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锌纳米基底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循环肿瘤细胞捕获与释放中的应用_2

文档序号:9504971阅读:来源:国知局
勾旋涂10 mM醋酸锌的乙醇溶液,最后,放于300°C加热台加热 3 h,产生一层氧化锌种子。第二步,将铺有氧化锌种子的玻璃基底倒置于50 mM硝酸锌和 六亚甲基四胺水溶液,90°C生长3 h,产生氧化锌纳米线基底。
[0015] 2、形成分形结构磷酸锌纳米基底:氧化锌纳米线基底在含10 mM镁离子的生理等 渗磷酸缓冲液中,37°C孵育12~72 h,直到玻璃基底表面铺满分形纳米结构。氧化锌纳米 线基底(a)和分形结构磷酸锌基底(b)的扫描电镜图图1和X射线衍射图谱图2。所需达 到的制备要求:分形结构透光性好(图3),能够和癌细胞表面纳米结构拓扑作用,有利于癌 细胞黏附。
[0016] 【实施例2】上皮细胞黏附分子抗体(anti-EpCAM)修饰的磷酸锌纳米基底捕获、释 放肿瘤细胞 1、 将磷酸锌基底(面积:1 cm X 2 cm)放入等离子清洗机的腔室内,用等离子体清洗 其表面1-5 min,提高基底表面的润湿性能,增强分子黏附。然后,再将等离子清洗机清洗 后的基底置于含有硅烷三醇丙酸钠(25%的水溶液,40 μ L)的磷酸盐缓冲液(2 mL)中, 然后,羧基修饰的基底置于含25 mM 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的 10 mM硼酸缓冲液中活化30 min,通过羧基和氨基反应,与400 μ L (100 μ g)链霉亲 和素冰盒上孵育4 h。最后,将链霉亲和素修饰的基底和200 μ L (5 μ g)生物素标记的 anti-EpCAM 孵育 30 min,洗去多余的 anti-EpCAM. 2、 将anti-EpCAM功能化的基底放入四孔腔室载玻片中,加入500 yL (IO4个SYT0013 染色的MCF-7乳腺癌细胞)细胞悬浮液,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孵育45 min,90 rpm摇2 min, 洗去未捕获的细胞,重复两次。MCF-7细胞的捕获结果如图4所示。
[0017] 3、肿瘤细胞释放和再培养 捕获细胞后,将基底置于含1%柠檬酸钠的生理等渗磷酸缓冲液(pH 6.5) 90 rpm摇20 min,除去柠檬酸钠溶液,加入生理等渗的磷酸缓冲液,洗脱捕获的细胞,90 rpm摇2 min,重 复两次,结果见图3。然后将释放的细胞收集,置于培养基中培养48 h,细胞伸展的很好,具 有很高的生物活力性(图5) 4、癌症病人血液中CTC捕获 取ImL癌症病人血液于生物分子anti-EpCAM修饰的磷酸锌基底,60 rpm孵育45 min,轻轻洗去未捕获细胞,重复至少三次,而后依次用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20 min, 0.1% trionX-100 处理 20 min,5% BSA 和 0.2% Tween-20 孵育 20 min,400 yL 三色染料(40 yL,250 yg/mL DAPI 核染料、10 yL FITC 标记的 anti-cytokeratin 19、80yL PE 标记的 anti-⑶45)孵育30 min。最后,洗去多余染料,置于焚光显微镜下观察、成像、计数。
[0018] 结果显示,我们制备的anti-EpCAM修饰的磷酸锌纳米基底(HZnPNS)能够从ImL不 同癌症患者全血样品检测0-75个CTC (图6),且与检测CTC的金标准CellSearch (适用 于7. 5 mL癌症转移患者全血样品)比较,我们的检测方法测出的CTC数目较多、较灵敏,结 果见图7。
【主权项】
1. 一种透明、可牺牲、分形结构磷酸锌纳米基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锌纳米基底的 制备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 制备氧化锌纳米线基底; (2) 形成分形结构磷酸锌纳米基底:以生长氧化锌纳米线的基底为起始原料,将其置于 25~37°C的含镁离子的磷酸盐溶液中孵育12~72h即可形成。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锌纳米基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基底包括透明 的玻璃、石英或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不透光的硅片。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锌纳米基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磷酸盐溶液是 指含磷酸酸根的溶液。4. 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锌纳米基底捕获、释放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Φ在磷酸锌纳米基底表面修饰羧基:首先,将磷酸锌纳米基底置于等离子清洗机腔室 内,用等离子体清洗其表面,然后,再将等离子体处理过表面的基底和硅烷三醇丙酸钠的 磷酸缓冲液孵育3h,洗去多余的溶剂,即得到表面修饰羧基的磷酸锌基底; ②制备生物分子a修饰的磷酸锌纳米基底:将羧基化基底置于含1-乙基-(3-二甲基 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的10mM硼酸缓冲液中活化30min,通过羧基和氨基反应, 与50~200μg生物分子a在冰盒上孵育4h,可得到生物分子a修饰的磷酸锌纳米基底, 所述的生物分子a可以为适配体、链霉亲和素、抗体及其他含氨基分子;3·制备能特异性识别靶细胞的磷酸锌纳米基底:生物分子a修饰的基底和1~5μg生物分子c孵育0. 5h,所述生物分子c被特异性结合生物分子a的生物分子b标记,洗去 多余的生物分子c,所述的生物分子c可以为抗体、适配体及其他被生物分子b标记的分子, 且能特异性识别靶细胞; 3:·生物分子功能化修饰的磷酸锌纳米基底和细胞悬浮液或全血孵育〇. 5~1h,洗去 未捕获的细胞,染色,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成像、计数; S将已捕获细胞的基底置于〇. 1~2%柠檬酸钠的磷酸缓冲液中孵育5min~1h,溶 解磷酸锌基底,释放细胞。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磷酸锌纳米基底捕获、释放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中的生物分子a为链霉亲和素,生物分子b为生物素。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磷酸锌纳米基底捕获、释放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骤議中的生物分子c为上皮细胞黏附分子抗体。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明、可牺牲、分形结构磷酸锌纳米基底及其制备方法。该磷酸锌纳米基底以生长于透明基底的氧化锌纳米线为起始原料,在磷酸根和镁离子的影响下,采用低温水热的方法制备。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该磷酸锌纳米基底捕获、释放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磷酸锌纳米基底表面修饰羧基;活化羧基,修饰特异性识别靶细胞的生物分子;捕获CTC;采用生物相容性好的柠檬酸钠溶解磷酸锌纳米基底,释放肿瘤细胞。本发明制备的基底具有捕获循环肿瘤细胞效率高、灵敏度高、易操作、重现性好等特点。同时,采用柠檬酸钠溶解基底,释放的肿瘤细胞活性高,可进行分子水平分析、耐药性研究,对于肿瘤细胞的后续研究具有潜在意义。
【IPC分类】B82Y40/00, B82Y30/00, G01N33/543, G01N15/14, G01N33/574
【公开号】CN105259096
【申请号】CN201510677697
【发明人】周翔, 黄卫华, 郭珊, 徐加泉, 谢敏, 范利平, 程世博
【申请人】武汉顺可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大学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