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710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感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感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成型的电感组件。
背景技术
一般电感组件的构造设计,会随所需求的特性与规格如频率、电流、体积、电感值…等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如图1及图2所示的以往电感组件构造,是包含有由导磁材料如铁合金所制成的一包覆体10,及一被包覆在该包覆体内的线圈13。
该包覆体10包括有可一下一上对应盖合的一底座11与一顶板12。该底座11具有一由其一顶面往下凹陷的容槽111,及一直立地设立在该容槽111中央处的轴柱110。该容槽111具有二侧开口端112。该顶盖12概略成平板状,具有二由其一顶面两相反侧往下凹陷的间隔凹槽121,该顶盖12对应盖合在该底座11上的制造方式,是采用在顶盖12与底座11接合处涂部黏胶,而将该二构件黏接成一体。
该线圈13具有一由一长条扁平状导线等半径地沿一中心轴线弯绕预定圈数而成的绕圈部131,及二分别由该绕圈部131两端往外延伸的延伸部132。组装时该绕圈部131是在顶盖12黏合于底座11以前,先对应容置在该底座11的容槽111内,并轴装套合在底座11的轴柱110外部,而该二延伸部132是一高一低地分别对应穿出该容槽111的该等侧开口端112,接着便可借由前述顶盖12黏合在该底座11顶面,而将线圈13固定限位在顶盖12与底座11间。又,如图2所示,该二延伸部132的外端,可视需要往上并相向弯折地贴覆在顶盖12的该二凹槽121内。
上述以往电感组件的制造过程中,除了该包覆体10的底座11与顶盖12所进行的点胶黏合加工,会造成其作业较为麻烦并增加成本以外,其线圈13套装在底座11的容槽111内的设置构造,由于线圈13以套合方式容置在底座11与顶盖12间,难免会存在空隙,而两侧开口端112更是一无法避免的导磁缺隙,因此除了容易产生振动与噪音外,并会造成较大的磁损,且电感的品质因素(Quality Factor,简称Q值)会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导磁材料一体成型包覆在线圈外部,使导磁材料与线圈间完全不会存在空隙的电感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种电感组件,包含有一线圈及一包覆在该线圈外部的包覆体。其特征在于该线圈具有一由一导线沿一中心轴线弯绕预定圈数而成的绕圈部,及二分别由该绕圈部两端往外延伸的延伸部,该包覆体是一体成型地包覆在该线圈的绕圈部外部。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件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以往电感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该以往电感组件的组合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感组件的一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是一用来制造第一图中该电感组件的制造模具简略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4中该制造模具的一组合右侧剖视图,说明一线圈受模具夹持定位在一容置空间内;图6是一类似于图5的视图,说明该线圈被注入该容置空间内的包覆体包覆;及图7是一类似于图4之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感组件的第二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在较佳实施例被描述以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书的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感组件2的第一实施例包含有一线圈21,及一包覆在该线圈21外部的包覆体22。该线圈21具有一由一长条扁平状导线等半径地沿一中心轴线弯绕预定圈数而成的绕圈部211,及二分别由该绕圈部211两端往外延伸的延伸部212。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借以制造出该电感组件2的制造模具包含有一下模3,及一用来对应压合在该下模3顶面的上模4。该下模3呈水平长片状板体,具有一横向延伸的下基壁31,及多数相邻接地由该下基壁31的一顶面往上同体延伸的长方框形下围壁32,借以界定出多数个开口朝上的下模穴33,为使图式较为清楚明了,本实施例中只以该下模3具有两个下模穴33为例作说明,但是设计上并不以此为限。
每一下围壁32上都可供跨置一前述的线圈21,且每一下围壁32具有平行的前、后壁段321、322及二连接于前、后壁段321、322两末端间的侧壁段323,前述的下模穴33便是由该下围壁32与下基壁31所共同界定出,该前、后壁段321、322都具有一前后延伸地由其一顶面往下凹陷的下定位槽324、325,该二下定位槽324、325具有与前述线圈21的延伸部212配合的长方截面,使线圈21可以其绕圈部211的中心轴线直立地垂直于下基板31,令其二延伸部212分别水平跨置在该二下定位槽324、325上,该二侧壁段323与前壁段321等高,且设计上该后壁段322的高度较该前壁段321为往上突伸,使该二下定位槽324、325为一低一高,此一设计是为了因应线圈21在跨置时其二延伸部212是呈一低一高水平延伸状态,以确保线圈21其中心轴线的垂直稳定状态。
该上模4呈可与前述下模3对应盖合的长片状板体,具有一横向延伸的上基壁41,及多数个相邻接地由该下基壁41的一底面往下同体延伸的长方框形上围壁42。该上基壁41具有一贯穿其顶、底面用来注入包覆体22的注入孔411。每一上围壁42具有平行的前、后壁段421、422,及二连接于前、后壁段421、422两末端间的侧壁段423,并由该上围壁42与上基壁41共同界定出一开口朝下的上模穴43,且上围壁42的形状是与前述下模3的下围壁31成为可对应盖合的互补形状,也就是该上围壁42的该等侧壁段423与前壁段421突出程度相同,只有该后壁段422的突出程度较小。
配合图5所示,当前述下模3的该等下围壁32上都跨置有线圈21时,可接着将上模4对应盖合在下模3顶面,此时借上模4的该等上围壁42,分别密抵压合在下模3的该等下围壁32上,而将每一线圈21的二延伸部212分别夹持定位于所对应上、下围壁42、32的前壁段421、321间与后壁段422、322间,此时并由上、下模4在每一上、下围壁42、32间,共同界定出一由上、下模穴43、33连通而成的容装空间5,使线圈21的绕圈部211悬空地容置于该容装空间5内。
如图6所示,在各线圈21被夹持定位于上、下模4、3间以后,接着将含有铁合金粉末所制成的流态包覆用流体,由上模4的注入孔411注入并充满该容装空间5内,以凝结成为包覆在该绕圈部211外部的固态包覆体22。此处包覆流体可由铁合金粉末流体加上助流作用的溶剂所制成,由该等注入孔411注入上、下模4、3间的容装空间5内,使各线圈21的绕圈部211被事后凝结成固态的包覆体22所包覆。
接着,烘烤该等结合一体的线圈21与包覆体22,使包覆体22硬化定型,如此便可制成所要的电感组件2。
此外,为了整体线圈21定位的需要,可在线圈21置入下模3时,便借由加工机台上所预设的二挡块6(可见于图6),阻挡于下模3的该二下定位槽324、325末端处外侧,以使后续作业在注入包覆体22期间,避免线圈21的二延伸部212受包覆体22的流动推挤影响而前后位移。
又,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所制成的电感组件2的二延伸部212末端,可另外进行弯制加工,而往上并相向弯折贴覆至包覆体22的顶面,其弯折状态与前述图2所示相同,当然配合使此一需求,另可在上模4的上基板41底面搭配设置往下突出的部位,以便在包覆体22顶面构成对应的凹槽,在此不另以图式作显示。
由本实施例电感组件2的制造过程可知,制造时确实不需要进行如以往电感组件所进行的黏合加工组装作业,因此可降低制造成本,而且所制成的电感组件2,由于其包覆体22是一体成型地包覆在线圈21的绕圈部211外部,绕圈部211与包覆体22间不会存在空隙,因此可避免产生振动与噪音、减少磁损,及提升电感的Q值。而在制造过程中,该线圈21也能被稳定地定位,使其与模具内壁的距离充分隔开而固定,确保导磁体(包覆体22)的规格厚度。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感组件2的线圈21与前述实施例不同,该线圈21是由长条圆线状导线弯绕而成,而且其二延伸部212是等高水平延伸状态,而约位在绕圈部211的中间高度处。为了因应线圈21形状的差异,本实施例的制造模具中,该下模3的下围壁32的前、后、侧壁段321、322、323的突伸程度相同,且前、后壁段321、322的下定位槽324、325是设计成与延伸部212的半边形状配合的半圆形截面,使二延伸部212可对应跨置在该二下定位槽324、325上。而该上模4的每一上围壁42的前、后、侧壁段421、422、423的突伸程度也相同,并在前、后壁段421、422都具有一凹陷于其底面且分别对应于前述二下定位槽324、325的上定位槽424、425,而能将呈截面呈圆形的该等延伸部212,夹持定位于上、下模4、3的该等上、下定位槽间。
综观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件2在制造过程中,该铁合金粉末所制成的包覆体22是一体成型包覆在线圈21外部,使所制成结合一体的包覆体22与线圈21间,不会存在空隙,而可降低制造成本,并有效提升所制成的电感组件的品质,所以的确非常实用与进步。
权利要求1.一种电感组件,包含有一线圈及一包覆在该线圈外部的包覆体,其特征在于该线圈具有一由一导线沿一中心轴线弯绕预定圈数而成的绕圈部,及二分别由该绕圈部两端往外延伸的延伸部,该包覆体是一体成型地包覆在该线圈的绕圈部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二延伸部是一高一低分别由该绕圈部两端往外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二延伸部是等高地分别由该绕圈部两端往外延伸。
4.如权利要求1、2、3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线圈是由长条扁平状导线弯绕而成。
5.如权利要求1、2、3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线圈是由长条线状导线弯绕而成。
专利摘要一种电感组件,包含有一线圈及一包覆在该线圈外部的包覆体。该线圈具有一由一导线沿一中心轴线弯绕预定圈数而成的绕圈部,及二分别由该绕圈部两端往外延伸的延伸部。该包覆体是一体成型地包覆在该线圈的绕圈部外部。
文档编号H01F17/00GK2591727SQ0229519
公开日2003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31日
发明者王万勋 申请人:川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