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7747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及其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电性连接两块电路板的电连接 器组件。
背景技术
板对板电连接器是用以电性连接两个相互分离的电路板,其包括两个相互对接 的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相关的技术文献如《Board-to-boardConnectors OfferDesign Flexibility》(Connector Specifier,April 2000)所揭示。现有板对板连接器较多利用第一
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相互挤压并产生相当的摩擦力,该摩擦力提供两连接器 间的固持力以将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稳固连接。现有的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如中国专利第CN 201000994Y号所揭示的,该电连 接器组件包括上下相对配合设置的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第一和第二绝缘本体 内装设有配合卡持的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其中第一、第二导电端子中至少一个设有一 对夹持臂,用以沿垂直方向组入绝缘本体并且夹持另一个导电端子。这种夹持方式只能 够保证电连接器组件在横向方向或者纵向方向的单一固持力,当电连接器组件受到外力 冲击时,导电端子很容易损坏或者错位,使得电性连接断开,传输信号中断,导致接触 不良。并且,经过反复的插拔之后,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在水平方向上也会产 生不稳定和松动现象,经常会使收容于两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在第一绝缘本体与第二绝缘 本体相对接的时候连接错位,造成电路板之间的短路或者断路。鉴于上述弊端,实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解决这些缺点的新型电连接器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通过端子结构来增加两电连接 器对接后的固持力。为实现上述内容,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沿 对接方向对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一 绝缘本体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二 导电端子;其中第一导电端子包括一对垂直连接的第一对接板和第二对接板,第二导电 端子包括一对垂直连接的第一固持板和第二固持板,第一固持板和第二固持板朝对接方 向之端部各形成有一对夹持臂,夹持臂夹持对应的第一对接板和第二对接板,第一导电 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在对接方向上的投影反向交叉并形成一个封闭的交叉空间。另一种较佳的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具有对接面及安装面的绝缘本 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贯穿对接面的对接槽及贯穿安装面的收 容槽,对接槽跟收容槽相互连通,导电端子收容在收容槽内,其中,导电端子包括相互 连接的第一固持板和第二固持板,两固持板的一侧分别延伸出一对夹持臂,另一侧则延 伸出焊接部,每对夹持臂之间形成的对接口对应对接槽。[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对接固持力,保证电连接器组件在经 过反复插拔后不会产生松动现象。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互分离的立体分解 图。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端子单独组装后的立体图。图6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端子单独组装后在对接方向上的投影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结合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连接器1及第 二连接器2,其彼此组配并分别固定于电路板(未图示)上。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器1包括一个沿其纵长 方向A延伸且呈矩形体的第一绝缘本体10和若干分两排沿纵长方向排列的第一导电端子 11。第一收容槽103贯通于第一绝缘本体10的顶面101和与顶面101相对的第一对接 面102。该第一收容槽103呈两侧边对称的L型,即收容槽103在顶面上的投影包括包 括互相垂直的第一部分103a及第二部分103b。第一导电端子11收容于第一收容槽103 中。该第一导电端子11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对接板110和第二对接板111,第一对 接板110和第二对接板111的上边缘分别直线延伸出第一焊接脚112,该第一焊接脚112 凸出于第一绝缘本体10的顶面101。第一、第二对接板110、111的前端凸伸出第一对接 面102,对接板靠近后端两侧的倒刺113固定在第一收容槽103内。第一绝缘本体10在 其纵长方向的两端对称凹陷而形成定位槽104。第二连接器2包括一个沿其纵长方向A延伸且呈矩形体的第二绝缘本体20和若 干第二导电端子21。对接槽203由第二绝缘本体20的第二对接面201凹陷形成,第二 收容槽205则由底面202凹陷形成,该第二收容槽205可以贯穿第二对接面201,也可以 不用贯穿第二对接面201。对接槽203和第二收容槽205相互连通。第二导电端子21 包括一对相互垂直连接的呈水平状的第一固持板210和第二固持板211,第一固持板210 和第二固持板211的上边缘各延伸出一对夹持臂212,该对夹持臂212收容于第二收容槽 205内且两夹持臂212之间的对接口(未标示)恰好与对接槽203相连通,如此可对应夹 持第一导电端子11的第一对接板110和第二对接板111。两对夹持臂212彼此呈垂直关 系。第二导电端子21的下边缘延伸设有凸出于第二绝缘本体20的底面202的第二焊接 脚213。第二绝缘本体20的第二对接面201在纵长方向两端向第一绝缘本体10凸设有定 位柱204,定位柱204与定位槽104配合定位,所述定位柱与定位槽在对接方向上的投影 为弧形。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接槽203与第二对接面201贯通的部分在第一、第二连 接器10、20对接方向上的投影能够容纳第一收容槽103在所述对接方向上的L型投影。 第二收容槽205与底面202贯通的部分在对接方向上的L型投影与第一收容槽103在对接方向上的L型投影反向交叉。对接槽203的拐角处形成一尺寸稍微较小的导引柱206。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对接后,收容于第二收容槽205内的第二导电端 子21的夹持臂212分别垂直夹持于对应的第一对接板110和第二对接板111,第一固持 板210和第二固持板211分别垂直于第一对接板110和第二对接板111。需要特别说明的 是,对接后的电连接器组件,第一对接板110和第二对接板111勻为部分收容于第一收容 槽103,另一部分插入对接槽203并被第二导电端子21的夹持臂212所夹持。第一导电 端子11和第二导电端子21在对接方向上的投影为彼此反向的L型(参图6),所述两个 L型投影彼此反向交叉,围成一个封闭的交叉空间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和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 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进行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和修饰。例 如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对接板110和第二对接板111不相互垂直,第一固持板 210和第二固持板211不相互垂直,同时第一对接板110平行于第二固持板211,第二对 接板111平行于第一固持板210。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方式所揭 示的内容,而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和修饰,均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沿对接方向对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 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 本体及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二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电端子包括一对垂直 连接的第一对接板和第二对接板,第二导电端子包括一对垂直连接的第一固持板和第二 固持板,第一固持板和第二固持板朝对接方向之端部各形成有一对夹持臂,夹持臂夹持 对应的第一对接板和第二对接板,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在对接方向上的投影形 成一个封闭的交叉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有顶面和 与顶面相对的第一对接面,第一收容槽贯通于顶面和第一对接面设置,第一收容槽在对 接方向上的投影呈L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设有第二对 接面和与第二对接面相对的底面,第二对接面凹陷设有对接槽,对接槽与第二对接面贯 通的部分在对接方向上的投影能够容纳第一收容槽在对接方向上的投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凹陷设有第二收容 槽,第二收容槽与底面贯通的部分在对接方向上的投影呈L型,并与第一收容槽在对接 方向上的L型投影反向交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两端凹陷 形成定位槽,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二对接面凸设有与定位槽配合的定位柱。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与定位槽在对接方 向上的投影为弧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 在对接方向上的投影呈L型,并且该投影彼此反向交叉。
8.—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具有对接面及底面的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导电 端子,绝缘本体设有贯穿对接面的对接槽及贯穿底面的收容槽,对接槽跟收容槽相互连 通,导电端子收容在收容槽内,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固持板和第 二固持板,两固持板的一侧分别延伸出一对夹持臂,另一侧则延伸出焊接部,每对夹持 臂之间形成的对接口对应对接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对夹持臂彼此呈垂直关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沿对接方向对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二导电端子;其中第一导电端子包括一对垂直连接的第一对接板和第二对接板,第二导电端子包括一对垂直连接的第一固持板和第二固持板,第一固持板和第二固持板朝对接方向之端部各形成有一对夹持臂,夹持臂夹持对应的第一对接板和第二对接板,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在对接方向上的投影反向交叉并形成一个封闭的交叉空间。
文档编号H01R24/00GK201797194SQ20102019349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8日
发明者朱宇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