸缘2-1和第二凸缘2-5开有同轴螺栓孔2-4,其中第一凸缘2-1或第二凸缘2-5上的螺栓孔加工有内螺纹,或者两个凸缘上的螺栓孔2-4均为通孔。颈部2-9连接回转部和夹持部,回转部、夹持部和颈部2-9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到一起。第一凸缘2-1与第二凸缘2-5之间的间隔2-6延伸至颈部2-9,换言之,间隔2-6贯穿夹持部和颈部2-9,以为夹持部提供形变能力。由图5更清晰可见,颈部2-9具有起始于间隔2-6的切槽2-2,切槽2-2不大于半圆,或者说切槽2-2不会跨越间隔2-6所在的对称轴(即图1中所示虚线),因此切槽2-2仅位于第一夹持半部2-7上,这使得第一凸缘2-1所在的第一夹持半部2-7的强度低于第二凸缘2-5所在的第二夹持半部2-8的强度,因此第一夹持半部2-7较第二夹持半部2-8具有更强的形变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回转零件2为金属材料,具有贯穿回转部、夹持部和颈部的中心孔2-3。根据需要,中心孔2-3也能够仅延伸到夹持部和/或颈部而不贯穿回转部。

参考图2、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轴毂联接结构包括轴1、如上所述的回转零件2、螺栓3。组装时,轴1插入中心孔2-3,回转零件2的夹持部夹持轴1后,螺栓3穿过螺栓孔2-4后紧固。当螺栓孔2-4之一加工有内螺纹时,螺栓3能够直接与内螺纹配合实现紧固,当螺栓孔2-4均为通孔时,螺栓3穿过通孔2-4后以螺母紧固。

回转零件2为金属材料,因此能够具有更大的刚性和更高的加工精度,轴1为塑料材料,因此能够具有更小的刚性和更小的加工精度。由于第一夹持半部2-7较第二夹持半部2-8具有更强的形变能力,因此在螺栓3的紧固过程中金属材质的回转零件2能够更好地适应塑料材质的轴1的刚性和加工精度,而在夹持力具备更大的可调性的同时不影响联接的稳定可靠性。

以上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对上述实施例所做的等效替换与修饰,均应落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