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动切换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372726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动切换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传动装置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传动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对机床的性能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不同的进给系统其系统刚度、惯量、粘滞摩擦力、阻尼摩擦力等静动态特性均不同,这些特性对机床的精度、爬行和振动等特性有关键性的影响,因此需要搭建实验平台对进给系统动静态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探究其与机床本体机械特性和伺服系统参数之间的匹配关系。
[0003]目前研究进给系统机电特性的实验设施多是分别制作不同的进给传动装置。这种方式花费高,占地大,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且无法精确保证进给系统之外的因素的一致性。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性能可靠、操作方便快速的传动切换装置,实现了机床机电综合性能测试平台不同传动方式之间简便快速的切换,可以快速实现测试平台在直接连接、减速机连接和同步齿形带连接三种传动方式之间的快速切换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动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带轮传动机构,其中,
[0006]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可转动安装在箱体上,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互平行且第一转轴位于第二转轴的下方;
[0007]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通过所述带轮传动机构连接;
[0008]所述箱体在对应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动力源安装通孔和第二动力源安装通孔,以用于选择在第一动力源安装通孔或第二动力源安装通孔处安装动力源,进而通过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第一转轴旋转。
[0009]优选地,所述箱体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上下位置可调整地安装在第一箱体上;
[0010]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箱体上,所述第二转轴从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贴合的两侧壁穿过,并且第二转轴远离第二动力源安装通孔的一端与所述带轮传动机构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箱体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所述第二箱体在对应于第一箱体的每个所述螺纹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长条孔,每个长条孔处均有第一螺栓穿过所述长条孔后连接在对应位置处的螺纹孔内,从而将第二箱体与第一箱体连接在一起;其中,每个长条孔均竖直设置,每个第一螺栓均水平设置。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箱体的顶端通过螺栓组连接有调整块,所述螺栓组包括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栓,所述调整块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箱体的顶端,所述调整块的底端与所述第二箱体的顶端存在间距,所述第三螺栓穿过所述调整块后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箱体的顶端;其中,所述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栓均竖直设置;拧动所述第三螺栓,能调整第二箱体的上下位置,从而调整安装在第二箱体上的第二转轴的高度,进而调整所述带轮传动机构的皮带上的预紧力。
[0013]优选地,所述螺栓组还包括竖直设置的第四螺栓,所述第四螺栓的下端能抵靠在所述第二箱体的顶端面上,从而限制第二箱体的高度。
[0014]优选地,所述带轮传动机构包括大带轮、皮带和小带轮,所述带轮传动机构包括大带轮、皮带和小带轮,所述大带轮通过第一胀紧套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小带轮通过第二胀紧套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上。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转轴通过两轴承、第一隔圈、第二隔圈、压紧端盖和锁紧螺母安装于第二箱体上;
[0016]所述第二箱体中设置有安装凸台,安装凸台上水平设置有贯通孔,以用使所述第二转轴从贯通孔处穿过第二箱体以及在所述贯通孔内安装所述的两轴承;
[0017]所述两轴承分别安装于第二转轴上的两轴肩处,并分别通过压紧端盖及压紧端盖上的螺钉压紧轴承的外圈,以将每个轴承轴向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轴上;
[0018]所述两轴承左右设置,其中,左侧的轴承的内圈通过左锁紧螺母压紧在第二转轴的对应轴肩上,右侧的轴承的内圈通过第一隔圈和第二锁紧螺母压紧在第二转轴的轴肩上,所述左锁紧螺母和右锁紧螺栓均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
[0019]优选地,所述两轴承的外圈之间设置分别与两轴承抵接的第二隔圈,改变所述第二隔圈的轴向长度可调整两轴承安装的轴向游隙。
[0020]优选地,所述动力源为伺服电机,或由伺服电机与减速机共同组成。
[0021 ] 优选地,所述皮带传动机构的皮带为同步齿形带。
[0022]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0023]I)本发明实现了机床机电综合性能测试平台不同传动方式之间简便快速的切换;
[0024]2)本发明通过改变伺服电机或是电机与减速机的组合的安装位置,可以快速实现测试平台在直接连接、减速机连接和同步齿形带连接三种传动方式之间的快速切换;
[0025]3)本发明极大地扩展了机床的测试平台的功能范围,简化了测试平台的系统结构和调整切换操作,降低了整个测试平台的重量和尺寸,为快速方便的开展实验研究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发明的直接连接传动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发明的减速机连接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发明的同步齿形带连接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箱体上连接动力源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a)为本发明螺栓组安装在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b)为图5(a)中的D-D剖视图;
[0032]其中:1-第一箱体,2-第一胀紧套,3-第一转轴,4-第一压紧端盖,5-轴承,6-大带轮,7-同步齿形带,8-压紧端盖,9-第二胀紧套,10-小带轮,11-滚动轴承,12-调整块,13-第一隔圈,14-第二隔圈,15-第二压紧端盖,16-锁紧螺母,17-第二转轴,18-第二箱体,19-联轴器,20-伺服电机,21-减速机,22-转换连接板,23-联轴器,101-第一动力源安装通孔,102-第二动力源安装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34]如图1?图5所示,一种传动切换装置,包括箱体、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17和带轮传动机构,其中,
[0035]所述箱体作为基础支撑体,用于支撑其上的各零件;
[0036]所述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17分别可转动安装在箱体上,所述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17相互平行且第一转轴3位于第二转轴17的下方;
[0037]所述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17通过所述带轮传动机构连接;优选地,所述带轮传动机构包括大带轮6、皮带和小带轮10,所述大带轮6通过第一胀紧套2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3上,所述小带轮10通过第二胀紧套9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17上。
[0038]所述箱体在对应于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17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动力源安装通孔101和第二动力源安装通孔102,以用于选择在第一动力源安装通孔101或第二动力源安装通孔102处安装动力源,进而通过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第一转轴3旋转。优选地,所述动力源为伺服电机20,或由伺服电机20与减速机21共同组成。
[0039]进一步,所述箱体包括第一箱体I和第二箱体18,所述第二箱体18上下位置可调整地安装在第一箱体I上;所述第一转轴3可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箱体I上,所述第二转轴17从第一箱体I和第二箱体18贴合的两侧壁穿过,并且第二转轴17远离第二动力源安装通孔102的一端与所述带轮传动机构连接。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箱体I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所述第二箱体18在对应于第一箱体I的每个所述螺纹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长条孔181,每个长条孔181处均有第一螺栓183穿过所述长条孔181后连接在对应位置处的螺纹孔内,从而将第二箱体18与第一箱体I连接在一起;其中,第一螺栓183上还穿接有垫片182 ;每个长条孔181均竖直设置,每个第一螺栓183均水平设置。这样,拧松第一螺栓183,使第二箱体18相对于第一箱体I上下运动,可以调整第二箱体18的高度,然后再拧紧第一螺栓183,则第二箱体18的位置可再被固定。
[0040]优选地,所述第一箱体I的顶端通过螺栓组连接有调整块12,所述螺栓组包括第二螺栓121和第三螺栓123,所述调整块12通过第二螺栓12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箱体I的顶端,所述调整块12的底端与所述第二箱体18的顶端存在间距,所述第三螺栓123穿过所述调整块12后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箱体18的顶端;其中,所述第二螺栓121和第三螺栓123均竖直设置;拧动所述第三螺栓123,能调整第二箱体18的上下位置,从而调整安装在第二箱体18上的第二转轴17的高度,进而调整所述皮带传动机构的皮带上的预紧力。优选地,所述皮带传动机构的皮带为同步齿形带7。
[0041]进一步,所述螺栓组还包括竖直设置的第四螺栓122,所述第四螺栓122的下端能抵靠在所述第二箱体18的顶端面上,从而限制第二箱体18的高度。当通过第三螺栓123将皮带的预紧力调整到位后,拧紧第四螺栓122抵紧第二箱体18的顶面,便可以将第二箱体18的位置牢牢固定。
[0042]进一步,所述第二转轴17通过两第二轴承11、第一隔圈13、第二隔圈14、压紧端盖8和锁紧螺母16安装于第二箱体18上;所述第二箱体18中设置有安装凸台,安装凸台上水平设置有贯通孔,以用使所述第二转轴17从贯通孔处穿过第二箱体18以及在所述贯通孔内安装所述的两第二轴承11 ;
[0043]所述两第二轴承11分别安装于第二转轴17上的两轴肩处,并分别通过压紧端盖8及压紧端盖8上的螺钉压紧第二轴承11的外圈,以将每个第二轴承11轴向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轴17上;
[0044]所述两第二轴承11左右设置,其中,左侧的第二轴承11的内圈通过左锁紧螺母16压紧在第二转轴17的对应轴肩上,右侧的第二轴承11的内圈通过第一隔圈13和第二锁紧螺母16压紧在第二转轴17的轴肩上,所述左锁紧螺母16和右锁紧螺栓均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17上。优选地,所述两第二轴承11的外圈之间设置分别与两第二轴承11抵接的第二隔圈14,改变所述第二隔圈14的轴向长度可调整两轴承安装的轴向游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