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高通量染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8913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高通量染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染胶装置,尤其是一种简易高通量染胶装置。



背景技术: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作为一种有效分离蛋白质或寡核苷酸的电泳技术,在医学和生命科学各领域中均广泛应用。凝胶中的样品在电场的作用下分离,经染色和显色等处理后显现条带。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检测的一般流程如下:1、电泳结束后,取出胶室(对角线松开),轻轻剥下凝胶,用蒸馏水洗2次;2、银染:硝酸银染色液(500ml H2O+1g AgNO3),轻轻摇动,染色15min(染色时间可根据效果调整),用蒸馏水洗3次,染色过程避免剧烈晃动,以防染色液溅出;3、显色:500ml H2O+7.5g NaOH+2.5ml甲醛;显色时需随时观察(约5min),待条带清晰即可;

目前,一般将1-4块凝胶同时放入一个敞口的白色塑料盒中,在摇床上染色和显色。由于凝胶是电泳后从玻璃板上剥离的,数块质地柔软的凝胶一起染色显影时一般是重叠在一起的,当需要更换塑料盒内的溶液时,需要操作者用手挡着柔软的凝胶把溶液倒出,当凝胶数量稍多时,盒内的溶液变不容易倒净,需要等很长时间后再往里加入后一步溶液,这时凝胶都挤成了一团,如果不逐一展开凝胶,会造成显色不均一的现象,但是展胶时稍不小心也会弄破凝胶,给后续的拍照存档造成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简易高通量染胶装置,该一种简易高通量染胶装置具有专门针对目前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染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设计,能够同时显影10-20块凝胶,提高了试验效率,尤其是不会造成凝胶的破损和染色不一致现象,并且不用操作者用手接触凝胶和实验试剂,避免了其对人身的危害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底盒、漏网盒、网格隔板和盒盖,所述的漏网盒设置在底盒的上部,所述的网格隔板设置在漏网盒内,所述的盒盖设置在漏网盒的上部;所述的底盒的下部设置有出液口,出液口上设置有出液阀门;所述的网格隔板包括横向隔板和纵向隔板,所述的横向隔板中部下侧设置有下缺口,纵向隔板中部上侧设置有上缺口,所述的下缺口上部的横向隔板卡于上缺口内,横向隔板和纵向隔板通过上缺口和下缺口的配合相互交叉设置,漏网盒的四个侧面的中部分别设置有竖向凹槽,横向隔板和纵向隔板的两端分别置于竖向凹槽内,漏网盒的底面均匀设置有多个漏液孔,所述的盒盖的上部设置有抓手,下部设置有垫圈,所述的垫圈与漏网盒内表面紧贴配合;所述的底盒的顶部设置有底盒外翻边,漏网盒的顶部设置有漏网盒外翻边,漏网盒顶部的漏网盒外翻边置于底盒外翻边上,漏网盒的底部下表面与底盒的底部上表面相接触。

所述的漏网盒顶部的漏网盒外翻边尺寸大于底盒顶部的底盒外翻边的尺寸。

所述的漏液孔的直径为0.5cm,相邻的漏液孔之间间隔0.5cm。

所述的盒盖为透明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简易高通量染胶装置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漏网盒可以水平端起迅速排净溶液,不需要用手挡住凝胶从染色盒侧面倾倒溶液,所以多个凝胶不会聚成一团,也不会发生凝胶染色不匀和断裂的现象,同时避免了染胶过程中操作员和染色液的直接接触;

由于网格隔板的阻隔,能够同时在4个隔间均放入5层左右凝胶同时显影,所以本装置操作通量较普通装置有大幅度提高,如果进一步同时利用两套装置显影,可以减少中间等待操作的时间,整体操作时间可以大幅缩短。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简易高通量染胶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漏网盒和网格隔板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底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简易高通量染胶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5是横向隔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纵向隔板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盒,11、出液口,12、出液阀门,13、底盒外翻边,2、漏网盒,21、竖向凹槽,22、漏液孔,23、漏网盒外翻边,31、横向隔板,311、下缺口,32、纵向隔板,321、上缺口,4、盒盖,41、抓手,42、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简易高通量染胶装置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简易高通量染胶装置,其结构包括底盒1、漏网盒2、网格隔板和盒盖4,所述的漏网盒2设置在底盒1的上部,所述的网格隔板设置在漏网盒2内,所述的盒盖4设置在漏网盒2的上部;所述的底盒1的下部设置有出液口11,出液口11上设置有出液阀门12;所述的网格隔板包括横向隔板31和纵向隔板32,所述的横向隔板31中部下侧设置有下缺口311,纵向隔板32中部上侧设置有上缺口321,所述的下缺口311上部的横向隔板31卡于上缺口321内,横向隔板31和纵向隔板32通过上缺口321和下缺口311的配合相互交叉设置,漏网盒2的四个侧面的中部分别设置有竖向凹槽21,横向隔板31和纵向隔板32的两端分别置于竖向凹槽21内,漏网盒2的底面均匀设置有多个漏液孔22,所述的盒盖4的上部设置有抓手41,下部设置有垫圈42,所述的垫圈42与漏网盒2内表面紧贴配合,避免摇床震动导致的盒盖4脱落;所述的底盒1的顶部设置有底盒外翻边13,漏网盒2的顶部设置有漏网盒外翻边23,漏网盒2顶部的漏网盒外翻边23置于底盒外翻边13上,漏网盒2的底部下表面与底盒1的底部上表面相接触。

所述的漏网盒2顶部的漏网盒外翻边23尺寸大于底盒1顶部的底盒外翻边13的尺寸。

所述的漏液孔22的直径为0.5cm,相邻的漏液孔22之间间隔0.5cm。漏液孔22的大小及密度是考虑了凝胶在一定转速的摇床上水平震荡不被漏液孔22损伤的需求和染胶所需溶液的体积及排净的时间做出的最优设计。

所述的盒盖4为透明材质制成。便于观察内部凝胶的染胶情况。

网格隔板可以随意拆卸拼装,根据凝胶数量自由安装。本实用新型没有对该染胶装置的具体尺寸做限定,原因是各个实验室凝胶的具体大小不一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订制内径为凝胶边长整数倍尺寸的装置。

试验流程如下:

1、提前配制整个染胶过程所需溶液,准备两套染胶装置,并根据本次染胶数量调节网格隔板数量及位置;

2、把染胶过程中的第一和第二步所需的蒸馏水分别倒入两套染胶装置中的底盒1内,其中一个底盒1中放入漏网盒2及网格隔板,底盒1中的蒸馏水进入到漏网盒2内,然后放入电泳过后的若干块凝胶,盖上盒盖4,放到摇床上震荡一定时间;

3、提起漏网盒2稍等片刻,等待漏网盒2中的蒸馏水全部排净,放入提前准备好的第二个装有所需蒸馏水的底盒1内,再放到摇床上震荡一定时间;

4、等待过程中把第一盒中的使用过的蒸馏水从底盒1中的出液口11倒出或保存备用,然后倒入第三步所需的染色液;

5、第二个盒子计时结束后,提起漏网盒2稍等片刻,等待漏网盒2中的蒸馏水全部排净,然后将装有凝胶的漏网盒2放回含有第三步所需染色液的第一个盒子继续震荡;

6、等待过程中把第二个盒子中的使用过的蒸馏水从底盒1中的出液口11倒出或保存备用,然后倒入第四步所需的蒸馏水;

7、第一个盒子计时结束后,提起漏网盒2稍等片刻,等待漏网盒2中的染色液全部排净,然后将装有凝胶的漏网盒2放回含有第四步所需蒸馏水的第二个盒子继续震荡;

8、等待过程中把第一个盒子中的使用过的染色液从底盒1中的出液口11倒出或保存备用,然后倒入第五步所需的蒸馏水;

9、第二个盒子计时结束后,提起漏网盒2稍等片刻,等待漏网盒2中的蒸馏水全部排净,然后将装有凝胶的漏网盒2放回含有第五步所需蒸馏水的第一个盒子继续震荡;

10、等待过程中把第二个盒子中的使用过的蒸馏水从底盒1中的出液口11倒出或保存备用,然后倒入第六步所需的蒸馏水;

11、第一个盒子计时结束后,提起漏网盒2稍等片刻,等待漏网盒2中的蒸馏水全部排净,然后将装有凝胶的漏网盒2放回含有第六步所需蒸馏水的第二个盒子继续震荡;

12、等待过程中把第一个盒子中的使用过的蒸馏水从底盒1中的出液口11倒出或保存备用,然后倒入第七步所需的显色液;

13、第二个盒子计时结束后,提起漏网盒2稍等片刻,等待漏网盒2中的蒸馏水全部排净,然后将装有凝胶的漏网盒2放回含有第七步所需显色液的第一个盒子继续震荡,以便显色,随时观察,直到条带清晰;

14、条带清晰后,提起漏网盒2稍等片刻,等待漏网盒2中的显影液全部排净,然后将装有凝胶的漏网盒2放回含有蒸馏水(第六步用过的蒸馏水可直接使用)的第二个盒子漂洗一下终止显色反应,然后逐一拿出凝胶用保鲜膜包裹好,放置于日光灯箱上拍照存档。

以上所列举的实施方式仅供理解本实用新型之用,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有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所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作出多种变化或变形,所有等同的变化或变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