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检验膳食纤维的信息化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02654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用于检验膳食纤维的信息化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验膳食纤维的信息化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实验室样品检验过程中的单个或多个检验项目的检验原始记录均由检验人员手工填写。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一种原始记录的信息化实现检测数据实时在线记录,不仅可以记录一些有效的、重要的数据,而且可以自动计算结果,并进行精密度的判断,从而实现检验记录的自动化。

相关技术中,依据GB/T 22224-2008食品中膳食纤维检测中的酶重量算法的检测步骤和计算公式作为膳食纤维电子原始记录的设计核心理念和原则,在酶重量算法所给公式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和设计,将计算复杂,数据繁多的计算公式,经过检验项目的重新分配和检测数据的合理应用,再经过计算机逻辑语言的支持,最终形成一种数据自动采集、自动计算,以及自动判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原始记录的信息化。

这种方式下,在计算时膳食纤维结果的出具涉及三个项目的检测值参与,即双份样品残留量、样品灰分含量、样品蛋白质残留量共同参与计算,而这三个项目涉及两次重量法检测、一次滴定法检测,纸版记录时需要两种原始记录支撑,检验人员检验工作繁琐,且由于数据来源不同,即重量法的检测数据来源天平串口传输,而滴定法检测数据来源于定氮仪的端口,导致检验数据信息可信度低,且在系统里直接套用公式会出现系统界面数据单元太多,由于项目方法不同(滴定法和重量法),数据传输的界面也不同,无法实现原始记录的信息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检验膳食纤维的信息化方法,能够实现检测数据的信息化,避免人为书写导致的错误和人工计算时由于参数反复使用而造成的计算错误,使用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样品检验的真实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检验膳食纤维的信息化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用于检验膳食纤维的信息化方法,包括:采集待检验样品的信息,并根据所述信息中的检验项目调用与所述检验项目对应的预设配置模板;接收检验人员在所述预设配置模板中输入的字段信息,并根据所述字段信息对所述预设配置模板进行配置,得到配置后的模板;根据外部指令和所述配置后的模板调用对应公式集;将所述信息和所述字段信息作为所述对应公式集的参数,并运行所述对应公式集,以根据所述对应公式集对所述待检验样品的膳食纤维进行检验。

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用于检验膳食纤维的信息化方法,通过将采集到的待检验样品的信息和检验人员在所述预设配置模板中输入的字段信息作为所述对应公式集的参数,并运行所述对应公式集,以根据所述对应公式集对所述待检验样品的膳食纤维进行检验,能够实现检测数据的信息化,避免人为书写导致的错误和人工计算时由于参数反复使用而造成的计算错误,使用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样品检验的真实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用于检验膳食纤维的信息化系统,包括: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待检验样品的信息,并根据所述信息中的检验项目调用与所述检验项目对应的预设配置模板;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检验人员在所述预设配置模板中输入的字段信息,并根据所述字段信息对所述预设配置模板进行配置,得到配置后的模板;调用模块,用于根据外部指令和所述配置后的模板调用对应公式集;运行模块,用于将所述信息和所述字段信息作为所述对应公式集的参数,并运行所述对应公式集,以根据所述对应公式集对所述待检验样品的膳食纤维进行检验。

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用于检验膳食纤维的信息化系统,通过将采集到的待检验样品的信息和检验人员在所述预设配置模板中输入的字段信息作为所述对应公式集的参数,并运行所述对应公式集,以根据所述对应公式集对所述待检验样品的膳食纤维进行检验,能够实现检测数据的信息化,避免人为书写导致的错误和人工计算时由于参数反复使用而造成的计算错误,使用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样品检验的真实性。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用于检验膳食纤维的信息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残渣检验项目的结果录入界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检验样结果区域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的用于检验膳食纤维的信息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残渣结果配置界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蛋白结果配置界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纤维与膳食残渣和膳食蛋白的关联关系配置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纤维结果计算界面配置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的用于检验膳食纤维的信息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蛋白未出具结果界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蛋白结果出具后界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残渣未出具结果界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残渣结果出具后界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纤维未出具结果前的界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纤维结果出具后的界面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蛋白结果报表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残渣结果报表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纤维结果报表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用于检验膳食纤维的信息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的用于检验膳食纤维的信息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相反,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用于检验膳食纤维的信息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参见图1,该用于检验膳食纤维的信息化方法包括:

S11:采集待检验样品的信息,并根据信息中的检验项目调用与检验项目对应的预设配置模板。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待检验样品为检验人员需要检验的样品。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待检验样品的信息例如包括膳食蛋白信息和膳食残渣信息。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预设配置模板为预先配置的模板,便于后续信息的录入与计算。

相关技术中,依据GB/T 22224-2008食品中膳食纤维检测中的酶重量算法的检测步骤和计算公式作为膳食纤维电子原始记录的设计核心理念和原则,在酶重量算法所给公式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和设计,将计算复杂,数据繁多的计算公式,经过检验项目的重新分配和检测数据的合理应用,再经过计算机逻辑语言的支持,最终形成一种数据自动采集、自动计算,以及自动判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原始记录的信息化。

这种方式下,在计算时膳食纤维结果的出具涉及三个项目的检测值参与,即双份样品残留量、样品灰分含量、样品蛋白质残留量共同参与计算,而这三个项目涉及两次重量法检测、一次滴定法检测,纸版记录时需要两种原始记录支撑,检验人员检验工作繁琐,且由于数据来源不同,即重量法的检测数据来源天平串口传输,而滴定法检测数据来源于定氮仪的端口,导致检验数据信息可信度低,且在系统里直接套用公式会出现系统界面数据单元太多,由于项目方法不同(滴定法和重量法),数据传输的界面也不同,无法实现电子记录。

作为一种示例,参见图2和图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残渣检验项目的结果录入界面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检验样结果区域示意图,在膳食残渣检验项目的结果录入时,9个字段就无法显示在同一个屏幕中,需要拖动化条,由于电子记录超过12个字段,在电脑的显示屏就无法全部显示,同时,电子记录不能实现两行间的计算,所有数据必须放在同一行,这样,将所有的检测数据放在同一行就需要14个字段,再加上样品信息以及其他六个字段,即有20个字段,根本无法实现同一电脑屏幕一次显示,不利于数据的检查,而且这20个字段还不能包括空白检测的五个检测数据字段,因此直接套用国标公式不能实现原始记录的信息化。

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对GB/T 22224-2008食品中膳食纤维检测中的酶重量算法的计算公式进行剖析、分解,以及组合,最终在不改变原公式的基础上,重新组合将原有的三个项目拆分为两个项目,并且通过检测区域和质控区域两种手段将检测数据和空白数据分开,从而实现检测数据的信息化,使纸版的原始记录信息、检验方法的要求,以及结果计算等功能同时在原始记录的信息化上实现,避免人为书写导致的错误和人工计算时由于参数反复使用而造成的计算错误,使用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样品检验的真实性。

可选地,根据信息中的检验项目调用与检验项目对应的预设配置模板,以根据检验人员在预设配置模板中输入的字段信息对预设配置模板进行配置。

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在步骤S11之前包括:

S41:对膳食纤维检测中的酶重量算法进行拆分组合处理,生成第一公式和第二公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GB/T 22224-2008食品中膳食纤维检测中的酶重量算法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mrow> <mi>D</mi> <mi>F</mi> <mo>=</mo> <mfrac> <mrow> <mfrac> <mrow> <msub> <mi>m</mi> <mrow> <mi>R</mi> <mn>1</mn> </mrow> </msub> <mo>+</mo> <msub> <mi>m</mi> <mrow> <mi>R</mi> <mn>2</mn> </mrow> </msub> </mrow> <mn>2</mn> </mfrac> <mo>-</mo> <msub> <mi>m</mi> <mi>P</mi> </msub> <mo>-</mo> <msub> <mi>m</mi> <mi>A</mi> </msub> <mo>-</mo> <msub> <mi>m</mi> <mi>B</mi> </msub> </mrow> <mfrac> <mrow> <msub> <mi>m</mi> <mrow> <mi>S</mi> <mn>1</mn> </mrow> </msub> <mo>+</mo> <msub> <mi>m</mi> <mrow> <mi>S</mi> <mn>2</mn> </mrow> </msub> </mrow> <mn>2</mn> </mfrac> </mfrac> <mo>&times;</mo> <mn>100</mn>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1</mn> <mo>)</mo> </mrow> </mrow>

<mrow> <msub> <mi>m</mi> <mi>B</mi> </msub> <mo>=</mo> <mfrac> <mrow> <msub> <mi>m</mi> <mrow> <mi>B</mi> <mi>R</mi> <mn>1</mn> </mrow> </msub> <mo>+</mo> <msub> <mi>m</mi> <mrow> <mi>B</mi> <mi>R</mi> <mn>2</mn> </mrow> </msub> </mrow> <mn>2</mn> </mfrac> <mo>-</mo> <msub> <mi>m</mi> <mrow> <mi>P</mi> <mi>B</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m</mi> <mrow> <mi>A</mi> <mi>B</mi> </mrow> </msub>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2</mn> <mo>)</mo> </mrow> </mrow>

其中,DF为膳食纤维含量(%),包括:总膳食纤维(Total Dietary Fiber,TDF)、非水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以及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且DF用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一位小数,mR1和mR2为双份试样残渣的质量,mP和mA分别为试样残渣中蛋白质和灰分的质量,mB为空白的质量,mS1和mS2为双份试样的质量,mBR1和mBR2为双份空白检测的残渣质量,mPB为残渣中蛋白质质量,mAB为残渣中灰分质量,上述所有质量的单位均为毫克(mg)。

将公式(1)和公式(2)合并,即将原算法中的空白项公式mB用具体的计算项代替,使得DF所需的具体参数明确,得到的DF如下所示:

<mrow> <mi>D</mi> <mi>F</mi> <mo>=</mo> <mfrac> <mrow> <mfrac> <mrow> <msub> <mi>m</mi> <mrow> <mi>R</mi> <mn>1</mn> </mrow> </msub> <mo>+</mo> <msub> <mi>m</mi> <mrow> <mi>R</mi> <mn>2</mn> </mrow> </msub> </mrow> <mn>2</mn> </mfrac> <mo>-</mo> <msub> <mi>m</mi> <mi>P</mi> </msub> <mo>-</mo> <msub> <mi>m</mi> <mi>A</mi> </msub> <mo>-</mo> <mrow> <mo>(</mo> <mfrac> <mrow> <msub> <mi>m</mi> <mrow> <mi>B</mi> <mi>R</mi> <mn>1</mn> </mrow> </msub> <mo>+</mo> <msub> <mi>m</mi> <mrow> <mi>B</mi> <mi>R</mi> <mn>2</mn> </mrow> </msub> </mrow> <mn>2</mn> </mfrac> <mo>-</mo> <msub> <mi>m</mi> <mrow> <mi>P</mi> <mi>B</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m</mi> <mrow> <mi>A</mi> <mi>B</mi> </mrow> </msub> <mo>)</mo> </mrow> </mrow> <mfrac> <mrow> <msub> <mi>m</mi> <mrow> <mi>S</mi> <mn>1</mn> </mrow> </msub> <mo>+</mo> <msub> <mi>m</mi> <mrow> <mi>S</mi> <mn>2</mn> </mrow> </msub> </mrow> <mn>2</mn> </mfrac> </mfrac>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3</mn> <mo>)</mo> </mrow> </mrow>

将公式(3)各项参数重新组合,得到公式(4),如下所示:

<mrow> <mi>D</mi> <mi>F</mi> <mo>=</mo> <mfrac> <mrow> <mfrac> <mrow> <msub> <mi>m</mi> <mrow> <mi>R</mi> <mn>1</mn> </mrow> </msub> <mo>+</mo> <msub> <mi>m</mi> <mrow> <mi>R</mi> <mn>2</mn> </mrow> </msub> </mrow> <mn>2</mn> </mfrac> <mo>-</mo> <msub> <mi>m</mi> <mi>A</mi> </msub> <mo>-</mo> <mrow> <mo>(</mo> <mfrac> <mrow> <msub> <mi>m</mi> <mrow> <mi>B</mi> <mi>R</mi> <mn>1</mn> </mrow> </msub> <mo>+</mo> <msub> <mi>m</mi> <mrow> <mi>B</mi> <mi>R</mi> <mn>2</mn> </mrow> </msub> </mrow> <mn>2</mn> </mfrac> <mo>-</mo> <msub> <mi>m</mi> <mrow> <mi>A</mi> <mi>B</mi> </mrow> </msub> <mo>)</mo> </mrow> <mo>-</mo> <mrow> <mo>(</mo> <msub> <mi>m</mi> <mi>p</mi> </msub> <mo>-</mo> <msub> <mi>m</mi> <mrow> <mi>P</mi> <mi>B</mi> </mrow> </msub> <mo>)</mo> </mrow> </mrow> <mfrac> <mrow> <msub> <mi>m</mi> <mrow> <mi>S</mi> <mn>1</mn> </mrow> </msub> <mo>+</mo> <msub> <mi>m</mi> <mrow> <mi>S</mi> <mn>2</mn> </mrow> </msub> </mrow> <mn>2</mn> </mfrac> </mfrac> <mo>&times;</mo> <mn>100</mn>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4</mn> <mo>)</mo> </mrow> </mrow>

将公式(4)中进一步简化分开,即将分子项分开,使得结果变为两个大项的减法,得到公式(5),如下所示:

<mrow> <mi>D</mi> <mi>F</mi> <mo>=</mo> <mfrac> <mrow> <mfrac> <mrow> <msub> <mi>m</mi> <mrow> <mi>R</mi> <mn>1</mn> </mrow> </msub> <mo>+</mo> <msub> <mi>m</mi> <mrow> <mi>R</mi> <mn>2</mn> </mrow> </msub> </mrow> <mn>2</mn> </mfrac> <mo>-</mo> <mi>m</mi> <mi>A</mi> <mo>-</mo> <mrow> <mo>(</mo> <mfrac> <mrow> <msub> <mi>m</mi> <mrow> <mi>B</mi> <mi>R</mi> <mn>1</mn> </mrow> </msub> <mo>+</mo> <msub> <mi>m</mi> <mrow> <mi>B</mi> <mi>R</mi> <mn>2</mn> </mrow> </msub> </mrow> <mn>2</mn> </mfrac> <mo>-</mo> <msub> <mi>m</mi> <mrow> <mi>A</mi> <mi>B</mi> </mrow> </msub> <mo>)</mo> </mrow> </mrow> <mfrac> <mrow> <msub> <mi>m</mi> <mrow> <mi>S</mi> <mn>1</mn> </mrow> </msub> <mo>+</mo> <msub> <mi>m</mi> <mrow> <mi>S</mi> <mn>2</mn> </mrow> </msub> </mrow> <mn>2</mn> </mfrac> </mfrac> <mo>&times;</mo> <mn>100</mn> <mo>-</mo> <mfrac> <mrow> <mo>(</mo> <msub> <mi>m</mi> <mi>p</mi> </msub> <mo>-</mo> <msub> <mi>m</mi> <mrow> <mi>P</mi> <mi>B</mi> </mrow> </msub> <mo>)</mo> </mrow> <mfrac> <mrow> <msub> <mi>m</mi> <mrow> <mi>S</mi> <mn>1</mn> </mrow> </msub> <mo>+</mo> <msub> <mi>m</mi> <mrow> <mi>S</mi> <mn>2</mn> </mrow> </msub> </mrow> <mn>2</mn> </mfrac> </mfrac> <mo>&times;</mo> <mn>100</mn>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5</mn> <mo>)</mo> </mrow> </mrow>

由于膳食纤维(DF)=膳食残渣(CZ)-膳食蛋白(DB),则令:

<mrow> <mi>C</mi> <mi>Z</mi> <mo>=</mo> <mfrac> <mrow> <mfrac> <mrow> <msub> <mi>m</mi> <mrow> <mi>R</mi> <mn>1</mn> </mrow> </msub> <mo>+</mo> <msub> <mi>m</mi> <mrow> <mi>R</mi> <mn>2</mn> </mrow> </msub> </mrow> <mn>2</mn> </mfrac> <mo>-</mo> <msub> <mi>m</mi> <mi>A</mi> </msub> <mo>-</mo> <mrow> <mo>(</mo> <mfrac> <mrow> <msub> <mi>m</mi> <mrow> <mi>B</mi> <mi>R</mi> <mn>1</mn> </mrow> </msub> <mo>+</mo> <msub> <mi>m</mi> <mrow> <mi>B</mi> <mi>R</mi> <mn>2</mn> </mrow> </msub> </mrow> <mn>2</mn> </mfrac> <mo>-</mo> <msub> <mi>m</mi> <mrow> <mi>A</mi> <mi>B</mi> </mrow> </msub> <mo>)</mo> </mrow> </mrow> <mfrac> <mrow> <msub> <mi>m</mi> <mrow> <mi>S</mi> <mn>1</mn> </mrow> </msub> <mo>+</mo> <msub> <mi>m</mi> <mrow> <mi>S</mi> <mn>2</mn> </mrow> </msub> </mrow> <mn>2</mn> </mfrac> </mfrac> <mo>&times;</mo> <mn>100</mn>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6</mn> <mo>)</mo> </mrow> </mrow>

<mrow> <mi>D</mi> <mi>B</mi> <mo>=</mo> <mfrac> <mrow> <mo>(</mo> <msub> <mi>m</mi> <mi>P</mi> </msub> <mo>-</mo> <msub> <mi>m</mi> <mrow> <mi>P</mi> <mi>B</mi> </mrow> </msub> <mo>)</mo> </mrow> <mfrac> <mrow> <msub> <mi>m</mi> <mrow> <mi>S</mi> <mn>1</mn> </mrow> </msub> <mo>+</mo> <msub> <mi>m</mi> <mrow> <mi>S</mi> <mn>2</mn> </mrow> </msub> </mrow> <mn>2</mn> </mfrac> </mfrac> <mo>&times;</mo> <mn>100</mn>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7</mn> <mo>)</mo> </mrow> </mrow>

由公式(6)可看出,膳食残渣主要为总残渣减去灰分的残渣,并包括除蛋白外的所有残渣,即膳食残渣(除蛋白外)和膳食残渣空白(除蛋白外)。由公式(7)可看出,膳食蛋白主要为样品中所有关于蛋白带来的影响因素的结果。

根据公式(6)和(7)以及GB/T 22224-2008中的检测步骤可知,酶重量算法中的具体参数主要为样品质量,坩埚和硅藻土的干重、烘干后残渣、硅藻土以及坩埚混合物质量,灰化后残渣、硅藻土以及坩埚质量,由于膳食残渣(CZ)=(除蛋白外)残渣结果-((除蛋白外)空白残渣质量/样品质量*100),单位mg/100g,则公式(6)可进一步变为:

<mrow> <mi>C</mi> <mi>Z</mi> <mo>=</mo> <mo>&lsqb;</mo> <mfrac> <mfrac> <mrow> <mo>(</mo> <msub> <mi>m</mi> <mn>101</mn> </msub> <mo>-</mo> <msub> <mi>m</mi> <mn>10</mn> </msub> <mo>)</mo> <mo>+</mo> <mo>(</mo> <msub> <mi>m</mi> <mn>201</mn> </msub> <mo>-</mo> <msub> <mi>m</mi> <mn>20</mn> </msub> <mo>)</mo> <mo>-</mo> <mo>(</mo> <msub> <mi>m</mi> <mn>202</mn> </msub> <mo>-</mo> <msub> <mi>m</mi> <mn>20</mn> </msub> <mo>)</mo> <mo>-</mo> <msub> <mi>m</mi> <mi>b</mi> </msub> </mrow> <mn>2</mn> </mfrac> <mfrac> <mrow> <msub> <mi>m</mi> <mn>1</mn> </msub> <mo>+</mo> <msub> <mi>m</mi> <mn>2</mn> </msub> </mrow> <mn>2</mn> </mfrac> </mfrac> <mo>&rsqb;</mo> <mo>&times;</mo> <mn>100</mn> <mo>&times;</mo> <mn>1000</mn>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8</mn> <mo>)</mo> </mrow> </mrow>

其中,m1和m2分别为样品质量和样品质量1,单位为g,m10和m20分别为器皿质量和器皿质量1,单位为g,m101、m201以及m202分别为器皿及样品质量、器皿及样品质量1以及器皿及样品质量2,单位为g,mb为空白残渣质量,单位为mg,且mb为:

<mrow> <mi>m</mi> <mi>b</mi> <mo>=</mo> <mfrac> <mrow> <mo>(</mo> <msub> <mi>m</mi> <mn>101</mn> </msub> <mo>-</mo> <msub> <mi>m</mi> <mn>10</mn> </msub> <mo>)</mo> <mo>+</mo> <mo>(</mo> <msub> <mi>m</mi> <mn>201</mn> </msub> <mo>-</mo> <msub> <mi>m</mi> <mn>20</mn> </msub> <mo>)</mo> </mrow> <mn>2</mn> </mfrac> <mo>-</mo> <mrow> <mo>(</mo> <msub> <mi>m</mi> <mn>202</mn> </msub> <mo>-</mo> <msub> <mi>m</mi> <mn>20</mn> </msub> <mo>)</mo> </mrow>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9</mn> <mo>)</mo> </mrow> </mrow>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设计mb的目的是将其作为空白样处理,以便后续在电子原始记录的质控区域出现,同时,mb只涉及质量的绝对值。

公式(7)可进一步变为:

<mrow> <mi>D</mi> <mi>B</mi> <mo>=</mo> <mfrac> <mrow> <mo>(</mo> <msub> <mi>V</mi> <mn>1</mn> </msub> <mo>-</mo> <msub> <mi>V</mi> <mn>0</mn> </msub> <mo>)</mo> <mo>&times;</mo> <mi>F</mi> <mo>&times;</mo> <mn>0.014</mn> <mo>&times;</mo> <mi>C</mi> </mrow> <mfrac> <mrow> <msub> <mi>m</mi> <mn>1</mn> </msub> <mo>+</mo> <msub> <mi>m</mi> <mn>2</mn> </msub> </mrow> <mn>2</mn> </mfrac> </mfrac> <mo>&times;</mo> <mn>100</mn> <mo>&times;</mo> <mn>1000</mn>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10</mn> <mo>)</mo> </mrow> </mrow>

其中,DB为膳食蛋白残渣含量结果,单位为mg/100g,C为标准溶液参数值,单位mol/L,F为换算系数,取值为6.25,V0为空白消耗体积数,单位mL,V1为样液消耗体积数,单位mL。

则公式(8)和公式(10)分别为第一公式和第二公式。

S42:生成第一公式、第二公式以及信息间的对应关系,并根据对应关系配置预设配置模板。

可选地,生成第一公式、第二公式以及信息间的对应关系,并根据对应关系配置预设配置模板,检验人员只要录入第一公式和/或者第二公式的相关字段信息,或者将第一公式和/或者第二公式的相关字段信息自动上传至预设配置模板,即能得出膳食纤维的运算结果,避免人为书写导致的错误和人工计算时由于参数反复使用而造成的计算错误,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样品检验真实性。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膳食纤维检测中的酶重量算法进行拆分组合处理,生成第一公式和第二公式,生成第一公式、第二公式以及信息间的对应关系,并根据对应关系配置预设配置模板,能够避免人为书写导致的错误和人工计算时由于参数反复使用而造成的计算错误,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样品检验的真实性。

S12:接收检验人员在预设配置模板中输入的字段信息,并根据字段信息对预设配置模板进行配置,得到配置后的模板。

可选地,检验人员在预设配置模板中输入的字段信息可以为各个单元格的名称、单位,以及单元格属性。

以第一公式示例,其中,单元格的名称例如为样品质量和样品质量1,单位为g,单元格的代号例如为m1和m2,单元格属性例如为编辑字段,或者,单元格的名称例如为空白残渣质量,单位mg,单元格的代号例如为mb,单元格属性例如为计算字段。

以第二公式示例,其中,单元格的名称例如为膳食蛋白残渣含量结果,单元格的代号例如为DB,单位为mg/100g,单元格属性例如为计算字段,或者,单元格的名称例如为换算系数,单元格的代号例如为F,单元格属性例如为编辑字段,固定值,6.25。

可选地,根据字段信息对预设配置模板进行配置,得到配置后的模板。

作为一种示例,参见图5和图6,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残渣结果配置界面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蛋白结果配置界面示意图。

S13:根据外部指令和配置后的模板调用对应公式集。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应公式集包括用于计算待检验样品中膳食残渣质量分数的第一公式,和用于计算待检验样品中膳食蛋白质量分数的第二公式。

可选地,可以根据外部指令和配置后的模板调用步骤S41中的第一公式以及第二公式,以根据信息和字段信息运行对应公式集,对待检验样品的膳食纤维进行检验。

S14:将信息和字段信息作为对应公式集的参数,并运行对应公式集,以根据对应公式集对待检验样品的膳食纤维进行检验。

例如,参见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纤维与膳食残渣和膳食蛋白的关联关系配置示意图,可以在后台配置系统中将膳食纤维、膳食蛋白,以及膳食残渣关联为一个组,即只要选择膳食纤维项目,就能够自动创建膳食残渣和膳食蛋白两个项目,然后将信息和字段信息作为对应公式集的参数,运行对应公式集,从而保证膳食纤维结果的准确出具。

参见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纤维结果计算界面配置示意图,将膳食纤维项目配置成自变量计算公式,在确认膳食残渣和膳食蛋白结果后,点击保存,系统根据配置的自变量计算公式自动计算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膳食残渣项目下创建后,需在质控区域创建空白样从而带出mb的计算公式,然后按照设计的第一公式计算,这样就能保证膳食残渣结果的准确计算。

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该用于检验膳食纤维的信息化方法还包括:

S91:获取待检验样品中膳食纤维的检验结果。

作为一种示例,参见图10和图11,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蛋白未出具结果界面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蛋白结果出具后界面示意图。

作为一种示例,参见图12和图13,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残渣未出具结果界面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残渣结果出具后界面示意图。

可选地,参见图14,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纤维未出具结果前的界面示意图,检验人员检测结果未出具前结果列为灰色,参见图15,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纤维结果出具后的界面示意图,在膳食纤维结果出具后,检验人员点击界面上的查询按钮151,即能看到结果列152中的膳食纤维的检验结果。由图11、图13,以及图15可知,当样品ID为2016033021840时,蛋白残渣含量(DB)结果为20.38,(除蛋白外)残渣(CZ)结果为292.47,膳食纤维(DF)结果为272.1,即,膳食纤维(DF)=膳食残渣(CZ)-膳食蛋白(DB),其中,DF用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S92:根据检验结果生成结果报表,并将结果报表显示给检验人员。

作为一种示例,参见图16,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蛋白结果报表示意图,判定结果为326.21。参见图17,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残渣结果报表示意图,残渣结果为887.13。

参见图18,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膳食纤维结果报表示意图,检验结果为560.9,由图16、图17,以及图18可知,膳食纤维(DF)=膳食残渣(CZ)-膳食蛋白(DB)。

上述图中,开始日期:可录入具体时间,可点击选定时间;结束日期:可录入具体时间,可点击选定时间;物料类型:可以通过物料类型限制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下拉框选择;记录状态:下拉框选择,分为已确认和未确认,已确认和未确认为检测完毕和未确认的项目;接样地点:实验室实际接样点,需要实验室自己维护,下拉框选择;样品小号:样品在任务系统自动生成小号,为流水号,每天更新一次,每天均是从1-结束数;工厂:来自工厂主数据,限制一个实验室检测多个工厂,否则导致接样太乱;实验室:通过员工的ID号默认为某某检验管理处;检验项目:通过检验人员岗位不同给予不同的检验项目权限,可以模糊查询;检验方法:默认检验计划的执行方法,有时会出现两个方法,由于物料不同,检验方法不同,可以通过选择物料类型加以限制;上传图谱:点击后可以将改样品号下的对应图谱进行上传;本底归零:检验结果可以自动扣除本底结果;显示仪器值:点击后凡是通过仪器客户端导入的数据都会显示;回收率判定标准:后台配置的回收率判定标准;回收率值:计算出的回收率值,如果需要在样品中扣除折算,则可以点击放大镜选择后参与折算;质控描述:创建质控样时进行样品描述;质控类型:创建质控时选择质控类型,类型包括空白、本底、回收率、阳性质控、常规质控;创建质控样:点击创建质控样就可以创建;平行样:点击可创建平行样;上填:同样的数据,录到最后一条,点击上填可以将同样的内容一次性填到上面空格;下填:同样的数据,录到第一条,点击下填可以将同样的内容一次性填到下面空格;查询:加载项目、检验方法后,点击查询可以查到该项目下的所有接过样的样品;接样:点击接样,录入样品ID号,点击执行接样,样品接样成功;保存:勾选录入结果的任务号,点击保存,结果自动计算;确认:所有数据全部录入后,点击确认后结果上传到系统。

可选地,根据检验结果生成结果报表,并将结果报表显示给检验人员,能够方便检验人员随时查阅结果报表值。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待检验样品中膳食纤维的检验结果,根据检验结果生成结果报表,并将结果报表显示给检验人员,能够方便检验人员随时查阅结果报表值,且记录较为全面及规范化。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采集到的待检验样品的信息和检验人员在所述预设配置模板中输入的字段信息作为所述对应公式集的参数,并运行所述对应公式集,以根据所述对应公式集对所述待检验样品的膳食纤维进行检验,能够实现检测数据的信息化,避免人为书写导致的错误和人工计算时由于参数反复使用而造成的计算错误,使用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样品检验的真实性。

图1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用于检验膳食纤维的信息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9,该用于检验膳食纤维的信息化系统190可以包括:采集模块191、接收模块192、调用模块193,以及运行模块194。其中,

采集模块191,用于采集待检验样品的信息,并根据信息中的检验项目调用与检验项目对应的预设配置模板。

可选地,信息包括膳食蛋白信息和膳食残渣信息。

接收模块192,用于接收检验人员在预设配置模板中输入的字段信息,并根据字段信息对预设配置模板进行配置,得到配置后的模板。

调用模块193,用于根据外部指令和配置后的模板调用对应公式集。

可选地,对应公式集包括用于计算待检验样品中膳食残渣质量分数的第一公式,和用于计算待检验样品中膳食蛋白质量分数的第二公式。

运行模块194,用于将信息和字段信息作为对应公式集的参数,并运行对应公式集,以根据对应公式集对待检验样品的膳食纤维进行检验。

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0,该用于检验膳食纤维的信息化系统190还可以包括:

处理模块195,用于对膳食纤维检测中的酶重量算法进行拆分组合处理,生成第一公式和第二公式。

第一生成模块196,用于生成第一公式、第二公式以及信息间的对应关系,并根据对应关系配置预设配置模板。

获取模块197,用于获取待检验样品中膳食纤维的检验结果。

第二生成模块198,用于根据检验结果生成结果报表,并将结果报表显示给检验人员。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图1-图9实施例中对用于检验膳食纤维的信息化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用于检验膳食纤维的信息化系统,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采集到的待检验样品的信息和检验人员在所述预设配置模板中输入的字段信息作为所述对应公式集的参数,并运行所述对应公式集,以根据所述对应公式集对所述待检验样品的膳食纤维进行检验,能够实现检测数据的信息化,避免人为书写导致的错误和人工计算时由于参数反复使用而造成的计算错误,使用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样品检验的真实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