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0888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可将若干线材直接对应跨置于胶芯后端的各矩形槽口,再将压合板对应盖封于胶芯后端,使线材的绝缘胶被端子刺破端刺破,同时与其内部裸线导接,达到连接器与线材稳固结合的改进的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现在的科技日趋发达,计算机的应用设计等级也愈来愈高,也就是说计算机内部CPU的数字运算功能愈来愈快,且在网际网络渐为盛行之下,其上传/下载的速度也在使用者的要求下逐渐增强,如光纤宽频、ADSL等等,相对的其周边主、被动组件也要跟上其处理速度,而介于CPU与主、被动组件间,用以传讯的缆线就更凸显其重要性了,尤其是设于缆线两端的连接器,更要需负起高速传讯成败的重责大责任;尤其是目前逐渐蔚为风气的通用序列总线(USB)、电缆连接器(CABLE CONNECTOR)等等,其具有可支持传输速率到12Mbps的外接总线(bus),每个端口(port)可同时连接127个装置,并支持随插即用(plug-and-play)与可以在不关闭电源情况下作热插拔(hot-plugging)。
为此,已有相当多的业者不断改进设计,并发展出一种不用焊接就可以达到端子与线材导接的功效,即透过端子所设计的刺破端,在刺破线材绝缘胶的同时就与线材内部的裸线相互导接,而公知端子刺破端可分为单刀式与双刀式,而胶芯也必须因应端子做特别的构造设计,再配合压合板一同固定线材,然,公知的刺破型的连接器,其端子与线材之间的导接关系,常会因端子刺破端与线材之间的单点或双点导接不完全(对应单刀或双刀式刺破端的端子),或是夹固不稳使刺破端与线材间有空隙,这都会产生讯号传递不良,间接造成使用者的困扰。
有鉴于上述公知连接器结构与端子的各项缺憾,设计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的累积经验,进而研发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的连接器结构,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将若干线材直接对应跨置于胶芯后端的各矩形槽口,再将压合板对应盖封于胶芯后端,使线材的绝缘胶被端子刺破端刺破,同时与其内部裸线导接,达到连接器与线材稳固结合的改进的连接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改进的连接器结构,其至少包含有多个端子,所述端子为水平向结构,其前段部设有弹性弯折的导电端,而后半部则设有以双层双刀式构成立体矩形的刺破端;一胶芯,其内部设有多个可供各端子以导电端对应安置的端子槽,在其前端面通设有一可供其它连接器进入内部并与端子的导电端对应导接的开口,而该端子槽后半段呈矩形槽口,可供端子刺破端对应设置,且该矩形槽口上、下边缘呈凹弧状,该胶芯两侧分别向后凸伸设有一结合臂,且在结合臂内面切设有滑槽;一压合板,其可对应设置于胶芯两结合臂间,且其两侧亦分别设有可对应置入结合臂滑槽的凸肋,在压合板顶面向前延伸有多个可对应胶芯顶面的隔板,且在两隔板间的连接处形成凹弧状。
如上所述的改进的连接器结构,该端子槽的矩形槽口内两对应侧面,设有可供端子刺破端的双刀对应滑置的限位槽。
藉由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连接器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可将若干线材直接对应跨置于胶芯后端的各矩形槽口,再将压合板对应盖封于胶芯后端,使线材的绝缘胶被端子刺破端刺破,同时与其内部裸线导接,使各端子与线材不需焊接即可导通,不仅增加了端子与线材之间的导接点(本实用新型的端子可在线材上刺破四道缺口),以确保端子与线材间信号传递的品质,更可达到连接器与线材稳固结合的功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侧剖图。
附图标号说明1、连接器 11、端子 111、导电端112、刺破端12、胶芯 121、端子槽122、开口 123、矩形槽口124、结合臂125、滑槽 126、定位槽 13、压合板131、凸肋 132、隔板2、线材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特征及功效,兹藉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至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分解图、较佳实施例图一、二、及较佳实施例侧剖图。如图所示,该连接器1至少包含有若干端子11,该端子11以水平向设计,其前段部设有弹性弯折的导电端111,而后半部则设有以双层双刀式构成立体矩形的刺破端112;一胶芯12,其内部预设有若干端子槽121,可供各端子11以导电端111对应安置,在其前端面通设有一可供其它连接器进入内部并与端子11的导电端111对应导接的开口122,而该端子槽121后半段呈矩形槽口123,可供端子11刺破端112对应设置,且在该矩形槽口123上、下边缘呈凹弧状,该端子槽121的矩形槽口123内两对应侧面,设有可供端子11刺破端112的双刀对应滑置的限位槽126,另外,该胶芯12两侧分别向后凸伸有一结合臂124,且在结合臂124内面切设有滑槽125;一压合板13,其可对应设置于胶芯12两结合臂124间,且其两侧亦分别设有可对应置入结合臂124滑槽125的凸肋131,在压合板13顶面向前延伸有复数个可对应胶芯12顶面的隔板132,且在两隔板132间的连接处形成凹弧状。
藉由上述的构造设计,可将若干线材2直接对应跨置于胶芯12后端的各矩形槽口123,再将压合板13对应盖封于胶芯12后端,使线材2的绝缘胶被端子11刺破端112刺破,同时与其内部裸线导接(如图2至图4所示),该线材2被夹合段不仅受压合板13的压制固定,还有刺破端112双层双刀的夹合导接,及胶芯12、压合板13弧形凹槽结构,亦会将线材固定并予以限位,使各端子11与线材2不需焊接即可导通,不仅增加了端子11与线材2之间的导接点(本实用新型的端子可在线材上刺破四道缺口),以确保端子11与线材2间信号传递的品质,更达到连接器与线材稳固结合的功效。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项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含有多个端子,所述端子为水平向结构,其前段部设有弹性弯折的导电端,而后半部则设有以双层双刀式构成立体矩形的刺破端;一胶芯,其内部设有多个可供各端子以导电端对应安置的端子槽,在其前端面通设有一可供其它连接器进入内部并与端子的导电端对应导接的开口,而该端子槽后半段设有可供端子刺破端对应设置的矩形槽口,且该矩形槽口上、下边缘呈凹弧状,该胶芯两侧分别向后凸伸设有一结合臂,且在结合臂内面切设有滑槽;一压合板,其可对应设置于胶芯两结合臂间,且其两侧亦分别设有可对应置入结合臂滑槽的凸肋,在压合板顶面向前延伸有多个可对应胶芯顶面的隔板,且在两隔板间的连接处形成凹弧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端子槽的矩形槽口内两对应侧面,设有可供端子刺破端的双刀对应滑置的限位槽。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连接器结构,其至少包含有若干端子,该端子以水平向设计,且前后分别具有弹性弯折的导电端,及以双层双刀式构成立体矩形的刺破端;一胶芯,其内部设有若干可供各端子以导电端对应安置的端子槽,端子槽后半段呈矩形槽口,可供端子刺破端对应设置,该胶芯两侧分别向后凸伸有一结合臂,且在结合臂内面切设有滑槽;一压合板,其可对应设置于胶芯两结合臂间,且其两侧亦分别设有可对应置入结合臂滑槽的凸肋,在压合板顶面向前延伸有多个可对应胶芯顶面的隔板;藉此,可将线材直接对应跨置于胶芯后端的各矩形槽口,再将压合板对应盖封于胶芯后端,使线材的绝缘胶被端子刺破端刺破,同时与其内部裸线导接,达到连接器与线材稳固结合的功效。
文档编号H01R4/24GK2720661SQ20042008440
公开日2005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0日
发明者徐国珍 申请人:坤纪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